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開海二

第九十章開海二

一時間所有人都沉默了。

開海這是一個大命題。

所有人都不敢輕易開口。

沉默片刻之後于謙說話了,于謙說道:“陛下,禁海之策,乃朝廷祖制。此事卻不是能動的時候,爲區區舊港,而動搖國策,捨本就末,非智者所爲。”

于謙的政治態度,讓朱祁鎮有些苦笑。

是的,什麼是本,什麼是末。

本就是保住朱祁鎮而今的權力,保住他將來能成爲大明一言九鼎的皇帝。蹇公臨終的意見,就很明確。

什麼也不做,多做多錯,少做少錯。

但是很多戰略時機,一退,想要再回去,就要花數倍,數十倍的時間。

很多事情,他都可以不管。但是他而今不管舊港施家,等他親政的時候,估計舊港宣慰司就不存在了。

朱祁鎮轉過頭,對王振與金英說道:“你們有什麼意見?”

“陛下,”金英說道:“如果僅僅是維持與舊港的貿易,奴才是有辦法的。很多事情,別人做的,我東廠自然也做的。”

“不敢說神不知,鬼不覺,但是誰不想讓我東廠分一杯羹,奴婢有法子對付他們。”

朱祁鎮聽了豁然開朗。

既然施長安已經說明了,在官府禁海的局面之下,其實有很多走私的團伙,而今還沒有成氣候。

但是敢做這件事情的人,定然是有權有人的地方豪強。

但是這些人比起東廠,那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了。

雖然朱祁鎮鄙視東廠與錦衣衛的情報能力。但是東廠與錦衣衛真想做一些事情,特別是髒活,特別是適合他們。

朱祁鎮正想點頭,卻聽於謙力勸道:“陛下,乃九五之君,何必爲此雞鳴狗盜之事?一旦傳出來,豈不是讓天下人恥笑。”

朱祁鎮一時間,有些後悔。後悔讓于謙來了。也明白明代皇帝爲什麼喜歡用太監了。朱祁鎮說道:“於先生,朕不是有意於南洋,只是朕剛剛登基,就失土,百年之後,朕如何去見先帝。”

“難道告訴先帝,先帝留下的江山。朕沒有保住。”

“先生說,讓朕親政之後,再收復舊港,到時候勞民傷財,分明而今只需防微杜漸,就能做到的事情,到時候非動用數萬人馬不可。”

“如此朝野必有一番動盪。”

于謙聽了,就知道朱祁鎮心意已決。暗示即便今日不做,將來也是要做的。于謙心中暗道:“罷罷罷,退而求其次,總不能讓皇帝誤入歧途。”

最少於謙對皇帝繞過文武百官,用走私的方式支援舊港,是一萬個看不少,實在太差勁了。

于謙說道:“既然陛下,心意已決,臣有一策,不過卻需要太皇太后支持。”

朱祁鎮說道:“先生請講。”

于謙說道:“陛下登基,今年改元,外藩多有不知,王公公可以向外面透出風聲,就說王公公想成就鄭和公公的功業,爲陛下召徠使者,再下西洋。”

王振聽了呼吸都緊湊了。朱祁鎮知道,王振動心了。

王振雖然讀書不多,但是骨子裡其實有一分讀書人的執着。就是想建功立業。他內心深處未必沒有鄙視自己成爲太監,但是越是鄙視,他心中也是想做出遠超旁人的功業,讓天下人看看。

面對再下西洋這樣的大事,王振自然有些心動。只是很快王振就平復了心情,說道:“此事太皇太后萬萬不會准許的。”

不僅僅太皇太后不准許,他王振也不會去的。

畢竟只有在權力中樞,才能執掌大權。一旦他遠去西洋一兩年,皇帝身邊的這個位置,還能是她的嗎?

于謙說道:“此事自然不同。臣也會找些同僚,以廢下西洋之舉,以爲永例。”

朱祁鎮皺眉,說道:“現實這是何意?”

