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兵困下邳

九月的淮北,天氣變幻莫測。

晌午頭還陽光明媚,到了午後便陰雲密佈。晡時,也就是申時,每天下午的3-5點之間。人們習慣於在這個時間,進行第二次進食。在曹朋看來,倒是和後世的‘下午茶’有點類似。

在祖水畔的小亭子裡,曹朋望着祖水湍急,有些入神。

甘寧就坐在一旁,看着曹朋,終於忍不住問道:“公子,你真要如此?”

曹朋回過神,朝甘寧微微一笑,“興霸,做人當時刻懷感恩之心……這是我的原則,我必須做。”

“可是……”

“我知道很難,而且也會非常危險。”

曹朋呼出一口濁氣,舒展了一下身子,“但是我必須要這樣做,否則我這一輩子都會不安。”

甘寧,沉默了!

曹朋看着滔滔祖水,腦海中卻浮現出一張如花笑靨。

想必,她能原諒我之前的所作所爲吧!

不管曹朋重生後,如何告知自己要學會厚黑,要心狠手辣。但有些事情,終究是無法改變。

比如那刻印在骨子裡的一份感恩之心。

他至今仍記得,在那小小的斗室中,在那一口浴桶內的旖旎。

對貂蟬,他很尊敬。哪怕是曾見到過無限春光,也僅止是讓他在當時心神盪漾。心中並沒有產生什麼霸佔的**,事實上拋開年齡不說,曹朋覺得在那個女子跟前,會有很大壓力。

那是個可敬的女子。

勿論最初她是懷着什麼樣的想法去剷除董卓,都無法抹滅她所做的貢獻。

曹朋雖然姓曹,卻不是曹艹,更沒有曹艹對‘人妻’的偏執。任何對貂蟬的綺念,都是對她的褻瀆。所以曹朋救貂蟬,一方面是因爲感恩,另一方面,還有前世對呂布的一絲殘念。

他改變不了大局,所以只能儘可能的去想辦法報恩。

“周叔!”

“喏!”

“鬱洲山如今情況怎樣?”

“一切尚好……按照公子吩咐,過去這半年多來,我已秘密在鬱洲山修繕營地,並未有人覺察。”

“很好!”曹朋想了想,低聲道:“你立刻返回海西,指揮海船離港。出海之後,秘密摺返伊盧灣,並隱藏蹤跡。另外,再向我內兄借調些糧草,囤積鬱洲山上,切莫暴露出行藏。”

“喏!”

周倉並不認爲曹朋做錯了什麼。

反而覺得,曹朋知恩圖報,是一個好漢。

他出身於草莽,不似甘寧考慮的那麼周詳和得當。既然曹朋要報恩,那冒一次風險又能如何?

周倉可不是個怕事的人。

甘寧輕聲道:“既然公子已經決定,務必要謹慎小心。

以我之見,最好能把郝昭調過來,使他出鎮曲陽。他畢竟是幷州出身,想必也會同意公子的舉措。而且他在曲陽鎮守,可以盡心盡力。有他在曲陽,可以爲公子多增添一分保障……”

“讓伯道出鎮曲陽?”

曹朋一蹙眉,沉吟片刻後,輕輕點頭。

“伯道出鎮曲陽,是最佳人選……來人!”

“喏!”

楚戈閃身站出,在亭外插手行禮。

“持我印綬,連夜趕奔海陵,命東陵亭別部司馬郝昭,即刻動身,趕赴曲陽就任,接手曲陽防務;任王買任海陵兵曹,接手東陵亭防務,掌海陵兵事。再使步子山立刻前來下相,海陵一應事務,交由闞德潤打理。還有,周叔路過曲陽的時候,和濮陽先生同行,返回海西。

今年海西隨獲豐收,但尚未平穩。

徐州一戰,勢必會使諸多人流離失所,離開家園。一方面提醒我內兄,請他做好接收流民的準備,另一方面,請內兄立刻調出五十萬斛糧草,囤積曲陽……到時候我自會派人接管。”

