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

第一百二十四章兩朝開濟老臣心

朱祁鎮雖然不敢自稱是仁君。

他不是沒有下令殺過人。

但是他自認爲對百姓愛護之心,從來沒有變過,修水利也好,降鹽價也好,很多事情,朱祁鎮都是爲了百姓着想。

朱祁鎮所做所爲,可以說夙夜憂嘆。朝廷大事,那一件事情,朱祁鎮不掛在心上。而今楊溥這樣說朱祁鎮。

一時間生氣,憤怒之下,還有委屈與心酸。

也沒有了與楊溥繼續說話的興致,世間最難的事情,是將自己的思想裝進對方的大腦之中。

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

現在雙方的觀點都表明了,還有什麼話要說的。

即便不能說服對方,不能達到妥協,那麼就是政敵了。

對付政敵該怎麼辦?朱祁鎮心中自然是有數的。

而今朱祁鎮不是當初的朱祁鎮,而今的楊溥也不是當初的楊士奇。

朱祁鎮心中已經準備好與楊溥一戰,換一個首輔,對朱祁鎮或許是一個挑戰,但並非不能做到的。

朱祁鎮負手而立,說道:“來人。”

立即有兩個太監過來。

朱祁鎮說道:“楊首輔累了,扶楊首輔回去休息。”

楊溥顫顫巍巍的行禮說道:“老臣遵命,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楊溥行禮過後顫顫巍巍的下去了。

朱祁鎮坐在大殿之上,說道:“傳令下去,朕誰也不見,之前安排好的,全部推下去。”

朱祁鎮要思量很多事情,怎麼將楊溥拿下來,又怎麼善後,誰接任首輔。等等事情,這都是要細細斟酌的,最好對朝廷的影響降低到極點

如果能平穩過度是最好不過了。

“該怎麼辦?”朱祁鎮自己沒有發現,他眉目之中,似乎有一些躍躍欲試的感覺。似乎是與人鬥,其樂無窮。

朱祁鎮正籌劃着發起一場政爭,將楊溥掀下馬的時候。

楊溥並沒有回內閣,而是直接回家了。

這是楊溥少有幾次,沒有在內閣當值到下班,而是直接回家。

回到家中,楊溥的腳步忽然踉蹌起來,忽然一手扶住柱子,口中一口鮮血噴出來,撒了一地。

一個跟隨楊溥的老僕見狀,立即攙扶住楊溥,說道:“老爺,您又吐血了。”

隨即立即拿出一個錦盒,從裡面翻出一顆藥丸,讓楊溥吞服。

對楊溥來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吐血了。

歲月不饒人。

楊溥對自己的身體其實是有感覺的。

進入今年之後,楊溥覺得衰老在他的身上加快了。他已經是快八十老人了。這種感覺讓楊溥很清楚的理解爲大限將至了。

他原本充沛的精力,慢慢的支撐不下去了。

他不敢找太醫,一來太醫的技術未必多好,二來楊溥的病情一旦外泄。就意味着楊溥政治生命的結束。

所以楊溥發動自己的人脈,請了一個郎中悄然過府。這郎中給出的結論是,大限將至,神鬼難醫,勸楊溥葉落歸根

但是對楊溥來說,家鄉已經是很遙遠的概念了。

他一輩子最好的年華,都在北京度過,不管是在翰林院之中的冷板凳,詔獄之中鐵欄杆。文淵閣的交椅,書房之中的孤燈。

等等。

他都習慣了北京的風沙,北京的乾燥,還有北京纔有繁華,忘記了家鄉的摸樣,只記得那一條依稀的小河。

天下之大,吾心安處即故鄉。

對於楊溥來說,讓他心安的地方就是北京。

楊溥寧肯死於任上,什麼靈丹妙藥也沒有辦法,那郎中只能開了方子,製成藥丸,每日吞服。

不過是治標不治本而已。

也正是因爲如此,楊溥今天才將不敢說不該說不能說的話,一古腦全說出來了。

“不用了。”楊溥剛剛說了三個字。又忍不住,一口鮮血噴了出來。

老僕嚇得面無人色。

楊溥用枯瘦的手抹了一把鮮血,說道:“去請曹恆山過府。”

老僕說道:“老爺,你就這樣了,還是好好休息了吧。”

“速去。”楊溥眼睛一瞪,他雖然氣息微弱了許多,但是一聲威嚴還在,說道:“國家大事,豈可耽擱?”

