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

第二十三章從直隸開始

朱祁鎮對黃冊的怨念不是一天兩天了。

他很早就想將黃冊從南京後湖轉到北京了。

只是搬遷黃冊也是一個工程,而且黃冊都是很寶貴的資料,一路上出了差錯,可就不好辦了,所以整個黃冊搬遷持續了數年,纔算在搬到了北京。

只是那個時候朱祁鎮對黃冊已經不大感興趣了,因爲朱祁鎮拿着順天府的黃冊,有時候讓錦衣衛東廠去核實,有時候自己親自走訪,得出一個結論,順天府的黃冊繆誤太多了。

黃冊一般是一式三分,一分在後湖,一分在本衙門,一分在布政使衙門。

朱祁鎮拿得就是順天府衙門的。

東廠錦衣衛的能力,在北京附近還是值得依賴的。

不過,黃冊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也是有原因的。

你敢相信,十年一次的統計黃冊,就好像國家的人口統計一樣的大事,居然是沒有經費的。

洪武年間,太祖皇帝是爲了編纂黃冊,派了國子監的學生參與,好幾千人之多。在永樂四年,乃是太宗皇帝登基之後,第一次清查黃冊。有相當濃厚的政治意義,是太宗皇帝確定自己的正統的行爲之一,故而下面的人不敢不打起精神來。

所以在永樂四年之後,黃冊一日比一日爛了。

甚至爛到,只剩下總數是起作用的,因爲這個總數是定額。朝廷向下面要賦稅,是以這個定額來的。

于謙說道:“臣無能,不能爲陛下分憂。”

于謙當過地方官,知道地方黃冊是什麼樣子。而且重建黃冊又需要多大的精力,所以他也沒有碰過這一件事情。

但是他不會覺得自己有原因沒有做好,就不關自己的事情了。

朱祁鎮說道:“朕說過,之前的事情不關先生的事情,不過是陋習而已,只是而今直隸水利,各地田畝都要重新清丈,朕想請先生在這方面多上心,給朕一分可信的直隸黃冊。朕也會從內部多撥三萬兩爲經費。”

于謙深吸一口氣,只覺得工作量太大了一些。

新出爐的直隸省,有永平,保定,真定,河間,順德,廣平,大名,還有新出來的天津,八府,人丁決計有數百萬之多,特別是在這裡大規模以工代賑,讓山西,河南一部分災民也跑過來。

更是增加了不少難度。

不過,于謙做慣苦差事了,當初賑災的活,未必比現在輕鬆多少,不過是多費些心,既然朝廷要將河北水利全部修整一遍。自然是有時間,讓于謙踏遍直隸八府,以及順天府。

于謙說道:“臣不敢妄言,請陛下期以三年,三年之後,直隸黃冊呈該陛下,到時候有一處不符合,臣請陛下斬之。”

朱祁鎮說道:“好,朕等着河北大治。”

朱祁鎮說完之後,看了一眼曹鼐。

曹鼐雖然似乎插嘴。但也知道,今後他就是皇帝這一艘船上的人了。今日朱祁鎮與他們所說的話,或許能保密,或許不能保密。

但是這大壩上的密談,已經能說明很多問題。

曹鼐心中暗道:“如果真能降服滹沱河水,我這一條賣給陛下又如何?”他說道:“臣代河北父老就拜託於大人了。”

于謙說道:“客氣,客氣。”

兩人相互躬身一禮。這兩位都是楊士奇的弟子,此刻卻結盟了。

朱祁鎮將這裡的事情囑咐過後,這才吩咐下面的人來見。、

首先來見朱祁鎮的卻是沈清。

沈清是一員老將,乃是太宗老人,前燕山衛的出身,五從車架北征,又在宣德中從宣宗皇帝北征。

也就是說,幾次出塞之戰,他幾乎是無役不與。

不過,而今卻老了。

在宣德年間主持過修繕北京城牆,這一次三大殿工程就是他負責組織施工的,但是同樣,雖然以工代賑,于謙用得都是災民。但是即便如此,也要有士卒維持秩序。

沈清就派了下面的人過來爲阮安調用。

這一次聽說皇帝過來了,自己連忙跑過來。

朱祁鎮見老將軍雖然滿頭白髮,但是氣勢昂揚,心中感嘆,太宗皇帝留下的老將,還在支撐着大明江山,只是能支撐多久,就不好說了。說道:“老將軍辛苦了。”

