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

第五章瓦刺與西域

雖然對王振有些抱歉,但是朱祁鎮不能不明白,雖然而今他依靠其他勢力站穩腳跟了,在軍方有太皇太后留下的劉永誠,有自己提拔起來的孟瑛,有在西北的蔣貴,在大同的楊洪,在遼東的曹義,等等。

在文官方面,內閣之中的曹鼐,王直,六部之中的周忱,地方上的于謙。乃至正統元年進士,也有一批進入朝廷,雖然都在中下位置,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批人上位,朱祁鎮的地位就更加不可動搖了。

所以在正統四年之前,朱祁鎮所依賴的唯一支柱王振,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但是王振所代表的宦官實力以及廠衛,依舊是朱祁鎮根本支柱之一。

朱祁鎮要藉助文官敲打一下王振,讓他別太飄,但是從來沒有想過廢掉王振。

所以,面對徐晞的問題,只是打了一個哈哈,隨即迴避過去了。

朱祁鎮接下來又詳細了問了一些,關於九邊特別是甘肅鎮的情況。最後才起步送走了徐晞。

送走了徐晞之後,朱祁鎮手中揣着一杯熱茶,靠在交椅之中,看着滿天雪景,愣愣的出神。

徐晞兵部尚書的任命,很快就下來,這一點朱祁鎮與楊溥已經有共識了,否則兵部尚書的位置,也不可能空懸半年。

這也代表了朱祁鎮在某些事情的態度微妙的轉變。

王驥離開兵部尚書任之後,柴車一直沒有發揮出兵部尚書的能力,是一個維持性的人物。反而讓五軍都督府在很多事情上主導了大明軍事。但是徐晞是一個能容得了五軍都督府囂張的人嗎?

朱祁鎮心中其實是有數的。

這其實他心中一直擔心,大明衛所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

凡是都有一個後手,這是朱祁鎮預備面對最壞結果的後手之一,他還有其他安排,只是他希望這些安排,永遠是用不上的。

不過,這是長久的安排。

朱祁鎮之所以如此詳細的通盤瞭解一下,九邊防務,各處隱患,卻也是因爲對瓦刺對哈密進攻這一件事情的考慮。

瓦刺也先在正統七年正式西進。

一方面固然是想侵吞關西七衛,也是也先重新凝聚瓦刺各部行爲之一。

之前說過,草原上的傳統的,脫歡打下的疆域,卻不是也先能夠全部繼承。而今雖然也先在脫脫不花的大帳立在漠北,但是瓦刺一族的根基卻在西域。

也先的西進,不僅僅是一次軍事行爲,也是一個政治行爲,用一場勝利凝聚人心,讓瓦刺各部知道,他也先,決計不必父親脫歡差。

說起,瓦刺在西域的經營,不得不說察合臺汗國。

成吉思汗有四個兒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成吉思汗分封諸子。朮赤之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帳汗國。

窩闊臺一系拖雷一系的恩怨情仇就不必說了,最後是忽必烈奪得了帝位,徹底擊敗了窩闊臺一系。

而察合臺汗國的範圍就是而今的新疆,中亞,乃至巴基斯坦,印度西北部。

遠的就不要說,就說帖木兒,他就是出身察合臺汗國。或者準備的來說,是西察合臺汗國,所有人都知道,帖木兒在永樂初年東征,中道而死。最後沒有成型。

卻不知道,這也是帖木兒對東察合臺汗國的一次征服。

只是帖木兒一死,東察合臺汗國復起,也瓦刺就在這個時候,殺了東察合臺汗,並佔據西域一部分。

脫歡在世的時候,與東察合臺汗國,趕到了烏茲別克。整個西域都在瓦刺的統治之下了。

當然了,草原的統治並不是中原,極度依賴個人的威信。脫歡雖然做到這一點,留守在西域的部衆,會不會聽也先的,卻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這就也先西進的原因之一。

