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

第一百二十八章大案之始

朱祁鎮微微一想,也就明白了。

即便魏源說施禮糊塗,但是想來施禮能在朝廷混這麼長時間,最基本的情況還是知道的。析產案是民事案,南京刑部雖然被北京刑部奪了很大的權力。

但對南直隸內部的情況,還是有管轄權的。

如果施禮真是一心想幫謝肇,是有辦法的。

但是決計不是這個辦法,一句弒父,不管是口不擇言也好。還是確有其事,這一件事情就通天了。

一個地方官要是將這樣的大案給判錯了,那是要犧牲自己的政治生涯的。

但是有時候,真相併不重要,重要的是朱祁鎮想要的真相。

謝啓也好,謝肇也好,朱祁鎮從不關心這裡面誰是苦主,而是關心到底有多少官員牽扯進來,或者說,能牽扯進來多少官員。

朱祁鎮看向劉球,說道:“劉球,朕準備派卿南下兩淮,主審此案。不知道劉卿意下如何?”

劉球說道:“老臣乃國家重臣,此案雖然有涉人倫天道,但不足以讓老臣前往,都察院一御史足矣正視聽。陛下如果另有使命,還請名言。”

朱祁鎮也知道,很多事情都糊弄不了這些人精,特別是鹽法的風聲,還沒有傳到下面的人,但是這些人都是大明決策的核心圈的人。

該知道都知道了。

朱祁鎮也不必隱瞞了。他說道:“劉卿所言極是,一樁案子而已,自然不比驚動朕,還有一個大學士,刑部尚書,都察御史在這裡商議。”

“朕要卿南下,所查的不是區區一樁案子,而是鹽政,其中有多少情弊,有多少不堪,通通給朕查出來,朕要看看,朝廷給竈戶撥的銀子,哪裡去了,太宗皇帝所定下的餘鹽官收,就這是這麼收的?”

這是朱祁鎮最最憤怒的一點。

是的,除非謀反大案,什麼案子要皇帝過問細節,根本不用,當下面敢什麼吃的,除非這樣的案子涉及了黨爭。

就如同楊士奇之子的殺人案,朱祁鎮也從來沒有問過,其中經過,所殺何人。

因爲不用問,刑部,大理寺,錦衣衛,東廠,早就將這一件事情查得清清楚楚的了。

其實鹽商貪得無厭,朱祁鎮雖然感到無奈,但是也並不意外,畢竟鹽商豪富,後世都有傳聞。

而且總體來說,鹽商或許有枉法之輩,但是本質上是鑽了朝廷的漏洞而已。

這是商人的本質,不好說什麼。

朱祁鎮即便處置他們,也不過要錢,未必要命。但是有些人卻不一樣了,特別是餘鹽高價收購所用的銀子。

朱祁鎮是在戶部查過的,這銀子撥下去了,而且一年比一年多,似乎餘鹽的產量一年比一年高。

但是竈戶那邊卻是沒有。

或者說不能說沒有,不過折三,折二,甚至是折一。

如果說用寶鈔賣定額鹽,是歷史遺留問題的話,那麼高價收購餘鹽的政策,是純粹被人層層扒皮。

反正這些竈戶也是求告無門。

而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朱祁鎮用腳趾頭想,剛剛開始他們不過是想剋扣一點,結果越來越多,有些地方乾脆不給了。

鹽商賺得錢,還情有可原,但是這些銀子,卻是要人命的。不能讓人活,就會有人造反。江山不是他們,他們不心疼,朱祁鎮卻是心疼的。

劉球也是一個剛正無私的大臣,聽了朱祁鎮的話,說道:“陛下之意,臣知道了,只是臣請陛下一事。”

朱祁鎮說道:“何事?”

