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大宴

第七十三章 大宴

朱祁鎮問道:“這瓦刺想求取公主的事情,瓦刺使者之前說過嗎?”

胡濙恭聲說道:“瓦刺使者說過,只是臣以爲萬萬不可,當即駁回,卻不想瓦刺喪心病狂如此。”

朱祁鎮說道:“瓦刺乃我朝心腹大患,今日朕的話,胡先生要傳到草原之上,還有脫脫不花的使者?爲什麼不見?還有日本使者?”

胡濙說道:“脫脫不花並沒有使者來北京,至於日本使者,因爲倭寇之故,本朝與日本並無通使。”

朱祁鎮點點頭,似乎明白了什麼說道:“不管怎麼說,太皇太后交代下來的,離間蒙古君臣之事,要抓緊做。”

胡濙是何等聰明的人。瞬息抓住了重點。

太皇太后有交代離間瓦刺君臣?胡濙暗道:“這一件事情,一定是讓楊榮去做了。”一時間,他對楊榮與些不滿。

畢竟這一件事情,其實與禮部有些關聯。

不過,他隨即心中一動,暗道:“陛下,真不知道太皇太后將這一件事情交給誰了?”胡濙心中暗道:“陛下小聰明還是不少。”

“臣下去之後,一定督促楊榮楊大人。”胡濙說道。

朱祁鎮心中呵呵一笑,暗道:“這些小花樣,對這些老狐狸來說,根本是無效的。”

朱祁鎮也研究過自己的五個輔政大臣。

五個人身後都有一批人手。看似三楊是一個整體,但其實楊士奇與楊榮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太和睦。

胡濙是太宗皇帝親信。當年到處找將建文帝就是胡濙辦得事情。太宗皇帝讓胡濙辦這樣隱秘的事情,可見有多麼信任。

胡濙與楊士奇的關係也和睦不到哪裡去,至於楊溥比起楊榮與楊士奇,資歷有淺,一直是在最後一位,看上去是小透明。

張輔不用說了,身後是勳貴。

這五個人加起來,可以說就是大明朝廷。

朱祁鎮自然要讓五位大臣不要那麼和睦。如果太和睦了,那麼皇帝放到什麼位置上。有事沒事埋一個雷。至於成功不成功,卻是另外的事情了。

胡濙看天色差不多了,大宴就快要開始了,立即告辭了。

這種大宴,雖然是光祿寺主辦的。但是胡濙畢竟是禮部尚書,特別是上午還出了差錯。

等胡濙走之後。

朱祁鎮又快些吃了一些東西,因爲等一會兒,大宴一開始,他可就吃不了東西了。

沒有一會功夫,王振就過來了。說道:“小爺,吉時到了。”

朱祁鎮換了衣服,又在一陣莊重的雅樂之中,進入奉天門之中。

這一次大宴就在這裡。

四品官以上的官員。以及各級勳爵,都在城樓之上,而其餘官員就是在露天。

這大宴頗有古意,是分餐制,朱祁鎮面前有一御案,上面各種美味珍饈,很多是朱祁鎮都很少見的東西。

皇帝如果想要享受的,故而有極致的享受。

只是古代卻比不得後世,很多都不是工業化生產的,很多食材也是相當稀少的。朱祁鎮也不常用。

再加上太皇太后要求朱祁鎮時時刻刻都要想着養德,兩個字。

對皇帝來說,什麼是德。只需翻開歷代明君的事蹟就行了。

什麼不好難得之物,卻浮華,不鋪張浪費,等等。

朱祁鎮一一遵守。

所以對自己的口舌之慾,也是相當剋制的。

朱祁鎮每餐都有肉,但是隻是三五個家常菜而已,更多的就沒有見過了。

而今一盤盤美味,放在眼前,朱祁鎮都有一些饞了。

但是再怎麼饞,都不能動筷。

必須按着音樂來。

聽着音樂,什麼時候要舉杯,什麼時候要動筷,什麼時候,有太監宮女上前,將朱祁鎮沒有動過幾筷的美食撤下去,隨即又有新菜上來。

一時間朱祁鎮覺得自己餓了。

非常非常餓。

見得到,吃不到。

還必須按着音樂舉杯。

不過,朱祁鎮還算好的。

畢竟朱祁鎮是皇帝。

禮官對皇帝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下面的官員卻苦多了,等音樂停了,立即有人照顧,一起舉報,說着吉祥的詞彙,向奉天門城樓之上舉杯。

