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

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

很多時候戰場之上,並稱爲猛將勇將的將領,並非自己有超凡的實力,可以一騎當千,而是他能帶動士氣,打出一樣的戰績。

楊洪是這樣的人,阿刺知院也是這樣的上。

但是從場面之上看起來,似乎是楊洪更勝一籌。雖然阿刺知院所部多過楊洪所部,但是被楊洪一步步的逼得向北退卻,甚至有一種剎不住腳的感覺。

也並不能說阿刺知院就不如楊洪了。而且騎兵與步兵不同,騎兵作戰要有很大的迴旋空間。你來我往,在數裡之內,衝擊,迴轉,再衝擊,再回戰。所需要的面積很大的,不如步卒進退一步之間,就是生與死之間的距離。

只是他們這樣的廝殺,卻給三十多裡外明軍帶來希望。

在晾馬臺上,成國公只覺得今日兵敗勢窮,已經沒有希望了,事已如此,他只想以身殉國,免得落在瓦刺軍中,有辱父兄。

也想希望北京那一位,能看在他自殺的分上,對他的幾個兒子能網開一面。

成國公握着倚天劍的手,鬆了又緊,緊了又鬆。再做最後的思想鬥爭。

“看,快看。”卻不知道誰先說了一句,所有人都向南邊看過去,卻見到天邊,幾乎在視線看不見的盡頭,有一點顏色不一樣。

是大規模騎兵所掀起的煙塵。

軍中並不缺少經驗豐富的人,即便是幾十裡外也能一眼瞄清楚。

但是幾十裡的距離也太遠了一些,很多人都不能肯定,哪裡到底是一陣狂風捲起的沙塵,還真是大隊騎兵奔馳所掀起的煙塵。

“放狼煙。”成國公雖然不能說老煙昏花,但是也真看不清楚。他立即有了主意。

只是放狼煙有些困難了,因爲所有人一路狂奔,丟盔棄甲,甚至有些人連口糧都丟了,又有什麼東西當燃料?

不知道,有人將身上的衣服脫了下來,一件件以衣服堆在地面之上,不一會兒,就堆積了一片,隨即將茂盛的草木將東西與衣服裹在一起,用火摺子點燃。滾滾的黑煙沖天而起。

這種狼煙雖然比不上,那種邊塞專用的狼煙穩定,但是滾滾黑煙也是能傳出幾十裡外的。就在這邊點燃狼煙的同時,晾馬臺下面本來修整的瓦刺大軍,一瞬間抖擻精神,居然開始了強攻。

成國公大喜過望。

他不用等回信了,瓦刺人的反應就證明了一切。

一時間,大部分騎兵下馬接陣而戰,因爲高度的原因,瓦刺戰馬衝得在快,面對晾馬臺邊這個大上坡的時候,也不得不減緩馬速。

而騎兵失去了速度,威力就大減了。

雖然大明騎兵下馬接戰而戰,一時間也將這些瓦刺士卒擋在下面。也先督促的緊,後面的號角之聲,一聲高過一聲。

瓦刺騎兵敗退下來,就再次衝了上來。

如此反覆,看上去毫無進展,但是成國公卻知道,久守必失,必須反擊,將瓦刺人的氣焰給打下去,纔能有緩息之機。

否則這樣下去,崩潰的可能性很大。

畢竟而今這一部分軍隊,早就不是出關的時候,士氣爆棚的明軍,而是一次敗軍殘軍。

只是派誰過去?

剩下的將領,傷得傷死的死的,幾乎換了一茬了。很多將領,成國公都不熟悉。他所習慣用的將領,大部分都死在軍陣之中。

他思量片刻,就看向吳克勤。說道:“吳將軍,此刻有一個任務交給你,我給你五千騎,你將瓦刺人給打下去?”

