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

第一百二十三章皇家異類朱祁鎮

安南的局勢在韓雍到任之後,變得穩定起來。

郭登坐鎮諒山把握全局。

王越與毛銳以及從紅河上游突破的柳溥,分別列陣在紅河以北。而韓雍將總督行轅放在太原。

而此太原非彼太原也。

安南很多地名都與中國同名,比如廣寧,大明遼東也有廣寧,而這太原也是如此。

韓雍已經上奏,請朱祁鎮賜嘉名。

只是而朱祁鎮那有時間來管這裡的事情。

韓雍在安南做兩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安撫百姓,勸農重本。

只是兩國之間的仇恨,哪裡有那麼容易解除,縱然大明已經佔領了紅河以北,但是民間積怨從來不少。

縱然韓雍一到就招募了不少當地人士作爲臂膀,但是在朝廷管理不到的地方,依然有不知道多少殺官事件。

甚至可以說,除卻幾座有大明駐兵的城池之外,其他地方,安南人與大明的對立情緒非常大。

如果安南人的組織能力真得夠的話,還能讓大明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但是,在這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這樣的組織能力。

故而,這不過是毫無意義的,一盤散沙的,發泄式的對抗,毫無意義可言。

韓雍毫不手軟,拉一派打一派,滅了幾個村子,才讓他們安分下來。

但是韓雍也明白,依靠這些人鞏固大明的統治卻不行了。於是乎他上奏朝廷,遷徙百姓入安南。

從兩廣以及雲貴等地遷徙百姓,在安南屯種。既可以爲安撫地方,也可以爲大明提供糧食。

更重要的是,爲安南帶來男人。

古代戰場就是這麼殘酷。

一場諒山之戰,被明軍斬首的就在三十萬上下,很多傷病而亡,或者因爲種種原因不在斬首之列的壯丁死亡人數,估計要近百萬。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安南一國雖然號稱大國,但是全國上下也不過幾百萬之多,當然了,古代沒有那麼多老人,在人口結構上更趨於青壯居多。

這也是將安南整整一代人的男丁給斬盡殺絕了。

讓安南一下子變成了女兒國。

或許有些人不知道這種情況的嚴重性,似乎覺得婦女能當半天,但是在古代是決計不可能的。

男丁尤其是壯年男丁,都是生產的主力軍。

沒有男丁,單單是女人是無法完成田地之中,繁重的勞動的。

引南方大量男丁來安南,與安南女人相結合,這種仇恨的情緒,又能延續幾代?

