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

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

朱祁鎮站在高臺之上,說道:“你們都是大明功臣之後,不管是祖輩跟隨太祖皇帝,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還是跟隨太宗皇帝深入大漠,追亡逐北。”

“但是各地衛所,屢失朝廷之望,先前有松潘之亂,區區野人讓我大明松潘衛被迫遷徙,又有西北之亂,區區不足萬騎韃子,讓西北十幾個衛,首尾不顧,不得不派京營出戰。”

“兵部對襲爵武將,越來越不習慣了,兵部尚書王驥對朕說,衛所兵已經不足用了,甚至平麓川,應當多用土司兵,而不是衛所兵。”

王驥這番話,倒是真說過,不過他的主要目的,卻不是說衛所兵不能打,而是徵召土司兵,花錢少。

聽了,朱祁鎮的話,下面不少學員都有些慚愧之色。

朱祁鎮對打仗不行。

但是對察言觀色,卻深有心得。

朱祁鎮目光一掃,就知道這些人的慚愧之色,不是裝出來的。

“知道慚愧,還有救。”朱祁鎮心中暗道:“如果連一絲慚愧之意都沒有了,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是好。”

衛所缺額一百二十多萬,這個數字報上來之後,朱祁鎮就知道大明的衛所制度出了大問題了。

但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朱祁鎮設想過很多想法,但是想得越多,就越是不敢輕舉妄動。

因爲這是動搖他朱祁鎮統治根基的大事。

他越研究越明白。

朱家對大明統治核心是什麼?最少從開國到現在,從來不是地方士紳,而是大明三百多個衛所,依舊這些衛所中一個世襲罔顧的家族。並在此之上的勳貴集團。還有大明廣大的自耕農。這兩者就是大明皇室的根基所在。

而以勳貴爲代表的這些人,比自耕農表現的更重要,因爲自耕農很少有政治上的代言人。

因爲他們與皇室聯繫太緊密了。

對這些人動刀子,文官絕對願意,因爲砍掉他們,皇帝就失去了依靠,一個高高在上,沒有基本盤的皇帝,決計不是太宗皇帝,這種隨隨便便就能將大臣塞進詔獄之中。

朱祁鎮只覺得陷入兩難之中,對他們動刀子,則自損根基,不對他們動刀子,他們一天天爛下去,對大明的正面效應,比不上負面效應。

只是而今的水旱蝗災,還有麓川戰事,讓朱祁鎮先將這一件事情放放。

不過,朱祁鎮知道他不管怎麼動刀子,都不可能將衛所軍中所有人都一棒子打死。所以從其中挑選出來能用的人,卻是他一直在做的。

朱祁鎮看這些學員的態度,就知道,最少衛所而今還沒有爛到骨子裡,即便後世爛到骨子裡的衛所之中,好能誕生出戚龍俞虎這樣的名將。

所以,不管衛所上下制度性貪污,有多不堪。都不能來硬的。

朱祁鎮說道:“朕從來不相信,我大明橫掃天下大軍,到了朕這裡,就不行了。你們都是軍中精銳,朕寄以厚望,近些年來,大明名將凋零,從宣德年間到而今,逝去老將軍有十幾位了,都是太宗百戰之將,留子孫之用。”

“這對本朝是大不幸,但是對爾等是大興,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只要有能力,數年之內,封侯拜將,揚威海內,列於勳臣之列,就看你們的了。”

朱祁鎮說道:“賜你的令牌,有任何冤屈,可持之見錦衣衛,錦衣衛會將下情上秉,即便是身犯軍法,明正典刑之前,也必須要朕御筆消去武學學籍。奪回令牌。希望你們好生珍惜這個身份。”

張輔聽了,微微一震,心中暗道:“這哪裡是武學,分明是進士了。”