成國公也知道,這個任務很有可能一去不回,但是他此刻實在找不到別人了。只能對不起吳克忠了。

吳可勤臉色不變,說道:“是。”

成國公立即爲吳克勤最後挑選了五千有戰鬥力的騎兵。

吳可勤毫不猶豫帶着騎兵找了一個機會,飛馳而下,瓦刺萬萬沒有想到,明軍到了這個時候,居然敢反攻。

一時間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吳克勤更是衝在最前面,一陣接着一陣將瓦刺騎兵給打崩了。

不過,騎兵與步兵不同,步兵的崩潰是真崩潰了,而騎兵打散再次聚集起來,很容易。吳克勤如此威風,瓦刺自然不能放吳克勤回去。

幾乎一瞬間,從四面八方不知道有多少騎兵衝了過來。吳克勤傳令道:“各部撤退,我帶人斷後。”

各部騎兵掉頭就撤,吳克勤帶着數百親兵吊在最後面,凡是那一路追的太緊了,吳克勤就反過去打一陣。掩護大隊人馬撤退。

吳克勤在戰陣之中醒目之極,一瞬間無數人彎弓搭箭,射向吳克勤。吳克勤長槍舞動,擋住了不知道多少箭矢,卻感動腳下一軟,卻是坐騎撐不住了。

吳克勤連人帶馬重重的摔在地面之上,他只覺得右腿一陣劇痛,被壓在馬下了。定然是骨折了。

而他的坐騎側面不知道中了多少箭。

“將軍。”吳克勤的護兵過來,想要與吳克勤換馬。只是吳克勤擺擺手,說道:“你們速去。只需將箭壺留下來。”

吳可勤深知一點,大軍在險境之中,是沒有可能帶一個傷員走的,在他大腿骨折的時候,就說明他回不到關內了。

無法是死在什麼地方而已,比起逃不了被抓住,他更喜歡這個的地方,戰士的歸屬就是戰場。

吳克勤麾下這數千人,是從各部抽掉的精銳,是軍中少數能保持戰鬥力的軍隊,也就是說他們之前也很少合作。

吳克勤帶着斷後的人,也不是吳克勤的親兵,吳克勤的親兵都丟給他哥哥了。如果吳克勤的親兵在,即便全部戰死在這裡,也不會離開吳克勤一步的。

有數名將士留下來陪吳克勤,其他數百騎,跟隨大隊人馬撤退了。

幾乎是前後腳的功夫,瓦刺大隊人馬到了。

吳克勤努力將腿從馬身下面抽出來,但已經站不起來。只能全身力量壓在一支好腿上,跪在地面之上,另外一隻傷腿只能拖着,呈現骨折時候奇怪的樣子,隨即彎弓搭箭,就好像無數年前,小時候父親親手教他拉開的第一張弓,又好像教導自己的大侄子的時候,射出的第一支箭。

平靜的就好像是一潭水,波瀾不驚,戰場的所有嘈雜,都從身邊褪去,廝殺聲,馬蹄聲,風聲,慘叫之聲,都不見了。已經大腿上深入骨髓的痛楚,如此開弓的種種不舒服的感覺。也失去了感覺。

唯有手中弓箭,已經眼前的目標。

不,連手中弓箭都不見了。唯有的目標。越來越大。甚至能看見目標的鼻孔之中的鼻毛。

“崩。”弓弦一動,吳克勤就不去看目標,又搭上另外一支箭。

吳克勤幾乎虔誠和本能的射箭,卻在外人看來是如此可怖的一幕。

就以吳克勤爲中心,凡是衝進吳克勤百步範圍之內的人,都應弦而倒,不過幾個呼吸之間,就連續倒下七八騎了。

立即有瓦刺騎兵遠遠的射箭,想要射死吳克勤。

在箭雨之中,吳克勤根本不動,縱然身上連中數箭,也沒有停下射箭,只是他一摸箭矢卻摸空了,卻是射空了一個箭壺。

只是這一停頓,也讓吳克勤在這種莫名的境界之中驚醒過來,無數聲音,痛楚一瞬間迴歸,頓時痛得渾身痙攣,特別是傷腿。

射箭不是單單用雙臂之力,也要下肢發力。所以他傷腿早已不堪重負了。

“有這一遭,我也能稱得上是箭神了吧。”吳克勤苦笑着,隨即被無數馬蹄掀起的煙塵淹沒了。

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五章 太后二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
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五章 太后二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