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赤壁不復

郭嘉來了!

不僅是郭嘉,連荀彧也趕到了襄陽。

就在曹操猶豫之際,兩個最爲他所信任的謀主,抵達襄陽。而且,郭嘉和荀彧,也力諫曹操,勿輕易對江東開戰。所執觀點,竟與曹朋有驚人相似……曹操在兩人勸說下,原本就有些動搖的決意,更顯猶豫。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對出兵江東,不少武將,還有謀臣則認爲,而今是出兵江東的最佳時機。

而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以董昭爲首的清談名流。

“公今新平江漢,威懾揚越;資劉表水戰之具,藉荊楚楫棹之利,實震盪之良機,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吳,將安俟哉?”

董昭等人認爲,曹操而今奉天子以令諸侯,平定北方,橫掃幽州,兵不刃血奪取荊楚,氣勢正盛。而今又得了劉表水軍,正是大展宏圖的好機會。如果錯過這次機會,恐怕要等很長時間,纔可以平定江東。

曹朋奉命前來襄陽,正是爲商議此事。

不過,在雙方爭論的時候,曹朋從不參與其中。

他的確是甚得曹操寵信,卻更要謹小慎微。該說的都已經說了,他現在只是虎豹騎大都督,不需要參與這種討論。一切由曹操評判,曹朋也相信,曹操一定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

曹操的確是很苦惱。

內心深處,他自然想要一戰功成,建立中平以來,未有之大功勳。

可是曹朋之前的提醒,不斷在他腦海中迴盪。而郭嘉和荀彧,更不遠千里趕來,以一種極爲強硬的姿態,反對曹操出兵。此三人,都是曹操最爲信任的心腹,讓曹操不得不慎重考慮。

不得不說,曹朋提出的幾個觀點,仔細想來,也頗有道理。

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曹操已經行了九十九步,只差一步,便可以把江東攻取。此時讓他放棄,不免有些不捨。

董昭說的也沒錯,此時征伐江東,氣運正旺。

如果錯過這次機會,恐怕再想奪取江東,就沒有那麼容易。

是徐徐圖之,亦或者一戰功成。

這是一個關係重大的決定。曹操很爲難,一會兒認爲董昭說的最合心思,一會兒又覺得,郭嘉所言不無道理。但哪怕是內心深處,更傾向於對江東開戰,曹操仍舊無法拿定主意,搖擺不定。

環視庭上衆人,曹操眉頭緊蹙。

半晌後,他突然問道:“奉孝,若不取江東,又當如何?”

“東撫孫權,南取劉備,西聯劉璋,此上上策。”

“那,如何安撫孫權?”

郭嘉深知,而今是關鍵時刻,斷然不能有半點放鬆。既然曹操這麼問,那就說明,他內心裡還是有些贊同。只不過,大好局面,讓他難以割捨,必須要有一個極爲穩妥的策略,使他改變決定。

“既然丞相能捨大司徒於劉璋,又何惜一大將軍於孫權?”

反正你已經封劉璋大司徒的職務,又何必吝嗇給孫權一個大將軍的頭銜。而今朝廷重設丞相府,三公之位,名存實亡。給他們一個虛名,讓他們老老實實的呆在原地,何樂而不爲?

想當初,袁紹不也得了一個大將軍的頭銜。

但是到最後,勝利之人卻是丞相。所以,在這個時候,不要吝嗇什麼官職頭銜,金銀錢帛,只管用就是了……當務之急,是要幹掉劉備,奪回長沙武陵兩郡,徹底將荊州掌控手中。

而劉璋……

不管是曹操還是郭嘉,從未把劉璋當成威脅。

曹朋在一旁,輕輕點頭,暗自讚歎郭嘉這個主意。

別看大將軍只是一個虛名,卻足以讓人垂涎三尺。孫權而今,封爵吳侯,可以說已經無可再升。吳侯之上,就是封王,這對於曹操而言,自然不可能接受。而大將軍之職,與目前來說,早已不復當初之威望。很多時候,這三公之位是階,而不是職,代表着身份的象徵。

孫權出身並不高貴。

他老子孫堅,也不過是一個商人出身。

所以,如果能太高了官階,對於他通知江東,也有莫大的好處。

只不過,孫權或許能接受這種封賞,他的屬下們,能否贊同?孫權手下,有周瑜魯肅這等人物,絕不可以等閒視之。他們未必看不穿曹操的意圖,弄不好就會說動孫權,令其出兵。

呼!

