第十二章 軍議

第十二章軍議

朱祁鎮輕輕一笑,伸手將題本上手指印給揉平。

倒不是朱祁鎮心中已經平靜下來,而是他知道,宮中人多言雜,除非是私人空間,最好不要情緒外漏,雖然而今武英殿之中沒有人,但是大門外面還有侍衛。

這些侍衛很多都是出身勳貴。

朱祁鎮一邊平復情緒,又叫人泡了一壺茶,輕輕的品着,心中暗道:“怎麼辦?”

任何情緒化的表達,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朱祁鎮冷靜下來,不得不承認一個樸素的真理。

那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些將領再厲害,他們也是太宗皇帝的,不是他朱祁鎮的。讓朱祁鎮絕對信任他們,卻是不可能的。

但是朱祁鎮也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那就是靖難勳貴與國同休的特性,是皇權的根基,他們對大明的忠誠。是不用懷疑的。

但是面對大明軍隊的戰鬥力一直在下滑這一個現實,朱祁鎮也不可能將軍方留給他們做自留地。

但是該怎麼做?

將這個事情打回去。

朱祁鎮立即否定了。

原因很簡單,而今靖難勳貴還是朝廷的支柱之一,朱祁鎮滿意也好,不滿意也好,都要接受這樣一個現實。

朱祁鎮與靖難勳貴之間有了間隙,對朝廷大局是不利的。

就放在即將爆發的大戰之上,即便他出手,將其中一路主將拿下來。就萬事大吉了?

不,朱祁鎮懷疑這僅僅是開始。

甚至因爲這一年事情,在這一次征討兀良哈之中,內耗加劇。

要知道軍方的政治生態,與文官的政治生態是不一樣的,藍玉當初就與馮勝拔刀。甚至想火併。

而今雖然不是當年,但是打仗在外,陰死幾個人,也是小事一件。

即便沒有到這一種地步,但是彼此之間內耗,讓大戰尚未開戰,就敗了一分。

但是什麼也不做,朱祁鎮想要提拔一批親信掌權,繼而推進軍法改革的想法,就永遠不能達成了。

朱祁鎮輕輕的轉折茶杯,默默的思量。忽然他想起了楊溥,暗道:“楊溥如果面對這個局面該怎麼辦?”

隨即朱祁鎮想起了于謙。

楊溥對於謙的手段,剛剛開始的時候,朱祁鎮還是不明白的,後來楊士奇的話,讓朱祁鎮慢慢揣摩出來楊溥的手段了。

他做過幾次覆盤,但是想來想去,也覺得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朱祁鎮即便知道,也不會拒絕的。

因爲這對大明有好處,對朝廷有好處。

朱祁鎮嘆息一聲,說道:“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一字一句,越來越低,幾近無聲。

有些事情,他並不願意做,但是而今想來卻是最好的辦法了。

軍權這種特殊的東西,朱祁鎮註定不想也不願意,弄得大鳴大放的奪權,也不可能弄得好像是兩淮鹽案一般,掀起大案。

這都對江山不利。對朱祁鎮掌控天下不利。

但是而今張輔這個舉動,讓朱祁鎮有一種感覺,那就是他想要潤物細無聲的拿下軍權,已經是不可能了。

那麼既然靖難勳貴想要把持軍權,那麼就要承擔起這個責任。既然你們這麼愛立功,那麼今後與瓦刺作戰的主導權,朱祁鎮準備讓給他們。

如果,他們真的有能力。就讓他們如同張輔一般高高的掛起來。

宣宗皇帝爲什麼將張輔從五軍都督府之中摘出來,放到內閣以備顧問。決計不是想讓張輔當內閣大臣的。

他們真要能打怕瓦刺,朱祁鎮自然敢封七八個國公,全部按在五軍都督府,將九邊軍鎮的總兵,換上下一輩的。

慢慢來。反正朱祁鎮知道時間是站在他這一邊的,靖難二代都年紀大了。三代的能力比二代差太遠了。

反正朱祁鎮在乎的是打敗瓦刺,具體是誰做這一件事情,他其實並不在意。

朱祁鎮也知道,這種理想狀態,也不大可能,如果他們真有能力,也不至於讓大明軍力弄得每況日下。

在朱祁鎮想來,更有可能是與瓦刺長期戰爭之中,互有勝負,自然有一批人被淘汰。有一批人在戰火之中成長起來。

在這樣的大戰之中,靖難勳貴想把持之中,全部的位置,根本是不可能的。

但是朱祁鎮心中也是一個陰影的,暗道:“如果敗了怎麼辦?”

