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

第一百二十九章西征之議

朱祁鎮聽了這些內容。冷哼一聲,說道:“羣魔亂舞。你的意思是瓦刺大軍進入藏地之後,或許不會遇到大規模抵抗。”

雲雷說道:“臣不敢妄言,只是臣聽說,瓦刺派去烏斯藏的,乃是和碩特部,這一支本蒙古嫡系,出自科爾沁,本來就就信奉喇嘛教。”

“故而,他們如果願意與喇嘛教聯合的話,恐怕有一部分人會投誠。”

朱祁鎮只覺得頭疼。問道:“你覺得,和碩特部會信奉那一派?”

雲雷俯首說道:“臣不知道。實在是不清楚和碩特部信奉那一派。”

朱祁鎮說道:“去查吧。”

雲雷說道:“是。”

雲雷退了出去之後,這一次議事纔算是真正開始。

朱祁鎮說道:“諸位以爲此事當如何處置?”

李賢剛剛開口說了自己的意見,朱祁鎮有意無意的忽視了這一點,他們誰也不相信是朱祁鎮老年癡呆犯了,記不起李賢剛剛所說的話了。

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朱祁鎮對李賢說法,並不是滿意。

李賢的意見是從長計議,有很多事情,都是從長計議,從長計議給沒有了,這是太明顯不過的遁詞了。

楊洪只能開口了,說道:“陛下,今年委實不能動兵了。”

朱祁鎮說道:“那麼就明年動兵吧。”

羅通沉吟了好一陣子,說道:“陛下英明,藏地如果爲瓦刺所有,則如當年吐蕃一般,四川西寧都會被兵,與其這般,不如進軍,一舉剿滅。”

“只是怎麼用兵卻要從不可輕舉妄動。”

朱祁鎮說道:“羅先生請講。”

羅通說道:“徵藏有三難,遠途,從西寧道藏地數千裡之地,了無人煙,大軍行進困難之極,此其一也,氣疾,昔日唐與吐蕃交戰多次,但是在低地,唐勝多敗少,在高地,唐敗多勝少,就是因爲中原士卒不適應藏地氣候,普遍得氣疾,不堪爲戰。此其二也。時間,藏地冬多夏少,一旦秋日,就大雪封山,不能行軍,故而朝廷用兵的時間很少,只能夏季用兵。此其三也。”

“這還是臣在此遙想,一旦用兵,其艱難困苦,將百倍於臣所想。故而朝廷即便要動兵,也要擇精銳,選良醫,覓嚮導,審慎爲之。”

朱祁鎮聽了。就知道羅通其實也不想在這裡動兵。

西藏高原之上,行軍有多少艱難,朱祁鎮也是知道的。即便是放在後世,尚且有數百里的無人區,更不要說在這個時間,更是大片大片的無人區。

這都是衛藏的天然屏障。

瓦刺一部有多少人,其實並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如何將大軍平平安安的從西寧帶到藏地去。

只是朱祁鎮並不覺得,就不能征服西藏。

如果單單說經濟仗,這一戰完全是一個賠本買賣。甚至即便算政治仗,也未必划算。

但是朱祁鎮心中一直藏着的後世的中國地圖,在他看來,這個版圖是底線,只能多不能少。而今的大明版圖,在很多地方已經超過了後世中國地圖,比如漠北,也就是蒙古國東部大部分地區,外蒙古地區,,安南,朝鮮。乃至南疆地區,如果說的少一點,麓川襄王所控制的地區,就是緬甸密支那地區,如果說多一點,那就是緬甸泰國連同南洋舊港等地區,都是藩屬。

但是依舊缺了兩大塊,一大塊自然是西域了。

一大塊就是烏斯藏。

說起來,烏斯藏而今也算是大明的,雖然不是直接管理。

這種管控,朱祁鎮都不是太滿意的。更不要說而今這個名義都沒有了。

即便不談其他方面,單單說他心中股執念,這一戰也是必打的。

朱祁鎮說道:“于謙在西北也有很多年了,而今陝西一省人丁興旺,各衛軍戰鬥力都不錯,正是用兵之時,而且賊可往,我亦可往,如果朝廷不能看護藩屬,天下人如何看本朝。”

