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

第一百三十八章瓦刺退兵

也有人說了,正統年間以來,九邊似乎沒有太平靜過。這和平有些假。

並非如此,九邊雖然時有戰事,但是不過千人以下,甚至數百人的戰鬥,這樣的戰事放在大明戰略層面根本算不了什麼。

最少沒有數萬規模入寇,更沒有大量百姓死傷。

這對邊境百姓來說,就可以說是太平日子了。

成國公心中也承受很大政治壓力。

是的,朱祁鎮給成國公放權了。

與瓦刺是戰是和,成國公而今可以一言可決。

但是這種權力對成國公來說,也是一種壓力。

因爲做決策的是他,如果開戰之後,打得不好,不是一場大勝,那麼成國公就可以想象,後面的御史言官,怎麼用唾沫星子將他給埋了。

這不僅僅關係到他朱勇一人的生死,還關係到成國公滿門的成敗。

張輔勸導他的話,他更是聽在眼裡。

伴君如伴虎,皇帝這東西,愛之能舉之上天,恨之能按之入地。而今成國公府越是風光,朱勇心中不安就越發深重。

所以,朱勇更加不敢犯錯。

“報,大將軍,瓦刺退兵了。”朱勇正想的時候,有一人來報,朱勇立即打涼棚看過去,卻見只有一支兩千多人的車隊留了下來,其他大軍,就好像是退潮一般,片刻之間就退了下去。

朱勇心中微微一嘆,暗道:“如此也好。”

朱勇也就按瓦刺也先的說辭層層上報了。

等消息傳到京師的時候,朱祁鎮卻沒有在宮中,而在武學之中。

經過數年的積累,武學學員素質已經達到了劉永誠認可的程度。而且朱祁鎮在瓦刺大軍臨近的時候。也要宣明皇帝尚武之意。

朱祁鎮就來到了武學之中,再次彙集武學所有學士,御前比試,決出前三名來。

前線消息到朱祁鎮手中的時候,正是朱祁鎮看下面比試的時候,他看了看手中的情報,心中有一陣冷笑。

他很清楚,他的生日乃是十一月,而今還有大半年時間。瓦刺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

“也好。”朱祁鎮心中暗道。

雖然這種自欺欺人的感覺,讓朱祁鎮很是不舒服,但是如果考慮朝廷現狀,朱祁鎮也只能忍下這一口氣,不去多想了。

畢竟今日大旱嚴重程度,甚至超過了數年前連續三年的河北大旱,這一次大旱覆蓋範圍特別廣,從北京到湖廣。北方也就罷了。

北方大旱朱祁鎮其實也都習慣了。

春旱已經成爲每年都要發生的事情。而這一次波及到湖廣,卻是一件大事了。

畢竟大明主要的糧食產區,正在向湖廣轉移,江南雖然是賦稅重地在,北京糧餉多從江南而來,但是江南百姓更喜歡種植經濟作物,而並非稻米。

朱祁鎮看周忱的履歷的時候,就發現周忱組織過百姓從湖廣集中購米,到江陰交賦稅。這個政策讓很多百姓稱便。

但是朱祁鎮雖然是皇帝,但是在經濟層面,他也沒有詳細的統計數據。

江南經濟作物的種植,糧食產量的減少,湖廣糧食生產的增加,是不是讓湖廣成爲大明糧食最重要的產地?

朱祁鎮根本無法做出判斷。

但是糧食生產向長江上游轉移,卻是毋庸置疑的。

如此一來,湖廣大旱,就是讓朱祁鎮想不重視都不行的事情。

面對這樣的局面,朱祁鎮心中並不想與瓦刺打仗。這局面雖然很難看,僅僅是有一張遮羞布,但是朱祁鎮也只能認了。

朱祁鎮看過這奏疏,隨手遞給範弘,好像什麼也不知道一般。他對身邊的人說道:“每當看見武學的學子,朕心中就安心許多了,大明有如此忠勇之士,又何愁瓦刺?”

