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野望(一)

嚴顏,字不可知。

出身於巴郡五大家族之一,嚴氏門第。

性剛直,勇烈過人。劉焉初掌益州時,嚴顏已官拜白水校尉,在西川有着超高的威望。後出任巴郡太守,鎮撫一方。由於他久歷軍中,故而門生無數。西川許多將領,皆出自嚴顏門下,其中包括冷苞等人,對嚴顏敬服不已。也正因此,劉璋才讓他坐鎮巴郡,執掌西川門戶。

歷史上,劉備入蜀,至巴郡時,嚴顏捫心自問曰: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也。

也就是說,當劉備最初入蜀的時候,嚴顏便已經看出了劉備的意圖。無奈劉璋不聽勸阻,嚴顏也無可奈何。後來劉備和劉璋反目,張飛攻至江州,破巴郡,生擒嚴顏。張飛怒斥嚴顏說:大軍至,何以不詳而敢拒戰?嚴顏則回答說: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擔憂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一句話,令得張飛大怒,要砍嚴顏首級,而嚴顏卻絲毫不懼,慨然赴死。

後張飛壯而釋之,引嚴顏爲賓客。

三國志至此後,嚴顏再也沒有登場。與三國演義不同,演義中嚴顏有感張飛氣度,歸附劉備,建立了許多功勳。可在正史當中,嚴顏只是當了張飛的賓客,並未歸附劉備。甚至後世有傳言說:嚴顏聽說成都告破,便自斷頭也,自殺了……至於是否真實,卻已無從考究。

曹朋對嚴顏也是極爲讚賞和尊敬。

這是一個和黃忠一樣的老將,和黃忠不同之處在於,黃忠從頭到尾都沒有得到別人的重用,歸降劉備也倒正常;而嚴顏呢,身爲一郡太守,歸降劉備就顯得有些……不過,嚴顏真的降了劉備嗎?亦或者如傳聞那般,他成了張飛的賓客,成都告破時,嚴顏便自盡身亡了?

曹朋,也非常好奇。

“此我家大都督,曹朋便是。”

法正催馬上前,向嚴顏介紹。

在他身旁,有一個身材五小的男子,看年紀近四十左右。騎在馬上倒還好,可是和周圍的人一比,就個頭太小。此人便是張鬆……曹朋用眼睛估算了一下,恐怕連160公分都沒有,果然是如史書上所記載的那般,身材五小。此時張鬆,正端坐馬背上,神情倨傲。聞聽法正介紹,張鬆一怔,臉上露出一抹古怪的表情。也許,在他看來,曹朋實在是太年輕了!

“卻是曹公子當面。”

嚴顏在馬上一拱手,內心裡同樣唏噓,曹朋的年輕。

別看他身在巴郡,但也久聞曹朋之名。特別是曹朋哪一篇《陋室銘》,更甚得嚴顏所喜,還專門命人書寫,懸掛於書房之中,時時揣摩。而今,見到了曹朋。嚴顏一方面驚異於曹朋的年輕,另一方面又暗自駭然。剛纔曹朋的鐵流星以九連環的手法打出,着實讓嚴顏吃一大驚。

也幸虧是曹朋沒有惡意,否則已剛纔的局面,嚴顏必死無疑。

故而,在言語中,嚴顏沒有絲毫輕慢。

“忠伯,老將軍如何?”

曹朋見過了嚴顏之後,笑呵呵的向黃忠問道。

卻聽黃忠道:“有些手段,不愧當初公子所言……”

乍聽,黃忠這句話似乎頗有些輕慢。可是領教過黃忠手段之後,嚴顏倒是不覺得黃忠說的有錯。在黃忠面前,他的勇烈,也許的確就是‘有些手段’而已。再聽曹朋對黃忠的稱呼,嚴顏也不禁有些吃驚。回頭再看黃忠時,目光就有些不同。畢竟,能被曹朋在衆人面前尊稱伯父的人,絕不會簡單。他本就欽佩黃忠的武力,而今對黃忠,更多了幾分好奇之心。

“大都督何以知我?”

嚴顏疑惑問道。

的確,早在曹朋趕到的時候,便直接喊出了‘嚴老將軍’,豈不是說明,他對嚴顏並不陌生?

問題是,巴蜀偏僻,少與中原來往。

嚴顏在西川名聲響亮,但是出了西川,知道他的又有幾個?