劉定之說道:“陛下,安南正在用兵,且從兵事來看,明年未必能夠抵定,如果再開一處戰場,恐怕朝廷國力吃不消。”

朱祁鎮說道:“這一次徵烏斯藏,自然是兵在精而不在多。傳令命範廣爲徵西將軍,從西寧等地,招募不懼氣疾的將士,令和勇招募漠南蒙古勇士前往西寧助戰。”

“總兵力在萬人上下,多備馱馬。朕相信,萬人足夠破瓦刺數萬大軍了。”

楊洪沉吟了一會兒,行禮說道:“陛下英明,臣等歎服。”

楊洪之所以這樣說,一方面是朱祁鎮的權威不可撼動。另外一個方面,那就是朱祁鎮這個方案是可行的。

首先,短短一年,瓦刺人未必能夠在烏斯藏站穩腳跟。

畢竟烏斯藏內亂,其實是多少年內部矛盾的一次爆發。縱然是讓瓦刺人佔據了西藏,他們也不能讓所有人滿意

有支持者自然也會有合作者。

所以,明軍真正要對付的其實是瓦刺和碩特部數萬騎。

只是瓦刺騎兵已經今非昔比,不是變強了,而是變弱了。

自從燕然大戰,瓦刺敗北之後。

瓦刺雖然恢復了元氣,但是瓦刺精銳的戰鬥力,也比不上正統十四年南下的時候,但是明軍精銳騎兵的戰鬥力卻是比之前翻了數倍不止

即便不說,火器裝備上的進步,也不說明軍騎兵從瓦刺手中一次次大戰磨礪出來,單單說,漠北漠南爲大明所有,爲大明提供了數以百萬計的戰馬。

明軍騎兵甚至可以做一人三馬四馬,如此一來機動能力,已經不下於瓦刺騎兵了。

白刃相接,明軍騎兵從來不怕瓦刺騎兵。就是在機動力上一直是弱手。而今這一塊補齊了,再加上明軍各種裝備優於瓦刺。

明軍騎兵對瓦刺騎兵的壓制不是一點半點。

更不要說,朱祁鎮要加強了這萬餘騎兵。

想想就知道,這一支騎兵更是明軍精銳的聚集,不,不僅僅是明軍精銳的聚集,還有大量蒙古精銳的聚集。

如此一來。以一萬破不隸屬瓦刺本部的數萬騎兵,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而且範廣這個將領,楊洪也是知道的。

久經戰爭,又多在西北,也算是磨礪出來了。有他帶兵,即便沒有大勝,也不至於有大敗。即便退一萬步來說。

大明就是大明,且不說而今軍強馬盛,即便是正統十四年,一下子砸進去十萬精銳,也沒有見有什麼大礙,而今不過萬餘騎兵,真折損進去,也沒有什麼。

大明損失的起。

而且這些人用度也是有限的,幾十萬兩打發了,這一點錢,即便戶部不開張,五軍都督府與兵部,以及陝西三邊總督等地方籌籌也能籌齊。

不至於因爲這一件事情,與朱祁鎮硬頂。

朱祁鎮說道:“這一件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我有一件事情,想與諸位商議一二,朕當初立罪己詔,尚在太廟之中,每一想到這裡,就坐立難安,愧對列祖列宗。而瓦刺如果各守疆土,也就罷了。朕也不爲己甚了,但是阿次帖木兒卻大軍入藏,犯我藩屬,其心可誅。如此,就不要怪朕了,朕欲起兵西征,破瓦刺,收西域。”

朱祁鎮一言即出,很多大臣內心中都有十萬個曹尼瑪。

罪己詔的事情,在大勝瓦刺之後,已經不知道多少次奏請收回,是朱祁鎮自己不批的,至於對瓦刺,瓦刺幾乎每年都使臣來京師, 後來乾脆不讓他們入關了。

但是瓦刺使臣還是年年扣玉門關。分明是皇帝不容瓦刺。但是而今說起來,卻是瓦刺罪大惡極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七十章 父子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
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七十章 父子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