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蹇公

國喪百日,天子以日代月,守孝二十七日。縱然朱祁鎮已經是皇帝了,他要做的事情,並不是處理政事,而是盡兒子的孝心,在梓宮之前與朱祁鈺一起,守上這二十七天。

當然了,並不是每一天都是必須守孝。

一般情況之下,朱祁鎮就跟在太后,不,而今的太皇太后身邊,太皇太后,耳提心授各種處理政事心得。

朱祁鎮小手扶着太皇太后的手,王振與太皇太后身邊的女官跟在後面,在慈寧宮的花園之中緩緩的散步。

太皇太后說道:“山陵的事情,太倉促了一點。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能想到這麼急,不過也要吩咐下去,不要着急。仁宗皇帝與大行皇帝都是愛民如子,寧可時間長一點,也不能讓下面趕出事來。如是傷了大行皇帝愛民之心,哀家不知道如何見仁宗皇帝於地下。”

王振恭恭敬敬的說道:“奴婢知道。內閣的意思是多徵民夫,以豐城侯李賢,太監沐敬,工部尚書吳中,侍郎蔡信督工十萬人。想來幾個月之內,就能建成。”

太皇太后嘆息一聲,對朱祁鎮說道:“這些體面事也不得不爲,太勞民傷財了,這一件事情你要記住,將來要早些準備着,否則太傷民力了。”

“孫兒知道了。”朱祁鎮說道。

而今朝廷的大事,就是國喪,而國喪之中,又以山陵之事最爲繁重。朱祁鎮也看過,呈上了的山陵圖。 ωωω• ttκá n• c○

朱祁鎮估算過,這工程量就等於在天壽山之中重新修建一座紫禁城。如果平時的話,動用萬餘人,修建數年,或者數十年就行了。這樣動靜小。

但是這工程要在數月之間完成,卻要拼命趕工了,以這年頭的施工技術,填進去幾條人命,也是非常正常的。

只是不管是作爲太皇太后,還是作爲一個母親,都不能容忍自己兒子一直停靈,不能入土爲安。

太皇太后繼續問王振說道:“內閣還有什麼事情嗎?”

在而今的體系之中,王振的權力得到最大的強化。

太皇太后沒有臨朝稱制之心,就不能頻繁的接見大臣,所有朝政都以奏摺的形式由內閣整理,並附有處理意見,交給宮中。

王振將這些奏摺再處理一遍,大事自然要報給太皇太后知道,但是一些小事,或者先例的事情,王振就可以徑直批了。

畢竟如果說,太皇太后正要將所有奏摺處理一遍,她恐怕要與朱元璋一樣了。

如此一來,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權力在王振手中,那就是上報事情的順序,還有決定這一件事情,是大事還是小事。

不要覺得這是小事。

太皇太后畢竟是太皇太后,風風雨雨的走過來,見多識廣,並且外面的三楊,張輔等大臣都有尊崇太皇太后,太皇太后雖然不是處置所有奏摺,但是真要是有大事,卻是瞞不過她的。

但是換了別的皇帝卻未必了。

太監想讓皇帝知道什麼,不想讓皇帝知道什麼,都是可以操作的。

這就是大臣最痛恨的事情,矇蔽聖聰。

而今王振卻沒有這個想法,是戰戰兢兢,不敢有一絲隱瞞。立即說道:“太醫院上報,太子少師吏部尚書,蹇公已經不成了。”

正在緩緩行走的太皇太后渾然停下來了,說道:“蹇義也老了。”

朱祁鎮甚至能感受到太皇太后身上散發的悲傷之意。說道:“奶奶不用傷心,想來蹇公吉人自有天相。”

太皇太后說道:“歲數到了,神仙難救。你去探望一下蹇公吧。他輔佐你祖父父親兩代,勞苦功高,又與皇家有親,向來是忠厚長者。總要給他一個體面。”

這也是一個潛規則,皇帝不能輕易探望臣子,一般探望臣子,就是知道這個臣子已經不行了。否則就是催他去死。

“孫兒遵命。”朱祁鎮說道。

太皇太后說道:“有些話,你也可以問問他,畢竟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孫兒明白。”朱祁鎮說道

皇帝出宮從來不是一件小事。特別是朱祁鎮。畢竟他年紀尚小,在很多人看來都是需要保護的。

故而他一出宮,動用的錦衣衛,大漢將軍,乃至護軍儀仗,大抵有千人之多。

朱祁鎮出宮也不是從皇宮正門走,而是從東華門走,一路上錦衣衛封鎖街道,攔住行人。幾乎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百姓紛紛迴避。

如果一時間迴避不及,就有百姓跪在地面之上,不敢擡頭,等車隊過去之後,纔敢起身。

朱祁鎮乘坐馬車,但這馬車並非玉輅。

玉輅只要在重大禮儀的時候才用,不過即便如此,朱祁鎮所乘坐的馬車也是相當精緻。車裡面就好像是一個小房間一般無二。不過,朱祁鎮打開車窗之上的小簾子。看向外面。

只見外面塵土飛揚,有一種讓朱祁鎮熟悉的感覺。

這種感覺就是大興土木。

從永樂,洪熙,宣德三朝都沒有修建完成的北京城大工程,還在繼續之中。雖然在建築方式之上與後世不能比的,但是這種感覺,似乎與後是八十年代到他穿越開始的大興土木,帶着幾乎相同的感覺。

都是一個國家國力攀升而帶來的。

朱祁鎮能在這些人狀態之中,感受到一種熟悉的感覺。

不過,從皇宮到蹇公府上,並不是太遠的。而且都是北京城的精華的地帶,已經修建的差不多了。一會兒功夫,就來到了蹇公府門前。

蹇公府不過是一個三進四合院而已。

正如太皇太后所言,蹇公乃是社稷之臣,忙於謀國,暇於謀身。與他的地位相比,這個院落太過簡陋了。

門口卻有幾個人跪着迎接朱祁鎮。這幾個人都是蹇公的子孫。朱祁鎮見狀讓他們平身,說道:“兩家都是親戚,朕今日以後輩子弟來探望蹇公。”

蹇公一子尚仁宗公主,說起來,是朱祁鎮的姑父,只是天不佑善人,公主與駙馬都已經去了。但是兩家關係也算是非同尋常。朱祁鎮與他們寒暄兩句,就匆匆進入內院見蹇公。

進入內室之後,朱祁鎮立即問道一股濃烈的藥味,卻見一個老人深陷入重重被褥之中,似乎看不出老人的身體輪廓,從老人的臉龐與手掌卻也可以看出,枯瘦無比。

“油盡燈枯。”這四個字竄入朱祁鎮的心中,他輕輕的靠上去,說道:“蹇公,蹇公,蹇公。”

老人聽了朱祁鎮的呼喚,輕輕的睜開眼睛,目光微微一轉,轉到了朱祁鎮的臉上,猛地精神一震,強撐着要起來,用帶着濃厚四川口音的官話,說道:“陛下。”

朱祁鎮連忙按住蹇公,說道:“蹇公躺着吧,朕不過是來看看蹇公,朕年幼登基,四方無靠,能夠依靠的就是蹇公這般老臣,蹇公要好起來,好好的輔佐朕。”

他強撐着讓身邊的兒孫退下去,說道:“陛下,我自己的身子骨自己知道,早已不成了。老臣這般年紀,即便是死了也不爲夭折,只是放心不下陛下,還請陛下聽我一言。”

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三章 災年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十六章 經筵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
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三章 災年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十六章 經筵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七十六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