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

第一百二十一章楊洪到

三日之後。

楊洪帶這三萬精銳,已經到了燕然山腳下,遠遠能夠看見,西方一道起伏的山巒了。只是望山跑死馬。

真正到燕然山下,也要有數十近百里。

而此刻,楊洪發現了第一隊屍體。

大概有百餘人左右,明軍與瓦刺士卒都。

馬匹什麼的都卻沒有留下來,看來,已經草草的打掃過戰場了。

但是到底是誰勝誰負,一時間也看不出來。

因爲無論明軍屍體與瓦刺的屍體都沒有掩埋。

但是通過這一點,楊洪卻是知道。石亨與楊洪的決戰已經展開了,再看屍體死亡時間,大體估算,他估計已經來遲。

前方勝負未明。

楊洪下令就地修整。

不是他不想救石亨,而是他不得不考慮最壞的結果。

萬一,此刻勝負已經分明,瓦刺大勝,他帶着三萬騎趕過去,豈不是羊入虎口。

要知道楊洪爲了救石亨,層層輕裝,本來帶了八萬騎,但是覺得速度太慢,又將後軍讓給郭登帶領。

楊洪帶領精挑細選的三萬之衆,一路馬不停蹄,此刻已經相當疲憊了,如果不休息的話,一旦上了戰場,也不過是堅持一兩時辰,就後繼無力。

他一邊讓下面人休息,一邊派了斥候,讓他們去探明前明的情況。

不過半個時辰之後,就有人過來說道:“國公,大捷,大捷,忠國公大破瓦刺,斬首數萬,瓦刺大軍潰敗西逃,現在斬首數量都還沒有清點出來的。”

“什麼?”楊洪猛地站了起來,一時間激動非常,心中也有莫名的滋味涌上心頭。

對這個結果,楊洪自然是高興的。

如果這是真的,瓦刺一下子被打殘, 今後二十年間,瓦刺是不可能窺視宣大遼東了。

畢竟這前後數次大勝,幾乎將瓦刺一代人給殺光了

人是最不值錢,又是最值錢的。

瓦刺再想反撲,非要等下一代成長起來不可。

即便今後朝廷不對草原動兵,這一戰也打出二十年的和平。而朝廷繼續向瓦刺用兵的話,瓦刺的抵抗會更加微弱。

北方大患已經解除了七七八八。

真是因爲楊洪明白這一點,他心中才對石亨產生了一絲絲嫉妒。

因爲他知道,他一輩子也不可能打出必石亨更好的戰績了

之前石亨興凱湖之戰,楊洪雖然豔羨,但從來不覺得嫉妒,因爲楊洪知道瓦刺尚在,他有機會能證明自己。

而今瓦刺已經殘了。

大明沒有了對手,楊洪縱然有萬般兵法,又向哪裡施展。

而有這一場大勝在,石亨之前種種違令之處,想來朝廷也會一筆勾銷,他對石亨也是無可奈何之極。

他心中豈能沒有一點點負面情緒。

只是楊洪到底不是尋常將領,不過呼吸之間,就把心思平定下來,說道:“傳令,大軍開拔,去見石亨。”

楊洪帶着士卒前進,不過數裡,就看見了大片的大片的屍體了。

他首先看見的是大片大片的瓦刺無頭屍體。

他草草用眼睛一掃,就只有有萬餘之多,甚至還可以看出來,其中有不少瓦刺人並沒有抵抗就被殺死了。

也就是說石亨殺俘。

不過,楊洪隨即將目光移開了。

本來大明軍隊的軍紀本來就不好,不過在京營之中,因爲有朱祁鎮的整頓,引進了斷事官,才變得好了不少

但是京營諸軍之中,石亨所部從來是軍紀最差的一部。

這也是因爲各個將領的風格有關。

石亨打仗賭性最大,他自己都不太將軍紀當回事,他在京師駐紮的時候,還算老實,但是即便這樣,石亨所部執行軍法,也與其他各部不同。其他各部都是老老實實的。但是石亨卻是遮遮掩掩,很多時候爲犯了軍法的士卒遮掩,實在遮掩不住了,才行刑。

到了外面駐紮之後,石亨更是變本加厲之態。軍中斷事官屢屢上奏,彈劾石亨,但是石亨有大功於國,朱祁鎮也不能輕易處置了。

無非是讓兵部下令申斥,或者扣石亨俸祿等等。

但是石亨哪裡在乎這個?

