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

第一百四十二章挫扁

懷恩說道:“陛下,下面回報忠國公這幾日,最少瘦了十幾斤,已經有幾分脫形了。”

朱祁鎮聽了微微皺眉,說道:“哦,是受刑了?”

朱祁鎮語氣雖然淡然,但是卻隱藏一股怒意。

大明出征西域這一件事情,在戰略層面的佈局已經開始了,根多準備都已經開始了。出兵的時間點,就在明年春後。

說起來還遠,但是算算也不過小半年的時間。

但是以朱祁鎮對錦衣衛的瞭解。

一旦動刑,恐怕石亨明年這個時候都未必能痊癒。

懷恩說道:“陛下既然說了,下面人怎麼敢用刑?只是忠國公身上的小辮子實在太多了。他是被嚇住的了。”

朱祁鎮淡淡一笑,說道:“確定的有那些?”

懷恩說道:“老奴一時間說不出清楚,但是總體上來說,染指黃金金礦,殺俘冒功,貪污挪用軍餉,坑害友軍,知情不報,侵佔衛所田畝,侵佔漠北牧場,欺行霸市,還有事關石府上下的十幾條人命案子,等等。”

朱祁鎮一時間也大吃一驚。

他知道石亨不乾淨,甚至有些飛揚跋扈,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真查起來,根本經不起。

不過,這也是這個時代的常態。

即便是後世也是如此,很多人乾淨不乾淨,是要看你查到什麼地步了。

而且大明法律的覆蓋範圍,無非京師加上各地府縣,在城外很多地方,都沒有將法律當一回事。宗族將人沉塘的時候,可沒有想過什麼大明律。

真要用大明律去嚴苛套任何一個人,大體都能找得出毛病的。

不過,即便如此,石亨也太過分了一些。

讓朱祁鎮決定給石亨的教訓更多。

朱祁鎮說道:“帶他過來。”

懷恩立即說道:“是。”

懷恩所說不錯。

在詔獄之中不過數日,石亨整個人都瘦了一圈。

石亨的體型看上去是偏胖的,偏向中國古代畫作之中的大將軍的提醒。頂着將軍肚,這其實也是有科學道理的。

在戰場之上披全甲戰鬥,是要儲備一定的脂肪量才能更好的發揮戰鬥力。就連拳擊比賽都要按輕重分量級。

從這方面也看出來,真要分生死的廝殺之中,胖子是沾便宜的。

石亨並沒有受到什麼折磨。

但是這幾天心靈之上的折磨,卻讓他夜不能寐。似乎每時每刻,都有一柄長劍懸於頭頂,不知道什麼時候落下來取他性命。

錦衣衛這些人看似在審案,更像是爲石亨梳理人生。

石亨是那一種得志就忘形的人,此刻冷靜下來,回想自己之前做過的時候,只覺得自己真是取死有道。

此刻聽外面有人過來。卻是雲雷。

雲雷讓人打開牢房,說道:“國公,您如願以償了,陛下見你。”

這個消息並沒有讓石亨驚喜,反而一愣,眼睛之中閃出無比複雜的情緒。有歡喜有擔憂,有期盼就有害怕。

他知道,決定他生死的日子到了。

他出了詔獄,進入皇宮。一路上心神不定,似乎再擡起頭的時候,就已經到了乾清宮門外了。

進入乾清宮之後,他只來得及說道:“罪臣見過陛下。”

朱祁鎮坐在龍椅上批閱奏疏,似乎連眼都不帶擡一下,說道:“你既然知罪,就不用說什麼了。”

隨即朱祁鎮一揮手,立即有幾個身強力壯的太監,將石亨給拖了下來。

隨即就在乾清宮門外,石亨被按在紅木長凳之上。有人將一卷毛巾遞到石亨嘴邊,讓石亨咬住。

兩個太監說道:“國公,得罪了。”

隨即掄起紅木長棍,重重一棍打在石亨身上。

石亨頓時吃疼,但是眼角張開,卻帶出一絲絲讓人幾乎無法察覺的笑意。

無他,他知道自己能活下去了。

石亨是什麼人?

