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冢虎今何在?

周不疑失魂落魄的回到家中,如同泄了氣的皮球。

曹朋能看出端倪,曹操是不是也看出了端倪?一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別人眼中不過是跳粱小丑般的舉動,周不疑就不由得一個寒蟬,汗毛倒立。他還要不要,繼續留在許都呢?

周不疑的出身,並沒有他言語中那麼高貴。

母親,是劉先的妹妹,出身望族。

可實際上,周不疑的母親,不過是劉氏宗族裡一個不起眼的旁支庶女。其情況,和鄧稷頗有些相似。鄧稷所在的棘陽鄧氏宗族,祖上乃是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的郊禹。可隨之鄧氏的逐漸沒落,鄧家的宗族,卻不斷的發展,形成了今日的棘陽鄧村。邦稷,是邦氏的旁支庶出。

一般而言,庶出已經是低人一等,更不要說時旁支。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周不疑的母親後來嫁給了當地的一個寒門子弟,生下了周不疑。

這也是周不疑的名爲何是雙字,而非單字。

他從小就很好強,展現出了不同於同齡人的聰慧,漸漸有了些名氣,在當地得了個,神童,美譽。

可這並不代表,周不疑就能得到母系宗族的認可。

不僅得不到認耳,他還必須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來養活自己。隨着年齡的增長”周不疑因聰慧”而得到劉先的看重,便讓他到自己身邊充作書童。不過,也僅僅是一個書童而已。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周不疑隨劉先到水鏡山莊拜訪,得到了司馬徽的稱讚。

而後,時爲司馬徽弟子的諸葛亮,對周不疑也非常友善,讚不絕口,令劉先對周不疑開始重視,並正式認下了他這個外甥。劉備入荊州”劉先照例拜訪。哪知道劉備一見周不疑,就非常歡喜。甚至表示,願意爲周不疑引介名師,還承擔周不疑就學需要的各種費用。當時,劉備向周不疑介紹了荊州名士劉巴,希望能讓劉巴教授周不疑,使其得以成就一番功業。

劉巴”零陵人,與劉先同宗。

他是正正經經,零陵劉氏的嫡房所出,地位猶在劉先之上。

其祖父劉曜,官拜蒼梧太守:其父劉祥,曾爲江夏太守,蕩寇將軍。當初劉表進駐荊州,零陵劉氏並不與之相親。時爲江夏太守的劉祥,更是和劉表數次發生了衝突,令劉表甚惡之,甚至生出了殺心。他扣住了劉巴”好幾次設計想要殺害劉巴,但最終被劉巴機靈躲過。

後來,荊襄世族由對峙,而轉爲支持劉表。

劉祥也因爲身體原因,卸下江夏太守的職務”由劉表親信黃祖所替代,纔算是緩和了關係。

劉巴十八歲的時候,爲戶曹主記主簿。

劉表數次徵辟,更表示願意舉薦他爲茂才,可劉巴對劉表一直懷有戒心,始終不肯就職。

說起來,周不疑也是劉巴的外甥。

讓他拜劉巴爲師,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可不想劉巴不但是對劉表反感,對劉備同樣反感。劉備跑去介紹,他不好當面拒絕,但最終還是想了個辦法,委婉的將這個請求推掉了“……,爲此,也讓周不疑大爲傷心。他感激劉備,但又無法痛恨劉巴。他恨自己庶民出身,感到萬分自卑,同時有再自卑中,產生了一種非常奇怪的自尊心裡。於是,他開始變得張揚起來。

建安九年末,周不疑突然接到了一封書信。

信是他最爲尊敬的劉備寫來,想要委託他去做一件事情。

劉備告訴他,今漢室衰頑,朝綱崩壞,正需要有識之士的幫助。劉先要去許都,希望周不疑一同前往。到了許都之後,要儘量顯露名聲,結交曹氏子弟,最好能借此得到曹操的重視。

同時,劉備還告訴周不疑,願意幫他將母家的地位提高。

到了許都之後,自會有人與他聯絡,到時候他只要聽從那人的吩咐,自行發揮即可……他日,待漢室中興,他就是功臣。揚名立萬不說,更可以成爲真正士人,得到天下人的敬重。

可以說,周不疑是滿懷理想,來到許都。

一開始的確是很順利。

在一些人特意的安排下,周不疑結識了曹衝。

時,周不疑十三歲,而曹衝不過八歲。周不疑的經歷和見識,遠不是曹衝可以比擬,所以輕而易舉,便得到了曹衝的信任,並迅速在許都站穩了腳跟。只是,原以爲自己天衣無縫的表演,在那些真正的高士眼中,竟破綻百出。曹朋可以看出,那許都…………還有多少人知曉?