在正月的天氣之中,連一口熱酒都喝不到。

還不能失禮。

唯一能看的,就是奉天城樓前面,跟隨音樂而起的舞樂。

這個時候,你也許認爲,能看一些小姐姐表演節目,也是很好的。

恰恰相反,這些舞樂大多是男人跳的。

這種舞樂是很大整治意味,絕非你想象那種小姐姐顯示身材的舞蹈。比如平定天下之舞,就類似於秦王破陣樂一般。

是八八六十四名大漢,身穿盔甲,手持兵刃跳舞的。

以朱祁鎮的眼光來看,是相當的陋的。

倒不是當世沒有舞蹈大家了。

而這舞樂大多都是朱元璋定下來的,不得不說,朱元璋老農民一般的審美眼光,與朱祁鎮後世飽經春晚摧殘的眼光,是萬全不一樣的。

終於,在朱祁鎮肚子開始打鼓的時候。這一場大宴纔算是散去了。

所有人都退下去。

但並不意味着,朱祁鎮今年的活動就完結了。

在今年朱祁鎮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的。

緊接着而來的,就是正月初三,宣宗皇帝忌日。

宮中也是要大辦的。

雖然天子以日代月,守孝二十七日,代替守孝二十七月。

其實到了今天,宣宗皇帝最後一個遺產,就是年號,也跟着他而去了。從今日起,大明朝就進入正統年間了。

這個時候朱祁鎮在大朝會上的所做所爲也傳遍了天下。

特別是朱祁鎮訓斥瓦刺使者的話,讓天下人都知道,而今天下少主雖然尚在幼衝,但是天資聰穎。

一時間,朱祁鎮在宮外也多了不少支持者。

進入正月之後,這天氣一日日比一日暖和。

京城之中,是各種的熱鬧。

先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宮外各種花燈,漂亮之極。朱祁鎮站在紫禁城城樓之上,就能看見夜裡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羣與花燈。

自然想去看了。

雖然宮中各處也張燈結綵。各類花燈要比外面的好看不少。但是在朱祁鎮看來,卻是少了一些人味。

據說京師最熱鬧的就是燕九廟會了。

傳說丘處機就是正月十九去出生的,正月十九乃是全北京最熱鬧的廟會了。每年這個時候,京城百姓都會去白雲觀,傳說也是人山人海的,蔚爲壯觀。

只是對於朱祁鎮的這個想法,太皇太后與皇太后難的意見統一了,那就是絕對不允許。而且兩人還分別訓斥了朱祁鎮一頓。

如果朱祁鎮想帶着儀仗出去,數千人的儀仗往哪裡一擺,安全倒是安全了,這百姓還能過節嗎?

誰還敢上街。

但是微服出巡,卻是想都不要想的。

這種人員混雜的地方,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宋朝就有郡主在元宵節的時候,被拍花子拍走了。

一旦朱祁鎮有一個三長兩短,不管是對皇室,還是對天下,都是天大的禍事。

太皇太后與皇太后無論如何,都不允許朱祁鎮如此的。

事實證明,各種小說電視之中的微服私訪,大部分都是扯淡。朱祁鎮沒有成年之前,這方方正正的紫禁城,未必能出去一次。更不要說其他的了。

於是朱祁鎮只能在城牆之上墊着腳尖看看熱鬧而已。

只是紫禁城外面還有宮城,在紫禁城城牆之上,也看不到什麼東西,無非是一片光芒而已。

朱祁鎮輕輕一嘆,說道:“走吧。”

過了十五,各處衙門都開衙了。很多事情都接踵而來,朱祁鎮的假期也就結束了。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五章 新內閣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五章 新內閣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