曹朋覺得自己的腦袋,有點不夠用了。

三國,不僅僅是鐵馬金戈,還有數不盡的陰謀詭計。

和這些人玩兒心思,的確很辛苦……

不過,他能夠考慮到的事情,郭嘉他們,又豈能考慮不周全?

一場爭執,最終也沒有爭出一個結果。

天將晚時,曹操讓衆人散去,獨留下了郭嘉董昭,荀彧賈詡,荀攸曹朋六人。在家臣的招呼下,六人來到了後宅。曹操在書房中,接見六人,臉上依舊帶着爲難之色,希望能有一個結果。

“諸公皆智謀之士,亦今世名流。

我請諸公,非要諸公效仿那市井之輩爭論不休,而是希望能求同存異,找一個最佳的方案。

阿福此前也曾與我說過,而今非是征伐江東最佳時機。

但公仁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江漢新平,我軍氣勢正旺。若不能奪取江東,就要等待時機……說實話,我亦猶豫不決,難以決斷。所以請你們過來,就是討論一個具體的方案。”

不等曹操說完,荀彧突然問道:“昔日秦滅楚國,何以功成?”

“啊?”

這也是荀彧今天第一次發言,卻讓曹操心思,不由得一顫,猛然擡起頭來。

秦滅楚國?

曹朋想起來了……

《史》記載,秦滅楚國,也是自荊楚而動。但在之前,秦得巴蜀百年,令國庫充盈。更借大江龍頭之利,練出百戰水軍。水陸並進,而一戰功成。巴蜀……荀彧突然提出這個問題,自然有他的想法。他不想再繼續這種無休止的爭吵,與其爭吵不休,不如用事實來說話。

同時,荀彧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方向:諸位,別總盯着江東,可以看一看西川嘛!

江東六郡和益州相比,究竟哪一個更好對付?

從表面上看,江東的人口基數,比不得益州。西川四百三十萬人口,幾乎是比江東多了一倍。

經濟上,益州天府之國,物產豐富,錢糧廣盛。

而江東雖說富庶,可比之西川,略顯不足。

而人才方面,益州素以人傑地靈而著稱,能臣武將,絲毫不遜色於江東。但如果讓董昭選擇,他一定會選擇西川。原因?非常簡單……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孫權和劉璋,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實在是無法相提並論。劉璋這個人,絕不是一個能夠守住西川的明主。

董昭,也立刻閉上了嘴巴。

曹操看了一眼荀彧,而荀彧只笑了笑,不再開口。

“可是,即便丞相有心安撫,江東未必能夠接受。”

“是啊,我聽說周瑜魯肅,皆智謀之士,更有江表虎臣爲輔,孫權能否同意,尚在兩可之間。”

曹操突然開口道:“阿福,何以沉默不言?”

“啊?”

“休要痞賴,大家都在出謀劃策,唯你這平日裡最好惹事的傢伙,一直沒有出聲。莫非,你已有了主意?”

曹朋連忙躬身道:“主意倒是沒有,不過卻有些想法。”

“說來聽聽。”

曹朋深吸一口氣,努力的回憶着歷史上那場赤壁之戰,上演的一幕幕膾炙人口的故事。片刻後,他沉聲道:“丞相欲安撫江東,需留意幾件事情。其一,若丞相攻伐江東,江東何人會降,何人主戰?