至於關西七衛,與察合臺汗國也是有關係了,這種關係甚至蔓延到元朝的時候。

元朝的時候,察合臺汗國與大都的關係,並不是太好的。之間也發生過戰爭,元朝分化察合臺后王一系,就將他們安置在西北的。

而大明代元之後,繼承了大明因俗而治的原則,將嘉峪關以西的蒙古貴族,建立了七個衛所,其中就以哈密爲尊。

當然了,關西七衛看上去是一個整體。但是內部也互相征伐,大明也有意維繫他們彼此的對立,常常派使臣調節他們之間的矛盾。

這有利於維護大明對他們的統治。

當然了,另外一個維繫他們對大明統治的辦法,就是貢道。

絲綢之路雖然運輸量大減,但是還存在的,也是哈密衛很大的財政來源,這也是哈密衛離不開大明的原因。

其實哈密衛一直與脫歡勾勾搭搭的,甚至彼此有聯姻。

這一次瓦刺對哈密衛的進攻,也是政治仗與軍事仗一起打的。

軍事仗怎麼打,就不用說了,分化關西七衛,達到個個擊破的辦法。至於政治仗,就是也先向哈密王求親,向哈密王求娶哈密王之妹。

哈密王已經將這一件事情報上來了。

這也是朱祁鎮一直猶豫的。

從哈密王的表現,哈密王其實不想投奔瓦刺,畢竟瓦刺沒有大明那麼富,大明在絲綢之路上,稍稍放一些水,就足夠哈密吃飽了。

但是瓦刺卻不一樣了。

與大明相比,瓦刺就是一個窮光蛋。

瓦刺這麼看重哈密,要和哈密王聯姻,真的是爲了愛情,根本不是,瓦刺就是想在絲路上分一杯羹。

且不說,哈密投靠瓦刺之後,還能不能享受絲路上的利益,即便是能享受,這利益也要分相當一大部分給瓦刺。

哈密怎麼都是吃虧了。

朱祁鎮此刻也明白了,不管是軍事上,政治上,乃是民政上,大軍出陝西,入甘肅與瓦刺在哈密打上一仗,都是風險很大的。

但是如果大明對哈密的坐視不理,在外交上卻致命的。

因爲大明繼承了元朝因俗而治的原則,在青海,在奴兒干,等等地方,有太多地方,都有名爲衛所,實際上是當地頭目自治的小勢力。

哈密還是大明哈密衛。

放棄哈密,坐觀成敗。朱祁鎮用腳趾頭想,就知道今後邊牆之外,這些大大小小部落會怎麼選擇。

朱祁鎮越發明白,也先這個一手棋的老辣。別不說,而今瓦刺使團就在京師之中,一邊在外進攻大明的忠實藩屬,一邊大舉朝貢,在京中活動,似乎要化解大明對瓦刺的敵意。

但是偏偏有人上當。

居然有人上奏說,因爲讓哈密與瓦刺聯姻,成姻親之好。西北就無事了。

朱祁鎮當時就氣炸了。

不過,還好楊溥是明白人。不用朱祁鎮出手,楊溥就將這個官員給處置了,一腳踢到雲貴去了。

反正王驥在雲貴已經開始改土歸流,併爲土司設流官副手。正好讓這位去。

但是朱祁鎮不得不承認這背後的思潮。

朱祁鎮對這個左右爲難的選擇,深思了不知道多久,忽然覺得手中茶冷了,而漫天大雪也淡去了,雖然還是眼前還是一片雪白之色,但是朱祁鎮對今冬下雪,旱情緩解的歡喜。卻也淡了不少,說道:“走吧。回宮。”

朱祁鎮上了轎子,被宦官擡着,用手支頭。晃晃悠悠的回宮,心中還一直推敲着,心中暗道:“該怎麼辦是好?”

“什麼纔是兩全之策?”

朱祁鎮兩全之策還沒有想到,徐晞就已經來到了內閣之中,就在楊溥的閣房之中。看着剛剛停下的大雪。與楊溥談着朱祁鎮剛剛的表現。

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四章 太后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七十章 諸子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
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四章 太后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七十章 諸子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