劉球說道:“請陛下派一員大臣,去南京坐鎮。”

魏源一聽,立即說道:“陛下,不至於此吧。”

揚州與南京相距太近了。

想來就知道,揚州的事情,南京那邊是少不得有干係的。派重臣坐鎮南京,也就是說劉球打擊範圍,將會空前的大。

否則不需要一個重臣坐鎮南京。

一時間,朱祁鎮也愣住了。

劉球這樣大臣,有時候朱祁鎮也壓不住他們。一個秉承爲民請命之心,此刻又有了朱祁鎮的尚方寶劍。自然是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但是這未必是朱祁鎮所想要的結果。

雖然現在看起來,裡面僅僅牽連一個南京刑部尚書。但是誰知道這些鹽商背後有誰?不說在大明,就是在現在,那一個富豪背後沒有靠山。特別是其中很可能有勳貴參與。

朱祁鎮一時間有些猶豫。

劉球自然是一把好刀,卻不知道會不會割傷了自己。

不過片刻,他下定了決心,心中暗道:“朕已經提前給張輔打過招呼了,至於不聽招呼的,就不要怪朕了。”

給朱祁鎮決心的不僅僅是張輔的支持,還有孟瑛此刻就坐鎮京中,手中有數萬人馬。再加上宣宗皇帝留下的御前兵馬。還有朱祁鎮權威日盛,對京營的掌控也不如當初那麼無力了。

如果勳貴真不聽話,該修剪枝葉,也是要修剪一二了。

朱祁鎮說道:“正好,魏國公一直想去南京,就如他所願吧。豐城侯李賢久鎮南京,與社稷有功,就召入五軍都督府吧。”

“如此,卿有後顧之憂嗎?”

劉球說道:“沒有了,臣此去,即便是粉身碎骨,也要還天下一個郎朗乾坤。只是臣定然會秉公執法,如果下面官員安安分分,臣也決計不是酷吏。”

朱祁鎮聽了,居然想笑,劉球話裡的意思,居然擔心朱祁鎮爲了政治目的,大搞株連。但是朱祁鎮早就看清楚了官僚的性子,很多時候,都是大查有大問題,小查有小問題,不查就沒有問題。現代的官員是如此,雖然正統年間總體來說,政治還是比較清明的,楊士奇的眼光可是毒辣的很。但真以爲就是太平盛世,官員個個堯舜。打死朱祁鎮都不相信。故而朱祁鎮說道:“就依卿之言,朝廷也絕對不會冤枉一個好人的。”

劉球答應下來,立即準備行狀。居然將隨從丟下,自己帶了幾名隨從,輕車簡從,先去揚州瞭解情況。

就在劉球之後,都察院又派出幾名御史領銜,奔赴各地了,雖然兩淮是主要的鹽業產地,但是並不是說,除卻兩淮之後,就沒有地方產鹽了。

且不說沿海的海鹽,就是山西,甘肅,四川,雲南,都有池鹽與井鹽,都是要一一清查的。

不說都察院這邊的行動。

單單說魏國公徐顯宗,進宮一趟,回來之後,就有一點神色恍惚。

他一直想坐鎮南京,但是萬萬沒有想到,一回南京,就有這麼大的事情,鹽商背後到底有什麼,魏國公或許要比朱祁鎮清楚。

別的不說,魏國公在南邊就有關於鹽的買賣。他雖然不過問,但是也知道其中利益特別大。

這一下,他手中就接了一個燙手山芋。

讓他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他思來想去,暗道:“罷罷罷,既然皇帝想,我魏國公就納一個投名狀了。”

想來想去,徐顯宗心中還是不甘,畢竟同樣是國公,他祖上還是開國第一功臣,中山王徐達。而今卻比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差多了,甚至還在黔國公沐家,定國公一脈後面。

徐顯宗委實不甘心,而且徐家富貴已足,什麼鹽利不過是錦上添花,沒有鹽上這些錢,難道魏國公府就過不下去了?

徐顯宗一點都不在意這點錢,他在意的卻是要得罪不少勳貴了。

只是而今得勢的都是靖難勳貴,即便不得罪,他們對徐家就多友好了嗎?

故而徐顯宗立即下令將家中任何關於鹽利的事情,都清理乾淨。

至於如何清理,自然是帶血的。

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十六章 經筵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四十章 輿情第十五章 禮樂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七十章 年關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
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十六章 經筵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四十章 輿情第十五章 禮樂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七十章 年關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