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

第二十四章,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

朱祁鎮的命令執行的很快,在夜幕降臨的時候,幾十位老者被請了過來。

他們都白髮蒼蒼,由兒孫攙扶着。

朱祁鎮親自迎了出來,一個個將他們安撫在座位之上。

只是這些大部分小心謹慎,似乎被皇帝的名頭嚇住了,但是還有幾個老人,卻是鎮定多了。

朱祁鎮一問,這幾個老人才說道:“我等乃是原來燕王護衛軍中士卒,年老還鄉。”

朱祁鎮一聽,肅然起敬,說道:“原來是靖難功臣,朕敬幾位一杯。”

幾個老人得了皇帝敬酒,一個個高興的滿臉通紅。朱祁鎮又追問,當初靖難故事。一個口舌好的老人,將當初跟隨太宗皇帝,夾河大戰之事,藉着酒勁說得眉飛色舞在,口水直噴。、

朱祁鎮也聽的井井有味。

夾河大戰乃是靖難之中有名的一場大戰,太宗皇帝險死還生,終於擊退南軍,獲得了戰略迴旋空間。

自從張輔喜歡給朱祁鎮借古說今之後,朱祁鎮就將開國以來的所有戰事,一一過目一遍

只是記錄下來的,與當事人親口說的,又有不同。

只是朱祁鎮聽的明白,說到後面,這老者醉了幾分,就開始吹噓起來了。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樣子。幾個陪他來的人,面子很是尷尬,連忙拉他下去醒酒。

朱祁鎮自然不會與一個酒鬼計較。

有這個人開頭,酒會上氣氛好多了。

朱祁鎮倒是沒有喝多少酒,見大家都放鬆起來了,這才站起來說道:“諸位鄉親,順天府乃我家發家之地,父老兄弟爲我家效力良多,而今盧溝河爲順天府大害,朕想一勞永逸,根除此患,有什麼想不到的,還請諸位父老教我。”

一時間,這些老人都沉默了。

人老成精,這些老人或許在其他方面有問題,但是涉及到自己利益的事情,卻十分之精明。一個個都不說話。好一陣,一個老人說道:“陛下,小老兒見朝廷下這麼大功夫整治盧溝河,心中很高興,但是小老兒擔心,朝廷之前也是大修過的,但是支撐不了幾年。小老兒狂妄,覺得這一勞永逸恐怕不行吧。”

朱祁鎮一拍手,讓阮安進來,隨即讓阮安將這束水攻沙之策告訴他們。,阮安最後說道:“長遠不敢說,十年之內,這盧溝河絕無決堤之風險。”

這些老人一個個伸長了脖子,就好像是烏龜一樣,隔着桌子死勁向阮安靠近,似乎要將阮安說得每一句話,都死死的咬在嘴裡。

朱祁鎮見此情況,心中微微一嘆,暗道:“今日一過,順天府民心就在我手裡了。”

朱祁鎮之所以,召見這麼多老人,甚至可以說是作秀。一來是爲了上情下達,下面的情況,即便朱祁鎮通過朝廷,通過大臣,通過錦衣衛,通過東廠來了解,但是總是隔了一層。總要是親眼看看纔是。

其次就是要收攏民心。

他在皇帝這個位置上越長,越發明白。

中國皇帝身上的道德義務,未必比治理天下的義務輕。

這就是太皇太后一定要囑咐他修德。

但是這德怎麼修?

朱祁鎮卻將他視爲一種輿論導向,這幾十個老人,都是附近村落的族長之類,今日一見,朱祁鎮的好名聲,定然要傳遍順天府。

這名聲平日看起來沒有用,但是關鍵時候卻是有用的。

再次,就是想讓他們查漏補缺。

他雖然相信阮安,但是他對水利懂得不多。而這些老人卻是一輩子與盧溝河打交道,他們雖然在治水方略上或許沒有積累,但是經驗豐富。

在山東修建大運河的關鍵,不就是一個汶上村白姓老人提出的,一舉奠定了大運河山東段格局,這汶上老人,之前之後,也不過一尋常百姓而已。

阮安說完之後。

一個老人顫顫巍巍的站起來,說道:“陛下,這盧溝河新河能不能澆地?”