周不疑,越想就越害怕。

越害怕,他心裡就越是慌教……

一個十五歲的孩子,終究是沒經歷過太多的風浪。

他之前故作出的沉穩幹練,在此時也隨之煙消雲散。

我該怎麼辦?

是繼續留在許都,還是離開?

他躺在榻上,臉上流露出迷茫之色。

對了,玄德公不是說過,若有危險時,可以告知那個神秘人,請他出手相助,或出謀劃策?

來許都兩年,他並未見過那個神秘人。

但是他能猜出,這個人一定有着非凡的地位。

對了,想辦法和他聯得……“……,周不疑翻身坐起,一右手帕從懷中飄落。他正要舉步往外走,卻猶豫了一下,半晌後蹲下身子,將手帕拾起來,小心翼翼的摺好。拿在手中許久,他輕輕嘆了口氣,又放進了懷裡。

也許”他說的沒錯。

我應該回家”陪伴父母,好好讀書……”

設立在許都每條大街街口的街鼓敲響,咚咚咚咚,禁時已至,許都的夜禁就將要開始了。

曹朋坐在廳堂上,耳聽府外傳來的街鼓聲,思緒飄忽。

“公子,公子?”

“啊,史老大,抱歉,剛纔想到了一些事情”故而……來來來,咱們吃酒。”

史阿已換上了一身乾淨的衣服,坐在堂上。

杜畿一旁作陪,但大多數時候,他都是隻聽不說。

“公子,似乎有心事?”

曹朋抿了一口酒,點了點頭”“我在想,那孩子會不會因今日而一蹶不振,若如此,卻可惜了。”

史阿道:“公子是說……那周不疑?”

“是啊,感覺好像有點過了。”

不知爲何”曹朋回到家中,腦海中總是閃現出周不疑那失魂落魄的模樣。心裡面即有此憐憫,又有些痛惜,但更多的,還是一種憤怒。最討厭那些躲在後面,耍弄陰謀詭計的傢伙。

如果周不疑是個成年人,或許曹朋不會有那麼多的感想。

可去……,…

十三歲來到許都,不斷的挑釁尋事。

即便是有朝一日他成事了,那些人會留下他的性命嗎?他幾乎是在以一個十三歲孩童的稚嫩肩膀,承擔着天下士林的敵視。如果那些人成功了,周不疑的結局”也可以猜想的出來。

爲平息士林之怒,或者說爲了把自己隱藏起來,周不疑必死無疑。

畢竟,他所面對的那些人,哪一個又好說話?

曹朋苦澀一笑,對史阿道:“周不疑雖可恨,但畢竟還是個孩子。我所怒者,其實……”

他沒有說清楚,其實什麼。

但以史阿的閱歷,還有杜畿的智慧,卻可以猜出端倪。

“公半宅心仁厚,若換做是我,斷然不會對他可憐。”

“呵呵,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話是這麼說,但一想到他那年紀,我還是有些…………我十三歲的時候,父親揹着我,從中陽山一路逃難到棘陽。如今想起來,我比他,卻幸福許多。”

曹朋說起了自己,讓杜畿和史阿,也不由得一陣唏噓。

兩個人,也都是經歷無數起伏的人。而今思想起來,也是心有同感不過,見氣氛變得如此凝重和壓抑,杜畿連忙道:“公子今日在毓秀樓一展風采,來日必爲一段佳話。只是,伯侯有些奇怪,公子如何知這許多事情?您所說的那些東西,伯侯從未聽過。那個什麼德的傢伙,很有名氣嗎?還有那歐羅巴,希臘,究竟是在什麼地方呢?”

曹朋一怔,立刻感到頭疼。

他當時說的痛快,可回來後,就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

因爲他說的那些事情,根本無法證實。在後世,亞里士多德之類的名字,或許耳熟能詳,但在這個時代……

明日孔融前來,少不得也要有個解釋。

曹朋急中生智,笑道:“伯侯可知,我老師何人?”