內心裡,不免有些驕傲。畢竟曹朋不是普通人,能被曹朋知曉名號,也算得是一樁好事。

曹朋笑道:“我不僅知道老將軍之名,更知老將軍來自臨江,乃臨江五大姓之一嚴氏所出……我提一人,卻不知道老將軍是否知道。昔年巴郡米熊,可還有印象?我正是從甘老先生口中知曉。”

臨江,在巴郡境內。

而在臨江,有五個大家族,也被稱之臨江五大姓,分別是嚴、甘、文、楊、杜。嚴顏正是出自臨江五大姓之一的嚴氏家族,而甘寧則是臨江五大姓之一甘氏子弟。所謂巴郡米熊,就是當年曹朋在涅陽張仲景家中偶遇的老家人甘茂。最初,曹朋並不知道這‘米熊’二字何意。直到後來甘寧歸附,才清楚了其中的內涵。米熊的米,乃是指五斗米教,也就是後世的天師教。

張陵創五斗米教,行善西川。

甘茂便是五斗米教的教徒,因其習練熊搏術,故而得米熊之名。

不過,張魯接掌五斗米教後,教衆出現了內訌。甘茂懶得理睬那些瑣碎事務,便離開西川。

所以,當曹朋提到米熊二字的時候,嚴顏不由得一振。

不僅是嚴顏,就連一旁在默默觀察曹朋的張鬆,也不由得緊蹙眉頭,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你識得甘茂?”

嚴顏詫異問道。不過,他旋即笑了,“倒也是……我聽說那錦帆兒如今已官拜合肥太守,更在你門下效力。怪不得!原來是甘茂老兒的原因。那老傢伙如今可好?我也有多年未聽聞他的消息。”

“茂伯而今在許都,幫張太守料理事務。”

曹朋沒有說明,甘寧投奔他,並非是甘茂的關係,而是因爲黃承彥的緣故。這種事沒必要向嚴顏解釋,他只需要知道,當年錦帆賊,如今已成爲一方諸侯,便足矣。至於真相,就算曹朋有心解釋,嚴顏也不會在意。

經過這一番寒暄,雙方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張鬆依舊是顯得很沉默,一言不發。

但嚴顏對曹朋的態度,卻有了明顯的變化……細說之下,曹朋才知道黃忠和嚴顏交手的原因。起因其實很簡單,是益州使團中一名副將挑起了掙斷。那員副將,就是先前試圖阻攔曹朋的小將,名叫羅蒙。而他的祖籍,便是在襄陽。本來張鬆在邊界,見到法正前來迎接,心裡非常高興。一行人行來,在到達接官亭的時候,見黃忠迎接,張鬆更感開懷。大家聊起來的時候,法正下意識的稱讚了曹朋幾句。

哪知道,卻引得羅蒙惱怒萬分。

他開口言:“朝廷無人,使豎子成名。”

言下之意頗有曹朋是靠着和曹操衣帶關係,纔有如今威望。這一句話,頓時惱了黃忠……曹朋視黃忠爲長輩,黃忠看曹朋,更如自家孩子。再者說了,曹朋的好壞,那輪得到你一個黃毛小子評論。黃忠一怒之下,就要斬了羅蒙。嚴顏自然不會坐視,便出手阻攔黃忠。

於是乎,兩人就打了起來。

幸好黃忠知道輕重,手下留了幾分力道。

否則的話,嚴顏很有可能,在曹朋趕來之前,便被黃忠斬於馬下。

“此事,乃羅蒙失言,並無惡意。

不過曹公子手下好大的威風,竟欲刀劈使團成員?莫非,曹公子要使益州與朝廷衝突不成?”

在抵達巫縣府衙後,衆人分賓主落座。

身爲益州使者的張鬆,卻突然間開口,氣勢咄咄逼人。

他話語中的意思,就是要曹朋處置黃忠。黃忠聞聽,頓時大怒,大手扶住肋下西極含光寶刀的刀柄,眼中閃過冷意。

張鬆這番話,明顯偏袒羅蒙,更指責黃忠不曉禮數。

面對這個歷史上,連曹操都敢諷刺的主兒,曹朋面色如常,忽然一笑,“益州,朝廷之益州,非番邦異國。今永年先生前來,所代表的是劉益州,卻不知朋前來迎接,亦代表朝廷。

羅蒙說我,卻無大礙。

可他言語之間,冒犯朝廷,卻是大大不該。

忠伯……不,黃老將軍乃虎豹騎副都督,亦代表朝廷體面。依我看,他所爲非是逼反益州,實爲劉益州排憂解難。永年先生乃益州名士,飽讀詩書。何故不知這禮儀尊卑,上下之分?”

曹朋的回答,甚是犀利。

你說益州和朝廷的衝突?難不成,你以爲你那益州可以和朝廷相提並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你益州就算再牛逼,也是朝廷的下屬。至於衝突?難道劉璋要造反,自立爲王嗎?若不是的話,你代表着劉璋,我可代表着朝廷。一個小小的副將,就敢肆意抨擊上官,而且諷刺朝政,這就是你益州的氣派?你張鬆是益州名士,書都讀回去了?

