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

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

朱祁鎮聽了心中一動,萬萬沒有想到,從孟瑛口中說出來這樣危機。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朱祁鎮已經養成了喜歡聽壞消息的習慣,爲什麼,好消息未必都是一假。但是其中真的不多,但是壞消息,卻沒有多少假的,甚至即便有隱瞞的地方,也是隱瞞現實的嚴重程度。

朱祁鎮即便下了大功夫在錦衣衛東廠身上,但是他不得不承認,他想用錦衣衛殺一個,或者殺一批人,乃至瞭解某些定點的信息,還是可以的。但是想通過錦衣衛將大明這個龐大的帝國調查的清清楚楚的。

那是決計不可能的。

所以,他最大最主要的消息渠道,還是拿些真假參半,夾雜各個官員私貨的奏摺。

這也是他總結出一條定律,那就是壞消息一定比好消息重要,好事放一放依舊是好事,但是壞事放一放,卻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了。

甚至一般來說,大臣說出來的事情,都比事實情況要輕上不少,當然也有危言聳聽,語不驚人死不休之輩。

這就需要朱祁鎮細細分辨了,不過,在朱祁鎮心中孟瑛應該不是這樣的人。好大言的,都是御史言官,而孟瑛沒有必要如此說。

那麼孟瑛所說的話,可信度就在朱祁鎮心中直線上升。

朱祁鎮說道:“細細奏來。”

孟瑛說道:“以在雲南的看法,西南有三大患,第一患乃是土司。”

“雲南沐家對土司驅若犬馬,土司各部對朝廷有離心之態,而這一戰之中,貴州土司轉運糧草,勞苦之極。”

“臣就看見不少,貴州土司百姓,累死在路上。”

“只是過未必在朝廷,但是各地土司卻要歸爲朝廷。如果大戰持續三四年,臣以爲貴州土司必反。”

“而今看來,雲南,貴州,廣西土司,也都有不穩之相。”

朱祁鎮聽了,自動將孟瑛關於沐氏的話,給屏蔽了。說起來,似乎這位保定侯對土司就很好了。朱祁鎮手上有孟瑛對土司苛責的彈章,就有好幾個,說明這位保定侯,打起仗來,連沐家都不在乎,又如何在乎當地土司。

而且沐家與孟瑛之間的過節,不能說不死不休吧,反正這一輩子朱祁鎮都不會讓沐昂與孟瑛合作了。

不過,孟瑛所言大方向還是對的。

廣西的亂事終於平定下來了,柳溥再次攻克大藤峽,柳溥雖然報捷,但是錦衣衛的情報,其實柳溥並沒有斬草除根。

只是朱祁鎮也不願意進山圍剿,耗資不少不說,也不會有什麼好處。也就當做不知道了。

至於貴州土司,朱祁鎮也接過幾封貴州土司的奏摺,卻是說不堪重負的。

朱祁鎮也知道土司的德行,如果說大明是封建王朝,大部分土司都是奴隸制,同樣是押運糧草,大明就沒有什麼事情,但是貴州卻鬧出亂子,不就是很多土司不把下面的人當人。

但是問題是,朱祁鎮覺得問題在他們這裡,他們自己決計不會認爲的,只會將事情推給朝廷,然後下面受不了了,藉此鬧上一鬧也說不定。

“土司早晚是一個禍害。”朱祁鎮心中想着,口中說道:“接着說。”

孟瑛說道:“第二大患,就是緬甸。”

“麓川在的時候,緬甸受麓川所至,不能北上,但是而今麓川爲我所滅,麓川之土雖然封給了襄王,但是襄王所佔的,不過麓川本土數縣之地而已,至於麓川南部,大部分隨着思家其他勢力投奔了緬甸。”

“臣在雲南的時候,緬甸就來過使臣,想請臣將麓川之南,劃爲緬甸所有,爲臣所拒,緬甸使臣也會在今歲上京。”

“如果陛下允他所請,大概三五十年之間,緬甸與朝廷之間,不會有戰事,但是問題在於襄王殿下。”

朱祁鎮說道:“襄王怎麼了?”