劉永誠恭恭敬敬的說道:“陛下謬讚。”

朱祁鎮說道:“保定侯。”

孟瑛立即出列說道:“臣在。”

朱祁鎮說道:“你覺得這些學生如何?”

保定侯孟瑛看見了其中還有幾個孟家子弟,說道:“回稟陛下,以臣之見,都是好苗子。將來都是大明的棟樑之材。”

而今大明武學,其實還是一座貴族學校,凡是能在這裡上學的,最少帶着一個世襲百戶官職。要麼就是有祖上的恩蔭,與皇家沾親帶故的。

保定侯孟瑛的子弟都在這裡,他豈能說什麼壞話。自然是撿好的說。

不過平心而論,說這些人將來有多了不起都是有些虛言,但是大部分學員放出去當一個百戶,卻也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將來,就要看他們運道了。

戰場上的事情,誰能說的清楚,就如同孟瑛,少年的時候,協助父親打贏保定之戰,不僅僅讓父親一戰成名,也讓他自己成爲將門虎子。那個時候,張輔還沒有嶄露頭角。

但是幾十年後,他卻只能在張輔背後亦步亦趨。

僅僅是張輔的能力強過他嗎?

只能說人生的際遇,實在難言的緊,眼前這些學生,現在都能算合格,真正出衆玉與否,豈是現在能看的清楚的。

朱祁鎮說道:“武學乃是英國公組建,劉公公負責,不過朝中事務,朕一刻也離不得英國公,劉公公也好護衛大內,不能久任武學,這武學保定侯願意挑起這個擔子嗎?”

保定侯豈能說不願意,他立即說道:“陛下,有命臣豈敢不從。”

朱祁鎮點點頭,也就沒有多說什麼了。

朱祁鎮雖然將成國公府寵上了天,但是瓦刺臨邊,也大大刺激了朱祁鎮心中的危機感,他始終不能完全信任成國公。

他需要能制衡成國公的棋子。

這麼多年,朱祁鎮慢慢思忖出一個問題,那就是他一直將英國公當做軍中最大的山頭,當時或許是對,但是在正統十二年的今天,卻有些不對了。

原因很簡單,人走茶涼。

英國公張輔在內閣十幾年了,也就是說英國公張輔脫離與軍隊的直接管理有十幾年了。

這十幾年下來,都是成國公與英國公合作,一個在京營掌管兵馬,一個在中樞掌管樞密。看上去合作親密無間,幾爲一體。

但是成國公與英國公真是一家人嗎?

朱祁鎮不相信。

所以,他要制衡成國公,要從兩邊下手,一是離間英國公府與成國公府之間的關係,不過這一件事情要徐徐爲之,不能操之過急。特別對於英國公這樣的老狐狸。更是急不得,一旦被英國公窺破了。反而不好收場。

在這一件事情,朱祁鎮的原則就是寧肯不下手,也不能惹得一身腥。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推保定侯上位。

這一件事情,朱祁鎮一直在做。

保定侯在南征之後,雖然一直在京營之中,但並不是說,保定侯就沒有升職了,而今的保定侯已經是京營三大營之一神機營的主將了。幾十萬京營人馬,保定侯麾下將領,最少能掌控三分之一。

但是朱祁鎮依舊覺得不夠,要讓保定侯掌管武學。擴散他的影響力。

將武學派系與保定侯南征系的人馬深度綁定,用來抗衡成國公府勢力。

所以,朱祁鎮這一句話,看是隨隨便便的人事安排,卻不知道後面死了多少腦細胞。

也有人覺得如此,保定侯豈不是坐大了。

朱祁鎮並不在乎這一點,應該保定侯年紀在這裡放着。保定侯孟瑛,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都是靖難二代。

他們的年紀都不小了。

孟瑛也是六十出頭的人了。即便朱祁鎮拼命放權,孟瑛代替了這成國公的位置,他又能掌控幾年啊?

第二百章 馬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九十章 貝琳第三章 都掌蠻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六章 新天子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八十章 西寧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
第二百章 馬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九十章 貝琳第三章 都掌蠻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六章 新天子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八十章 西寧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