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

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

朱祁鎮說道:“傳旨。請英國公明日早朝之後,在武英殿侯見。”

“是。”一個小太監說道。

這一件事情,朱祁鎮就先擱置了。

因爲他操心的不是海西之戰了,而是長江汛期到了。

海西之戰,而今已經到了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了。但是長江汛期一點也不比黃河汛情差了。

朱祁鎮減免賦稅。督促各地方官修整堤壩,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忙得不可開交。

朝鮮的軍情,就變成了一個插曲。

第二日,早朝之後。

朱祁鎮在武英殿召見英國公。

英國公首先讓範弘將最近關於海西之戰的消息一一報上來,說道:“國公而今,瓦刺久攻不下,朝廷坐視不管,是不是有一點不好。特別是屬國求援,該如何處置是好。”

英國公說道:“陛下,戰機到了,下令遼東總兵官曹義出兵延邊。封死瓦刺退路,瓦刺萬騎在朝鮮,雖然強橫,但也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久則必敗。”

“而如果不救,朝鮮恐怕會起別的心思,所以要救,而且要快。”

朱祁鎮有些不可思議,一直以來英國公對用兵都是比較謹慎的,萬萬沒有想到,今日比朱祁鎮還要急。

英國公見朱祁鎮的表情,心中有所揣測,說道:“陛下,臣之所言,句句肺腑,兵家言利害。一戰,不僅僅看勝得何利,也要看敗何損。”

“今日之戰,勝則滅瓦刺萬騎,瓦刺本部不過十幾萬騎,折損一萬騎足夠也先心疼。”

“但是如果敗了,不過折損遼東三萬之衆,甚至即便大敗也折損不了這麼多。”

“而今,宣大,京營兵馬嚴陣以待,隨時都可以增援遼東,遼東邊牆佈防嚴密,即便是戰敗,遼東也無損大局。”

“再加上延邊山勢崎嶇,利用步戰,不利於鐵騎縱橫。而且一旦得了延邊,距離海西又近了不少,足以讓遼東與海西相連。一旦海西之戰出了什麼差錯,從延邊出援,也近上不少。”

“唯一的擔心,就是海西圍城的軍隊,會南下。”

“但是打仗也不可能一點風險也不冒。”

“如何不可一戰?”