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將領,對殺人與被人殺,打人與被人打上經驗豐富之極。

他知道剛剛被按在這裡,就擔心,皇帝下的命令是杖斃。

但是他僅僅捱了一棍,就知道這不是要杖斃他的節奏。

原因很簡單。

宮中杖責人,也是有講究的,能一棍子讓人打死,也能打上幾十棍,過兩天還能活蹦亂跳。還能將人打成內傷。

石亨經驗何等豐富,捱上兩棍,就知道,這一頓打,決計是打不死他的,甚至連傷筋動骨都不到。

雖然痛的厲害。決計不會要人命。

石亨有沒有打點這些人,而且石家雖然厲害,但也不可能將手伸到宮中。那麼只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皇上的授意。

如此一來,豈不是皇帝無心殺他。

幾乎一瞬間,石亨心中那一股狂妄勁又上來了。心中暗道:“我就知道,皇帝要用我西征。”只是他也知道,此刻不能如此,否則即便皇帝無心殺他,也會下手。

不過,此刻他的心卻是放下了。

石亨硬生生受了幾十杖,每一杖下去,都生疼生疼的,雖然沒有傷筋骨,但是皮肉之傷卻是免不了的。

石亨屁股以下,全部腫的好像蘿蔔一般,根本不能觸碰。連走路都不成,是被人拖進大殿之中,在金磚之上留下來一道鮮明的血跡。

朱祁鎮看着石亨,說道:“你可服氣?”

石亨強忍着痛楚起身磕頭說道:“臣罪該萬死,陛下不過是小懲大戒而已。”

朱祁鎮心中一嘆,暗道:“如果石亨一直這麼老實就好了。”

他看清楚,石亨這個人,決計不是他一番教訓就能收心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石亨這個人本性就是這樣。

根本就是屬狼的。

這種極端自我,什麼忠誠,什麼仁義,也就對家人不錯,其他的都不在乎。如果只記得自己的功勞,決計不會想別人的功勞。

所以,留石亨在京師之中,朱祁鎮有能力看住他,但是外鎮的話,遲早會出事的。

只是以石亨的爵位與能力,在京師之中,也沒有能安排他的位置。

倒不是石亨能力不行,而是在京城的職位,即便是單純令兵的三軍主將,也需要一定政治覺悟的。

石亨這種飛揚跋扈的勁,如果在北京,會被在邊地更容易走上作死之路。

石亨的才,真是難能可貴。畢竟不是任何一個人都有帶十萬騎兵縱橫大漠的本事。石亨的本事在大明這邊即便不是獨一無二的,但也是絕無僅有。

但是石亨的德性,實在讓人無言。

這也是朱祁鎮之前爲什麼想殺了石亨的原因。猶如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而且反而有禍。

不要看石亨而今一副心服口服,痛心疾首的樣子,只要放在外面幾年之後,石亨定然會固態復萌。

爲此朱祁鎮心中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這個本分,就是在敲打石亨之後,給石亨的甜棗。

朱祁鎮說道:“你的樣子,我就不讓你坐了。”

“在陛下面前哪裡有臣的座位。”石亨嘴中抽着冷氣說道。

朱祁鎮說道:“不要以爲你捱得這一頓打虧,你且看看。”朱祁鎮手一擺,一疊奏摺從這桌面上打翻不在地 ,說道:“是彈劾你的。”又掀翻一疊,說道:“是彈劾你的。”隨即一連掀翻不知道多少疊。將地面上鋪了滿滿一層,幾乎無處下腳。

“都是彈劾你的。”朱祁鎮說道:“惹得百官如此彈劾的人,上一個是王振。”

石亨聽了,頓時嘴中涼氣抽得更厲害了,也不知道是屁股疼,還是這個消息太驚人了,王振是什麼樣的下場,天下之間誰不知道。

石亨連忙請罪說道:“臣該死。”

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十五章 香港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九十章 貝琳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
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十五章 香港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九十章 貝琳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