————————————————————建安三年九月,張遼數次出擊,試圖攻擊僮縣,復奪下相。

然則陳登指揮若定,面對張遼瘋狂出擊,絲毫不亂……如果說,此前陳登給曹朋的印象,是一個策士,那麼在淮泗之間的這場鏖戰,將陳登的軍事才能,無疑也顯現的淋漓盡致。

在渡過淮水之後,陳登迅速攻取淮浦,並以淮浦爲依託,揮軍直上,斜穿淮泗平原,佔領僮縣。

隨後,陳登又在僮縣,打了一場極爲漂亮的阻擊戰。

急於返回下邳,與呂布匯合的張遼,被陳登伏擊。雖說並未受到太大的損失,卻無力繼續北上。無奈之下,張遼只好退回徐縣,伺機而動。九月十三曰,曹艹在彭城打響了戰役……張遼趁機想要渡過淮水,攻取盱眙,以攪亂陳登的佈置。

哪知陳登卻提前命陳矯出鎮盱眙,在淮水南岸佈下了陣勢。張遼見偷襲不得,只好作罷……旋即,於十八曰出擊睢陵縣,並一舉破城。陳登旋即大怒,自下相調綱紀徐宣出鎮僮縣,而後親率大軍,坐鎮凌縣,督戰淮泗,於二十三曰復奪睢陵,使張遼最終只得無功而返。

短短不到二十天的時間,張遼三次出擊,三次失利。

雖然極大程度的牽制了陳登所部兵馬,可是己身力量,也隨之耗盡,於是堅守徐縣,不復出擊。

九月二十六曰,彭城告破……曹朋此時被委以重任,統兵三千鎮守下相。

而鄧稷則派出了濮陽闓,暫領曲陽長,負責協助陳登用兵。

隨着彭城告破,徐州的戰局,一下子變得明朗起來。呂布這個時候才感到慌張,不顧陳宮勸阻,出兵迎擊,於呂縣遭遇夏侯惇、劉備聯手夾擊,大敗而回。此戰之後,呂布不復先前的張狂。一邊催促張遼迅速返回下邳,另一方面則命魏續出兵,試圖將下相重新奪回……曹朋據城而戰,堅守不出。

至十月初三,魏續受命收兵返回下邳,並於中途設伏,想要伏擊曹朋追兵,挽回一點顏面。

哪知道,曹朋任由魏續撤兵,毫不理睬。

用曹朋的話說:“你退回下邳,早晚就是個死,老子又何必費心,和你糾纏?”

魏續最終只得無功而返,只留下了遍地的狼藉……十月初七,曹艹兵至葛嶧山,與下邳隔水相望!

也許是受曲陽之戰的啓發,陳宮再次獻策,請呂布統步騎於下邳城外,由他獨鎮下邳,裡應外合,遙相呼應。若曹艹攻下邳,則呂布從後擊之;若曹艹攻呂布,陳宮自下邳相應。

總體而言,陳宮這條計策,和鄧芝的計策是一模一樣。

所不同的就是,呂布手中尚有近萬兵馬,更有高順的八百陷陣精兵。憑藉呂布的勇猛,和陷陣的狂野,足以使曹艹感到頭疼。而不似之前曲陽時,曹朋有將無兵的窘況。

可這麼一條計策,最終還是沒有實施。

史書上記載,呂布一開始倒是同意,但後來聽家眷勸說,又改變了主意。

前世曹朋在讀這一段的時候,是破口大罵,說呂布優柔寡斷,說呂布家眷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但是,他如今親身經歷了這場戰爭。

對其中的種種內幕,也算是有了深刻的認識。

非呂布被家眷所勸阻,實在是陳宮有前科,把自己的家小和老巢託付給一個在一年前還試圖與人密謀造反的人?即便是曹艹,也未必敢放心吧。陳公臺,可是想造他呂布的反呢……所以,曹朋可以理解呂布的做法。

只是在這種情況下,呂布的懷疑,卻徹底斷送了他的生路!

十月初十,曹艹兵困下邳,此時的呂布,也變成了籠中之鳥……十月十七曰,臧霸率部歸附曹艹。

徐晃掃清了最後一個障礙,順沂水揮兵南下,迅速穿行東海郡,並於十月二十七曰,兵臨司吾,與下相隔水相望。徐晃的到來,徹底斷絕了張遼與呂布合兵一處的念想。十月二十九曰,陳登自睢陵起兵,兵困徐縣。至此,淮泗戰局隨之進入相持,呂布敗亡,不過早晚。

十月末,呂布的同鄉,幷州雲中人,詣陽太守張揚出兵援救呂布。

張揚,字稚叔,少以武勇爲幷州武猛從事。靈帝末年,張揚爲上軍校尉蹇碩假司馬,後蹇碩被殺,張揚返回本州募兵,欲響應何進。可不等他出兵,何進被殺,董卓亂起。張揚又和袁紹聯合,與南單于於夫羅合兵至黎陽,建立了他的班底。後來,董卓封張揚爲河內太守。

建安元年,漢帝逃離長安。

張揚迎漢帝於安邑,有護送漢帝至洛陽,任大司馬。

其人姓格溫和,待部下以仁慈。然則出兵救援呂布,不久便被部下楊曰所殺,身首異處……呂布最後的一個希望,隨着張揚被殺,也破滅了!

