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燕人

天氣越來越冷,進入十一月之後,氣溫溼寒,直入骨髓。

中軍大帳裡,擺放着兩個火盆,炭火熊熊,驅散了帳中的寒意,使人有一種溫暖如春的感受。

曹艹放下手中書卷,笑呵呵對郭嘉道:“當初若非奉孝與文若堅持,險些使我錯失良才……未曾想這獨臂參軍竟有此等本領,不但使海西穩定,更率先在海西屯田,使我糧道通暢。”

時隔一載,郭嘉似乎並沒有太大變化。

依舊很單薄,甚至有些瘦弱。不過他的氣色看上去挺好,精神也顯得很矍鑠,與早先相比,的確是大有改進。

聽曹艹說完,郭嘉放下了手中的毛筆。

“豈止是司空沒有想到,即便是嘉,亦感到意外。”

由於曹朋事先從海西調撥五十萬斛糧草,囤積於曲陽縣內。曹艹在兵困下邳之後,並沒有出現歷史上糧草匱乏的局面。雖然說戰事並不順暢,呂布的抵抗也非常堅決,但總體而言,戰局是朝着曹艹所預料的方向發展。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曹艹當然不會放過呂布。

“奉孝,徐州之戰結束,我欲任鄧叔孫爲東海太守,以爲如何?”

郭嘉先是一喜,旋即搖頭。

“不可!”

“爲何?”

按道理說,鄧稷是郭嘉一手舉薦,若升任太守,郭嘉顏面有光。

曹艹也沒有想到,郭嘉竟然拒絕了這個提議。於是乎,心中不免生出好奇之意,凝視郭嘉。

郭嘉嘆了口氣,對曹艹說:“嘉不贊成鄧叔孫升遷,有兩個原因。

這第一個原因,鄧叔孫身無功名而一躍爲海西令,已屬特例。時隔一年,主公就欲再升遷其官職,勢必會令許多人感到不滿,到時候叔孫身處風口,未必能比現在做的更加出色……此其一;其二,觀鄧稷在海西作爲,頗有章法。

如今海西正在不斷壯大,隱隱有興旺之像。海西地處淮水之畔,勾連兩淮,貫穿齊魯,乃東部要地。若海西屯田等舉措可以發展起來,如同司空扼住兩淮之咽喉,進可渡淮水,直逼大江,虎視江東;退可固守海西,使淮北不受兵禍。此時若冒然換人,未必是一樁好事。繼承者能否繼續遵循鄧叔孫之舉措,使海西進一步發展?若不能,豈不是前功盡棄嗎?”

曹艹不由得點頭,表示讚賞。

郭嘉又道:“況且鄧叔孫爲一縣之長尚可,若爲一郡太守,其才能和眼界,還需繼續打磨。”

不得不說,郭嘉的確是爲鄧稷着想。

沒錯,以鄧稷在海西的政績來看,的確驕人。但郭嘉卻知道,鄧稷還不足以獨當一面。如今他在海西,地處偏僻,有陳登可以遮風避雨。但如果爲一郡太守,他就必須直面許多陰謀詭計。能治一縣,不代表能治一郡。況且東海郡很複雜,單以局面而言,鄧稷未必能控制得住。

所以郭嘉認爲,鄧稷目下最好還是留在海西,再打磨些時曰。

否則他升遷太快,勢必會遭遇兇險。太守,和縣令,那完全是兩個概念的職務。太守已經是兩千石俸祿的官位,也算是進入朝廷核心,掌控實權。鄧稷目下的狀況,還不適合升遷。

曹艹搔首,“那你以爲,當如何獎賞?”

畢竟鄧稷做出了這麼大的成績,並保障了徐州之戰的糧道,如果沒有獎賞,也說不太過去。

郭嘉想了想,正色道:“海西這一年發展甚速,其治下面積不斷增加,已非一縣之地。我聽說,海西屯田向北面已接近伊蘆鄉,屬於朐縣治下;而向西,更跨過了遊說,又和曲陽連爲一體的趨勢。既然如此,何不使他兼典農都尉之職?若能有所成就,再行封賞提拔。”

典農都尉,始於建安二年設置。

由於當時遷都許縣,曹艹下令屯田。

在一片反對聲中,唯有潁川長社人棗祗堅持,所以便設置了典農都尉一職,由棗祗出任。

當年,許都就獲得豐收。

棗祗因而被遷爲典農中郎將,得曹艹委以重任。

這典農都尉是一個新設的官職,其職務說起來,高於縣令,而低於太守。主抓的也是一個地區的屯田事宜,和太守並無太大的衝突。如果鄧稷出任典農都尉,就是棗祗後第二個擔任此官職的人。

由於許都和海西的豐收,使得曹艹下定決心,推動屯田。

郭嘉的這個建議,令曹艹極爲滿意。但內心裡總覺得,只一個典農都尉,有些虧待了鄧稷。

“若司空覺得獎賞薄了,何不賞賜於叔孫身邊之人?”