這老僕只能點頭答應,先送楊溥回房間躺着。然後就匆匆去找曹鼐曹恆山了。

當曹鼐見到楊溥的時候,頓時心中一驚,因爲他所看見楊溥,與平日在內閣之中楊溥簡直是判如兩人。

楊溥雖然很老了,但是平日精氣神撐着,看上去神采奕奕,雖然滿頭白髮,但在別人看來,根本不像七十多歲的老翁。

但是此刻楊溥躺在牀上,呼吸微弱多了,而牀前盤中,更是大團大團的鮮血,一股血腥味與藥味,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味道彙集在一起。

讓曹鼐鼻子有些難受。

不過,這都是小事。

曹鼐好像沒有察覺一般,直接問道:“請太醫了沒有?”

“老爺不讓。”老僕說道。

曹鼐頓時發怒道:“首輔的身子關乎天下大政,豈能不請太醫,速去。”

這老僕不敢怠慢。立即去了。

楊溥聽見了曹鼐的聲音,說道:“萬鍾,你來了。”

曹鼐立即行禮說道:“首輔,曹某來了。”

曹鼐子萬鍾,號恆山。

楊溥對身邊的人說道:“你們都出去吧。”

一時間楊溥的臥室之中,只剩下曹鼐與楊溥兩個人了。

楊溥說道:“萬鍾,你覺得當今如何?”

“這-------”曹鼐說道:“豈是臣子可以談論的嗎?”

楊溥說道:“你不說,我說。”一瞬間楊溥的眼睛之中充滿了神光,似乎整個人都變得有精神起來。說道:“當今少年登基,愛民如子,本朝以來列代皇帝之轟,當今恐怕要勝過仁宗宣宗,將來未必不能勝過太宗皇帝。”

“遠見卓識,是在令人欽佩,本朝很多問題,陛下都能聖裁,很多事情,即便是我看了,也覺得陛下的辦法,實在是出人意料之外,卻是暗合情理之中。”

“登基以來,早朝不斷,每日臨朝召見大臣,鍛鍊弓馬,是爲修身,不沉迷於女色,獨寵中宮,後宮和睦,是爲齊家。治國之道,也日趨嫺熟,張弛有度,陰陽有術,任用賢才,雖然有些焦躁了一些,卻也是少年人的天性。沒什麼大不了的。”

朱祁鎮如果能聽見楊溥這樣評價他,估計會大吃一驚的。

其實楊溥並非對朱祁鎮不滿意,只是楊溥知道,皇帝身邊從來不缺奉承之言,作爲大臣。當以直諫爲賢。

正因爲如此,楊溥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才選擇一個時機,與朱祁鎮說實話。

雖然朱祁鎮不喜歡聽,但是在楊溥卻是句句肺腑。

“只是陛下有一點,卻需要大臣來彌補。”楊溥說道:“陛下長在深宮,雖然明於大義,但是到底不知道民間疾苦,有愛民之心,卻不知道百姓真正的苦難是什麼?”

“陛下一直以爲與瓦刺大戰,僅僅需要軍方几十萬軍隊就行了,卻不知道,大戰一啓。牽連天下,北方六省,百姓都要承擔轉運之難了。”

“大軍決戰,死與軍前的或許只有萬人,幾萬人,但是苦於轉運,填於溝壑之間,餓死家中的百姓,卻是數倍於前線。君家乃是河北人,因深知此情。”

曹鼐聽了,想起家中父老所言,說道:“首輔所言極是。”

太宗年間出兵北伐動則五十萬大軍,但是當時北直隸纔有三十三萬戶,其他各省人丁與北直隸相差不大。

這五十萬人是從哪裡來的?

千里轉運消耗之大,壯丁都去運糧食,誰種地?家中婦孺誰來管,說起來都是一把淚。

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八十章 經筵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二章 大武學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
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二百一十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總戰略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九十九章 西軍脆敗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八十章 經筵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五十七章 朝鮮大清洗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二章 大武學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