“哦,陸渾山胡昭胡孔明先生?”

“先生乃我授業恩師,但其實在孔明先生之前,我還有一位先生。

他名叫左慈,在我幼年時,曾教我許多東西。這些事情,都是左慈恩師所授,只可惜而今不知他身在何處。”

他在江東!

這一點曹朋倒是知道。

想必孔融那些人,也不可能跑去江東拜會左慈。

聽師兄當年說過,左慈在山中修行,基本上已很少現身。哈,就算是找,恐怕也沒那麼容易。

恩,就託到左慈的身上。

反正他忙着修煉成仙,說不定什麼時候就………

嗯,先撐過這一時再說。

至於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曹朋不想就這個問題在談論下去,於是話鋒一轉,對史阿道:“史老大,你還沒有告訴我,何故落得如今的狀況?”

史阿的臉色,頓時一黯。

他沉默了片刻之後,擡起頭苦笑道:“這話說起來,可就長了。”

原來,當年他雖曹丕,先去了漆縣。在漆縣待了一年後,曹丕有些不滿足他的成績,於走動了從軍的念頭。建安八年,曹操對耶城用兵,雙方打得極爲兇狠。曹丕奉命前往中丘迎接黑山賊出山,也是抱了滿腔的熱血,希望能借由這個機會,能建立功業,得到曹操賞識。

當時,史阿作爲曹丕的親隨,自然一同前往中丘。

“那一夜,烏丸突騎忽至,不管是我還是世子,都沒有預料到。當時中丘大營裡,大都是一些老弱病殘,張燕的主力尚未出山。遇到烏丸突騎的襲擊,整個中丘大營都亂成了一習我護着世子想殺出重圍,不想烏丸突騎甚是兇狠。

在突圍的時候,我們遭遇一支兵馬。我雖拼命掩護,卻終究寡不敵衆。世子在亂軍中戰死,我則因爲坐騎受驚,從馬背上摔下來,斷了一條腿,當時就昏迷過去。等我醒來時,烏丸突騎已經離開。整個中丘大營………後來,我被援兵找到,並送到了鄴城。司空當時惱怒萬分,恨我不能保護世子周詳,於是斷了我右手手筋,而後趕出了大營…………我能活下來,已經是萬幸。回到許都之後,昔年的那些朋友,一個個見我猶如蠍虎一般,躲之不及。我也是沒辦法,家中妻兒總要活下去,只得去尋個事情。若非今日與公子偶遇,我打算過些時候,帶妻兒回錐陽老家。至少那裡還有我幾個徒兒可以依靠,就算不成,家中也還有幾畝薄田。”

史阿在言語中,透着幾分心灰意冷。

曹朋不由得眉頭緊蹙,半晌後輕聲道:“你就打算這麼落魄下去?”

“不然能怎樣。”

“史老大,我看你不起。”

史阿一怔,愕然向曹朋看去。

“史老大,你手殘了,腿殘了,可腦袋還在。

當年王師授你劍法,那些劍術猶在。你還有左手,還能走路,難道就這麼放棄了嗎?司空雖斷你一手,可我相信,那絕非司空本意。你若還是當年的史老大,且留下來。只要你心裡尚有希望,咱們一起做些事業…,史老大,我只問你,你心裡……可對司空心懷怨念?”

史阿沉默了!

半晌後,他輕輕搖頭,“是我無能,未能保住世子性命,司空雖斷我一手,可卻留下我性命,我怎會怨恨。只是,我實不知,還能做什麼。你看我,走路都不利索,更不要說殘了一手…………公子,我知你重情義。可你現在,似乎也是一身的麻煩,若留下我,豈不是被司空怪罪。”

曹朋看着史阿,輕聲道:“我留下你,司空是否會怪罪我,我不知道。

但我卻知道,若放你走,說不得將來我會怪罪我自己。我說過,你廢了右手,還有左手。破了一足,卻可以騎馬。關鍵是你腦袋裡那些殺人的劍術……所以,你就老老實實留下來,至於是想一輩子這麼沉淪下去,還是願意和我一起,闖一番事業,得一場富貴,你自己選擇。”

史阿,再次沉默了!