就朱祁鎮本人來說,他纔不下廢除下西洋的體制。畢竟而今不是幾十年後,可以說宣德九年,也就是前年,還有一次船隊去南洋。

下西洋的人手,船隊,將領,都還在。

只要撥一筆銀子,立即就可以再次動員起來。

于謙說道:“此乃退二進一之計。畢竟既然放棄下西洋之事,那麼對南洋諸地的宣慰使,已經本朝遺民,總要一個章程嗎?”

“他們都是朝廷之民,而今即便是遠在南洋,朝廷也不能不管。”

“臣就可以推動他們以本朝之民的身份,在沿海選一地貿易。”

朱祁鎮深吸一口氣,立即判斷出這個計劃的本質,哪裡是什麼退二進一,分明是利益交換。

說廢除下西洋的體制。

歷史上,明代其實並沒有廢。只是罷。

不過這些船隻,人員,都是從各衛所抽調而來了。在罷下西洋之後,這些船隻分配給諸衛所,沒有維護,沒有經費。

可以說是不廢而廢。

但是而今,朱祁鎮主動要廢。下西洋的人手船隻,都是一筆很大的財富,自然就各個部門給分了。

即便朱祁鎮將來,再想下西洋,船隻,人手,將領,都不是好找的。

朱祁鎮緩緩的踱步。細細的思索。

即便於謙說是一地,而且是供本朝百姓來往貿易。這一個小小的缺口,也是變相的開海了。但是與此同時,卻好幾萬究竟風浪的西洋船隊。從此都不復存在了。

這兩者何輕何重,實在讓他不好選擇。

“不管了。”朱祁鎮心中暗道:“能抓在手裡的,纔是自己的。”

西洋船隊,很吸引人,特別是那些大寶船,更是大明造船史的巔峰之作,從此廢棄了,的確可惜。

但是而今即便不廢棄,這些東西,朱祁鎮也是抓不住的。

朱祁鎮說道:“先生,這一件事情,你覺得太皇太后會同意嗎?”

于謙說道:“臣以爲太皇太后愛護陛下的名聲,失土,那怕是海外寸土,亦非太皇太后所願。而罷西洋船隊,也是太皇太后想做的事情。”

太皇太后自然不想勞民傷財。只是這一件事情,宣宗皇帝並沒有說要罷,先帝屍骨未寒,總不好做的太過。

只是暫時擱置而已。

甚至可以說,太皇太后在位一日,這一件事情就擱置下去。而朱祁鎮也明白大明的體制,也越發明白大明國力虛弱。

即便他登基了。也未必第一時間能下西洋。畢竟瓦刺已經成了氣候。在北方與南方之間,朱祁鎮必須有所選擇了。

而這個選擇題,不管是誰,都是一個選擇。

因爲瓦刺騎兵距離北京不過幾百里,而南洋卻在萬里之外。瓦刺騎兵很可能威脅北京城,而南洋即便不去管,也不會出什麼事情。

孰輕孰重,這是一目瞭然的事情。

即便他親政之後,數年之內,也用不了這船隊。

但是十年之間,在保養不善的情況下,這船隊還能用嗎?

船隊是虛的,唯有南洋的人心是實實在在的。開海就能維繫人心,將來大明重返南洋,也會有基礎。

朱祁鎮想通了,說道:“王大伴,去慈寧宮。”

王振立即說道:“是。”

朱祁鎮對於謙說道:“先生,在這裡等朕,朕去去就來。”

不多時,朱祁鎮就來到了慈寧宮。

太皇太后坐在書房之中,翻閱一封封奏疏。朱祁鎮眼睛一瞄,就發現了一枚特殊的印章,這就是繩愆糾繆銀印,

這就是仁宗皇帝賜個講官的印章,可以直入宮中,任何人不得拆封。與清廷的密奏制度有一點相似。

只是得到這樣印章的人,不多,而今也不過三楊纔有。

朱祁鎮立即明白,這是三楊的密奏。他將眼神從上面收回來,向太皇太后行禮說道:“娘娘。”

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十二章 軍議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十六章 海漕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六章 新天子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
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十二章 軍議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十六章 海漕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四十八章 廣西戰事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六章 新天子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