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

汪嶽說道:“既然貴人如此看重小人,小人也就冒昧了。”

汪嶽沉吟片刻,說道:“其實銀荒之事,幾年就有了,只是北京情況要遠遠的好過其他各地。因爲北京是天子腳下,南北要衝之地,天下金銀皆彙集在此。”

“朝廷每年賦稅過千萬之數,從各地聚集在北京,而這些賦稅大體從南而來,用之北方,之前與瓦刺交戰多用於經費。而今卻也多用於北方水利馳道之用。”

“總體來說,這十幾年從來是南銀北送。”

“京城大軍數十萬,少府之下數十萬,乃至於官員小吏,數不勝數,我估算一下,一年朝廷發給北京上下的銀兩,就有近千萬之數。”

“故而,北京之銀,在整個天下來看,已經是最多了。”

“今年北京銀荒,其實是南方銀荒波及到北方了。”

朱祁鎮一聽,心中震動非常。細細咀嚼,卻不無道理。

雖然大明南北貨物流通從來不少,通過運河,海運,還有尋常陸運。北京附近的經濟圈,與江南這一片大明最發達的經濟圈,並非沒有交集。

但是總體上來說,汪嶽說的並沒有問題。

從朝廷撥款而論,除卻之前南方几場戰事之外,都是用於北方。

這也是朱祁鎮有意平衡南北的政策。

但是他卻忽略了這一點。

那就是而今的中國,其實不能視爲一個整體的完整的市場。

南北之間的交通與地域差距,將整個中國分割成了不同的部分。而大明政府,卻是其中最強大的經濟體。

政府的舉動與傾向,自然決定了白銀的聚集方向。

當然了,這種自然的商業貿易,也會糾正一下,比如北方就從南方賣進大量的貨物,布匹什麼的。

這也能讓白銀迴流。

但是這種迴流並不是完全平衡。

正因爲汪嶽的錢鋪非常大。各種網點之間的交流才能讓汪嶽有這樣的認識。而大明朝廷之中,卻很少有人有這麼方面的意思。

從而也讓朱祁鎮更加相信汪嶽的論斷。

那就是銀荒這種現象,其實早就在南方表現出來的,只是波及到了北方,波及到了少府的基本盤。

這才被發現。

而大明各級政府,從縣一級,府一級,省一級,到中樞一級,根本沒有這個想法,除非鬧出大事了。

纔會發現。

畢竟太祖皇帝所建立的大明體制,本身就是想將大明建立成爲一個大農村,這些金融方面精細的波動,根本不在朝廷的監控之中。

朱祁鎮說道:“先生以爲該當如此處置?”

汪嶽說道:“臣以爲,首先重申禁止金銀外流。加大鑄幣量,臣聽聞日本金銀不少,而今日本以定,已經加大貿易,從日本得到金銀。”

朱祁鎮說道:“這兩件事情已經做了。”

日本一事就不用說了,而今禁止金銀銅錢外流的命令,在宋代都有,而在明初,更是連海都禁了,這個自然也在禁止之列。

而發現銀荒的苗頭。

內閣發佈的第一道命令,就是這個。

其實,真要說起來。

金銀作爲貨幣,到底是流入的多,還是流出的多,也是一個說不清楚的話題,畢竟這個時代的統計數量總是不夠的。

但是大體上來說,大明外貿商品,主要是鹽,鐵,布匹,絲綢,瓷器,還有些其他的奢侈品。

包括金銀器。

不過,歷朝歷代,一旦有了錢荒,第一件事情就是這個命令。

汪嶽沉吟片刻,一咬牙,先行一禮,退後幾步,來到櫃檯之上,找了一個張字據,雙手呈給朱祁鎮。

朱祁鎮一看,這是一張當票,而是活當。

當的是一個銀壺,作價三百兩,折價一百五十兩。

朱祁鎮不知道汪嶽是什麼意思。

汪嶽說道:“這種當票,從來是一式兩份,錢鋪一份,主家一份。但是很多時候,這當票可以直接當一百五十兩銀子來用。我雖然已經不當掌櫃的,但也看得出來,這個宅子,最少轉手了五次。”

“都是拿一張當票當銀子用。”

朱祁鎮哪裡聽不出來,他的言下之意,朱祁鎮冷冷的說道:“大膽,寶鈔之事,這纔過去幾年,你敢說這個事情?”

汪嶽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面之上,說道:“大人明鑑,此事不是寶鈔,只是店中有幾分就能出擊幾份莊票,以此來代替金銀。”

朱祁鎮豈能不知道,汪嶽言下之意,不就是用一分本錢,發出幾份的莊票,只有經營得當,是決計不會出問題的。

其實,朱祁鎮心中未必沒有這個主意。

但是他找不到辦事的人。

而看汪嶽此人,能白手起家有如此大的產業。是一個合用的人才。

他沉吟片刻,說道:“有一分差事,適合你做。少府想做一銀行。你畢竟合適。”

中國話博大精深就在於此,哪怕朱祁鎮口中銀行這個詞是從後世生搬來的,但是不用多做解釋,汪嶽一聽就秒懂。

銀者,錢也。行者,行會也。這名字甚至要比錢鋪,錢莊聽起來更大氣一點。

汪嶽大喜過望,說道:“謝大人。”

汪嶽本質上是讀書不成,從而經商,自己號稱什麼儒商,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就是一個官迷。

他而今的家產,夠他汪家數代吃穿用度了。再多也沒有用,甚至因財得禍,這也是他千里迢迢爲冼景送禮的原因所在。

而在少府任職,不管官職大小,都是朝廷命官了。

汪家從他開始,就不是商賈世家,而是宦官人家了,這對汪家來說,卻是一等一的大好事。

因爲沒有社會地位,金錢很多時候,只能帶來災禍。

朱祁鎮說道:“只是這銀行做什麼的,你也能聽出來,你家的這產業?”

汪嶽微微一咬牙,說道:“請大人給半年時間,半年之內,我將汪家所有的產業全部盤出去。”

汪嶽自然知道。他不可能一邊爲少府做事,一邊經營自己家的錢鋪。

這是汪嶽的產業遍佈大江南北,想要全部處理妥當,半年的時間就已經很緊了。

朱祁鎮說道:“好,你既然有如此魄力。朝廷也不會虧待你。這樣吧,你帶你汪家的人手過來,朝廷給你一分身股,將來未必比你汪家而今的產業小。”

汪嶽大喜過望。說道:“謝大人。”

身股在古代股份制度之中,大體可以說是技術股,不用出本錢,但是要參與管理。

朱祁鎮說給汪嶽的身股,要比得上汪嶽的身家。卻也不是假的。

雖然汪岳家產也有幾十萬兩,但是多是不動產。但是朱祁鎮要的銀行一出,決計是遍及大明所有府縣。

又豈是汪家而今的產業所能比的。

朱祁鎮這個決定,也讓另外一個羣體出現在歷史舞臺之上,那就是少府世家。

就是少府之中,以及由少府衍生出來的各樣產業之中,世代把持皇家產業,爲皇室服務的人員。

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面貌,但是在剛剛開始的事情,卻是將少府產業推進到極盛的主力。

汪嶽是第一個,但絕對不是最後一個。

甚至今後很多商人,最大的成就,都覺得是被皇帝看中,收入少府之中,從商賈人家,變成了皇帝私臣。從而改換門庭。

這是後話。

朱祁鎮在少府之中設立銀行之事,成立之初,也是悄無聲息的。等到大家南北府縣所繳納的稅銀都要通過銀行體系而來往的時候,已經是很多年之後。

今日不過是一顆種子而已。

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四章 太后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
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四章 太后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