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

第六十三章金蟬脫殼

只是楊恭不提楊榮,楊榮的面子就不存在了嗎?

楊信心中暗道:“楊榮大學士在的時候,深受陛下信重,甚至而今陛下在批閱奏摺的時候,也長嘆楊榮尚在就好了。”

“這建寧府丟了也就丟了。”

“倒是楊大學士一家罹難,恐怕陛下也不會放過我吧。”

想想就知道,楊榮爲朝廷操勞了一生,朝廷卻在楊榮死後,連他的家小都不能保全。

這簡直是啪啪打朝廷的臉。

而當時距離建寧府最近,卻沒有救援建寧府楊信,恐怕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楊信一想到這裡,其他因素就不想了。這一戰非打不可了。

故而楊信第二日一早,就渡過了東溪,向建寧城方面進軍。

而葉留宗自然不會讓楊信得手。雙方在建寧城門南側,好一陣廝殺。

楊信將他從京師帶來的五百馬隊,當做殺手鐗,在外圍遊曳,凡是賊軍聚集就好一陣衝殺,楊信更是身先士卒,衝殺在前。

葉留宗眼睜睜主陣之中,眼睜睜的看着他以萬人大軍,卻奈何不了楊信兩千多人,特別是那五百馬隊。

即便是勇悍如葉希八也不敢用步陣與楊信接戰。

這一方面來說,是葉留宗所部訓練有很多不足,但是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楊信所部的強悍。

楊信所部騎兵,幾乎達到了虎賁騎的標準,也就是以百人將爲小卒。

其實百人將未必真比小卒厲害多少,畢竟人是有生理極限,在戰陣之中,一個人能殺多少人。

而是這些人都可以充當下級軍官。

他們對上面下達命令領悟非常快,甚至不用上面下令,他們都能自發的根據戰場形勢,調整自己的位置。

這種情況下,楊信領兵衝殺,難免有如臂使指,心領神會之感。他甚至不用下令,該衝到那邊的人已經衝上去了。

這種默契的配合,纔是這一支騎兵最大的戰鬥力。

即便是放到草原之上,與同數量的瓦刺鐵騎對放,誰勝誰負,還不好說的,而今欺負之前,沒有見過騎兵的葉留宗,還不手到擒來的事情。

不過,葉留宗也不是吃素的。

立即發現了楊信最大的缺點,就是人數太少了。

只要五百騎,甚至說楊信麾下如果有一千騎,葉留宗什麼事情都不想了,立即撤退。

但是五百騎,葉留宗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了。

他放過了楊信,將攻擊重點放在兩千步卒之上。

幾仗打下來,葉留宗部下已經鍛煉出一批悍卒,戰鬥力決計在福建衛所兵之上。雙方一接戰,福建衛所士卒就步步後退。

楊信沒有辦法,只能來救,衝擊葉留宗的步陣。

但是葉留宗的步卒見了騎兵,就嚴守本陣,但是其他各部就衝上去明軍步卒接戰。

雙方就這樣打打停停的。幾乎打了一個上午,楊信所部纔來到了建寧府南門。頓時建寧府南門大開。城頭之上,還有無數人員吶喊。

葉留宗見狀,自然不敢再追了。

也就停了下來。

葉留宗遠遠的看着走在最後面的馬隊,心中暗歎一聲:“邊軍鐵騎果然難纏。”

他一直以爲這馬隊是從邊軍之中抽調出來了。

葉留宗一想到,他如果想成事,就要面對朝廷數十萬邊軍,心中就是一緊。

而今楊信也看城外的葉留宗所部,心中暗道:“這賊人成了氣候。”

