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

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

太皇太后說道:“坐,你來什麼事情?”

朱祁鎮笑道:“孫兒沒事,就不能來看看娘娘。”

太皇太后笑道:“你是沒事從來不會常來的。”

祖孫兩人雖然冰釋前嫌,但是內心之中,未必沒有疙瘩。而且朱祁鎮對大明朝廷越來越瞭解,已經不是當初要太皇太后解讀,才能讀懂奏摺之中彎彎繞的朱祁鎮了。

故而他雖然每日都來請安,但也是有些事情,不懂纔來問太皇太后。

只是有于謙這個遍歷數地的地方官在,很少有于謙爲朱祁鎮解答不了的問題,所以朱祁鎮來得就更少了。

朱祁鎮連忙說道:“這是孫兒之過。”

太皇太后說道:“也不算什麼事,有於先生在你身邊,我也放心的很,說吧,有什麼事情?”

朱祁鎮上前幾步,站在太皇太后的肩膀之後,輕輕爲太皇太后捏着肩膀,說道:“娘娘,孫兒最近接見了舊港宣慰使的使者,發現這舊港宣慰使恐怕將不爲朝廷所有了。”

太皇太后微微皺眉,說道:“舊港--------,”她有一點不確定的說道:“在南洋?”

可見舊港在太皇太后的心中,根本沒有一點存在感。

朱祁鎮心中苦笑說道:“正是。”

太皇太后淡淡一笑,說道:“由他們去吧。區區彈丸之國,就好像夏天的飛蟲一般,自生自長自死,朝廷何必管他們。”

朱祁鎮聽了,說道:“娘娘說的是,如果別的宣慰司,孫兒也不管他們,這些小地方,不就是爲了與朝廷貿易而已,這才掛個名而已。只是舊港不比其他地方。”

太皇太后說道:“這舊港有什麼特殊的嗎?”

朱祁鎮說道:“這舊港是漢人的地方。舊港宣慰使施家,乃是福建人。三寶太監下西洋的時候,多次在舊港停留,很多軍戶都在舊港落戶了。”

“這些人都是朝廷的人。”

“而今朝廷不能不管。”

太皇太后聽朱祁鎮這樣說,心中就有數了。淡淡一笑,說道:“你想怎麼管,說來聽聽。”

朱祁鎮轉過身來,半蹲在太皇太后身邊,用手輕輕的敲着太皇太后的老寒腿,說道:“孫兒知道,再下一次南洋,娘娘是萬萬不許的。”

“只是娘娘,外面的大臣都說,這下西洋勞民傷財,毫無所得,但是宮中真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留下嗎?”

太皇太后瞄了他一眼,說道:“有一點西洋物什,只是飢不當食,寒大當衣,又有什麼用處。”

朱祁鎮說道:“孫兒,想這下西洋,既然勞民傷財,今後就不用下,只是天朝百姓,即便是在南洋,朝廷也是要保護的。”

“而今朝廷僅僅讓各國朝貢,未免太過了,不如選一點,讓百姓能來往於外洋?”

“不可。”太皇太后說道:“我不知道你的心思?雖然海貿是賺錢的,但是天下以農爲重,如果開海,沿海百姓怎麼會安心種田,徒亂人心。”

朱祁鎮說道:“只讓舊港百姓能來往,別的百姓不能,有朝廷的物資,也好讓在南洋大明百姓有自保之力。”

太皇太后一瞄朱祁鎮,眼睛之中,分明寫着:“我信你纔有鬼。”

不過,太皇太后也爲朱祁鎮開出的條件而動心了。

太皇太后最擔心就是朱祁鎮亂折騰。而今他親口說不用下西洋,而換這一個口子。總是要給他一點甜頭。 wωw ttкan ℃ O

太皇太后說道:“你真的從此不大舉下西洋了嗎?”

