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

第九十四章內外新結構

李賢說道:“各省都已經任命都水使了。只是而今各地都水司還都是一個空架子,想要履行職責,卻要還一段時間。”

朱祁鎮點點頭表示理解,說道:“各地條例制定了嗎?”

李賢說道:“不曾。”

朱祁鎮說道:“這可不行,難道我大明天下,只有京師沒有外地各省?這一點接下來要補上。”

李賢說道:“是。”

一邊說,他心中卻暗暗叫苦。

京師各部的資料還好辦,畢竟都在京師,都有存檔,但是各省各府縣就不一樣了。

如果簡簡單單弄出一分府縣架構,李賢不用想,就知道是不行的。聽皇帝話音,就知道皇帝要知道的是每一個官員職責劃分,非常詳細的那一種。

大部分府縣在京師都有存檔,但是未必是全部。而且天高皇帝遠,這些官員也未必會按照各種規定來。

總之,這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情。

朱祁鎮說道:“有一點,朕要先說明,地方三司,不,地方四司,布政司,按察司,都水司,都指揮司,今後由戶部,刑部,兵部,工部,多負責一些。”

李賢一時間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什麼叫做多負責一些。故而他小心翼翼的問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祁鎮說道:“今後各省巡撫任免,推薦之權在內閣吏部,而各省各司的推薦任免考覈之權,卻在各部了。”

“當然了,吏部的覆核之權依然在。”

朱祁鎮就是要建立起一個新體系。

內外製衡,京師與地方的權力劃分,是一個永遠的命題,從古到今,即便到了後世這一件事情也不會總結的。

除非有一日交通工具能消弭距離的差距,這個命題或許纔有壽終正寢的時候。

朱祁鎮任命了各地巡撫,讓巡撫專任大權。

近乎一步到位的完成了巡撫這個官職近乎一兩百年的演化。

但是朱祁鎮也不得不思索一件事情,那就是地方權力是不是太大了。

巡撫掌控三司,幾乎全面負責一省民政,刑事,軍事。遇事還有徵召軍隊的權力。如是等等。

權力不可謂不大。

看韓雍就知道了。

韓雍葉盛打大藤峽時候用的很多兵馬,都不是朝廷經制之軍,而是徵召的民夫。

也就是說,如果有必要的話,巡撫是可以執掌一支大軍的。

朱祁鎮雖然覺得巡撫權力大,但是也不願意加以制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大明現實的確定的。

因爲這個時代交通問題,削弱巡撫的權力,簡直是因噎費食。

當然了,朱祁鎮也不能不加以防範。

朱祁鎮很容易想到後世雙重領導的制度。給地方三司找一個頂頭上司,如此一來,地方三司,就成爲了中樞派出機構。

其實這個思路,在大明體制之中,也是有所體現的。

就好像是都指揮司,其實就可以看出五軍都督府的派出機構。所以朱祁鎮讓兵部負責,楊洪立即就不滿意了。

楊洪說道:“陛下,本朝各都督,以及都督僉事,入則宿衛京師,出則掌控各都指揮司,此乃故事也。何以讓都指揮司由兵部管轄?”

“臣以爲讓依故事,由五軍都督府負責。”

羅通立即說道:“非也,內外有分也,五軍都督府而今執掌京師,已經九邊各總兵,還要染指各地都指揮司,卻不知道是何意?”

羅通一言,又狠又毒。

楊洪聽了,立即出列謝罪說道:“臣不是哪個意思?”

朱祁鎮說道:“好了,都是同僚何至於此?”朱祁鎮目光轉了一圈,卻發現內閣之中並沒有反對。

首先,朱祁鎮這個想法,是爲了增加中央集權,在這一件事情上。內閣諸位都沒有反對的立場。

其次,朱祁鎮這還僅僅是一個想法。有多少成效,還難說的很。

很多時候,一些做法,並非古人不知道這樣做好,而是現實條件限制,縱然將各司納入各部的派出機構之中,讓他們直接對接。

如此一來,有利於中樞的一些政策鋪展開來。

比如一項政策由戶部負責,就可以從戶部直接發給布政使了。

如此一來巡撫的權力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但是由於距離的原因,縣官不現管。到底能有什麼樣的效果,還真不好說。

自然不會反對了。

如果看上去不行,李賢自然會想辦法給皇帝收拾爛攤子的。

朱祁鎮說道:“這一件事情上,我本來要在五軍都督府條例上面說,既然說開了,朕就一併說了吧。”

“五軍都督府的體制而今已經不符合現實了,是需要大改的。”

楊洪說道:“陛下的意思?”

朱祁鎮說道:“這一件事情,不應該先問我的意思,而要問你的意思,你才掌總的人?你覺得該怎麼辦?”

楊洪一時間沉默了。

他心中一邊揣摩朱祁鎮的意思,一邊緩緩的組織語言說道:“陛下之言甚是,而今五軍都督府已經不是當初的五軍都督府了。”

“之前五軍都督府分掌天下衛所,而今衛所大多爲兵部所掌,五軍都督府所能掌管的唯有京衛與京營而已。”

“貓兒莊一戰後,京衛潰散,陛下重振京營,解散各位以來,五軍都督府分別統領京營。已經不理庶務了。”

“故而之前的五軍都督府條例,已經不合時宜了。”

楊洪闡述五軍都督府一系列變化。

五軍都督府的前身乃是樞密院,後來又演變爲大都督府,隨即一分爲五,就是五軍都督府。前,後,中,左,右。這五軍都督府其實並不直接掌管軍隊,而是更像是五大軍區,分別掌管地方衛所與在京衛所。

而三大營,就是在京衛所之中挑選出來的精銳敢戰士聚集在一起的。

也就說五軍都督府是管理軍隊的機構,而三大營纔是戰時編制。

而隨着兵部一步步侵佔五軍都督府的權力,五軍都督府一度成爲將領養老之地,實權越來越小。五軍都督府的官職,如五軍都督,前都督,後都督,中都督,右都督,左都督,以及都督僉事之類的官職,成爲將領的加銜。

一種榮譽而已,沒有任何權力,甚至不能多領一分俸祿。

而這一切在貓兒莊之敗後發生了變化。

朱祁鎮直接對五軍都督府改革,讓五軍都督府由虛轉實,讓本來是加銜的官職,成爲實實在在的領兵官。

也將京營分成了五軍六營。

當然而今,大明京營特別是加上廣西新招募的軍隊,京營大軍已經不是五軍六營了,但是已經限制在五軍都督這個框架之內。

也就是而今局面之下,五軍都督府承擔的是之前三大營的定位,兵部反而承擔起具體軍務,五軍六營的後勤等等雜務,都是由兵部負責的。

朱祁鎮對這一點也是明白的。

這一次朱祁鎮重點,就是對京營體制的一次梳理。

雖然朱祁鎮靠着新組建的京營打贏了瓦刺,贏得了勝利與威望,還有政治上很多主動權。

但是朱祁鎮卻很明白。

雖然大明衛所改革一直在繼續,但是京營與大明原本兵制之間的矛盾還是沒有結束。

朱祁鎮之前不提,是因爲各地衛所改制還在繼續之中。而今這種改革已經接近尾聲了。朱祁鎮覺得是時候,對朱祁鎮進行多年的軍事改革,畫一個句號了。

當然了,並不是說在此之後,軍事上就不用改革了。而是大體框架已經完成了,今後即便是有需要改變的地方,也不過是細枝末節了。

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六十章 明浪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四章 太后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
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九十章 貝琳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六十章 明浪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四章 太后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