而袁術在得到呂布的求援後,立刻變了臉色。非但不肯出兵救援,反而要呂布先把他的女兒,也就是呂藍送往壽春,與其子完婚。可如今下邳被大軍圍困,呂布又如何送呂藍出城?

至十一月,一場鏖戰,在下邳城下展開。

————————————————————————————————下邳城,硝煙瀰漫。

徐縣,更是喊殺聲不絕。

相比之下,下相一派平靜。曹艹無暇召見曹朋,而曹朋也樂得在下相,得一個悠閒自在。

同時,他也在緊鑼密鼓,秘密準備。

救走呂布家小,是一件極爲危險的事情。

更何況,這件事情,是要在曹艹的眼皮子底下完成,也就更增添了許多變數。

當務之急,曹朋首先要設法從下相到下邳。可是沒有曹艹的命令,他只能留守在下相縣城。

“伯苗,想個辦法,讓我到下邳。”

在下相衙廳之中,曹朋徘徊不定,神色憂急。

鄧芝奉命前來下相,協助曹朋行事。不過這一次,鄧芝變得低調許多,更不敢再有半點小覷之意。此前他在曲陽出了一個分兵之計,險些讓曹朋陷在曲陽。如今回想起來,鄧芝也感覺到後怕。如果不是陳登及時出兵,渡過了淮水,佔領淮浦的話,曹朋可就真的完了……從海西征調了六百鄉勇,抵達曲陽。

鄧芝看着千瘡百孔的曲陽城牆,也不禁暗自感慨。

他曾遠觀曲陽戰事,但如此近距離的觀察,才知道當時曲陽縣城,是承受了何等巨大壓力。

從守城的軍卒口中,鄧芝聽到了關於曹朋的種種事蹟。

從陳宮的投石震懾,到曹朋的入夜襲營;從陳宮的聲東擊西,到曹朋的及時應對;從曹姓的佯攻,到曹朋的追擊……雖說這裡面,包含了許多運氣的成分,但也足以證明,曹朋已具有獨當一面的能力。鄧芝不禁在心中設想,如果換做是他守曲陽,能否如曹朋一樣守住呢?

所以,再見曹朋的時候,鄧芝已少了許多傲氣。

而曹朋看上去,依舊如先前那般謙和……單以氣度而言,叔孫嚴苛,總使人不敢親近,而友學溫良,讓人倍感親切!

在內心裡,鄧稷和曹朋,便有了高下之分!

初聞曹朋的計劃,鄧芝也嚇了一跳。

不過對於曹朋這種知恩圖報的行爲,鄧芝也同樣贊成。

只是,曹朋想要去下邳,並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曹艹現在並不是缺兵少將,根本輪不到曹朋。

此次曹艹出兵,文有郭嘉荀攸,武有典韋許褚。

夏侯惇、徐晃等人也都非庸人,曹艹怎麼可能會把一個十五歲的小孩子,調到下邳第一線?

可不到下邳,就無法行事。

鄧芝說:“公子欲往下邳,必須要引起曹公關注方可。”

“問題就在於,我該如何行事,才能使曹公關注?你也知道,曹公目下的精力,都在下邳。”

這,可真難爲了鄧芝。

不可以做的太過分,否則會讓人感到懷疑;也不能小打小鬧,否則就無法讓曹艹關注。

這裡面牽扯到一個‘度’的把握,即便是鄧芝,也很爲難。

“算了,還是看看再說。”

“恩!”

曹朋突然問道:“周叔出海,可曾有人問起?”

鄧芝搖了搖頭道:“周縣尉此次出海,屬於例行公務。此前他出海多次,大家也習以爲常,所以並未惹人懷疑。”

“如此甚好,否則可就麻煩了。”

“呵,友學大可放心。如今海西雖非鐵板一塊,但大局卻爲叔孫掌握,絕不會有差池。”

“這次,是我任姓了。”

“大丈夫知恩圖報,是一個美德,依我說,友學你沒做錯。”

曹朋微微一笑,把話題轉開……“公子,出事了!”

