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

第一百零八章麓川

朱祁鎮看着從雲南傳來的軍報,深吸一口氣,將心中的怒火給壓抑下去。

不僅僅少要逢大事要有靜氣。也是朱祁鎮深入瞭解大明的內內外外,知道如果每出一件事情,

就大動肝火,恐怕還不等大業將成,就已經先被氣死了。

他細細看過戰報,心中輕輕一嘆,說道:“黔寧王,真是虎父犬子。”

黔寧王就是沐英。

現任黔國公沐晟,乃是沐英次子,說起來也是久經戰爭的大將。但是讓朱祁鎮評價虎父犬子,的確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他一輩子最大的戰功,就是從張輔攻安南。

但是他是在張輔的調度之下,立下不少功勞。他這一輩子的上限,也就是這樣的,當一員部將,哪怕是副帥,都是合格的。

但是讓他獨擋方面之任,屢屢讓人失望。

宣德年間,放棄安南,也就是因爲鎮守安南的主將柳升戰死。而沐晟在得知柳升戰死之後,在沒有得到朝廷命令的情況之下,退兵了。

他這一退,讓朝廷即便先反攻安南都很難了。

這陳年舊事就不說了。

單單是而今。

方政之死,最大的問題就是沐晟。

在征討麓川的時候,沐晟與麓川大軍隔着怒江對峙,遲遲不戰。

朱祁鎮對沐晟這個戰略並沒有什麼意見,因爲朝廷上下其實都不願意在雲南大動干戈。對麓川的放縱也不是起源於今日。

所以朝廷上下可是一點也沒有督促沐晟速戰的想法。

沐晟想拖着就拖着吧。

但是他卻鎮不住方政。

方陣乃是老將,見蔣貴在北方立功,封平西伯,世襲罔顧。他心中能沒有什麼想法,他數次向沐晟請戰。

都被沐晟拒絕了。

結果方政最後決定撇開沐晟,單獨出戰。

方政決定並不能算錯,最少他連戰連捷,破潞江,攻上江,連敗麓川思氏大軍。只是上江乃是思任發所在,方政攻之不克。向沐晟求援。

沐晟派兵到了夾象關不前。

隨即麓川象兵攻方政所部於空泥。

方政所部轉戰疲憊,已經不能支持。方政派兒子方瑛向沐晟求援,自己親領本部,陷象陣死。

如果戰事僅僅是這樣,沐晟也不用畏罪自殺。

雖然,沐晟不能約束方政出擊,又支援不力。但是沐晟畢竟是國公,不看在沐家在雲南的影響力,也要看在沐英的面子上。

朝廷不會重罰沐晟的。

最少,也不會要了沐晟的小命。

但是下面的事情,卻朱祁鎮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

方政一部不過是偏師,即便全軍覆沒,也不過數千人,最多不過萬餘人而已。沐晟所部有數萬大軍。

損失一部,大不了轉攻爲守。

但是沐晟怎麼做的,將怒江西岸的糧草輜重全部焚燒,大軍退還永昌。

雖然僅僅退後了數十里,但是將怒江天險拱手相讓。滇南各地土司恐怕就要首尾兩端了。整個局勢向不利於朝廷的局面發展。

更不要說輜重了。

要知道雲南本地本來就是比較貧瘠的,在雲南用兵糧食都要從南方運來。

大明對貴州的統治也很薄弱,糧草要從湖南起運,進入貴州驛道,這樣的山路要走上千裡,才能到雲南。

糧食耗費之大,前線損失一石糧食,後方就要起運數石糧食。才能補上。

這都是大明的民力國力。

當然即便這樣的大敗,也未必要了沐晟的命。

畢竟大明對勳貴都是優待的。

但是沐晟依舊自盡了。是什麼原因,讓沐晟絕望到了自盡。

朱祁鎮想起之前沐晟數次向朝廷請兵,心中不由一寒,他這幾年在太皇太后的指導之下,大明各方奏摺,全部看過,也能看出誰虛誰實。

麓川坐大,並非起源於今日。

乃是仁宗皇帝登基之後,大明在戰略轉向的影響。