沈清說道:“不辛苦,老臣還能爲朝廷效力三十年。”

朱祁鎮說道:“只要老將軍能輔佐於先生修好河北水利,朕決計不吝嗇封爵之賞。”

沈清一聽,眼睛都亮了,說道:“此言當真。”

“大膽。”王振聽沈清如此一說,頓時惱火,訓斥道。

朱祁鎮反而覺得老將軍率性,一擺手,示意王振無妨,說道:“君無戲言。”

沈清裂開大嘴,白色的鬍鬚上下抖動,說道:“陛下放心,有臣在,下面這些人出不了亂子來。”

沈清年事已高,他與張輔年歲相仿,甚至比張輔還大上一兩歲。而今已經垂垂老矣了,讓他再上陣殺敵,卻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而且朱祁鎮也聽過沈清的名字。

卻是他雖然太祖北伐五次,宣宗北伐一次,他雖然無戰不與,但是都在車架之前,沒有獨領一軍,雖然立下不少戰功。但是多是苦勞,卻沒有大功。

而今年老,沈清最想的事情,就是後世爭一個爵位了。

只是沈清的功勞還差了一點。

這就是沈清不辭勞苦,不在家裡享清福,出來奔波的原因,就是想辦法立功,讓自己能封爵,廕庇子孫。

此刻得了朱祁鎮的承諾,一時間興致非常之高。

緊接着過來的人,乃是通州同知李經。

這個人于謙已經給朱祁鎮推薦過了,于謙不日準備讓李經成爲第一任天津知府,主持天津與順天府,河間府劃界問題。

這個人乃是于謙在順天知府任上的老部下,治纔出衆。于謙不能一直留在工地之上,很多事情都李經主持。

這盧溝河能在數月之內,修建一百八十里的河道,李經的功勞不小。

朱祁鎮倒是沒有與李經多說話,只是將這個人名記下來而已,這個人雖然名聲不顯,將來未必不能成爲一方青天。

朱祁鎮自然要時常注意。

本來見過這些人之後,又順着河堤走了數裡,令侍衛以長矛向河堤上刺,這河堤上的土,全部是夯土,而且這些夯土在打夯之前,也全部煮過,讓草木不能在這些土中生長。即便朱祁鎮身邊的侍衛奮力刺擊,也僅僅刺出一個小坑來,根本插不進去。

朱祁鎮說道:“不錯。”

王振見天色有些晚了,說道:“陛下,而今不回城嗎?”

朱祁鎮說道:“現在也回不去了,傳令下去,朕今日就宿在大堤之上,於先生。”

于謙立即出列說道:“臣在。”

朱祁鎮說道:“派人將附近各地的父老請過來,朕在這裡延請他們。”

于謙聽了,心中一愣。這是太祖皇帝提倡的鄉禮之一,地方官員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各地的父老,來治理地方的。

只是于謙卻不想朱祁鎮這樣來,心中也不由一嘆,暗道:“當今雖小,卻有聖明天子的氣象。”

隨即心中又微微一熱。

既然皇帝聖明,豈不是大有作爲之時。于謙建功立業之心,越發激昂起來。

要知道,這個時代理學數日從民間到官方漸漸成爲主體存在,但是這也是需要一個過程,如楊士奇等人,卻是多受元末明初各大家的影響,如劉伯溫,姚廣孝,他們這些人很難說是正經儒家士大夫。

于謙雖然儒家士大夫氣質很重,並不妨礙他有慷慨激昂之心。

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十五章 禮樂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七章 議政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二十章 真相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
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十五章 禮樂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七章 議政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二十章 真相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