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

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

大軍靠近大寧城之後,兀良哈三衛的部衆也都開始集結了,在大寧城下,兀良哈聚集了數萬騎緩緩的逼近過來。

兀良哈並沒有佔據大寧城。

因爲大寧城已經不需要佔據了。

開平城乃是元上都,元朝建立元上都的時候,可是下足了功夫,這城牆大多都是石頭所制,再加上廢棄的時間不長了,很多功能還是完整的。

自然還可以用。

但是大寧城卻不一樣了。

大寧城廢棄了三十多年快四十年了。當年的建築物早就變成了殘垣斷壁了,根本就是一片廢墟。

而此刻軍中有兩種意見。

一種乃是石璟所提出來的,朝廷所命,僅僅是巡視開平大寧舊地,而今已經到了,雖然還沒有進入大寧城中,但是大寧城的樣子,裡面也沒有什麼東西,此刻退兵,卻也算是完成任務了。

另外一種,卻是石亨所言。

石亨認爲,兀良哈雖然人數不少,但是卻是烏合之衆,聚集在一起,方纔有勇氣,他願意先鋒,直衝兀良哈本陣,斬將奪旗,足以擊潰兀良哈所部。

楊洪卻搖搖頭,說道:“不戰而退,大損我軍軍威,且兀良哈聚集大軍不敢動手,是畏我也。我等如果不戰而退,則兀良哈自然不會畏懼了。”

“到時候非大戰一場,不能退入關內。”

石亨頓時興奮起賴,以爲楊洪要動手。卻不想楊洪繼續說道:“石將軍之勇,天下皆知,但是朝廷而今卻沒有於北疆大大出手之意。”

“今日一戰,勝負暫且不說,卻是壞了朝廷大計。”

石亨冷笑一聲,說道:“楊將軍,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難道就讓我們在這裡幹瞪着嗎?”

楊洪說道:“自然不是。”楊洪的聲音頓時提高,說道:“石亨聽令。”

石亨立即拱手行禮,說道:“末將在。”

楊洪說道:“你暫且掌管全軍,我如果一去不回,你就帶着全部人馬,放棄輜重,與兀良哈一戰,怎麼打,由你說了算。”

石亨大吃一驚,說道:“將軍。你要-----”

楊洪沒有理會他。說道:“楊俊。”

楊俊乃是楊洪的兒子,立即出列說道:“末將在。”

楊洪說道:“持我大旗,與我出去一趟。”

楊洪嚴令之下,大軍停在原地。楊洪僅僅帶着兒子楊俊一個人出了大陣。

楊洪似乎聽見楊俊此刻被得渾身發抖,說道:“俊兒,放輕鬆,這一次沒事的。”

“孩兒知道。”楊俊雖然這樣說,但是已經忍不住牙齒咯咯做響,他根本無法控制住。

楊洪見狀。心中一嘆,卻也知道,他這個兒子沒有做將軍的天分,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楊洪這樣做,看是將自己至於懸危之境。但是他是有把握的。

首先,他對自己部下有信心。

雖然只有一萬騎兵,五千步卒,但已經是大同鎮的主力精銳,真要是一場大戰,不要看對面兀良哈數萬騎,楊洪還真不放在眼裡。

這也是大明而今的軍隊特殊了。

能打的真能打,就好像是九邊各鎮的精銳,還有京營精銳。而不能打的真不能打,比如被松潘土司搞得不得不內遷的松潘衛。不如比阿岱汗數千騎兵搞到不得安寧西北。

二來,楊洪也察覺到了兀良哈的猶豫。

這一戰,楊洪不想打,但是兀良哈就想打了。

楊洪看得出來,兀良哈方面表現的也是相當猶豫的,說句不客氣話,楊洪只能能得一場大勝,即便麾下折損過半,那也是功勞的。

但是兀良哈這邊,他們的部衆都是自己的本錢,一旦折損過多,地位就會直接受到影響。

再加上軍事部署的猶猶豫豫的。

其實兀良哈這種排兵佈陣,已經犯了兵家大忌,石亨敢帶本部衝陣,大破兀良哈,並非是說大話。

石亨能看到的,楊洪也能看到。

只是楊洪卻愛惜麾下士卒。不願意爲這空蕩蕩已經變成廢墟的大寧城,來一場大戰而已。

楊洪雙騎而來,立即有蒙古騎兵迎了上來,楊洪二話不說,張弓一箭,就將來人射翻在地,一人一旗前後呼應,直接衝到了兀良哈大軍之前,數十步的位置上,楊洪摘下頭盔,大聲高呼:“楊洪在此。拙赤把出來一見。”

