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

第四十一章麓川大捷

思任發之死。

固然是麓川戰事的一個節點。

但並不意味着麓川戰事的終結。

麓川戰事還有很多事情要善後的。比如襄王鎮守麓川之事,安撫滇南土司。同時還有如此處置緬甸。

之前緬甸與大明之間。有麓川作爲緩衝。當然了也不能說是緩衝,

麓川可是南打緬甸,北打大明。

只是而今麓川不在了。

對於麓川剩下的地盤,吞下去最多的,並不是大明,而是緬甸。

緬甸去了眼前大敵。

而大明對麓川以南的廣大的區域,卻保持一種鞭長莫及的勢態。

所以雲南後麓川時代,到底有什麼樣的變化,而今說什麼還爲時尚早。

不過,這並不妨礙一封報捷文書,以八百里加急通過驛道,在五月初飛奔到了北京城中。這名驛卒一進京師,就高舉手中的捷報,大聲喊道:“麓川大捷,思賊授首。麓川大捷,思賊授首。”

一路奔馳而來,來到宮城之外,早就有人守候了。幾個侍衛將驛卒扶下馬來,給他喝一點水,然後接過捷報,一路小跑的跑了進去。

王振在宮殿外面等候,接過捷報,他打開掃了幾眼,自然是快步跑進了乾清宮,一邊跑一邊喊道:“皇爺,麓川大捷,保定侯誅殺思賊,麓川平定了。”

朱祁鎮臉色有一些難看。

一方面是最近一直吃蝗蟲,胃口有一些不好。另外一方面卻是眼前的災情步步緊逼,糧食危機已經到了相當的嚴重的地步了。

雖然有楊士奇一力壓制,但是糧食價格依然超過了一石六百文。向一兩銀子一石的價格,瘋狂的衝擊着。

雖然現在還沒有到。

但是如果不做改變的話。

突破一兩銀子一石的價格,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到時候,北京城中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

但是朱祁鎮又能有什麼辦法,他甚至已經下令遼東亦失哈從遼東調進來一批糧草了。雖然朱祁鎮在正統元年就讓亦失哈在遼東想辦法多屯田。

但是大明在遼東的人力物力,還是相當之有限的。還要供應遼東大軍,故而只能調動二十萬石糧食。

再多恐怕遼東軍心就不穩定了。

甚至楊士奇通過外交手段,從朝鮮弄來一些糧食,但對龐大的災情,卻依舊是杯水車薪。

楊士奇已經含蓄的向朱祁鎮請求,結束以工代賑。

原因很簡單,讓一個人活下來,讓一個人做一天重體力活,兩者的消耗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糧食不夠的情況之下。

維持大規模河工,卻是非常吃力的。

只是朱祁鎮卻不想答應。

一來是朱祁鎮不想影響自己的權威。二來卻也是怕影響所有人信心。

而今糧食價格還壓得住,不就是因爲大家都相信,朝廷還是有糧食的,但是因爲糧食短缺,而停止了河工。

那麼朱祁鎮可以想象,被壓下來的糧價,估計就會像是坐火箭一般,飛了起來。

在這各種因素之下,朱祁鎮狀態能好纔怪。

他一直在期盼一件事情,那就是下雨。

一場大雨,旱情,蝗災都會得到遏制。只是老天爺每天都是興高采烈,天空萬里無雲。

朱祁鎮聽了王振報捷,微微苦笑一下,他本來應該覺得高興。麓川大捷對朱祁鎮影響非常之大。

因爲孟瑛出戰,是朱祁鎮力主的。

而今孟瑛大勝,朱祁鎮的權威自然也會得到鞏固。甚至朱祁鎮與勳貴之間的關心,就可以更強勢一點。

這一戰甚至可以說是朱祁鎮立威之戰。

只是一切喜訊,在而今的旱情面前,都是要靠後。

朱祁鎮沉吟一會兒,說道:“這是今年以來,唯一一個好消息。公佈出去,讓大家都高興一下。還有請英國公過來,商議一下封賞之事。”