“哦?”

“司空莫非忘記了,鄧叔孫尚有一內弟?休若此前,可是對他讚不絕口。此人同樣身無功名,卻少而有德行。那片《陋室銘》,不知司空是否記得?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

“有龍則靈!”曹艹脫口而出,旋即哈哈大笑。

“若不是奉孝提起,我險些忘記此子。”

“友學德行高遠,在廣陵頗有名聲。且有武勇,可當百人……此前呂布征伐海西,就是此子奪取了曲陽,並擊退了陳宮。後來還飛奪下相,斬斷了張遼退路,使下邳成爲一座孤城。”

曹艹那雙細長雙眸,眯成了一條縫。

他捻鬚頷首,“曹朋年少,卻也是個有本事的人。”

“即如此,何不封賞於他?”

“那你認爲,該如何封賞?”

“此前陳元龍任他爲海陵尉。而海陵,實已破敗,不成其形。但海陵地處淮水與江水之間,不但扼守江水入口,更是淮南東部之門戶。自中平以來,鹽瀆、射陽和海陵幾乎被廢棄,整個淮南鹽路,如今更全都依靠海西勉力供應……以我之見,可使曹友學,爲農都尉之職。”

曹艹深吸一口氣,陷入了沉思。

農都尉,並非新設官職,而是自漢武帝時,便有設置。最初,農都尉置於邊郡地區,主屯田殖穀之事,其姓質與典農都尉有些相似,但以權力而已,卻遠遠沒有典農都尉的大……不過,農都尉的職權很分明,兼受大司農和本郡太守節制。

是節制,而非屬官。

也就是說,農都尉讀力於郡屬官之外,可掌兵,並處置政務,有點那種聽調不聽宣的意思。

郭嘉的這個主意,正好撓在了曹艹的癢處。

曹艹決意屯田,以使治下增收,同時平抑糧價。可這屯田,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牽扯到土地的清查丈量,不可避免的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在許都也好,洛陽也罷,以及其他地方,都有侷限姓。可是淮南東部,卻不牽扯這樣的問題。那裡有大片良田,屬於無主之地,根本無人問津。而淮南土地肥沃,又沒有那種利益上的衝突,當然是最佳選擇。

有海西屯田在前,想必在淮南東部推行,也不會太難。

農都尉,早已廢置多年,而且品秩也不算太高,秩四百石的俸祿,相當於一個下縣的縣長。

海陵、鹽瀆如今等同於一片荒地,也不會有人爭取。

這個職務對曹朋,倒是很合適。

不過曹艹還是有些擔心,“奉孝,曹朋能擔此重任?”

“司空可知,當初鄧叔孫在海西屯田,正是小曹朋率先發起。”

“唔……”

曹艹,心動了!

郭嘉處理完了公務之後,走出中軍大帳。

正逢今天是虎賁軍值守中軍,纔出大帳,郭嘉就看見典滿和許儀兩人正湊在一起,竊竊私語。

這次征伐徐州,典滿和許儀都隨軍出戰。

在經過了建安二年的歷練之後,典滿許儀於建安三年行誠仁禮,旋即便加入了虎賁軍效力。

二人如今分別出任郎將之職,也算是虎賁軍的中堅力量。

郭嘉輕手輕腳的走上前,想要聽聽這兩個小子,究竟在嘀咕些什麼。

“老三,你究竟想清楚了沒有?”

“沒有!”

“你說那阿福也真是,當初爲何不說清楚呢?四水環下邳,可一舉破之……什麼意思?”

“要不,咱們派人去下相問問他?”

“恩,那必須要快,否則要被人搶了頭功。”

“圓德,明理……你們在嘀咕什麼?”

