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

第一百一十七章橫絕大漠

北京裡面的種種內情,與出征在外的大將們,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

楊洪在大寧城之中停留了半個月左右,就開始帶領大軍向西北方向進軍了。

這裡就是八百里瀚海,也是北伐之戰中,最大的險阻所在。

這片瀚海,雖然是沙漠,但是與其他沙漠不同,更多是戈壁灘,沒有流沙,甚至有一條條河流深入戈壁之中。

但是即便如此,大隊人馬想要橫渡戈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畢竟大明上一次橫渡瀚海的時候,還是在永樂末年。

而今已經三十多年了。

當年橫渡瀚海的人,大半已經不在了,即便有少數幾個,也已經年紀老邁,不能上陣了。

所以這一片戈壁灘,對大部分明軍來說,都是陌生而危險的。

瓦刺大軍隨時都能出現戈壁攤的某個方向。

而且戈壁灘上殘酷的自然環境,也夠每一個人喝一壺了。

必須沿着水源地走,在戈壁之中行軍,如果沒有水源,根本是要人命的。而且數萬騎進入戈壁人畜飲水,需求量很大。

而戈壁之中很多水源都是季節性的,每年都有變化。甚至大軍不能聚集在一起走。

因爲水源不夠,故而大軍分成數路,平行翻越大漠。

大寧,開平,東勝衛,就是漠南的交通要地。四通八達。

或許有人覺得,草原之上一馬平川,根本沒有什麼阻礙,爲什麼大寧,開平,東勝卻會成爲交通中心。

原因很簡單,蒙古人圍繞着這三個地方,以及西北方希的亦乃集,也就是古代居延海所在之地,修建了大量的驛道。

這些驛道構成了一片交通網絡。

前文也說過,草原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作爲對草原最瞭解的蒙古人,他們專門選出來的道路,自然是容易大隊行軍的道路。即便到了現在也是沿用的。

