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

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

分開算,每一個衙門最多二百萬兩,少則幾十萬兩在,一般都是年終押運入京,在年底封衙之前入賬,第二年正月二月結算清楚。

戶部也是要對賬的。

周忱的變動,可以說增加耗費,很多衙門本來一年跑一次就行了,現在一年要跑十二次,有些地方遠,一個月未必能到的了北京,也就是說各衙門要派好幾批人,走在路上。

而運輸總額,大則幾十萬兩,少則幾萬兩。

耗費增加太多了。

只是臨時之前應對之策而已。

朱祁鎮問道:“如此一來,今年冬季朝廷能海關,鹽稅能入多少。”

周忱說道:“平均下來,每月可以入庫一百萬兩上下,具體情況,還要看各衙門情況,臣估算大概有一千萬兩。”

也不過是將賦稅提前徵繳乾淨,應對京師開支即便壓縮再壓縮,最少也要一年四百萬兩左右。

如果戰爭在明年春季打響,那麼朱祁鎮手中大概有一千六百萬兩銀子,雖然不多,但是也夠撐一陣子了。

但是想想瓦刺四十萬大軍,朝廷要動用最少相應人馬吧,一千六百萬兩看起來更多。分攤在每一個將士身上也不過四百兩而已。

看起來夠用,但是一旦打起來,撫卹,武器損耗,戰時加餉,還有各種賞賜,嘉獎,不要說別的了,單單是也先的人頭定賞格,不給定一個黃金萬兩,這就是十萬兩白銀了。

朱祁鎮秉承用錢砸死瓦刺的想法,故而怎麼想怎麼不夠花。

但是如果也先知道朱祁鎮有這麼多錢,估計都有放棄打仗的想法了。

畢竟瓦刺與大明的經濟差距太大,瓦刺一年的稅收估計都沒有一個準確覈算,大概有多少馬,多少牛羊,多少草場來計算,還有各部與瓦刺也都不是一體的,他們的錢,也先也調不進中樞。

單單算也先每年的收入,估計不到一百萬兩。

朝廷養兵真正打起仗來是要有賞賜,有補貼,家中還有田地,當然而今很多田地都比侵佔了。而瓦刺養兵,除卻最核心的瓦刺鐵騎之外,給你一把刀,一匹馬你就要上,唯一的福利,就是勝利後得到劫掠的自由。

朱祁鎮說道:“先生,還有什麼妙策嗎?”

周忱說道:“臣還有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只是說出來有損陛下清譽。”

朱祁鎮說道:“先生直說便是了。”

朱祁鎮或許有些愛惜羽毛,但是他之所以愛惜羽毛是爲了得到政治上的利益,皇帝的名聲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政治資本。並不是說朱祁鎮真是愛名如命,雖然有時候被人誇幾句,朱祁鎮也很舒服,但朱祁鎮不會爲盛名所累。

就比如現在,如果朱祁鎮的名聲能折現,朱祁鎮一定是毫不猶豫將這名聲折現了,當然要在三百萬兩以上。

太少就有一點不划算了。

畢竟朱祁鎮缺的是大錢,而不是小錢。

周忱說道:“陛下,當初定鹽法的時候,每縣都定一坐商,還拍賣名額,當時臣就知道,這撲賣名額之事,可一不可二,而今雖然還撲賣名額之舉,但大多是原價起賣。蓋因這些鹽商在當地關係網穩固了,已經成爲地頭蛇。尋常商人即便是撲賣了名額,也是賣不了鹽的。”

“即便每年有幾場過江龍鬥地頭蛇,但也是少之有少了,故而這一部分收入,去年不足三十萬兩。”

朱祁鎮皺眉,他有一種自己的錢被人偷了乾淨。但是卻找不出任何證據。

畢竟朱祁鎮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他是規則制定者,下面的人是玩家。玩家鑽了漏洞,那是他制定規則的問題,而不是玩家的問題。

朱祁鎮即便不舒服,也不會直接下場的將銀子奪回來了。

朱祁鎮說道:“先生的意思,是換一批鹽商?”

周忱說道:“臣沒有這個想法,陛下乃是聖君,豈能非刑而殺人?”

