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

第一百六十七章馬政痼疾

朱祁鎮臉色嚴肅說道:“劉卿請講。”

其實朱祁鎮對西北不能供應全軍戰馬,早有預料。

畢竟錦衣衛在朱祁鎮的調教之下,對外情報如何,還不好說,但是在對內情報上,朝廷上下,很少有瞞得過朱祁鎮的事情。

但是很少瞞得過卻是事實。卻並不意味着錦衣衛就能將這其中各種利益糾葛,給弄明白。

錦衣衛之中文化水平也是相當有限的。

所能做的,僅僅搞清楚現狀而已。

劉定之說道:“太宗皇帝天縱英明,在永樂年間,就詢問臣下,以漠北牧養之法,與民間分養之法孰善,然羣臣誤陛下,乃用民間分養之法。”

“以至於今日之勢,縱然有馬數十萬匹,但卻不可作爲戰馬。”

朱祁鎮問道:“原因何在?”

劉定之說道;“陛下,馬性溫順,然也有好鬥之心,如果馬聚集成羣,則羣馬相爭,必有頭馬,頭馬佔據雌馬,所生之幼馬,就遠勝尋常馬匹,即便頭馬之下,也有一些馬匹相當不錯。”

“故而這些馬匹就可充爲戰馬,做衝鋒陷陣之用。”

“然而今馬匹善養於百姓家中,且不去說百姓負擔,單單說,這些馬庭院之中,用以畜力,即便是發情,也是百姓配對。”

“時間一久,去除野性,只能用做畜力,如果用以戰馬,恐怕見千軍萬馬相爭,尚未發力,就先行膽怯。”

“故以此法養馬,縱然有馬百萬,也不足一用。”

朱祁鎮心中一動,他算是明白了。

後世馬匹之東西,早就是稀罕東西了。

所以朱祁鎮根本沒有接觸過,即便稍有接觸,也決計不會深入到養馬細節之中,萬萬沒有想到,單單是養馬,就有這麼多學問。

朱祁鎮也知道,劉定之有些爲尊者諱。哪裡是太宗皇帝不知道放養的好處,實在是沒有放養的地方。

最少對北京附近的來說,確實是如此。

而且其實劉定之所說的未必全對。

並非戰馬不能圈養,而是百姓根本不會用養戰馬的辦法,養馬。原因無他,成本太高了,別的不說,各家勳貴之中,誰家沒有幾十匹上百匹戰馬,都是上陣要用的。

也不見他們上陣的時候,這些戰馬就軟腳。

劉定之見朱祁鎮聽得認真,說道:“陛下,令百姓分養戰馬,對百姓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負擔了。民間有諺語,家財萬貫,帶毛不算。”

“而今強令百姓養馬,一旦有失,就要坐賠,不知道令多少百姓家破人亡。臣以爲非善政也。”

朱祁鎮說道:“此事朕知道,而今分養戰馬不行,當如何養馬?劉卿久在西北,可以教朕乎?”

馬政分養的弊政,朱祁鎮早就有所耳聞。

甚至不用劉定之說了。

而且朱祁鎮聽了劉定之剛剛說的分養之弊,就決定一定要廢除分養之法,集中精力要在全國建立起幾個大馬場。因爲只有有足夠的馬匹,纔有足夠的機動能力,有足夠的機動能力,才能出塞征討瓦刺。

而今總體來說,朝廷雖然缺馬,但是收刮一下,還是有十幾萬戰馬,但是遠遠不夠。

既然已經決定廢掉這個政策,對於他的其他弊端,朱祁鎮就不需要多做了解了。

劉定之說道:“臣走遍西北,山丹衛,青海,河湟之地,都是上好的養馬之地,而且有賀蘭山護衛,瓦刺不能輕易翻越。”

“比起長城之外,要好上不少。”

朱祁鎮慢慢咀嚼這幾個字,心中暗暗搖頭,知道這一件事情,並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因爲宋元積弊,西北的人口並不多。

西北人口少到了什麼地步?