一時間蒙古人都大爲震動,看向中軍之中。

兀良哈的首領,大明所封的泰寧衛指揮使拙赤把,看着眼前的局面,心中盤算了一番,說道:“老夫在此。”

隨即拙赤把帶着重重護衛出來了。

正如楊洪所預料,拙赤把面對明軍突然來到,心中其實沒有下定決心,其實就明軍來說,兀良哈最爲討厭。

南下擾邊最多的就是兀良哈,而兀良哈又在大明與瓦刺之間騎牆的姿態特別明顯。而今雖然漸漸的靠向瓦刺,但是兀良哈也不願意太得罪大明。

畢竟面對大同鎮挑選出來一萬五千人的精銳,他都沒有太大的把握。

楊洪上前,說道:“老夫奉天子之命,巡視大寧,卻不知道指揮使想做什麼?如果想背叛大明,而今我們就痛痛快快的打上一場,如果不想打,就速速退去,而今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爲何?”

拙赤把聽了楊洪的話,心中一時間有些氣憤。

雖然這地方几十年前,是大明的,但是而今你們已經不要,我部都在這裡放牧好幾十年了,是你突然而來,居然將自己當成這裡的主人,我們反而成爲客人了。

這是何道理。

但是拙赤把也是明白,很多時候道理是與實力聯繫在一起的。

有實力就是有道理。

而且蒙古人從不講道理,只講實力。他很敏銳的感到了楊洪話裡似乎有話,他心中一動,說道:“下官不知道天子派人巡邊,此番特地來迎接天使。”

楊洪聽了,好不介意,居然猛地一催馬,一把抓住了拙赤把的手,說道:“既然指揮使是來迎接我的,我就卻之不恭了。”

居然兩人並馬向兀良哈軍中而去。

拙赤把右手被楊洪死死的抓住了,一時間不能拔刀,想過掙脫,但是楊洪力氣非常大,幾乎就好像是鐵箍一般,讓他根本沒有脾氣。

楊洪連帶拙赤把翻身下馬,好像是好朋友一般,聯袂進入蒙古大帳之中,在無數蒙古人的圍觀之下,談笑風聲。

不知道的人,還真以爲兩人是多年沒有見過的好朋友。

楊洪隨即說起瓦刺派人勞軍之事,拙赤把立即會意,出羊百隻,各種皮毛若干,楊洪這才滿意的拉着拙赤把的手,又走出了兀良哈大軍之中,放開拙赤把之後,楊洪翻身上馬,說道:“指揮使不勞遠送了。”

這才帶着兒子,飛馳而去。

“大人,”立即有蒙古將領說道:“我等去殺了此人。”

“不用。”拙赤把看着自己通紅的手腕,活動了一下,說道:“楊洪真乃天人,將該送上的禮物送過去,傳令下去,退避三舍,等楊洪走了,再回來。”

再回去了路上,楊俊激動的滿臉通紅,說道:“爹,你真的好厲害。”

楊洪卻冷靜的說道:“此事不過是弄險而已,不是兵家正道。”他心中甚至還有一絲沮喪,他是跟隨過太宗北伐的老人,當初大明軍隊所到之處,根本沒有一個蒙古人敢擡頭,而今他卻要憑藉自己這一點小聰明,來震懾蒙古人。其中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

楊洪心中的唏噓,楊俊卻不知道,他只是覺得楊洪宛如天人一般,問道:“爹,爲什麼兀良哈不會追過來?”

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七章 議政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五章 新內閣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九十章 少府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六十章 明浪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四章 太后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
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七章 議政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五章 新內閣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九十章 少府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六十章 明浪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四章 太后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