“是。”王振說道。

一會兒功夫,這個消息就傳遍了北京城,。似乎讓在旱情之下煎熬的人們,都多了一絲喜色,只是對他們來說,頭上的太陽纔是最大的敵人,而不是遠在天南的麓川。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是一件好事。

武英殿之中。

張輔說道:“恭喜陛下。麓川大定,朝廷就可以鬆一口氣了。”

在麓川沒有大勝之前,自然要料敵從寬,糧草什麼的,決計不能斷絕。畢竟不能讓將士們因爲一口吃的而大敗。

而今大勝,卻不一樣了。

最少湖廣的糧食,可以不再轉運往雲南,而是從襄陽直接北上,賑濟河南,黃河以南的災情,也能得到極大的緩解。

畢竟雲南畢竟不是不毛之地。

沐英經營過的雲南,談不上是魚米之鄉,但是到底不是一點糧食都不產。打仗的時候,自然不能短缺。

而今不打仗了,再加上之前,運進雲南的糧食,足夠他們用上幾個月了。

讓他們在雲南自力更生一段時間,只要餓不死人就行。

朱祁鎮說道:“此事,朕等一會兒就與楊首輔說,看看能從南方多抽調多少糧食。只是而今朕想與國公商議一下,雲南將士當如何賞賜?”

“臣以爲按照慣例,先賞賜士卒,等大軍班師回朝之後,再賞賜不遲。不過,臣以爲最重要的乃是,保定侯孟瑛,沐昂,方家兄弟,郭登等人的封賞。是否要封爵?”張輔說道。

張輔所言也是爲了朝廷着想。原因很簡單,朝廷的財政緊張。一場動員十幾萬人的大戰,雖然僅僅持續了幾個月而已,但是消耗一點也不少。更不要說從去年冬季綿延到而今的天災,更是一個吞錢的地方。

朱祁鎮內庫之中,倒是有錢。但是有錢也飛不到雲南去。

想要賞賜,只能動用雲南,四川,湖廣的府庫。只是他們有多少錢,也是有數的,因爲支持這地方大戰的,就是這三地的府庫,談不上一空,但也差不多了。

即便最富裕的湖廣,也要支援河南糧食。

掏不出錢糧來。

所以這樣先賞賜將士穩定住軍心,至於上面的將領回來再賞賜不遲,而且張輔也是打過仗的人,自然知道出兵打仗,特別是打勝仗,對於將領來說,有一百個可以弄錢的辦法。

所以,對上級將領來說,錢不重要,爵位纔是重要的。

畢竟大明的爵位可是能世襲罔顧的。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國公以爲當如何封賞?”

張輔說道:“臣不敢妄言,這還需要陛下聖裁。”

朱祁鎮沉吟了一會兒說道:“以朕之意,沐昂大敗之餘,攻過相抵,朕不做處罰了,而方瑾手刃思賊,又是忠良之後,就讓他襲承方政威遠伯吧,讓他好生做事,這威遠伯將來說不定,能換成世爵。至於郭登讓兵部議功即可。”

封方瑾爲威遠伯,其實大半看在方政的面子上,畢竟方政乃一員老將,爲大明立下汗馬功勞,戰死麓川,而今子報父仇,也算是一段佳話。

但是其餘人就不要那麼容易封爵了。

大明的爵位可不好得。

張輔聽了,說道:“那保定侯孟瑛,陛下的意思是?”

朱祁鎮說道:“朕想封保定侯孟瑛爲滕國公。”

孟瑛的父親就是追封滕國公。如果孟瑛進位國公的話,自然也是滕國公了。

但是張輔聽了,心中瞬間想明白朱祁鎮想做什麼?朱祁鎮想在勳貴之中立下孟家這個山頭。張輔一時間雖然感覺到一點威脅。但是他也知道,他老了,他比孟瑛大上好幾歲,功名已足,也不怕人搶位置,但是他依然說道:“陛下愛護保定侯之心,臣是明白的,但是此事萬萬不可。”

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
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八十二章 武進縣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五年正旦詔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