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

第四十八章關山飛渡

“情況就是這樣的。”毛鎧猛地灌了一口水說道。

不管是什麼情況,毛勝總是要探探底。

於是他將自己的侄子派了出去,毛鎧帶了十幾個夜不收,由李家派出嚮導,按着他們所說的道路,就走了。

這一走就是十天。

當然了,這十天之內,明軍並沒有停止對鎮南關的進攻,京營大舉壓上,無數火炮與鎮南關上的火炮對轟。

但是正如王越所言的一樣,鎮南關佔據地利,明軍是仰攻,火炮射程被地勢給抵消了相當一部分。

雖然明軍火炮技術比安南火炮技術要好上一些,但是這個時代的火炮技術也就那樣子,安南有城池那怕是一個木土混合的城池,大明的火炮也啃不下來,而安南軍的火炮,對來進攻的土司兵,卻是輕而易舉的壓制下去。

這十天之內,桂西土司之中,岑,黃,楊,龍,莫,等大姓,一個不少的,全部上陣,土司兵的裝備無非刀槍而已,火器都很少。

一腔血勇,固然不少,但是面對眼前的銅牆鐵壁,卻是很難有什麼進展的。

十日無功。唯有鮮血遍地。

而此刻大軍越發看重這一條道路了。

毛鎧將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這一條所謂的小路,其實根本算不上路。

多年來沒有人走,各種植被早已將道路給遮掩住了,可以這樣說,這一次毛鎧爲什麼要十日才能回來,是因爲他們在開路。

沿着之前的痕跡,開路而已。

不過,這一條路也不是完全難走。

只有從憑祥向東翻越三四座大山,纔是最難走的路程,直線距離大概不過二十里,但是沿途幾乎沒有一塊平地,要麼是登山,要麼是在山間一線而過。各種地勢更要不說了。

但是過了這一段之後,就到了一個山谷之中,這山谷剛剛開始很窄,但是越往南走,就越寬敞,到了最南邊,也就是與鎮南關諒山連通的這一條道路的時候,就完全是平地了。

其實後半段是有人活動的,就收集因爲前半段太過艱險了,很多從南向北走的人,都已經進入了一道死衚衕之中了。

王越說道:“而今唯有如此了。”

毛勝說道:“好,從全軍之中選出千人出來,由毛銳帶隊,從這裡截斷鎮南關的後勤。”

王越微微遲疑一會兒,說道:“將軍,三思。”

毛勝臉上有一絲苦笑說道:“我不拼命,怎麼讓人拼命啊?”

強攻鎮南關十日,土司各家震死不少,甚至參與進去的京營士卒,也死傷不少,軍中對毛勝已經有些怨言了。

說他,只能派別人去送死,讓他兒子吃肉。

大家都死磕鎮南關,他本部最精銳人馬,卻因爲是騎兵,反而免於攻城。

當然了,有怨言又怎麼樣?毛勝畢竟是大明的徵南將軍。誰敢不聽命令。

但是毛勝卻知道,一個將軍如果單單靠國家賦予權力管理下屬,而自己沒有一點點的威信,將來該如何打仗啊?

所以,他自然能將毛家本部放在最危險的地方,讓他們看看。他是碗水端平的。

當然了,這也是毛勝對自己兒子毛銳的信心。

相信他,即便是在艱苦的環境之下,也能建功立業。

王越見毛勝已經打定主意了,也就不多說什麼了。

只抽到千人,是因爲這條道路的通行能力太過有限了。更多的人根本不能通過了。

近十萬大軍之中抽調千人,幾乎是軍中精銳之中的精銳。

這一件事情,也讓太子朱見濬知道了。

朱見濬就在軍中。

只是而今,他更沉默了。

他雖然關注軍中一舉一動,但是很少發表意見了,即便是毛勝多次請示,他也不說話。很多人都下意思忽略了這一個太子。

而這一件事情,朱見濬卻是主動問起來了。說道:“孤身邊有百餘乾清宮侍衛,都是天下一等一的好手,而今也是他們爲國效力的時候了。”

這個意見卻是張懋給朱見濬提出來的。

這些乾清宮侍衛護送朱見濬經年,不用別人說,就是朝廷之中幾乎所有人都認爲這些人都是太子的班底。

但是太子要一些護衛有什麼用處?

自然是要能夠獨擋一面的大將之才。

這一次參與進入這一次關鍵性作戰,將來論功行賞,也可以將這些人安插在軍中,爲太子羽翼。

朱見濬自然同意。

毛勝也不能拒絕。

一來太子很少提出事情,一開口毛勝就拒絕,太不曉得人情事故了,二來,太子身邊的人手,毛勝也見過,大多都是武學纔出身,進可殺人,退可寫奏疏,甚至有一點帶兵的能力,互相配合更是特別好,更不要說裝備了。可以說代表了大明武器裝備的最高水平,最好最輕少府改革試驗出來造的板甲,也只有乾清宮侍衛能夠裝備。

當然了,這種板甲並不是那種全身上下鐵罐頭一般的板甲,而是大塊板甲與皮革鑲嵌在一起,既能防護軀幹,又十分輕便。

在徵南大軍之中,自然是一等一的精銳士卒。

只是張懋也參與其中,卻讓毛勝有些爲難。

雖然張輔已經死了,但是英國公的招牌與成國公不一樣,成國公一敗,幾乎將家族名望給敗到了家,但是張輔的功績卻依然被軍中經營。

更不要說南方諸軍了,真要說起來,這些軍隊向前數幾十年,都在英國公張輔麾下聽命過。

這位英國公雖然比不上太子,但也是一個小祖宗。

最後有太子力保,才讓毛勝答應下來。

太子朱見濬好不容易說服了毛勝,回來之後對張懋說道:“廷勉,我答應你的都走好了,但是你答應我的也一定要做到,活着回來。”

廷勉就是張懋的字。

張懋說道:“請殿下放心,我一定會回來的。”

張懋很明白,張輔臨終之際有兩大憾事,一是放棄交趾,二就是貓兒莊之敗。

甚至第一件事情給張輔的痛苦更深。

貓兒莊之敗,畢竟是成國公的事情,並不是張輔的。

而張輔自詡一生功業,都在安南,放棄交趾,就是放棄了他一生的功業,他如何不能耿耿於懷。多少年來,難以放下。

他長子張忠,上封建策,本身的目的,就是爲了推動再一次滅安南之戰。而張懋少年事情,父親已經不在了。

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對父親崇拜,更是對張輔留下來的各種書信文章細細品讀,在張輔很多文字之中,有大量關於交趾的著作。甚至時間在張輔生命最後幾年。

而今朝廷與安南再次開戰,張懋又能坐視。故而他纔要參加這一次近乎敢死隊一般的任務。

時間不等人,千人集結之後,立即帶着十日干糧,進入蒼茫的羣山之中。

千餘人只能魚貫而入,隊伍拉扯着老長老長的,任何人都必須徒步,並扛着自己的兵器盔甲以及口糧,有好幾十斤重。

就這樣走了三天,減員幾十名,要知道這裡都是精銳之中的精銳。一般死傷只會更多。

終於,難以飛渡的茫茫羣山,終於躺在毛銳等人的腳下了。

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九十章 少府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九章 蹇公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
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九十章 少府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九章 蹇公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一十五章 羅倫之心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