孫伯符故去時,曾留有一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這就是說,在江東內部,本就存有派系。張昭張子布,代表着一個體系;而周瑜,亦代表着另一個體系。至於孰遠孰近,未必能有定論。所以,我們需要求和派堅定支持,求戰派,矛盾叢生。我依稀記得老家有一句俗語:再堅厚的城市,也擋不住內部的分裂。所以,欲使孫權按兵不動,必須要從其內部着手。張昭此人,確有才華,而江東士族,亦能人無數。

可這些人,皆有私心……”

曹操橫眉一挑,輕輕點頭。

而一旁郭嘉和荀彧,則露出了讚賞之色。

“其二,江表虎臣,亦有新老之分。

程普黃蓋韓當,都是從孫堅之老臣,資歷甚厚;然則自孫伯符起兵,大量啓用新人。周瑜、太史慈、張昭等人,皆孫策舊臣;同時,孫權繼位以來,又提拔了一批能臣,其中又以魯肅、諸葛瑾爲代表人物。這三系之中,未必就能和諧相處。至少在我看來,似程普這樣的老將軍,不一定對周瑜心悅誠服。畢竟周瑜年少,程普等人相比,資歷不足,卻身居高位。

此前孫伯符在世,憑藉強橫之姿,可以令程普等人無話可說。

但內心裡,未必就贊同周瑜……而周瑜與孫伯符連襟,孫權繼位以來,對孫策家人頗有壓制,對周瑜也未必親近。否則的話,周瑜也不會駐守柴桑,多年不返吳郡,兩人之間必有猜忌。

江表看似一團和氣,內部實則勾心鬥角。

主戰者,我估計會有以下人:魯肅、周瑜、黃蓋、諸葛瑾……

但其餘人等,未必贊同。孫權本人,可能也是猶豫不決,是戰是和,非短時間能有決斷。”

“還有一人,需多加留意。”

賈詡突然開口,沉聲道:“據我所知,孫權身邊有一賓客,名叫馬達。此人來歷不明,但是卻甚得孫權所重。平日裡隨同孫權出入侯府,不離片刻。這個人,也要小心提防,不可懈怠。”

馬達?

曹朋愣住了!

這又是何方神聖?

他可以肯定,在他的記憶裡,並沒有這個人的資料,甚至一點印象都沒有。

在沉吟片刻後,曹朋輕聲問道:“先生也打探不出,馬達來歷?”

賈詡苦笑搖頭,“此人深居簡出,行蹤詭異。我派出許多細作,但都沒有任何消息,想來他自己也是非常小心。”

“那可有畫像?”

“也沒有……這個人總是帶着一副竹笠,以垂簾蒙面。

估計江東內部,認識他的人也不多。所以到目前爲止,還弄不清楚,這個人具體的身份。”

馬達……馬達……

老子還發動機呢!

這是一個變數,對於曹朋而言,不得不小心謹慎。

不過,曹操卻未在意,把所有的心思,都投注於先前曹朋的那一番話當中。良久,曹操突然開口道:“那麼阿福以爲,當派何人前往江東?”

這我哪能知道?

曹朋還真說不好,誰適合出使江東。

因爲弄個不好,此人將會在江東,與諸葛亮相遇。

對於那個能舌辯羣儒的諸葛亮,曹朋還是有些顧忌。這傢伙的辯才絕對驚人,想要找一個能比肩他的對手,絕非容易之事。

不過,腦海中突然閃過了一個念頭,曹朋猛然開口道:“我聽說,蔣子翼與周瑜,有同窗之誼?”

“你是說,子翼可擔此重任?”

“錯,我的意思是說,派誰去,都不能派子翼去。”

“啊?”

曹朋這一句話,卻把所有人都說的愣住了。

曹操頗有些好奇的看着曹朋,半晌後突然笑問道:“那你說說,爲何不能派他前往江東?子翼以辯才,而著稱揚越,你又說,他和周瑜有同窗之誼,這不是最好的說客,可以遊說周瑜嗎?”

“問題是,子翼是個老實人。”

對於曹朋這個理由,曹操一怔,旋即哈哈大笑。

郭嘉也輕輕點頭,笑道:“若是老實人,的確不適宜出使江東……周公瑾多謀之人,讓個老實人去,平添紛亂,於事無補。不過,我倒是可以推薦一人,此人曾出使江東,而且與張昭等人頗有交情。他名聲甚好,孫權也不敢怠慢此人……休若爲人謹慎,且有急智,更兼辯才過人,可以出使江東。”

荀衍?

