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

第二百三十二章無悔

朱祁鎮開出的價碼是什麼?首先是免役。對於士紳來說,對這並不在乎,因爲讀書人本來就是免役的,而且即便不免役,他們有錢,是可以找人代役的。

而佃戶們縱然有想法,他們也不可出一個不幹活勞動力。在古代農村,一個女人都無法生活,男人被稱作頂樑柱,如果不是有一些家底的人,是不可承受一個壯勞力一直在外的。縱然會有餉銀。

但是即便到了幾十年前的農村,也不是單單有錢就行的,更不要說古代了。

唯獨自耕農,他們對朱祁鎮開出的價碼有興趣。

首先,免役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畢竟勞役太耽擱農活了。而自耕農在經濟上有獨立性,如果兒子多的話,是能抽出一個孩子去當兵了。

更不要說每年十幾兩銀子的餉銀,對農家來說,也是一筆大錢。

而且在水利工程修建之後,河北年年風調雨順,就會導致了大規模生育潮,或者說大量孩子活了下來。

畢竟並非在之前,就沒有這麼多孩子,這個時代又沒有什麼避孕措施。只是更多的時候是生下來養不活而已。

這樣的情況下,對父母老說,讓大兒子出去賺軍餉,他們緊緊熬上幾年,等下面孩子十一二歲了,就能當半大勞力用了。

所以,朱祁鎮徵兵政策,因爲種種原因,被很多人響應。只是有些事情,這些地方官或許明白,或許不明白,更或許是不願意明白。

他們寧願將這一切的事情,都推向陛下聖德之上。

朱祁鎮其實已經免疫很多馬屁了。

畢竟在他這個位置上,每天都有來拍。

如果朱祁鎮真有馬屁這個器官的話,他每天的馬屁定然是紅通通的,非被人拍腫不可。

但是此刻,朱祁鎮明知道王驥所言,有誇大之處,或者是說有意拍馬的地方,但是他依舊有一種醉熏熏,飄飄然的感覺。

因爲他此刻終於明白且相信一件事情。

在歷史的河流之中,他所有的掙扎,都好像是在河流之中撲水,不管他怎麼動,水只會盪漾開來,然後恢復到原來的地方。

看上去他什麼也沒有做。或者他做了什麼事情,都沒有什麼用處。

特別是貓兒莊之敗,時時刻刻的攻擊他的自尊心。

似乎他奮鬥十幾年,不過是用土木堡變成了貓兒莊而已。

但是此刻,他才知道。

並不是他的所做所爲都被這個時代給同化了,他是有迴應的,只是歷史的慣性太強大了,他的反應迴路太慢了。

並不是做了之後,立即就能得到迴應。

而是根據事情的不同,要在幾年之後,幾十年之後,甚至他死了之後,才能得到迴應。

但是人生就是這樣的。

朱祁鎮雖然來到這個世界十五年了,但是他真正掌管大權,卻是在太皇太后去世之後了。

這幾年間,他做了很多事情。

有好事也有錯事,但是每一件好事,不過是買下一個好的原因,等到結出好的果實,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但是明朝在朱祁鎮來之前,卻已經種下了不知道多少惡果,此刻不過是朱祁鎮來承受而已。

此刻朱祁鎮忽然覺得心中大石去掉了。

他來到這個時代之後,一直有一種要改變世界的急迫感。

雖然楊士奇,楊溥,乃至太皇太后都看得出來,點出來,但是朱祁鎮都沒有改,似乎改不了。

但是此刻他明白了。

人生不是遊戲,遊戲的反饋機制非常快,幾乎是即時反饋,每做一件事情,殺一個怪,充一筆錢,你就立即能變強。

但是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努力,卻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才能反饋在你身上,每一個考上清華北大的,都不是因爲高考之前一個月的努力,甚至一年的努力,而是他最少數年努力才能得到的反饋。

甚至有些人一輩子努力,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勝利之前,不知道有多少失敗者的屍骨。

但是如此,就不努力不奮鬥不前進了嗎?

不,當行好事,莫問前程。

做自己認爲正確的事情,就足夠了。

朱祁鎮捫心自問,或許因爲自己的能力不足,有這樣那樣的挫折與失敗,但是從第一天開始,他的信念從來沒有變過。

讓更多百姓能活下去,讓更多百姓能吃飽飯,讓更多百姓能免於戰亂,讓大明以更快的速度進入工業化。種種種種。

出發點沒有錯誤,努力沒有鬆懈,即便是沒有成功,看到最好的結果,那有如何?

“讀聖賢書,所謂何事?而今而後,可以無悔。”

“亦餘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

“吾求古仁人志士之心,不過如此。”朱祁鎮只覺得心中渾然開悟,心中暗道:“如此,吾何恨之有?”

朱祁鎮不顧內閣在場,忽然大笑,說道:“好,命令通州大營進京,裁掉長安街兩邊的牆,朕在在宮門之前閱兵。”

後世的長安街,乃是北京,甚至是中國第一街。但是而今的長安街空有其名,因爲在紫禁城前這一段,被兩道城牆隔斷了,後世的所謂天安-門廣場,此刻根本就是皇家禁地。

之前朱祁鎮做事還有一點束手束腳,唯獨擔心這個不行,那個不好,但是此刻朱祁鎮想開了,做事情也就不在乎那麼多了。

比如這長安街,朱祁鎮早就想要打通了。

一直心中猶豫。

擔心招來非議,但是此刻他一聲令下,很少有人敢硬頂,立即有士卒將兩道長街上打出兩個大洞來。

這就是工部改良的方案,不是將牆給拆了,而是掏出兩個城門來,畢竟即便朱祁鎮將這裡打通,有幾個百姓敢在皇帝家門口經過啊?

所以還不如打開兩道門,方便百官進出,再或者做一些禮儀用途,就好像而今。

這一次所謂的閱兵,其實是非常簡陋的,不過是蔣貴的帶領之下,五萬親兵,分成幾十個方陣,一列列從長安街經過,文武百官與朱祁鎮一起城樓之上觀看。京城百姓雖然不敢來宮城之中,但是在宮城外面大街之上,也站滿了人。

對於這五萬人的質量,朱祁鎮也是一言難盡,正如王驥所言加上城中幾萬老弱病殘,守城足夠了。這一點還要感謝劉定之。

劉定之管理之下,少府表現良好,就在貓兒莊之戰後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之內,將大明軍隊的武器缺額給補滿了。

當然了,少府之前也是有一定庫存的,但即便如此,也不得不承認,少府在軍事體系之中超高效率。

十萬騎兵覆滅,不知道丟棄了多少武器盔甲,但是明軍從來沒有擔心過這方面的事情,就是劉定之的功勞。

連新兵也是一樣,衣甲鮮明,武器精良,單單看樣子,還真以爲百戰雄師一般。而北京各城牆之上,各種火器的堆積也是越來越多,什麼大炮小炮,萬人敵一窩蜂,盧定河邊的水利作坊以一個明朝人難以理解的效率,往外面噴成品。

朱祁鎮心中暗道:“劉定之可以高升了。”

這不僅僅是朱祁鎮的想法,難的是內閣的意見,內閣有意讓劉定之到兵部去,王驥知道自己支撐不了多久了,有意培養出一個符合自己理念的接班人。王驥選中了劉定之。

朱祁鎮還沒有定下來。只等大戰之後了。

只是朱祁鎮剛剛閱兵安定京師人心之後,他就得到一個不大好的消息,瓦刺阿刺知院部,已經開始東進,算算時間,已經到了紫荊關下了。

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二章 外戚第四十章 輿情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
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二章 外戚第四十章 輿情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