“對了,我還有一件事要問你,當初世子身邊,除了你之外,還有一人。

而今世子命歸黃泉,你身體殘疾…………那個人呢?如今他在何處?難道說,也死在亂軍之中?”

史阿擡起頭,“你是說,司馬仲達?”!~!

第650章 益州來使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162章 班春第118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一)第288章 賈詡的報復第456章 涼州亂(四)第443章 糉子美人(一)第238章 天車第428章 鳳雛初鳴(三)第227章 親戚?第204章 初戰第141章 虓虎第243章 回家第440章 河西第三彈(完)第194章 海陵尉第143章 老饕第375章 叼羊第302章 月黑殺人夜第334章 粉墨登場第633章 誰爲國賊?誰是小人?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258章 陸渾山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510章 雒神,雒神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111章 漢家犬第619章 黃忠要避世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712章 無當飛軍第277章 中山蘇氏第702章 兵臨城下第201章 水攻第657章 赤壁不復第359章 念天地之悠悠第562章 馬氏五常第368章 匈奴,匈奴(三)第205章 下馬威第169章 風雲再起第540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60章 認清自己的身份(二)第675章 殤(三)第711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549章 伊人,如玉第427章 鳳雛初鳴(二)第553章 死士第432章 雪花那個飄第627章 荊州變(三)第542章 杜伯侯第606章 壯士斷腕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679章 託妻獻子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336章 二選一,選擇題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十)第123章 奈何爲賊?第651章 分崩離析的前兆第92章 小八義第299章 斬顏良第351章 三年後第668章 益陽之戰(四)第542章 杜伯侯第307章 延津大撤退第505章 願爲馬前卒第499章 涼州大決戰(十八)第100章 宿衛之責第501章 生子當若小曹賊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709章 誰家江山第7章 鯤鵬定有乘風日第87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20章 橐(二)第34章 義陽武卒(四)第19章 新家(二)第379章 鮮卑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第577章 無終第478章 雲動(五)第536章 見錢眼開郭奉孝第634章 梳理(一)第46章 宛城之選擇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134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第178章 小賊,你小心第230章 ?虎歸天第666章 益陽之戰(二)第258章 陸渾山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564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228章 搏命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第242章 虎豹騎第90章 誰是誰非第187章 慘案第322章 與五子良將同行第219章 燕人
第650章 益州來使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162章 班春第118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一)第288章 賈詡的報復第456章 涼州亂(四)第443章 糉子美人(一)第238章 天車第428章 鳳雛初鳴(三)第227章 親戚?第204章 初戰第141章 虓虎第243章 回家第440章 河西第三彈(完)第194章 海陵尉第143章 老饕第375章 叼羊第302章 月黑殺人夜第334章 粉墨登場第633章 誰爲國賊?誰是小人?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258章 陸渾山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510章 雒神,雒神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111章 漢家犬第619章 黃忠要避世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712章 無當飛軍第277章 中山蘇氏第702章 兵臨城下第201章 水攻第657章 赤壁不復第359章 念天地之悠悠第562章 馬氏五常第368章 匈奴,匈奴(三)第205章 下馬威第169章 風雲再起第540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60章 認清自己的身份(二)第675章 殤(三)第711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549章 伊人,如玉第427章 鳳雛初鳴(二)第553章 死士第432章 雪花那個飄第627章 荊州變(三)第542章 杜伯侯第606章 壯士斷腕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679章 託妻獻子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336章 二選一,選擇題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十)第123章 奈何爲賊?第651章 分崩離析的前兆第92章 小八義第299章 斬顏良第351章 三年後第668章 益陽之戰(四)第542章 杜伯侯第307章 延津大撤退第505章 願爲馬前卒第499章 涼州大決戰(十八)第100章 宿衛之責第501章 生子當若小曹賊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709章 誰家江山第7章 鯤鵬定有乘風日第87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20章 橐(二)第34章 義陽武卒(四)第19章 新家(二)第379章 鮮卑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第577章 無終第478章 雲動(五)第536章 見錢眼開郭奉孝第634章 梳理(一)第46章 宛城之選擇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134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第178章 小賊,你小心第230章 ?虎歸天第666章 益陽之戰(二)第258章 陸渾山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564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228章 搏命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第242章 虎豹騎第90章 誰是誰非第187章 慘案第322章 與五子良將同行第219章 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