更重要的是。

從亦乃集,東勝衛,開平,大寧都有直通漠北的驛道。

並不是說其他地方不能橫絕大漠,但是有前人留下的道路,卻是最容易讓大軍通過的道路。

不過,唯一的問題是開平,從開平正北通過瀚海,到應昌,並不是太容易,一般從開平到漠北都要先往西,或者往東走一段路程。

同樣的,如果瓦刺穿越大漠,在開平之東,就會處在開平與大寧之間,相比之下,自然要打東勝了。

而這一次北伐,郭登所部就是從開平先向東走一兩百里,然後橫折向北深入大漠。而楊洪所選的道理更是偏東一點,近乎從大戈壁東側經過。

所以大軍攻擊重點,就在克魯倫河流。

這裡正是蒙古人的發源地。

甚至有傳說,元朝的歷代皇帝下葬的地盤,就在克魯倫河流域之中,有大片大片水草豐富的草場,甚至還有大片的溼地。

這自然是蒙古人最重要的生存資源。

所以,楊洪穿越瀚海,更是小心翼翼的,唯恐立足爲穩,就被瓦刺羣起而攻之。

只是他來到克倫河畔的時候,似乎什麼也沒有。暮春的草原之上,百花盛開,遠處藍天白雲,近處草色流水。

唯獨沒有人跡。、

更不要說瓦刺的蹤跡了。

楊洪在克魯倫河邊安營紮寨,令士卒修養一兩日,讓他們從穿越瀚海的疲憊之中脫離出來,然後派人在方圓數百里的距離之內,尋找人跡。

以草原之大,蒙古即便是撤退,也不可能將所有人都撤走。

所以一定有漏網之魚。

而且楊洪也派人去找郭登,石亨所部,楊洪算算時間,各部也應該到位了。

只是一個消息傳來,卻讓楊洪皺起了眉頭。

各地倒是收攏到一些牧民,都是逃避瓦刺的的牧民,算起來只有幾十戶,而且是分散各地的,也是因爲藏的太隱秘了,纔沒有被瓦刺一起帶走。

從他們的口中,楊洪得到的消息很是雜亂。

比如有人說瓦刺向北海方向退卻,有的人說瓦刺 向西北方向退去了,有的人說瓦刺向西南方向退卻了。

這還是籠統的方向,具體在什麼位置,更是衆說紛紜。

一時間迷惑之極。

楊洪也嚴刑逼供一番,卻也沒有得到什麼準確的消息,楊洪這纔不得不承認,不是這些人騙了他,而是瓦刺耍了手段。

這些牧民沒有什麼見識,瓦刺用不知道多少辦法能讓他們將小隊人馬當成大隊人馬,這些人很可能是也先故意留在這裡的。

當然了,也先也未必能做到滴水不漏。這裡面或許有一些人是真看見也先大隊人馬的蹤跡了。

但是虛虛實實之間,讓楊洪該信任誰?

這就是明軍北伐最煩惱的地方。

不是打仗,而是找瓦刺的主力。

不找到瓦刺的主力,就談不上決戰,但是這種地廣人稀,對方人地兩熟的地方。楊洪怎麼去找到對方。

這是一個世界性軍事難題。

對現在的楊洪來說,也是無解的。

即便是錦衣衛也派不上用場。

即便也先部下之中有錦衣衛,也被一併帶走,根本不可能將下消息傳遞出來。情報戰在這個時代效果相當有限。

這還罷了。

隨即楊洪就聽到了兩個消息,一個在意料之中,一個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就是在向西一兩百里的地方遇見了郭登所部的斥候。雖然派往郭登軍中的人,還沒有回來,但是已經確定了郭登已經到了。

兩軍相距雖然不近,但是隻要消息相通,也先即便是反撲,也決計不能一口吞下。楊洪就放心了不少。

最少這一戰或許沒有什麼功勞。但是最少不會出什麼差錯。

最多徒勞無功,在草原之上游行一圈,然後回到漠南。

只是另外一個消息,就讓楊洪驚怒非常,說道:“石亨他怎麼敢?”

原來另外一路選擇石亨所部的斥候已經得到了消息,那就是石亨比楊洪到這裡更早一點。

這也是正常的。

畢竟楊洪與郭登兩部都要翻越瀚海。

而石亨從肇州一路西行,都是水草豐盛的草原。補給什麼的根本不用擔心,他全部騎兵行軍,一口氣就能奔馳數百里。

除非遇見了幾個路上受傷不能隨軍的倒黴蛋,楊洪還不知道,石亨早就將他們甩在後面了。

一時間楊洪心中怒氣幾乎爆棚了。

其實,從他們的將軍號上來,就能看出來輕重。

郭登雖然是一路主將,但是是一個侯爵,無力與他們爭主帥之位,在楊洪與石亨之間,在中樞的權衡之中,楊洪勝過了石亨。

倒不是楊洪比石亨能打,而是楊洪比石亨穩重。

石亨打的神仙仗,要麼大勝要麼大敗,太考驗心理素質了。

石亨是賭徒,但是朱祁鎮不是,大明中樞也不是。

如果局面落於下風,非拼不可,那也就不說了,反正都是敗,不會比按部就班的打,更難。

但是而今分明是大明對瓦刺有壓倒性優勢,甚至朱祁鎮有進一步的想法,比如這一次瓦刺如果真放棄漠北的話,朱祁鎮就準備在漠北建立城池。

以萬餘孤軍鎮守,讓後環以忠於大明的部落,靠近肇州一點,就當是步步爲營在漠北插上一根釘子。

這個規劃,是各個預案之一,石亨也是知道的。

如此步步爲營,就能保證勝利,何須將數萬士卒壓上賭桌?

所以徵虜將軍乃是楊洪,石亨只掛了徵西將軍。

說起來楊洪的職位在石亨之上,不過這一次是三路並進,只要彼此之間互相救援,隸屬關係就不要太強調了。

這也是對現實的一種尊重。

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六章 新天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九十章 少府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
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六章 新天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九十章 少府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六章 新天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