再如今,殺俘之事,雖然是兵家所惡,但是大明不是沒有做過的,而今在內閣之中的孟瑛都做過這樣的事情。

而且這麼大規模的殺俘,沒有上面的軍令是不可能的。

一場大勝之下,些許瑕疵,朝廷也不會在意的。

所以楊洪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多時,一名將領過來迎接,卻是石彪。

爲了激勵石亨,朱祁鎮也要表示他對石亨的信任,就將石彪調到了石亨的麾下。文官之中有迴避制度,常常父子,叔侄都不會在同一個衙門做事。而軍中則不然,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病,這樣的事情卻是常常有的。

朱祁鎮雖然有意建立起這樣這樣的制度,但是一個制度的建立,並非一紙文書那麼簡單。

石彪見了楊洪立即行禮,說道:“拜見國公。”

楊洪說道:“石將軍請起,得聞大勝,還不知道這一仗怎麼打的,快與我說說。”

石彪立即說道:“是。”隨即將當初一戰,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道:“大軍來到這裡,瓦刺大軍四出,將大軍合圍在此,大帥令大軍飲食水,待瓦刺大軍大至,隨即帶隊直插瓦刺本陣。”

“分別令諸將將兵,分兵五路,不顧身後。當時大帥親當鋒矢。不才爲大軍之先。”

一說到這裡石彪滿臉欣喜,卻微微抽動。

欣喜的是,他能如此大戰之中擔任先鋒,這一分功績夠他吃上一輩子。卻有些得意忘形,抽動了還沒有痊癒的傷口。

楊洪這才發現,石彪甲冑之中微微透漏出血色,即便是騎在馬上,身形也有一些不自然。以楊洪的經驗,自然能看得出來,石彪是身上有傷,而且傷勢不是一處,纔會而今的樣子。

如此才能見當時那一戰的慘烈。石彪乃是石亨的侄子,即便是先鋒,身邊也是有足夠的護衛,

而戰場之上,傷與死,很多時候就是一線之差。

楊洪說道:“看來,石少將軍,也沒有少建功。”

石彪也有一些得意忘形,說道:“不敢當,不過是斬了一兩臺吉而已。”

臺吉是元朝的封爵。在滿語之中就是貝勒,如果翻譯成漢語,在不同語境之中,可以翻譯成王子,太子,宗室等等。

想來是綽羅斯家族的城員,也是瓦刺軍中的中堅將領。

楊洪說道:“那就恭喜石少將軍了。”

石彪說道:“都是陛下之功,將士用命而已,這一戰打得痛快之極,瓦刺人完全不是對手。”

隨即細細說出當日的情況。

明軍短火銃不能完全裝備軍中,也就是當前鋒的士卒有,大軍合圍雙方開始加速對衝,在三十步左右,明軍紛紛開火。隨即拔刀。

這一陣火銃,並沒有太大的成效,在兩軍衝鋒之極,最佳效果不過十幾個人之中才有一個人被打中。

而且打中之後,也不一定落馬。當時一時間也死不了。

但是這就已經非常有利於大明瞭。

無他,挫動了瓦刺銳氣。

面對火銃打擊,衝到前面的士卒,會下意思躲避,這是每一個人的本能。不通過大腦就做出的決定。

如此一來,瓦刺馬速就落後明軍一截。

而在騎戰之中,速度從來是騎兵最好的武器

雙方速度差上一點,明軍的優勢就多少一點,特別是前鋒的突然減速,對後面影響很大,對付的隊形就有些亂了。

如果再有一些人墜馬,更是讓瓦刺軍心大動。

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四章 太后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八十章 西寧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三章 災年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
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四章 太后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八十章 西寧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三章 災年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