今天這一戰,楊信看似威風凜凜,但是實際上,楊信早已不知道多少次汗流浹背了。一層層的汗水,溼了又幹,幹了又溼,讓衣服上都凝結爲鹽霜。

楊信甚至感覺自己跨下的戰馬,都有一些顫抖了。

他這一匹馬乃是皇帝御賜的御馬。楊信很喜歡。不管是體力耐力都是佼佼者。

而今卻是卻到了這個地步,如果再打下去,恐怕有些戰馬就要被跑死了。

楊信很清楚,一般的亂民,不管多少人,幾萬幾十萬,他帶五百人一衝也是會崩潰的,這樣的事情在亂民初起的時候,比比皆是。

而今天,葉留宗所部雖然很狼狽,傷亡不少,但是最少沒有在鐵騎衝擊之下崩潰。

這就說明,葉留宗所部,已經不是亂民了,是軍隊。

雖然而今僅僅有萬人,但是想要剿滅卻是難多了。

且不說,東南衛所戰鬥力羸弱。單單說,各地官軍守土有責。不能輕易抽調 ,即便是抽調了,四處圍追堵截,主動權還是在葉留宗手上。

楊信忽然覺得,這一戰恐怕沒有容易結束。

楊信入城之後,建寧城算是轉危爲安了。

楊信將馬隊解散,將他們各自統領民夫,守護住城牆。

有城牆作爲依靠,各種滾石擂木,準備齊全,面對沒有攻城經驗的葉留宗,是搓搓有餘的。

再加上城中官府與士紳團結一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楊信清點物資,他估計堅持三五個月,是毫無問題的。

楊信不相信葉留宗會在城下待上幾個月。

到時候大兵合圍,葉留宗就是插翅難逃了。

事情的發展果然不出楊信所料,葉留宗大軍又攻城幾次,每每被楊信所挫敗,不過楊信也發現,葉留宗似乎擔心馬隊突然出城,故而一直留有餘地,看上去攻擊很是乏力。

剛剛開始楊信也沒有當回事,但這樣的攻城戰,持續了近半個月,讓楊信越發感覺,是在走過場。例行公事。

楊信一想到這裡,頓時一個念頭如電光石火一般在腦中閃過,他暗道:“葉留宗還在城下嗎?”

這個念頭一生出來,就在他大腦之中,不住的盤旋,揮之不去。

楊信思來想後,終於決定召集一百騎,深夜出城。他決定踹營。

楊信這個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對不同人,要用不大辦法。

如同他面對的是他伯父楊洪一般的老將,借他三個膽子,他都不管踹營,他在楊洪身邊見過楊洪營中的佈置,不管多少人踹營,保管有去無回。

但葉留宗用兵上。有不少的亮點,但是有一點卻是怎麼擦都擦不掉的,那就是生澀的味道。

葉留宗之前只指揮過幾百人鬥毆,兩軍列陣雙數量超過萬人的大戰,葉留宗根本沒有見過,一切一切都是他自己摸索出來。

葉留宗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算他天賦異稟了。

但問題是,用兵之道,雖然有時候能考天才的靈光一現,但是更多時候卻需要紮紮實實的基本功。

比如安營紮寨這事情,楊信從小就學習,怎麼安排水源,安排哨卡,士卒駐守,防禦措施,這裡面的門道多了去了。

楊信不覺得,葉留宗什麼都能明白。

但是他依然謹慎行事,他出來踹營並不是來求一場大勝的,而是要試探一下葉留宗的主力何在?

只是一打起來,楊信發現他的謹慎無處可用。

楊信雖然只有百騎,但是衝進葉留宗大營之中,如入無人之地。

在前營之中,無數士卒到處亂跑,簡直是無頭蒼蠅一般,楊信自然是到處放火,借祝融之力,將這營盤燒燬。

只是他打到這個地步了,後營之中居然絲毫沒有動靜。

楊信臉色頓時嚴肅起來,二話不說帶隊衝進後營之中,比前營規模還大的後營,是一座空營。

除卻點燃的篝火之外,其他帳篷之中,一個人都沒有。

而楊信細細算來,前營不過是三千多人而已,就是這些人在一直演戲,楊信想到這裡,一時間羞愧難當,擡手重重的給自己一個耳光。咬着牙說道:“好一個葉留宗,好一個金蟬脫殼。”

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四章 太后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五章 新內閣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
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四章 太后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五章 新內閣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十四章 遺詔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十一章 孫氏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