朱祁鎮看向阮安,阮安立即起來說道:“是可以沿河灌溉的。”

在阮安的計劃之中,也考慮過灌溉功能。只是居於次要地位而已,必須要用大水車從河裡提水才行。

不說能灌溉還好,一說能灌溉,這些老人一個個變得激動起來。

因爲他們看見了利益。

北方爲了搶水,打死人的事情從來不少。今日他們也就倚老賣老,在皇帝面前耍一耍臉面了。

一個老人說道:“陛下爲我們等着想,我們今後也不能出力。而今盧溝河新河已經差不多了,只是這盧溝河的水,怎麼管?”

“是啊,這水怎麼管?”

似乎這些人一提水來,這其樂融融的樣子就不在了。每一個都想自動請纓,爲朝廷管理盧溝河。

朱祁鎮也被問住了,他之前還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他輕輕一笑,將話題岔開,說道:“此事將來再提,而今朕與諸位歡聚於此,也請諸位放心,盧溝河的事情,是繞不過諸位的。”

隨即朱祁鎮站起來,舉杯說道:“一祝天下太平,二祝吾民無飢寒,三祝此河永定。”

朱祁鎮三祝之後,與這些老人又飲了幾杯。這才藉故離開,與于謙與曹鼐商議,朱祁鎮問道:“這盧溝河河堤將來修建好了,又該怎麼管理?”

其實治水並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

即便河堤修建好了,每到汛期,這河堤之上,也要有值守。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

曹鼐說道:“除卻運河與黃河有漕兵之外,其餘各大河流都是百姓分守,一般情況下,就是沿河各村值守河堤,到了汛期,縣令派人巡視而已。”

朱祁鎮說道:“如果是灌溉用水又會怎麼辦?”

曹鼐說道:“以工部成例,應該是官府責令這河道附近村落結成會,在我家鄉就是閘會,每到用水時節,父老在一起商議,根據河水深淺,商議誰家多用一點,誰家少用一點。”

朱祁鎮說道:“如果商議不通?怎麼辦?”

曹鼐說道:“那就是民間私鬥。”

朱祁鎮聽了之後,頓時說道:“如此一來,朝廷就不管嗎?”

曹鼐說道:“不是不管,而是沒辦法管。天下可以灌溉的大小河渠。不知道有多少,朝廷不可能一一去管,哪裡有那麼多的官員。”

“除非是大的灌溉工程,如都江堰,會有文官提舉負責,,一般小河道,根本就是百姓自己管理。”

朱祁鎮聽了也有一些無可奈何。問道:“今後河北諸條河流,該怎麼管?”朱祁鎮不等他們回答,就咬着牙說道:“朕不管其他地方是怎麼樣的?總之河北這些河渠,決計不能這樣散漫的管理。”

朱祁鎮一來不習慣這種權利下移,根本就是壯大當地士紳的權力。二來,也是不甘心,畢竟朱祁鎮爲了治理河北水利,是準備下血本了,難道下本之後,反而桃子讓別人摘了,他自然不甘心。第三,他也覺得河北水利有統一管理的必要。

河北的情況,不僅僅是水,旱,蝗交替那麼簡單,而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問題,想要改變,絕非一年兩年可以的。

所以這些水利措施,絕對不能僅僅是修好,就放在哪裡不管了。

只是該怎麼管,朱祁鎮一時間也想不明白。

卻聽曹鼐恭恭敬敬的說道:“陛下富有四海,又何必與升斗小民爭利?”

朱祁鎮聽了,頓時皺眉,說道:“曹卿,爲什麼說朕是與升斗小民爭利?”

曹鼐小心翼翼的說道:“陛下不是看上賣水的錢?”

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
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