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

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

如果僅僅是活稀泥的話。

朱祁鎮自己不會嗎?

這麼多年皇帝做下來,在面對重大問題上面,該怎麼決斷,朱祁鎮還是有些壓力的,但是如何活稀泥,如何留中不發,如果打太極推手,朱祁鎮雖然比不上楊溥這樣老奸巨猾。

但是也是很有心得的。

只是他知道,這些東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朱祁鎮今日提出這個問題,就是因爲不管是人還是政策都是有慣性的。

朱祁鎮從正統五年正旦詔,然後從楊士奇下臺之後,重申河北水利詔書,等等各方面的詔書,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河北水利修建,都是當今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武興這種奏摺,就是說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相當一部分官員,不管上面三令五申,還是過着他們之前的日子。

他們慣性的意味漕運的重要性在河北水利之上。

朱祁鎮鄭重說道:“朕已經說過幾次了,河北治水乃是關係到大明根基,北京興亡,最爲重要不過。任何事情都必須爲之讓道,于謙做的沒有錯。于謙是加了欽差銜,又是工部尚書,於情於理,武興都應該服從於謙,而今他以下反上,但是念他老臣,姑且不與追究,令平鄉伯陳豫假漕運總兵官,武興回京覆命。”

三人聽了,頓時大驚。雖然于謙工部尚書名義上在武興之上,但是雙方是兩個系統,漕運總兵官,就等於後世的漕運總督。即便於謙身上掛着工部尚書,但是他畢竟是地方官,兩個人雖然在品階上有高下,但是卻沒有隸屬關係。

哪裡來的以下犯上。

連曹鼐也不得不說話了,說道:“必須,武老將軍乃是大明柱石之臣,陛下剛剛登基的時候,就鎮守江西平定民亂,旋爲漕運總兵官,數年來,雖有水旱時節,然漕運每年四百萬石糧食,從來不絕,不可謂無功,而今僅僅因爲口舌官司,恐令天下人不安。”

朱祁鎮說道:“卿等放心,武老將軍乃是靖難功臣,朕豈能薄待,真好神機營出缺,令他入京掌神機營便是了,總就不能讓名將一直做轉運之事,再者平江侯陳豫,家學淵源,想來在漕運任上,不會令朕失望。”

朱祁鎮本意,不是在爲難武興。

這種能打仗,打過仗並且對朝廷忠心耿耿的老將,都是寶貝,朱祁鎮愛惜還來不及的,又怎麼會爲難。

只是朝中有一股暗潮在針對於謙。朱祁鎮自然要爲于謙站臺,而且直隸地方因爲治水的問題,與漕運系統已經不是第一次摩擦了。

之前北河郎中,也就是以工部郎中銜治理山東以北運河河道的官員,簡稱北河郎中,與直隸地方的河間知府,天津知府,乃是都指揮使平江侯陳豫打過好幾次官司了。

只是沒有鬧得雙方部門老大出面而已。

第一任平鄉伯陳瑄,擔任漕運總兵官三十年,在漕運體系之上遺澤深厚,而朱祁鎮看陳豫所做所爲,也不是不堪造就的。

讓他擔任漕運總兵官,想來靠他爺爺留下的人脈,足夠坐穩,他又是于謙手下出來的。想來就會大大的減少漕運系統與直隸地方之間的摩擦。

楊溥說道:“臣遵旨,回去之後就擬詔。”

曹鼐本想說什麼,見楊溥如此也只能低下頭,心中暗道:“於兄,不是我不幫你,實在是無能爲力。”