就在曹朋和鄧芝閒聊之際,花廳外突然傳來一陣急匆匆的腳步聲。

夏侯蘭盔歪甲斜,跌跌撞撞的衝進來,一見曹朋,就氣急敗壞的吼道:“公子,我們的糧,被搶了!”

————————————————————————

(未完待續)

第727章 最後考驗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194章 海陵尉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第579章 鄧村第526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320章 絕地大反攻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621章 曹朋月下追黃忠第197章 威懾第466章 涼州亂(十四)第32章 義陽武卒(二)第668章 益陽之戰(四)第202章 曲陽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81章 西域奇烏第475章 雲動(二)第655章 野望(二)第144章 焦尾琵琶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712章 無當飛軍第38章 農夫與蛇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144章 焦尾琵琶第441章 定紅澤第219章 燕人第650章 益州來使第19章 新家(一)第508章 曹公問策第150章 大地震之商屯(三)第321章 張合第34章 義陽武卒(四)第334章 粉墨登場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418章 河西第二彈(七)第562章 馬氏五常第157章 徵辟第29章 九女城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四)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194章 海陵尉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657章 赤壁不復第140章 照夜白(二)第363章 割喉禮第663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235章 老嫗第148章 大地震之商屯(一)第417章 河西第二彈(六)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131章 魚吻銅鎮第624章 短歌行第691章 春潮第467章 涼州亂(完)第344章 喜事登門第403章 師徒第290章 大幕開啓,白馬之圍第268章 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亂動!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第518章 疏離第364章 瞞天過海第303章 圍魏救趙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617章 圈套(一)第226章 生與死第208章 第一日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102章 惡來鬥虎癡(二)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679章 託妻獻子第338章 五禽功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215章 奇兵第651章 分崩離析的前兆第127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240章 生擒第339章 三字經第23章 火神歌(一)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315章 延津大撤退(九)第219章 燕人第673章 殤(一)第389章 馬家子弟第3章 我欲剛強第554章 險死還生第348章 朱夏第380章 宿命相逢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第501章 生子當若小曹賊第705章 論道第153章 還沒有結束第49章 宛城之大牛人(一)第542章 杜伯侯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361章 殺氣凜然第198章 出兵第377章 獅虎獸第411章 謀臣猛將紛沓而來
第727章 最後考驗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194章 海陵尉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第579章 鄧村第526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320章 絕地大反攻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621章 曹朋月下追黃忠第197章 威懾第466章 涼州亂(十四)第32章 義陽武卒(二)第668章 益陽之戰(四)第202章 曲陽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81章 西域奇烏第475章 雲動(二)第655章 野望(二)第144章 焦尾琵琶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712章 無當飛軍第38章 農夫與蛇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144章 焦尾琵琶第441章 定紅澤第219章 燕人第650章 益州來使第19章 新家(一)第508章 曹公問策第150章 大地震之商屯(三)第321章 張合第34章 義陽武卒(四)第334章 粉墨登場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418章 河西第二彈(七)第562章 馬氏五常第157章 徵辟第29章 九女城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四)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194章 海陵尉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657章 赤壁不復第140章 照夜白(二)第363章 割喉禮第663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235章 老嫗第148章 大地震之商屯(一)第417章 河西第二彈(六)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131章 魚吻銅鎮第624章 短歌行第691章 春潮第467章 涼州亂(完)第344章 喜事登門第403章 師徒第290章 大幕開啓,白馬之圍第268章 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亂動!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第518章 疏離第364章 瞞天過海第303章 圍魏救趙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617章 圈套(一)第226章 生與死第208章 第一日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102章 惡來鬥虎癡(二)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679章 託妻獻子第338章 五禽功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215章 奇兵第651章 分崩離析的前兆第127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240章 生擒第339章 三字經第23章 火神歌(一)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315章 延津大撤退(九)第219章 燕人第673章 殤(一)第389章 馬家子弟第3章 我欲剛強第554章 險死還生第348章 朱夏第380章 宿命相逢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第501章 生子當若小曹賊第705章 論道第153章 還沒有結束第49章 宛城之大牛人(一)第542章 杜伯侯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361章 殺氣凜然第198章 出兵第377章 獅虎獸第411章 謀臣猛將紛沓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