對生存來說,情緒都是奢侈品。

不管是喜歡,愛戀,還是仇恨。

雖然大量移民遷入,在安南當地成家,安南北方的反抗也一點一點的減弱。

雖然雨季還在持續,但是明軍的元氣都在一點點的恢復,等下一次旱季開始之後,就是發動下一次戰爭的時候了。

安南方面一切順利,但是皇太后的病情在夏季之中,還能勉強維持,但是入秋之後,雖然天氣還是很炎熱。

但是好像天下陽氣消弱,反應在皇太后身上了。

皇太后的身子,就再也維持不住了。

縱然有樓元日夜看護。但也每況日下。

朱祁鎮開始綴朝了。

並命人張貼告示,尋訪天下名醫。並令各地地方官,祭祀藥王廟,還有藥師菩薩。

朱祁鎮知道這未必有用。

金元四大家下傳的流派各家掌門,朱祁鎮都請到京師交流過,幾乎每一家掌門都有待詔之名。

而且中醫是一門經驗科學,很多時候都講師承的,如果有一個人從石頭中崩出來,不聽有什麼厲害的師友,只是自己看了幾本醫書,就非常厲害。

不排除是天才,但是更多是騙子。

在太醫院建立的時候,這些人朱祁鎮都請了一遍,皇太后病了這麼天,凡是醫待詔都被招到了京師。與樓元一切成爲了專家組,爲皇太后診治。

民間哪裡還有什麼不出世的名醫。

只是這些名醫都紛紛搖頭了。

朱祁鎮也是病急亂投醫了,連鬼神之事都要嘗試一二。

這也是朱祁鎮第一次爲在京師建立藥師菩薩廟,只希望爲皇太后續命。

只是這些情況,與朱祁鎮預料一樣,不能改變一個人生老病死。

皇太后已經昏昏沉沉好幾日了。

這一日,不知道怎麼的,忽然感到精神微微好了一點,她睜開眼睛,眼睛四處尋覓,卻見太子就趴在牀榻邊上。

雖然皇太后病重,身邊一刻越離不開人了。

但是國家大事,朱祁鎮也是不可能完全放手的,畢竟雖然內閣諸位大臣,值得信賴,但是有一個萬一,就不好了。

更多是太子,太子妃,與皇后在這裡操持。

至於朱祁鎮其他兒子,一來年紀小,二來也未必夠資格。

不是朱祁鎮對庶子有歧視,而是有些時候某一個舉動,都能被外人解讀出不知道多少種理解。

而且皇太后對太子感情最深。或者說,皇太后對其他皇子固然也很關愛,但是對太子的偏心,卻是每一個人都能看得出來的。

皇太后此刻見了太子如此,枯瘦的手掌之上裹着一層鬆皮,輕輕撫摸太子的臉。

太子猛地清醒過來,立即握着皇太后的手,放在自己的臉上,說道:“娘娘,你醒了。”

皇太后慈祥的一笑,臉上似乎能放出光來。說道:“這些天苦了你了。”

太子說道:“娘娘,孫兒不苦,只要娘娘身子骨能好起來,孫兒怎麼樣都行。”

皇太后說道:“你爹是一個冷心冷肺的人,或許是一個好皇帝,但決計不是一個好兒子,也不是一個好丈夫,更不是一個好父親,我在的時候,我不擔心,我還是能管得住你爹的,但是我走了,就看不見了。”

“生爲太子最難,你切記,你雖然自稱兒臣,卻是臣在先,兒在後,知子莫如母,你這父親,你將來對他不親,他也不會做什麼。但是你要壞了他的大政,就是兒子,也不會手軟的。”

“乖孫,這就苦了你了。”

皇太后心中感嘆。

她本來與皇后鬥得相當厲害,覺得這個媳婦搶了自己的兒子。但是後來發現,其實不然,除卻錢皇后剛剛嫁入宮中那一段時間之外。朱祁鎮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朝政,他從來沒有長期與那一個女人纏綿過去。

什麼對某個女人動情,就好像是宣宗皇帝對她一樣。

根本沒有。

其實大明皇帝都還是比較多情的。

就好像太祖皇帝與馬皇后,太宗皇帝與大小徐後,仁宗皇帝與太皇太后,宣宗皇帝對皇太后。

但是到了皇帝這一代,反而生出一個絕情的胚子來。即便是太子對汪氏的感情,也不是假的。

朱祁鎮真真是一個異類了。

所以,這才與皇后和解了。

因爲再鬥下去,也沒有什麼意思了。

如果按歷史上走,憲宗皇帝與萬妃,孝宗皇帝與張皇后,神宗皇帝與鄭貴妃等等。

這僅僅是皇太后一時感慨 ,畢竟皇太后一輩子更多是在後宮小圈子裡面打轉,作爲宮鬥小能手,她的目光看不到一些大的層面,就好像他知道朱祁鎮做皇帝很好,但是說他具體好在什麼地方,就說不清楚了。

但是宮鬥畢竟是一種權力鬥爭。皇太后看得很明白,有這位父親在,太子的未來定然是不好過的。

自古明君的太子都不是好當的。翻開歷史書,能看出來不知道多少,秦始皇與太子扶蘇,漢武帝與戾太子,唐太宗與李承乾。如此種種。

故而皇太后感到自己的時間不多了,這才叮囑太子。

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六章 困境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八十四章 家族
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六章 困境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第八十四章 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