這的確是一個極佳的選擇。

首先,荀衍不會太過於倨傲。他那個人的性子,溫文爾雅,是個極爲注重風度和儀表的人,帶人也頗爲和氣,在江東也有聲名,與江表文臣,有些交情。這幾年,荀衍很少拋頭露面。特別是在荀悅辭官之後,更顯低調。而今他爲鄴城校尉,奉命督造鄴城三臺,倒也不甚繁忙。

曹操想了想,又問道:“那還有何人,可以出使?”

荀彧、董昭等人,一一推薦了人選。

其中董昭推薦劉曄出使,更得曹操之心。

這些事情,和曹朋已沒有太大的關係。對他來說,該說的都已經說了,剩下的就是郭嘉他們的事情。

所以,他躲在一旁,喝着蜜漿水,顯得悠閒自得。

哪知道,荀彧卻不願意就這麼放過他。

荀彧很喜愛曹朋,但是和曹朋,也有些恩怨。此前他兄長荀諶,戰死舞陰……於荀彧而言,也知道這件事情,怪不得曹朋。兩軍對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荀諶既然選擇了輔佐劉備,那麼就是敵人。可不管怎麼說,荀諶都是荀彧的親哥哥。自家哥哥被殺,又如何能沒有怨言。

見曹朋這麼清閒,荀彧突然道:“友學而今,爲何差事?”

“呃,友學駐守樊城,清剿襄陽周遭盜匪。前些時日,他還負責迎送益州使團的事務,倒也做的極爲出色。

我正思忖,接下來給他安排些什麼事情。”

荀彧頓時笑了!

可是曹朋,卻有一種不祥預感。

他剛要開口,就聽荀彧道:“其實,丞相何必躊躇?

而今既然定策,要安撫江東,那麼荊州勢必要儘快掌控。而今荊州之亂,無非江夏劉琦,長沙劉備。何不兵分兩路,一路攻取江夏,一路牽制劉備?若佔領江夏,也可以給孫權,平添幾分壓力。

我知阿福,用兵如神。

此前在南陽,更使得劉備連連敗北……乾脆就讓他牽制劉備,而後丞相全力攻取江夏……呵呵,想必阿福,必不會拒絕。”

曹朋愣住了!

說實話,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他是真不願意和劉備交手。

那是一個老狐狸,狡詐異常。曹朋雖然說取得了不少勝利,卻也不敢說,能勝過劉備。畢竟,老狐狸戎馬一生可不是吃素的……南陽之戰雖然獲得勝利,但裡面的偶然性,實在太多。

劉備雖新得長沙武陵,卻有劉磐全力相助。

加之五溪蠻人助陣,更有江東兵馬爲外援,實力已非當初可比。

反觀曹朋這邊,荀彧既然說,要全力攻取江夏,那就是說,不可能給予曹朋太多幫助。二十萬大軍,能有多少人馬能聽從曹朋調遣?看荀彧這架勢,好像還是一個未知數!這傢伙……莫非公報私仇?

曹朋眼珠子滴溜溜一轉,已猜到了一點端倪。

他也清楚,荀彧未必是要害他,但讓他難受一下的心思,肯定存有。

“阿福,你意下如何?”

曹操也有些意動,看着曹朋,沉聲問道。

“丞相既有差遣,朋焉敢不從?只是,劉備而今得劉磐之助,兵強馬壯,非當初南陽可比。單憑朋一人,只怕難以應對。故而朋斗膽,求丞相令文若先生助我一臂之力,則劉玄德不足爲慮。”

賈詡,突然間撫掌大笑。

而郭嘉則莞爾,向荀彧看去。

荀攸面帶笑容,連連點頭,表示贊成,“友學此請,也在情理之中。”

曹操突然想起來當年白馬之戰時,賈詡使計推薦曹朋,結果卻被曹朋給拉扯進去的情形。眼前這一幕,與當年何其相似。不過也就是曹朋敢說出讓荀彧輔佐的要求,換個人未必能說出口。

荀彧何人?

那是荀氏的代表人物!