畢竟有土木堡後車之鑑。

朱祁鎮後世以爲土木堡之變,都是當時英宗胡亂指揮,但是如今越發明白,這不過是大明軍力,邊防,等問題的總爆發。

不可能怪在英宗一個人身上。

如果再來一次這樣的敗仗,怎麼辦?

朱祁鎮反覆思量。卻不得不承認,他如果強行插手軍方,反而勝算更低。因爲靖難勳貴在軍中根基太深厚了,朱祁鎮不想也不可能清理乾淨。

說不定瓦刺打過來的時候,靖難勳貴正如他鬥得難分難解。朱祁鎮回想他記憶之中土木堡之變的一些細節。

越發感覺,當時的英宗與靖難勳貴未必是沒有矛盾。

英宗想要一場北伐的勝利,到底是爲了什麼?

做事的順序很重要。

朱祁鎮此刻忽然想讓明軍打敗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敗仗,正好讓他有切入點。他心中啞然失笑,暗道:“我似乎是一等一的昏君,期盼自己的軍隊打敗仗。”

只是事情有時候就是這樣的荒謬。

朱祁鎮平息情緒之中,穩穩當當的在張輔的奏本上批到四個字:“召五軍都督府,內閣,六部御前軍議。”

在武英殿軍議之中,朱祁鎮全程都沒有怎麼說話。

張輔先提出自己的意見,隨意曹義也將建立海西都司的規劃抵了上去,這個計劃得到了周忱的支持。

周忱的支持源於李時勉的說服,而李時勉的支持源於對海上防禦的支持,寧波倭案之後,寧波海關收入大受影響,一度暴跌。

李時勉作爲主管,自然認識的了大明有一支海上船隊的重要性,而且這一條運輸線是要通過對馬海峽,這裡也是倭寇的多發地。

自然少不了增加海上力量。與李時勉的利益吻合。

所有人都知道曹義乃是皇帝從遼東召回來的,其中意味自己體會,故而曹義的意見與張輔的意見相合融合,就達成最好的出兵方案。

成國公出宣府,興安伯出大同,武進伯出遼東,三路齊出,圍剿兀良哈。這一戰的關鍵,其實不在於怎麼打,而在於如何找到兀良哈主力。

所以這纔是多路齊發,擴大搜索麪積的原因。

至於各級將領安排,朱祁鎮並沒有插手,想來就知道,張輔在最上面沒有安排朱祁鎮提拔的人,下面各級將領能有什麼安排?

至於曹義也出兵,不過他聚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等女真各部,然後帶他們西進攻兀良哈。

能不能打兀良哈不重要,重要是整合女真爲大明所用。

而亦失哈帶萬餘人去雙城衛一帶,找一個靠海之地,建立一處城池。而海運總兵官在明年冰期之後,務必將第一批十萬石糧食運送到新建的海西衛這裡。

朝廷允許亦失哈在緩急之時,向朝鮮借糧。

這個具體辦法,在內閣六部五軍都督府羣議之下,朱祁鎮也挑不出什麼錯的地方,於是乎朱祁鎮做出本場會議最重要的發言,說道:“準。”

從頭到尾,朱祁鎮僅僅是一個決斷者。不輕易將自己陷入臣子之間爭鬥之中。

於是正統九年開春之後,大明在宣德八年宣宗皇帝北伐兀良哈之後,又一次出塞做戰,拉開了帷幕。

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四十章 輿情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八十章 西寧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
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四十章 輿情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八十章 西寧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