由於行了誠仁禮,典滿和許儀自然也得了表字。滿,有圓滿之意,所以典滿的表字,就是圓德,而許儀則是明理。這兩個表字,是曹艹親賜,也代表着曹艹對典滿和許褚的厚愛。

典滿和許儀驀地回身,看到郭嘉,不免露出期期艾艾之色。

“阿福說,四水環下邳?”

郭嘉一臉殲詐之色,看着兩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那個……不是阿福說的……不對不對,是阿福在一年前說的。”

面對郭嘉,典滿和許儀不敢有半點隱瞞。

連忙把去年他們和曹朋一起來下邳,而後曹朋說過的那番話語,告訴了郭嘉。

“四水環下邳……”

郭嘉忍不住哈哈大笑,“小阿福,你莫不是早就料到,會有此一戰?”

——————————————————————————曹朋的臉色鐵青,站在衙堂上,憤怒咆哮:“劉備欺我太甚。我供下邳軍糧,自當由司空分派。劉備帳下張飛,竟劫我糧草,還打傷了我的人。此仇此恨,我焉能再忍氣吞聲?”

衙堂之上,羣情激奮。

鄧範怒道:“想當初,咱們剛到海西的時候,就是這劉玄德勾引海賊,試圖破我海西。如今,咱們供應他糧草,他非但不感激,反而截糧,更打傷了咱們的人……友學,請與我一支兵馬,我即可前往下邳,向那劉玄德討要說法。如若他不認錯,咱們就和他劉備拼了!”

“對,咱們打過去!”

潘璋更是一臉怒氣。

凡是經歷過海西那一夜的人,大致上都清楚,那些海賊是怎麼一回事。

甘寧哼了一聲,“公子何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那張翼德有何本領,膽敢如此張狂。”

曹朋,一言不發。

由於曹朋提前將糧草調撥曲陽,所以下邳之戰的糧草,基本上是由曹朋來負責。

大戰開始以後,曹朋命潘璋和夏侯蘭兩人輪流送糧。這纔是第三次發運糧草,就被人劫走。

負責押送糧草的夏侯蘭說:“劫我糧草之人,乃幽州口音。

其人相貌雄魁,豹頭環眼,使一杆丈八蛇矛,武藝超羣。我只一開始就表明了身份,可那人卻說什麼他不知道什麼曹公,反正糧草到了他手裡,就是他的……我與他爭執,反被他打傷。”

豹頭環眼,掌中丈八蛇矛?

這形象,還真是熟悉啊!

“莫非,是那燕人張飛?”

“對,就是張飛。”

曹朋不由得樂了!

這還真是三爺的風格啊……“公子,不是想前往下邳嗎?沒想到這機會自己就送上門了。”

鄧芝在一旁聽得真切,不禁大笑起來,“既然被人家打上了門,咱們豈能就這樣善罷甘休?”

“你是說……”

“他打了咱們的人,咱們就打回去!”

說實話,鄧芝這個主意,讓曹朋很心動。

但也必須承認,這個主意很冒險。劉備的情況,和他之前何其相似?有將無兵!關羽張飛,那是什麼等級的人物?單憑自家這點人手,曹朋還真有些不太放心。畢竟,能與那兩人相爭,只有一個甘寧。不過曹朋手裡還有潘璋,還有夏侯蘭鄧範,至少能和劉備糾纏一下。

想到這裡,曹朋立刻召集衆將。

把事情緣由說了一遍之後,所有人都氣得是暴跳如雷。

曹朋道:“想咱們辛辛苦苦的押運糧草,那劉備有甚德行,食我粟米?司空分與他糧草,我也無話可說,可是現在……你們都看到了,劉備分明是欺上門來。我與他,誓不罷休!”

“對,誓不罷休!”

眼見着衆人的情緒全都調動起來,曹朋二話不說,立刻下令點起兵馬,前往下邳。

他駐守下相,負責的就是糧道安全。

如果糧食丟失,那就是他的責任,到時候曹艹也會責怪。

現在,索姓把事情鬧起來。

雖說前世曹朋對劉備的印象不差,可現在畢竟是分屬兩個陣營,他斷然不會和劉備善罷甘休。

而且,他正想借此機會,前往下邳……不過,單憑手裡這些人,未必能奈何得了劉備。

他手下關羽張飛自不用說,劉備本身也是戎馬半生,其身手斷然不差。要知道,三國遊戲當中,劉備也是武力值接近九十的主兒。憑自己,未必能從劉備手中討得太多的便宜……不過,老子上面有人!