但是即便如此,朝廷之上,對沐晟屢屢請兵叫苦,朱祁鎮在心中也是打了折扣的。因爲這樣的事情太多了。

地方上很多時候,非將有七分的事情,喊出十二分的苦楚。這就是爲自己預留退步。

所以內閣大佬們也覺得,麓川雖然有些跋扈,但是還沒有他說的哪裡厲害,也派兵了,將久鎮山西的方政派往雲南。

也帶了相當部分北方邊軍。也就是方政本部。

而今看來,雲南的情況要比朱祁鎮想象的困難。最少沐晟並不覺得,單單靠雲南之力,能夠平定麓川,甚至未必能守住雲南。

這才決定自殺。

即便到了而今,雖然有部分邊軍參與進去,但是與麓川作戰的主力,依舊是雲南地方軍隊。

朱祁鎮說道:“王振立即去告訴內閣,定下黔國公的後事,記住,黔國公是帶病徵戰,勤於王師,病死軍中的。本朝的國公可以戰死在韃子手中,決計不可喪師於區區小國,決計不可。”

“是。”王振說道:“奴婢明白。”

朱祁鎮又問道:“太皇太后怎麼說?”

王振說道:“太皇太后請陛下速速回京,他已經派了沐昂星夜往雲南而去。換人不換馬,數日之內,必到雲南。接管軍中事務。”

張輔聽了,說道:“陛下請安心,沐昂能力遠勝乃兄,有沐昂在雲南,仗黔寧王餘威,攻或許不可,但是守決計有餘。”

朱祁鎮深吸一口氣,說道:“既然如此,王振回稟太皇太后,就說,區區小事,何足掛齒,按照原來的行程,後日回京。”

王英說道:“陛下英明。”

雖然這一場敗仗,讓雲南的局勢有崩潰的嫌疑,但是越是如此,朱祁鎮越不能亂,他很清楚,北京作爲中樞,很多消息都瞞不住的。

不出兩日,北京城上上下下都會知道這一件事情。

越是如此,朱祁鎮越不能亂。

既然沐昂已經星夜兼程去雲南了,麓川一時半會兒,也不敢侵犯大理。

只要滇北,滇東這數個府縣,還在朝廷控制之中,雲南局勢就不算崩潰。

朱祁鎮與兩位國公,又回到了木臺之上,觀看下面的人射柳,只是朱祁鎮雖然面色鄭重,但是眼神卻不知道飄到什麼地方去了。

他心中所思所想的就是麓川。

從正統元年麓川其實就開始擴張了,吞併各地土司。黔國公沐晟也不是第一次與麓川交戰了。

但是戰事已經侷限在雲南境內。

不是朝廷不重視。

而且朝廷這個地方,土司太多了。土司之間各種矛盾,大亂小亂從來沒有斷過。

太皇太后擬定的國策,停一切不急之務。這樣一來對麓川大舉征伐的想法,自然不得到允許。

朝廷對麓川的政策,也是從正統元年的撫。

只要麓川思氏安安分分的,朝廷給一些好處,也不是不行。

但是麓川思任發一心一意,想要擴張版圖,恢復麓川全盛之勢。甚至說,在這數年的時間之內,他已經做到了。

但是麓川坐大,卻是雲南方面萬萬不可能准許的,自然雲南方面即便是想安撫,也不可能這樣安撫,所以從正統元年到正統四年間,朝廷對雲南政策,從剛剛開始的撫,到剿撫並用,到而今,先示以兵威,然後再安撫。

只是而今這一場敗仗,讓朝廷沒有選擇了。

朝廷在這一場戰事之戰,戰死一員大將,也讓一個國公自殺。如果不找回場子,雲南南方三宣六慰,誰還在乎朝廷。

這也是仁宗以來戰略轉向的惡果。棄安南的直接影響。安南可以放棄,但是雲南難道也要放棄嗎?

雲南放棄,貴州自然就沒有存在的價值,邊界線直接推進到了湖南。這是萬萬不可接受的。

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二章 大武學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
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二章 大武學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