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

第一百四十八章十二渠圖

可以說,于謙當初提出的三湖五河總方針之中,五河倒是好辦。畢竟修建堤壩,這樣的事情,大明文官之前也是做過不少的。

而今的三湖卻是難辦了。

甚至說不是三湖而是一湖。

大陸澤畢竟與這一片密集的湖泊距離比較遠。可以與滹沱河等水系,一併治理。而唯獨白洋澱,得勝澱,三角澱,五官澱,等等大大小小的澱,看似零落星布,但實際上就是一體的。

而今河北治水工程,遇見了最難啃的骨頭。

不過,這一塊骨頭再怎麼難啃,也是將來的事情了。

于謙馬上要面對自己的難題,那就是滹沱河又決堤了。

就在整個雨季即將過去的時候,雖然河北大概有千餘百姓捲入洪濤,不知所蹤,大抵是死了。但是對整個防汛工程來說,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大部分良田都保住了,就是保定縣,文安一帶良田遭到洪水,于謙已經奏免當地錢糧了,等洪水退了,抓緊時間補種一波,百姓的口糧還是能夠保全的。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就在收官的情況之下,滹沱河再次決堤了。

衝出了張經規劃的河道。向東而去,浩浩蕩蕩在河北平原之上開出一條新河道,最後衝進衛河之中。

于謙不得已放下這裡的一切事務,先行去蒿縣,看看情況如何。

于謙到了蒿縣之後,並沒有先看張經。而是先視察百姓損失如何。

不得不承認,這一帶百姓常年面對來回亂擺的滹沱河,早已有了面對水災的豐富經驗。這一點上,很多地方的百姓都比不過他們。

對他們來說,這不過是之前無數次面對滹沱河決堤之中的一次,司空見慣,根本沒有等朝廷救援的意思。

他們自己就開始重建家園。

當然,他們也習慣了沒有官府的救濟。

百姓的生命就好像是野草一般,頑強且自由的生長。

見此情況,于謙纔算是鬆了一口氣,又奏請朝廷免除各地收災百姓的錢糧,甚至想辦法湊出了五千白銀作爲賑災款。

當一切善後的差不多了,才見張經。

一般人將事情搞砸了,見上司來了,定然是第一時間去疏通,但是張經僅僅拜見了于謙一次,于謙當時急着看百姓受災情況,也有意讓張經得一個教訓,自然不見。

但是之後張經居然一次也沒有來拜見於謙。似乎如果於謙不召見張經就不來見了。

于謙心中本就有些不平之意,但是見了張經,頓時將心中一系不平全部放到九霄雲外了,說道:“你這是?”

張經好像一下子老了十歲,頭髮居然白了大半,將一疊稿子,雙手奉上。說道:“下官對不住大人,而今朝中暗潮運動,下官自期必死,不敢求大人寬恕。只求大人能堅持蒿縣入寧晉的河道規劃,這是下官兩年心血,還有寧晉十二渠圖。只要能完成這項水利,下官就是身死九泉,也感激大人。”

于謙見張經如此,不由長嘆一聲,說道:“何至於此。”

于謙是知道張經的,于謙也是頗有識人之名的。

在歷史上土木堡之變後,京城主力一空,但是重整旗鼓需要時間,于謙就派出了韓青與御史孫祥兩人,駐守紫荊關,當時紫荊關防禦面太大,一萬兩千兵額逃散大半,韓青只能帶親兵數百人,衝入瓦刺軍中,鏖戰四個小時,全軍覆沒,自刎而死,而孫祥藉此機會整頓關防,之後守了四天,也是戰死。

也就是于謙派出一個又一個將領,帶着稀少兵力,再加上瓦刺自己的懈怠,纔給于謙五十天時間。

而於謙用這五十天的時間,以楊洪石亨兩人重整了北京軍事力量,將殘兵敗將整編成二十二萬軍隊。

這纔有北京保衛戰可打。

當時于謙派出阻滯瓦刺軍隊的將領,很多連名字都找不到,都是于謙剛剛擔任了一年不到的兵部侍郎,然後在土木堡之變後擔任兵部尚書,這一段時間之中選拔出來的。

他們也都很好的完成了任務,用自己的生命爲北京爭取了五十天的時間。

而今同樣也是如此。

現在隨着河北各河道的堤壩大多慢慢完成,河北剩下的水利重點,也就是以三角澱,白洋澱爲核心的溼地,還有一邊一個大陸澤。

由於地理原因,大陸澤于謙是不可能兼理的。

他心目之中,治理大陸澤的官員是誰,就是張經。

張經是于謙在順天知府任上帶出來的老部下,心性,能力,品質都是一等一的,于謙並非不知道滹沱河是一大難題。就是因爲知道,才讓他最欣賞的人來治理。

于謙也知道張經並非沒有盡力。

整個滹沱河由蒿縣到寧晉的河道,每一寸,張經都細細檢查過,各種加固手段,張經都嘗試過了。

上一次潰堤,張經也是總結了經驗,否則這一次也不會堅持了一個多月,最後才堅持不住了。

于謙翻開了張經的手稿。

卻見上面洋洋灑灑數萬字,對滹沱河的分析治理,各種辦法,最後是基於滹沱河與大陸澤爲核心,對外修建的一十二條水渠。

好幾條水渠是借用了滹沱河的舊道。

如果這個工程能夠成功的話。真定順德兩府,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土地都能變成水澆地。保定天津一代治理如何,于謙不知道,但是隻要這個計劃完成,真定府就是北地糧倉。

于謙說道:“這一次滹沱河決堤,你難辭其咎,我已經上書彈劾你了,不過而今用人之際,有我擔保,你可戴罪立功。”

“大人。”張經本來渾濁的眼睛頓時變得清明起來。“朝中該怎麼辦?”

張經的擔心,從來不是沒有原因的。

于謙在河北的權力太大了,可以說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無所不管,這一點其實很讓人側目的。

再加上這一年雨季,似乎平穩過去了,很多官員都覺得似乎治水大功告成了。

既然大功告成了,那就是時候摘桃子了,特別是于謙與首輔楊溥之間的關係,也是衆人皆知的秘密。

所以很多人都睜大眼睛挑于謙的錯處的。

滹沱河決堤這一件事情,頓時被人看在眼裡。

張經兩度修河兩度決堤,看上去怎麼看都是能力不足。如果於謙嚴格處置,倒也沒有多少閒話了。

但是而今于謙再次將他保住,其中的各種政治上的風險。張經又不是傻子,怎麼會不知道嗎?

于謙看着手中寧晉十二渠圖。說道:“如此江山如畫,還需要你來完成。”他將這一副圖紙放在張經手上,說道:“只有能讓真定百姓,從此水旱無憂,些許事情,又算得了什麼?”

“只是,沒有第三次了。”

張經退後兩步,說道:“雖然下官已經說過一次了,但是今日厚顏無恥,再說一遍,修不好這滹沱河,下官就跳進滹沱河,問一問河神,爲何要傷我大明百姓。”

于謙扶起來他說道:“你還有一年的時間。去看看堤壩吧,到底是什麼問題。”

張經立即說道:“大人不用去看了,我早就看過了,別無他事,就是根基的問題,真定土質疏鬆,水流下切,深入地下掏空地基,不管多堅固的大堤,都無法堅持下去了,即便是下官打下了一丈多深的木樁,也是無濟於事的。”

張經緩緩的閉上了眼睛,可以說整個滹沱河都在他大腦之中,他只要一閉上眼睛,就看見在洪水衝擊之下,一層層跌落的大壩。

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十一章 孫氏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
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十一章 孫氏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