朱祁鎮聽了,也知道,英國公雖然有些話,不太中聽,但是他在軍事上的判斷,大多是對的。

朱祁鎮雖然被人稱爲真龍天子,但是他自己知道,他自己的能力,軍事規律不會因爲他這個皇帝,而有所改變的。所以最好聽英國公的。

細細想來,如果想要經營海西,延邊這一塊地方,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爲好。

而且朱祁鎮也覺得在對瓦刺的戰略之上,因爲避免與瓦刺在塞外決戰,讓他感到處處被動,而今既然英國公都同意了,朱祁鎮自然沒有不同意的。

他立即一封聖旨傳到了曹義手中。

曹義接旨之後,二話不說,就帶着本部人馬從三萬衛南下,先到遼陽,然後東進鴨綠江上游,進入延邊地區。

從這裡想要封死瓦刺的後路。

只是這麼大動靜,不看能不被人發現的。

曹義一出遼東邊牆,瓦刺各方就得到消息了。

而此刻的阿刺知院,已經離開了平壤,南下攻漢城了。他還沒有攻到漢城,就接到這個消息。

阿刺自然知道其中的嚴重性。

立即下令,將所有金銀珠寶全部放棄,糧食輜重全部燒掉,而劫掠的婦女全部殺掉,所有人都輕裝,立即返回海西。

於是萬餘朝鮮女子的性命,染紅了朝鮮大地。

朝鮮李瑈帶領大軍與瓦刺軍隊打過幾場接觸戰,但是結果都是一個樣,敗,而且是慘敗,無非是敗的姿勢不大一樣而已。

這樣的情況下,李瑈也不敢追擊,只有當瓦刺軍隊撤離二百里之外,纔敢帶着軍隊緩緩的追上來。

進行送客式的追擊。

阿刺知院在朝鮮蹂躪了一個多月,所過之處,一片廢墟,成爲朝鮮建國以來,損失最大一次外患。

而在延邊,阿刺知院與曹義所部的戰鬥已經打響了。

就在清津,曹義麾下大將施聚與阿刺所部大戰一場。

之前說過,施聚乃是是蒙古人。他帶領騎兵作爲先鋒,先行一步封鎖道路。

就在這一片沿海小平原之上,在之前咸鏡山之戰東南一點的地方,雙方廝殺竟日,勝負不分。各自收兵而已。

安營紮寨之後,阿刺知院遠遠的看着遠處的燈火。愣愣的出神。

只需衝過這裡,再北行二三百里,就能到海西城下了。但是這一段路而今恐怕是走不成了。

遼東鐵騎從來不是吃素的,施聚又是曹義麾下左膀右臂,打騎戰,從來不怯於人。

雖然是一場不分勝負,但是阿刺卻知道,他其實已經輸了一招,北有堵截,南有追兵,雖然難邊的朝鮮追兵算不了什麼,但是雙方匯合的話,卻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第二日,阿刺知院並沒有出戰,因爲曹義來了。

大隊明軍士卒跟着曹義的腳步來到了這裡,與前鋒合兵之處,一時間明軍軍營之中歡聲雷動,響徹乾坤。

這樣的情況之下,阿刺知院如何肯出戰?

曹義一進大帳,就問施聚昨日的戰況。

施聚的長相呈現一個蒙古大漢的典型特徵,餅子臉,小鬍子,再加上矮個子,羅圈腿。

只是聲音很響亮,是實實在在的聲如洪鐘。

這似乎是很多將軍的特徵,在古代沒有擴音設備的時候,將軍的聲音要覆蓋更廣的範圍纔對。

故而有這樣的特徵。

“大人,瓦刺騎兵是硬骨頭。”施聚面有難色。說道:“兄弟們與兀良哈,阿魯臺都打過,從來沒有見過這麼難纏的人。”

“說出來不怕大人笑話,如果昨天太陽晚下山一個時辰,我估計我就要敗了。”

施聚而今想起來,也有一些心有餘悸。

曹義說道:“瓦刺騎兵這麼棘手?”

施聚說道:“大人,我看得出來,瓦刺騎兵好手,比其他騎兵好手未必高明多少,但是軍紀森嚴,悍不畏死,卻是我生平僅見的。”

“比起瓦刺騎兵,兀良哈等部,根本就是牧民而已。”

軍紀永遠是戰鬥力的第一重保證。

有軍紀永遠比沒有軍紀的能打。

明軍騎兵在面對兀良哈各部的時候,都能做到以少勝多,一打二,甚至一打三,都能有勝算,就是因爲明軍的軍紀要比兀良哈等部強。

無他,兀良哈的騎兵更多是牧民連起來,就當兵馬來用。但是明軍之中,騎兵都是優中選優的,因爲大明的馬少。

沒有兩把刷子,是不可能去騎兵的,而且騎兵的待遇也比步卒好多了。

曹義說道:“昨天損失多少?”

施聚說道:“我清點了八百三十騎,受傷的人更多。”

“還能戰嗎?”曹義說道。

“請大人放心。”施聚行禮說道:“只要大人一聲令下,只要我施聚有一口氣,就是能戰。”

“你有這一分心就好了。”曹義說道:“我其實要告訴你一個消息。”

施聚說道:“大人請講。”

曹義說道:“也先動了,他從海西城下抽調了數萬人馬,此刻就在門圖江北岸,幾日之內,就能渡江。”

施聚聽了,臉色一黑。頓時明白他們的險惡處境了。

原來被夾在一其中的人,不僅僅是瓦刺阿刺知院,還有曹義所部,甚至曹義所部的危險,比阿刺知院更大。

畢竟朝鮮兵的能力不足以依靠,只能搖旗吶喊而已。

“大人,我們怎麼辦?”施聚有一點慌了。

曹義說道:“先打一面,再打另一面,兩撥人分開就好了。”

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四十章 輿情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二百章 馬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
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四十章 輿情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二十章 真相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二百章 馬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