孟瑛說道:“襄王禮賢下士,很得麓川百姓之心,只是思任禮有子在緬甸,圖謀恢復,襄王爲安麓川,向緬甸要求交出思任禮之子。爲緬甸所拒。”

“而且緬甸所吞之土,大多都是陛下封給襄王的,而且襄王有幾分心高氣傲,等襄王修養生息數年,恐怕緬甸不北上,襄王也是會南下的。”

朱祁鎮心中對襄王的觀感大好,心中暗道:“真不愧爲宗室賢王。”朱祁鎮而今地位穩固了,對襄王的忌憚,也就不那麼深了,笑道:“朕這位叔叔,還是很有雄心壯志的。只是以保定侯之見,我這叔王與緬甸一戰,勝負如何?”

保定侯說道:“雖然方瑛爲襄王麾下大將,但是臣以爲不看好襄王。而且襄王一旦勝利了,對朝廷並沒有什麼好處,但是襄王一旦兵敗,有一個萬一,朝廷卻因此被動了,難不成陛下因爲襄王,遠征一次緬甸嗎?”

“臣打麓川,是取了巧,沒有強攻,但是一旦打麓川,卻不一樣了,必須跋山涉水,非三十萬大軍不可,數萬與緬甸大戰,剩下的人維持糧道,甚至三十萬人未必夠。”

“故而臣請陛下三思。”

朱祁鎮倒是沒有想過這一件事情。

但是不得不承認,保定侯所言不差,他固然不想管襄王之死,說一句不客氣話,朱祁鎮才與襄王見過幾面,說有感情就太可笑了,甚至很多時候,朱祁鎮就當襄王作爲政治對手。

他死活,朱祁鎮毫不在意。

但是在大明佔據主動的思想,還是儒家,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在君臣而論,襄王作爲親藩,出了這樣大事,朝廷不有所作爲,那是會讓天下非議,在父子論,襄王乃先帝之親弟,是朱祁鎮的親叔叔。不管怎麼說,他都不能不問。

而且尋常時候也就罷了。

大明與瓦刺之間的矛盾,在朱祁鎮看來,是在一點點的積累,雙方都在準備,朱祁鎮在準備,培養親近自己的將領,整頓河北水利。

也先也在準備,與兀良哈聯姻,將姐姐嫁給脫脫不花,甚至有用兵西方跡象。

朱祁鎮心中估計,也先恐怕比他先準備好。而且張輔定下的決戰於長城一線的戰略決策。也註定了大明在戰略上,是被動的。

所以朱祁鎮不想在南方用兵,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

朱祁鎮心中默默思量這一件事情,繼續說道:“繼續。”

保定侯說道:“臣以爲,西南最大的問題,不是土司,也不是緬甸,而是衛所。”

朱祁鎮有些不明白,說道:“衛所怎麼了?”

保定侯孟瑛說道:“衛所士卒逃亡,將領庸碌,不堪爲用,有些事情出乎臣的預料之外,臣說一句實話,沐昂兵敗麓川,臣是有預料的,但是以臣對大明士卒的估計,即便兵敗,也不過是折兵數千,也可以緩緩而退。臣固然預計景東爲決戰之地,但是僅僅是其一,臣當時想,只要麓川不肯放棄沐昂,臣就可以與之決戰,只是萬萬沒有想到,慘到如此程度,臣事後細細查訪,才知道,雲南很多衛所,百不存一,當地衛所大多是從外面遷過來的,士卒思念家鄉。逃亡殆盡。衛所役使士卒,有如犬馬,很多士卒過的比土司百姓還有所不如。”

“西南之地,不比內陸,太祖廣設衛所,以爲屏障,再加上土司衆多,朝廷的存繼全在衛所,衛所在,則土司不敢妄動,但是衛所已經成了這個樣子,臣覺得,如果不加以整頓,揚威西南,臣恐怕今後數十年,西南就要亂上一陣子。”

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三章 都掌蠻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十四章 遺詔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
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三章 都掌蠻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十四章 遺詔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