朱祁鎮說道:“那你的意思是?”

周忱說道:“鹽商豪富,陛下可令他們爲國捐輸,或許可以給他們一些各學院入院的名額。乃至國子監名額。”

朱祁鎮心中一動,他想起來,這就是所謂的捐監。有明一代還是要臉的,所有捐出去的只有國子監監生。

國子監監生可以直接參加科舉,還可以入仕爲官,當然當不了什麼大官,但是對有錢之後,想要改換門庭的鹽商卻是合適的。

到了清代直接發展爲了捐官,雖然是一個解決財政問題的辦法,但是將清代的吏治推向了深淵。

朱祁鎮心中暗暗思量利弊,口中問道:“朝廷建立的各學院,而今很受歡迎嗎?”

周忱說道:“陛下,各學院出來,一般都能到各地方爲吏,甚至爲官,對於科舉失敗的讀書人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只是尚不如國子監。”

朱祁鎮點點頭,他沉吟一會兒,說道:“先生,覺得能從各地鹽商之中弄出多少錢來?”

周忱說道:“臣不敢多言,但是五百萬兩還是有的。”

朝廷一年的鹽稅就是一千萬兩上下,即便如此鹽商就不賺錢了?不是,即便朝廷規定了最高鹽價與最低鹽價,但是很多縣一年的收益也在好幾千兩,乃至萬兩,很多大地方,甚至有幾萬兩之多。

這好幾年積累下來,早就有家產過百萬的鹽商了。

五百萬兩說起來不少,但不過是各地鹽商一年的利潤而已。

周忱說的很清白,但是行動起來卻是未必了。

甚至說這是一種攤牌,這些鹽商靠着鹽運衙門吃飯,而今戶部要他們出錢,他們乖乖出錢也就罷了。

如果不老實,哼哼,親,你明年還想繼續當鹽商?

其實朝廷只要拉下臉,想搞錢,並不是太困難,最困難的是沒有正副作用的搞錢。

而周忱的辦法,雖然有些不地道,但就是一個沒有副作用的辦法,給百姓加稅,增加了稅收成本不說。還增加百姓負擔,百姓急了可以會造反的。

但是鹽商,要他造反去,區區一靠政府吃飯的商人,還想撼動國家機器不成,而今大明權力還穩固的很。即便這鹽商背後有達官貴人,在這件事情上也不會說話的。

畢竟五百萬兩分攤下去,也不過每一家幾千兩,或者一萬兩左右。

對他們來說,也不是傷筋動骨的。

朱祁鎮說道:“朕準了。還有辦法嗎?”

周忱想了想說道:“其實海關也是可以加稅的,畢竟朝廷賣出去的東西,是不會影響國內的。”

朱祁鎮想了想,卻覺得未必。

周忱只想着海外貿易可有可無,從上面擼羊毛,不會傷及大明的基本盤,大明的基本盤是什麼?

是大明的農民,大明的自耕農。

周忱對商人下手的時候,從來是重拳出擊,毫不留情。

畢竟養豬千日,用豬一時,周忱從地方升上來,對地方情弊太明白了,商人不敢說沒有罪過,但是如果抓起任何一個商人,拿大明律從頭到尾對上一遍,清清白白的是鳳毛麟角。

特別是海商,他們一轉頭就是海盜。

但是在朱祁鎮擔心影響了大明對海外的影響力。

舊港施家朱祁鎮一直在關注之中。

大明海貿之中,舊港施家與南洋衛曾家佔據了很大份額,特別是在南洋之上,正是這海貿的利益,才支撐起他們與滿者伯夷之間的戰爭。

雖然他們之間戰事,更多是海上船隻的互相劫掠。礙於大明的威勢,滿者伯夷還不敢直接進攻舊港。

但是這情況能維持多久?

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二十章 真相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三章 都掌蠻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九十章 貝琳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五章 太后二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章 襄王金冊
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九章 蹇公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二十章 真相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九十一章 泥足巨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三章 都掌蠻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九十章 貝琳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五章 太后二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九章 劉定之與李賢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章 襄王金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