當朝尚書令,侍中……如果單從職務而言,和曹操平級。

曹朋卻要荀彧做他的軍師,端地是膽大妄爲。

不過,這似乎也挺有意思……曹操笑着向荀彧看去,“文若,你以爲阿福此請,是否可行?”

荀彧的臉,拉長了…………(未完待續。

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238章 天車第639章 長阪坡(二)第396章 亂(一)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第680章 東不羹第164章 仇人?第538章 爾一輕浮子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114章 馬賊胡班第266章 出招第521章 呂氏女虎第247章 青梅煮酒第423章 明犯天威,皆可殺之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二)第22章 龍形搜骨(一)第321章 張合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200章 鄧芝第616章 二十背花第674章 殤(二)第226章 生與死第705章 論道第440章 河西第三彈(完)第52章 夏侯蘭(二)第420章 覆沒第114章 馬賊胡班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419章 黑眊出擊第440章 河西第三彈(完)第125章 第一日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38章 農夫與蛇第457章 涼州亂(五)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534章 南陽太守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403章 師徒第720章 烽火葭萌關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六)第643章 子龍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565章 鄉黨(一)第332章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第23章 火神歌(一)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392章 命案第27章 百鍊鋼刀(二)第361章 殺氣凜然第179章 指點迷津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532章 海外來客第668章 益陽之戰(四)第542章 杜伯侯第142章 膽大包天(上)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44章 宛城之覆沒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第572章 南陽之故交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235章 老嫗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第599章 奪宛城第694章 趙娘子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4章 成記商行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334章 粉墨登場第283章 投名狀第26章 拳名太極(一)第173章 樑上君子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276章 真相,初顯端倪第654章 野望(一)第520章 且隨她去!第3章 我欲剛強第503章 驚怒第15章 誰比誰高貴(二)第506章 大丈夫當快意恩仇第681章 暗渡陳倉第584章 南陽之爭第一彈第466章 涼州亂(十四)第295章 賈詡做得初一第517章 荊州神童第432章 雪花那個飄第160章 雙姝(續)第528章 臥龍吟(上)第353章 悲憤詩第199章 堅定之心第615章 老將軍保重!第506章 大丈夫當快意恩仇第614章 不可以力敵第373章 尋釁第61章 龍潭
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238章 天車第639章 長阪坡(二)第396章 亂(一)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第680章 東不羹第164章 仇人?第538章 爾一輕浮子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114章 馬賊胡班第266章 出招第521章 呂氏女虎第247章 青梅煮酒第423章 明犯天威,皆可殺之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二)第22章 龍形搜骨(一)第321章 張合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200章 鄧芝第616章 二十背花第674章 殤(二)第226章 生與死第705章 論道第440章 河西第三彈(完)第52章 夏侯蘭(二)第420章 覆沒第114章 馬賊胡班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419章 黑眊出擊第440章 河西第三彈(完)第125章 第一日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38章 農夫與蛇第457章 涼州亂(五)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534章 南陽太守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403章 師徒第720章 烽火葭萌關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六)第643章 子龍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565章 鄉黨(一)第332章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第23章 火神歌(一)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392章 命案第27章 百鍊鋼刀(二)第361章 殺氣凜然第179章 指點迷津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532章 海外來客第668章 益陽之戰(四)第542章 杜伯侯第142章 膽大包天(上)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44章 宛城之覆沒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第572章 南陽之故交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235章 老嫗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第599章 奪宛城第694章 趙娘子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4章 成記商行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334章 粉墨登場第283章 投名狀第26章 拳名太極(一)第173章 樑上君子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276章 真相,初顯端倪第654章 野望(一)第520章 且隨她去!第3章 我欲剛強第503章 驚怒第15章 誰比誰高貴(二)第506章 大丈夫當快意恩仇第681章 暗渡陳倉第584章 南陽之爭第一彈第466章 涼州亂(十四)第295章 賈詡做得初一第517章 荊州神童第432章 雪花那個飄第160章 雙姝(續)第528章 臥龍吟(上)第353章 悲憤詩第199章 堅定之心第615章 老將軍保重!第506章 大丈夫當快意恩仇第614章 不可以力敵第373章 尋釁第61章 龍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