朱祁鎮說道:“孫兒保證,既然下西洋勞民傷財,禍害百姓,孫兒保證,今後決計沒有這樣的事情。要不,孫兒向娘娘發誓。”

朱祁鎮心中暗道:“鄭和這樣的和平遊行,今後決計不會了。今後這件事情,也不會讓太監還弄,會有專門的水師來辦事的。”

“不會,大舉下西洋,而是在南洋保持存在感,要日積月累蠶食。”

“與鄭和那個時候一定不一樣,這七七八八算在一起,就不是下西洋。而且我也會改名字的,決計不會再有西洋這個名字。”

太皇太后微微一笑,她不知道她孫子心中有這麼多彎彎繞,說道:“發誓就不用了。這件事情我知道了。”

朱祁鎮微微一頓,說道:“娘娘。”

太皇太后說道:“你還想怎麼樣?難不成,要我對內閣發話嗎?”太皇太后秉承當初于謙勸他的話,讓朱祁鎮做事。

政治活動,很多不實操一遍,真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而且有時候權力給你,真正掌握幾分,卻也看能力。

朱祁鎮聽了,立即說道:“孫兒明白。”

朱祁鎮急急忙忙的退下,去找于謙商議。胡氏這纔過來,對太皇太后說道:“娘娘,陛下這樣做,朝中老臣,未必會同意。”

太皇太后說道:“我都默認了,他還做不成。他就老老實實讀書吧,不要想着再上竄下跳,跟猴子一般。”

朱祁鎮回到乾清宮與自己的班底商議一番,就開始行動了。

而於謙出宮之後,就立即去了楊士奇府上,將這一件事情一五一十的講給楊士奇聽了。

楊士奇聽了,眉頭都不挑一下,說道:“廷益,可以要我助你一臂之力?”

于謙說道:“學生不敢勞煩老師,只是希望老師高擡貴手。”

于謙很明白,而今大明朝廷之上,楊士奇是繞不過的人。這一件事情此早會傳到楊士奇耳朵之中。

不事先打招呼,被楊士奇誤判了。楊士奇不用明確的表態,就能將事情給弄黃。

楊士奇說道:“這是太皇太后給陛下的考題,我這個做老師,自然不會插手,不過,廷益啊,你覺得你的計劃能行得通嗎?”

于謙說道:“還請老師指點。”

楊士奇說道:“廷益啊,你還是在京師待得時間太短了,有些事情你不懂。而且這一次,不僅僅是太皇太后給皇帝的考題,也是給你的。”

“這一件事情即便不能做下來,陛下自然沒有事,只是廷益你卻未必能在京中待下去了。”

于謙聽了楊士奇的話。心中一沉,卻沒有想到太皇太后還有這一層意思。

想來也正常。

既然皇帝一心將於謙當做未來內閣輔臣,太皇太后總要試一試這內閣輔臣的斤兩吧。

至於王振,金英這些人,不過是太監而已。太皇太后從來不將他們當一回事,但是對於謙卻很看重。

雖然于謙的履歷,還有言辭,已經證明於謙本身不錯。

但是作爲內閣輔臣,對朝廷之中的蠅營狗苟,各方面勢力的犬牙參差,也應該有自己的理解。甚至在權謀之道上,也應該有所造詣。

否則,真以爲內閣輔臣是那麼容易做的。

如果於謙做不到這一點,太皇太后決計會讓于謙再次出外,去當地方官。而不會讓于謙繼續待在皇帝身邊了。

于謙行楊士奇行了一禮,說道:“學生明白了。”

楊士奇說道:“這一件事情,我不能幫你,我幫你,卻是害了你。只是我覺得你的計劃,大體不錯,應該是有驚無險了。” шшш★ тт kдn★ ¢o

于謙心中一動,他立即明白了。太皇太后耳目聰慧,楊士奇如果出手,很難瞞過她的眼睛。不過楊士奇說有驚無險,就是說,這一件事雖然有紕漏,但是楊士奇也會照應一二的。

只是于謙心中一直在思考。

這一件的紕漏,到底在什麼地方?到底是什麼地方?是他沒有想到的。

不過第二日,他很快明白,這紕漏在什麼地方了。他忽略了一件事情。

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八章 斷事官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
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八章 斷事官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殺之計第二百二十章 軍事改革的開始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