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

第七十五章郭登的應手

雖然朱祁鎮已經與太子敲定了,去江南這一件事情。卻沒有那麼容易落實。

別的不說,太后與皇后那一關就不是那麼容易過的。

要知道,太子新婚燕爾之後,太后與皇后都一心一意想着報嫡子。

唯有朱祁鎮不大在乎。

因爲在他看來,與太子的嫡子來得晚一點,對太子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就不用面對自己而今的煩惱了。

這還僅僅是煩惱而已。

但是在廣西的郭登卻不得不面自己的難題了。

去年冬季,他來到廣西不過數月。

全部心思都放在整頓廣西土司之上面。

他首先要處理的是岑氏家族內部紛爭。

在岑瑛在的時候,岑氏家族雖然橫跨數個府縣,家中擔任了好幾個土知府土知縣土知州之類的官職。

可以說是西南第一大族。

但是那個時候岑氏家族在岑瑛的主持之下,還能算得上一個整體,但是岑瑛走後,這矛盾就隱藏下來了。

如果說,廣西各土司一切如場,這種矛盾還能內部消化掉。但是在岑瑛死後發生太多的事情。

比如大藤峽之破,黃氏內亂,與安南之戰,其中種種變化,都會引起內部的波瀾。特別是安南之戰中,岑家損失慘重。

也引得岑家內部分成了兩派,一派就是一心一意跟着大明走,另外一派,則對大明有所怨言的。

而岑瑛的兒子岑睿,只能靠着大明壓制其他分支。

原因很簡單。

一來岑睿的能力不如岑瑛,他沒有獨立壓制住家族內部矛盾的能力。二來卻是岑瑛之所以能成爲大明廣西土司第一人,就是岑瑛聽從大明號召,不管什麼時候,都以大明的忠臣孝子自稱。

這纔是岑家一日日發展光大,乃至於爲太宗仁宗宣宗,還有太皇太后嘉獎的原因。

換一句話,岑睿也不過是延續他父親的政策而已。

當然了,岑家的內部矛盾,也不僅僅是如此簡單的劃分而已。

其中各種利益,嫡系與支系,土地田產,種種矛盾,最終演變成了站隊遊戲。

郭登這半年來,不過是將上上下下的矛盾給梳理清楚。對於如何下手,郭登本來想着就是用一年的時間,清理好廣西土司。

但是而今他沒有這個時間了。

面對而今局面,他沉吟半日,首先確定一點,不能坐視安南與占城之戰。一來將來攻打安南,失去了南方牽制安南的軍隊。

二來也是對大明的威信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耗損。

畢竟誰都知道,占城雖然與安南乃是世仇,但是而今占城卻是響應大明的號召,纔對安南用兵的。

一占城不能保護,將來誰還相信大明。

郭登作爲朝廷方面大將,專司安南戰事。如果放任這樣的事情發生,是嚴重的失職。

必須救援占城,但是該怎麼救援,卻又是一個問題了。

郭登而今手中的軍隊,如果排開的話,也有三十多萬,但是真正能用於征戰的卻很少。

首先土司軍隊,郭登正要下手整頓,廣西本部人馬,正被犬牙參差一般與土司軍隊相互交叉的部屬。

這就是以防萬一,用來鎮壓局面用的。

至於數萬京營士卒,已經得到了一批河北兵的補充,重新完善了編制。

卻被郭登捏在手中。作爲總預備隊來用。

一來防備西南土司的內亂,二來防備安南軍隊有可能的進犯,再加上廣東,貴州,雲南的駐軍,總數雖然不少,但是總體上表現出守有餘而攻不足。

如果安南軍隊進犯大明,憑藉邊境的關卡,還有土司各部。

畢竟邊境上都是土司,讓他再聽從大明的命令進攻安南,未必可行了。

所以面對占城的危局。

郭登要想從何處調兵來。

首先確定一點,能派去占城軍隊,唯有水師。而今能抽調的,不過廣東軍隊戰鬥力如何,郭登心裡沒底。

因爲上一次戰爭之中,廣東軍隊並沒有在主戰場上。自然也沒有什麼上佳的表現。

郭登立即下令廣東總兵董興立即乘船支援占城。

當然了,廣東軍隊除卻各地駐軍之外,也不過一萬多不到兩萬的機動兵力。

董興能不能力挽狂瀾,郭登也就不知道了。

不過郭登在正面戰場之上,也有所動作。

郭登分路進攻高平,諒山,老街三個地方。

這些地方,即便不是易守難攻,但是也有大量安南軍隊囤積。大軍除非三倍攻之。否則而今也不會有什麼樣的進展。

以大明而今的實力,不過是虛張聲勢。

但是郭登也要有一些成果,他令王越令一支偏師,進攻安南永安州。

前文已經說過了,永安州乃是一塊飛地。

說實話,不管怎麼說,宣德年間退出安南的時候,屬實有些狼狽。邊境上很多地方,都是被安南佔據了便宜。

當時主要是不想與安南在打下去了,這些地方就沒有太計較。

畢竟,這一點小小的出入,與兩國大勢相比,就不算得了什麼。此刻,明軍對廣安州,水陸夾攻。

主持北方防線的安南阮熾,也很識趣,沒有在廣安州這一塊飛地之上投入大軍的意思。幾乎雙方一交戰,阮熾就知道本部人馬打不過明軍。

立即有了對策。

就是大舉撤退。

永安州不過數千士卒,準備乘船南下。

但是這個時候廣東水師出現了。

就在欽州東南,安南廣寧東側的海面之上,廣東水師一部與護送永安州的安南水師展開了一場水戰。

這一場水戰自然是明軍大獲全勝,隨即王越沿着海岸線水陸並進,攻入安南境內,爲大軍開闢出另外一條通道。

只是很可惜,陷入苦戰之中。

總體上來說,安南水師實力弱於廣東水師,但是在安南廣寧東面這大片海面之上,安南水師卻不弱於明軍的水師。

無他,這裡海況複雜,大大小小的島嶼林立。

不得單單是這裡,從大明與安南邊境海岸線開始,一直到紅河出海口,整個來說,海況都不是太好的。

歷史上三次白藤江之戰,都是在這樣複雜的水況之下打贏的。

這就是爲什麼,安南人沒有想過大明從海上來攻的原因。

就是因爲海軍或者水師的實力,固然受到硬件水平制約,比如說船隻,武器,火炮,等等,也受軟件水平制約。各水手的水平,對當地水情情況瞭解與否等等。

安南水師固然不如大明,但是如果在這一片海域,乃是大明如果深入紅河之中,越南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勝利者最後是他們的。

就像他們靠着水文的優勢,戰勝了五代十國的南漢,戰勝了北宋,戰勝了元朝一般無二。

歷史告訴他們,有能力覆滅安南的勢力,是來自陸上,並非來自海上。

而且這個時代登陸作戰,還有各種想都想不到的困難,即便是後世兩棲作戰也是一個難點。

更不要說這個時代了。

這就是安南人自信,大明如果沒有陸地上的立足點之後,就必須攻克安南在邊境上嚴密的防線,通過幾個缺口,才能攻入安南本土。

只是時代的變化,總是悄無聲息的。

之前種種的經驗,是可以讓人們致勝的法寶,就好像是區區一道白藤江挽救了三次安南國運。

但是而今,很多技術的發展,讓很多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

從不可進軍的地方進軍,就是現在王越要考慮的問題。

當然了,而今還不到決戰的時候,王越還有時間卻想這個問題,但是占城就沒有心思去想這個問題了。

因爲黎思誠已經兵臨城下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三章 災年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五章 新內閣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
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三章 災年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五章 新內閣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