洪武年間北伐的時候,傅友德獨領一路出西北,而徐達領一路出大同,徐達這一路王保保大戰。

王保保騎兵衆多,佔據優勢,但是徐達敗而不潰,堅如磐石。一路從草原上退到了大同。都沒有讓王保保找到全殲徐達的機會。

只是徐達退兵,讓傅友德呈孤軍深入之態,傅友德不得已撤軍,將一路上所俘獲的人口,全部遷回去。

但是所有人口加起來,不過數萬而已。

所以西北方向,如果說是無人區,是決計不對的,但是指望西北有多少漢人,卻也是想也不要想了。

爲什麼明代對攻取西域不感興趣,西北地區的匱乏,大概也是原因之一。最少開國到而今不過七十多年。

滿打滿算三代人。

雖然這樣的情況,有一點點改善,但是改善的並不是太多。

所以西北方向,其實也有很多土司,還有受朝廷冊封的蒙古人。

也就是說這些草場,其實也都是有主的。

想要奪取這些地方,不動刀兵,是不行的。

但是朱祁鎮而今深刻的厭惡了戰事,四個方向的戰事,朱祁鎮怎麼有心思另開戰線,真不知道想怎麼死嗎?

朱祁鎮說道:“這一起,讓你進京,你知道是什麼事情嗎?”

朱祁鎮將這一件事情上了心,話題一轉。將話頭扯到了其他地方上。

“臣知道,臣將任大興知縣。”劉定之說道。

朱祁鎮說道:“你這個大興知縣可與尋常知縣不一樣,可以這樣說,而今北京城之中大小事務,恐怕就要你來負責了。”

劉定之聽了大吃一驚,說道:“臣不過是區區一知縣而已,如何能越權行事。”

朱祁鎮說道:“朕的狀元郎,豈能僅僅當一個知縣,明日御前會議,商議盧溝河治理之事,在此之後,於先生就要將精力放在這工程上面了。”

“至於北京城的事情,就要你多擔待了,只要辦好了,他日代替順天府,未必不行。”

“臣謝陛下信任。”劉定之說道:“臣定然肝腦塗地,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朱祁鎮說道:“無須如此,只是你這縣令與尋常縣令不一樣。”隨即朱祁鎮將他在北京城之中正在進行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劉定之聽了,一時間心中激動夾雜着害怕的情緒,涌上心頭。

劉定之在西北磨礪的好幾年,奔波勞苦。對大明的認識又深了幾層。能考中狀元的,都不是蠢人。

劉定之豈能不知道這一件事情,牽扯之大。

一旦失敗的話,皇帝定然是沒有錯的,有錯的只能是大臣,也就是于謙與他,定然會爲皇帝替罪。今後不會有什麼前程可言。

但是同樣的。

如果這一項改革順利的推行全國,那麼劉定之的政治資本,將會極其雄厚,內閣的那幾把椅子,定然有他一席之地,不過是或早或晚而已。

而且皇帝對他推心置腹到如此程度,劉定之是一個聰明人,他還有選擇嗎?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力。

比起于謙來說,小於謙十歲的劉定之,功名之心,要勝過于謙。他看見的根本就是巨大的政治利益,至於這個改革對大明是好是壞。

劉定之其實並沒有深想。

劉定之說道:“請陛下放心,臣一定將陛下的政策全部落實。”

朱祁鎮心中鬆了一口氣。

劉定之這樣大臣,比于謙要好用,因爲他們是政客,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政治理念可言。但是于謙就不一樣了。

朱祁鎮說服於謙可是大費口舌了。

但是真正用起來,還是于謙讓人放心。于謙說定的事情,決計不會改變,乃是真正大丈夫。但是劉定之就不一樣了。

政治利益大到一定程度上,很難保證劉定之不倒戈。

“哎。”朱祁鎮心中暗道:“如果於謙也想劉定之這樣聽話就好了。”雖然朱祁鎮也知道,這是妄想。

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
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九十二章 拼命娶公主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二四十三章 石瘋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