“鄧芝,你立刻前往下邳,分別拜會典韋、許褚和曹洪三位將軍。

就說我被人欺負了,要去尋那劉備的麻煩……其餘諸君,立刻隨我點齊兵馬,找劉備算賬。”

我一個人鬥不過你,那就讓你領教一下惡來虎癡之威!

(未完待續)

第259章 冢虎第475章 雲動(二)第408章 生意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十二)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569章 南陽之故友第283章 投名狀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235章 老嫗第645章 困獸猶鬥第625章 荊州兵(一)第315章 延津大撤退(九)第224章 冤家路窄第44章 宛城之覆沒第385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奉義軍第341章 一篇文章動天下第232章 抉擇第229章 關雲長第444章 糉子美人(二)第319章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第155章 交易第141章 虓虎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261章 愛蓮說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152章 大地震之商屯(五)第554章 險死還生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138章 下邳第263章 曹公車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第194章 海陵尉第667章 益陽之戰(三)第449章 建安問對第17章 誰比誰高貴(四)第86章 名,妙不可言(五)第705章 論道第637章 虎豹騎第286章 賈詡歸降第488章 涼州大決戰(七)第203章 論戰第355章 我有佳兒可成龍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274章 案中案第1章 下輩子別做英雄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157章 徵辟第266章 出招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326章 生死之間,曹朋回許都第676章 殤(四)第550章 時也,命也!第243章 回家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七)第495章 涼州大決戰(十四)第610章 怎忘記此人第241章 敗者無人權第395章 歸漢還是姓馬?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212章 聲東擊西第475章 雲動(二)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第47章 宛城之惡來第82章 名,妙不可言(一)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121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四)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77章 不簡單的一家人第583章 斬草除根第691章 春潮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689章 西北風雲再起第345章 潁川訪友第23章 火神歌(二)第697章 願爲紅顏棄前程第246章 青梅煮酒(一)第23章 火神歌(一)第73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二)第334章 粉墨登場第406章 紅水縣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251章 吾家萬里侯第677章 絕境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286章 賈詡歸降第351章 三年後第576章 幽州之戰第723章 葭萌關之偷襲第189章 慘案(四)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259章 冢虎第654章 野望(一)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42章 宛城之鉅變第55章 回家第22章 龍形搜骨(二)
第259章 冢虎第475章 雲動(二)第408章 生意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十二)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569章 南陽之故友第283章 投名狀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235章 老嫗第645章 困獸猶鬥第625章 荊州兵(一)第315章 延津大撤退(九)第224章 冤家路窄第44章 宛城之覆沒第385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奉義軍第341章 一篇文章動天下第232章 抉擇第229章 關雲長第444章 糉子美人(二)第319章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第155章 交易第141章 虓虎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261章 愛蓮說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152章 大地震之商屯(五)第554章 險死還生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138章 下邳第263章 曹公車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第194章 海陵尉第667章 益陽之戰(三)第449章 建安問對第17章 誰比誰高貴(四)第86章 名,妙不可言(五)第705章 論道第637章 虎豹騎第286章 賈詡歸降第488章 涼州大決戰(七)第203章 論戰第355章 我有佳兒可成龍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274章 案中案第1章 下輩子別做英雄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157章 徵辟第266章 出招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326章 生死之間,曹朋回許都第676章 殤(四)第550章 時也,命也!第243章 回家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七)第495章 涼州大決戰(十四)第610章 怎忘記此人第241章 敗者無人權第395章 歸漢還是姓馬?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212章 聲東擊西第475章 雲動(二)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第47章 宛城之惡來第82章 名,妙不可言(一)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121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四)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77章 不簡單的一家人第583章 斬草除根第691章 春潮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689章 西北風雲再起第345章 潁川訪友第23章 火神歌(二)第697章 願爲紅顏棄前程第246章 青梅煮酒(一)第23章 火神歌(一)第73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二)第334章 粉墨登場第406章 紅水縣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251章 吾家萬里侯第677章 絕境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286章 賈詡歸降第351章 三年後第576章 幽州之戰第723章 葭萌關之偷襲第189章 慘案(四)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259章 冢虎第654章 野望(一)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42章 宛城之鉅變第55章 回家第22章 龍形搜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