而今于謙已經是風口浪尖了,朝中對於謙這個雖然有能力,但是破壞了不少朝廷成憲的人,風評並不是太好。

但是曹鼐也知道,這是正常的。

畢竟真正做事的人,都是這樣譽滿天下,膀滿天下而已。

只是有些話雖然聽起來不舒服,忍忍就過了。但是陛下這樣的行爲,看似加強了于謙的權威,但是今日每加強一分,將來受到的反彈就會越大。

不過,曹鼐心中未必沒有爲自己着想的。

于謙被陛下如此看重,將來該如何是好。畢竟楊溥已經老了,即便他身體健康,還能有幾年,但是于謙還年輕。

他曹鼐也還年輕。

將來,是朋友,是對手,還不好說的。

讓曹鼐自己出手詆譭于謙,他是不做的,但是有些事情樂見其成,未必不好,有人願意做惡人。他自然是成全的。

當然了,楊溥之所以這樣容易低頭,一來他想順水推舟之外,也是知道,這話題不能談下去了。

原因很簡單,朱祁鎮登基之後,很有意區分文武,文事在文華殿處置,武事在武英殿處置。文事,一內閣爲尊,一旦遇見戰事,就要越過內閣,諮詢英國公張輔了。

而且兵部多年來一點點從五軍都督府那裡奪過來的權柄,也在楊榮去世,王驥去雲貴之後,大大消減。

其中意味,還不明白嗎?

武興所任的漕運總兵官雖然是武職,但是轉運漕糧之事,很難說是單純的軍隊調動,所以楊溥有發言權。但是武興調任神機營這一件事情,楊溥就不想越距了。

朱祁鎮見他的意見順利通過了。心中鬆了一口氣,只是想爲于謙辦事掃除障礙。很多事情都沒有多想。

就進入下一個議題,說道:“工部的鐵料庫存夠嗎?”

王直說道:“工部那邊的鐵料儲備不多了,畢竟最近朝廷大興工程,各處都需要鐵料,而且從宣德十年以來,遵化鐵礦就被關閉了。”

朱祁鎮心中等得就是這一句話。

遵化鐵場乃是北京附近最大的鐵場,可以說北京大部分官府所用的鐵料都是從遵化鐵廠而來的。

幾十萬大軍的兵器,宮中所需,各衙門所需的鐵料,都從遵化而來。

宣德十年,太皇太后罷一切不急之務中,就有關閉礦場的命令,而遵化鐵場實在太重要了。至於在正統三年,就重新開啓了。

但是,這種開啓,僅僅是維持而已,根本沒有恢復永樂年間全盛之狀,這也是大明物資比較富裕。

鐵料戶部,工部都有的。

朱祁鎮說道:“既然如此,派人再次開啓遵化鐵場。諸位以爲如何?”

朱祁鎮雖然是用詢問的語氣,但是卻有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

朱祁鎮纔不是僅僅爲了河北大堤上所需的鐵料,纔開啓遵化鐵場,而是因爲瓦刺各種試探之下,決定開啓戰備。

戰備首先從兵器開始。

而兵器首先從鐵料開始。

遵化鐵場說大也大,是當時北方最大,但是說小也小,服役的工匠有數千人而已。朱祁鎮既然決心備戰,那麼這遵化鐵場的規模,只會越來越大。

所以,朱祁鎮要先給內閣打一個招呼。等將來內閣發現,遵化鐵場的規模,要比遵化縣城還要大得多,不要驚訝纔是。

“臣等無異議。”楊溥說道,畢竟這事情,皇帝如果真直接向內閣下旨,想來內閣也不會在這一件事情上反駁他。

朱祁鎮又與大臣們說了一些各地的事情。不過重要性就等而下之了,比如蘇州水災,鬧出了饑荒,況鍾倒是能力很強,不等朝廷這裡做出決策,他自己已經將饑荒安置下去了。

朱祁鎮都有將況鐘調入京師的想法,只是聽說周忱與況鐘不合,而今既然用了周忱,就只能容況鍾在地方上了。

朱祁鎮僅僅是下旨嘉獎,加俸,封妻廕子而已。

等說得差不多,朱祁鎮將楊溥留了下來,說道:“算算時間,楊榮師傅已經去了一年有餘了,朕心中十分想念,當初楊榮師傅在的時候,塞上山河表裡都在楊榮師傅胸中,而今先生能不能爲朕解惑?”

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十一章 孫氏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五章 太后二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
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十一章 孫氏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五章 太后二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