大明進士最爲清貴,有很多特權,比如說,司法不能治罪,想要治罪,就要先消除學籍。在地方可以直接見地方官員。

等等。

只是他們很多權力,都是與約定俗成,而武學學子,卻直接有皇帝賜予的。

如此一來,即便很多已經在軍中當值的將領,也想爭一個武學學籍。

張輔在政治上非常謹慎,但謹慎並不意味他看不明白。此刻順着朱祁鎮的思路,細細一揣摩,頓時呼吸一緊。暗道:“機會。”

如果之前張輔,或許不在乎這個機會。

但是此刻的張輔,卻與之前不同了。

因爲張輔納的妾室,似乎有孕了。

讓張輔高興的不得了,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張輔一直以爲自己要絕嗣,對很多事情都不大感西興趣。

但是而今不一樣了。

他必須爲將來的兒子做準備了。

但是他知道,他決計是活不到兒子長大了。不管他而今多大的名聲,人走茶亮,這樣的情況,張輔看多了。

看看薛祿就知道,張輔當年見了薛六,都不敢怠慢。但是薛祿一死,再看薛家,是什麼樣子的。

所以,他必須給兒子留下足夠的政治遺產。

但是等他兒子長大,在政治上有些作爲,他當初的部下估計都不在了。這是他一直想的事情。

歷史上張輔就這一條命留在土木堡之中,讓英宗大爲慚愧,將他兒子與憲宗一起養大。再加上大明勳貴的衰落,這才讓張家世世代代成爲勳貴之首。

而今張輔看見的卻是,一代新人換舊人。太祖年間的勳臣還有多少,即便是中山王之後,也不是說下獄就下獄了。

張輔頓時決定今後將武學當成重點,這些學員都不過二十歲,二十年後,正是他們當打之年,倒是他將來的兒子,也算是有人提攜了。

朱祁鎮倒是沒有想道張輔想這麼多。他訓了一番話,下來之後,對張輔說道:“今後,挑選前一百名學員,每日早朝在殿前持役。”

張輔聽了,立即說道:“臣代這羣臭小子,謝過陛下。”

不要覺得在朝會上持役,沒有好處。

雖然他們工作,就是之前,在金殿上值勤的大漢將軍,不過是人樣子而已。但是朱祁鎮就是讓他們與朝廷上大臣混一個臉熟。甚至熟悉朝廷決策。

武將與文臣之間,不可偏廢。而今朱祁鎮明顯的感覺,在戰略一級別的指揮能力上。文官反而在武將之上。

武將之中,也只有張輔一個人,能對大明大戰略佈置。而文官之中,楊榮在這項上,是最優的,甚至愛張輔之上。至於楊士奇也不差,當初力主宣宗親政漢庶人的,就有楊士奇。

但是武將之中,戰將是有,帥臣似乎也有一兩老將可以。但是在大明戰略提供建議的,也只有張輔了。

朱祁鎮就想建立起一整套軍事培養機構。自然要想辦法嘗試各種辦法。

朱祁鎮又與張輔,以及各級勳貴商議了一番武學科目。分別爲兵法,實戰,步戰,馬戰,水戰,火器,城池攻防。夜不收。還有《大明祖訓》。

這之前,朱祁鎮與張輔已經商議過多次,朱祁鎮主要是提出的學科細化的主張,就是將一件事情細化到不能再細化。張輔在朱祁鎮主張之下,才形成了而今的教學體系來。

不過,就在朱祁鎮與張輔等人說話的時候。

王振忽然從外面進來,說道:“陛下,廣西巡按朱鑑緊急軍情。”

朱祁鎮聽了大吃一驚,他知道如果不是非常緊急的情況,王振是決計不敢再這個時候闖進來的。

一提廣西,朱祁鎮首先想到的乃是大藤峽附近的亂子,柳溥已經到了,雖然因爲山路艱險一時間還沒有捷報,但是這些亂事,已經被控制住了。

解決只是時間問題。即便有所反覆,也不至於讓王振如此。朱祁鎮心中一動,說道:“可是安南?”

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六章 困境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九十章 少府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七十章 諸子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
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六章 困境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九十章 少府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戰貓兒莊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七十章 諸子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