張鬆臉色一變,凝視曹朋,半晌沒有說出話來。

沒錯,而今朝綱不振,漢室名存實亡。但朝廷這塊大牌子一天不倒,那麼益州就是朝廷治下。

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記住,是奉天子!

他代表的,就是朝廷的正統。而曹朋也就代表着朝廷的體面……至少在這個時候,還沒有人敢公然自立爲王造反。袁術前車之鑑,哪怕是張鬆,也不敢隨意說出曹朋話語中的錯處。

黃忠維護朝廷的體面,何罪之有?

倒是那羅蒙,又豈是‘失言’二字可以推脫過去?

大廳中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嚴顏蹙眉,看了張鬆一眼,無奈的輕輕搖頭。

張永年剛纔那一番話說,說的的確是有些不妥。但作爲此次使團的副使,嚴顏也不好當面指責。

好在,曹朋突然展顏而笑,“不過張先生既然說是誤會,那就是誤會。

咱們今日在這裡相聚,也算是有緣。我早就聽人說,張先生是益州名士,才幹非凡,今日一見,果不其然,想來丞相見到張先生,必然非常高興。都不是外人,張先生與孝直是好友,而嚴老將軍,我亦久聞其名。今日咱們在這裡,需一醉方休,張先生,老將軍,請酒。”

張鬆,我可是給足你面子了!

張鬆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見曹朋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把剛纔的事情淡而化之,也就不好再說什麼。

於是,衆人推杯換盞,盡興而歸。

張鬆回到住所,剛準備歇息,就聽到有人敲擊房門。

“永年,可曾歇息?”

聽聲音,張鬆便知道來人的身份,於是起身拉開房門,就見法正站在門外。

“孝直,進來吧。”

法正邁步走進房間,在他身後,跟着幾個隨從,捧着醒酒湯和蜜漿水進來,擺放在書案上。

“公子擔心永年吃酒多了,會宿醉難受,故而讓我送來醒酒湯,與永年解酒。”

法正說罷,擺手示意下人退走。

張鬆端起一碗醒酒湯,放到嘴邊,卻又突然停住,“孝直,可是爲曹朋說客?”

法正微微一笑,也不回答,自顧自端起一碗蜜漿水,喝了一口。

張鬆卻突然嘆了口氣,低聲道:“早先孝直突然離開成都,我甚是不解。按道理說,以你我交情,就算離去,也會告知一聲纔是。而今想來,孝直離去,怕是有諸多隱情,可否告知?”

很顯然,張鬆心裡有些不滿。

法正笑道:“當初我離開成都,確有隱情。

永年,你我結識十載,西川四百萬人中,唯有你與孟達,堪稱我至交。這麼多年,若無你和孟達相助,我早就不知是什麼模樣。可是,劉季玉非成大事之人,想必你也看得很清楚。

我聽人說,家鄉近年來甚是繁華,便動了歸鄉之心。

可我也知道,若我與你告別,你必會阻攔,甚至會爲我在劉季玉面前抱屈,惹怒了那些傢伙。我當時想,回家先看看,若不好,再來找你。不想回到家鄉,才知郿縣變化巨大,世人皆稱,曹友學之能。我本欲到許都謀一出路,可我也知道,許都藏龍臥虎,人才濟濟,想要出頭,何其艱難?幸好,當初我在成都認得一人,與曹公子關係甚好,於是便前來一試……公子虛化若谷,求賢若渴。

而今,我爲虎豹騎軍師祭酒,配享八百石俸祿……我正想着,如何與你聯繫。卻不想,你居然出使襄陽。曹公子聽說你要來,便自動請纓,要來迎接你。怕你不知,丞相本不太在意,可是聽了公子的勸說,才讓他秭歸迎接。但公子還是覺得,秭歸相迎,有些無禮,便趕來巫縣。他知道你我相識,還讓我在州界相迎,並命人連夜清掃街道,甚至不惜以一年徭役爲代價,纔有永年而今,所見到的隆重相迎……”

張鬆面色平靜,可內心裡,卻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他在益州,確有虛名,但那是因爲,他出身於益州張氏,乃當地豪門望族。可實際上呢?他並不受待見。劉璋雖然闢他爲別駕從事,卻從不徵求他的意見,更不會把他放在心上。若真受重用,他數次推舉法正,何故無人理會?而且,因爲他長的難看,不免被許多人私下恥笑。

這也使得張鬆,有着超乎常人的自尊。

他聽了法正一席話,不由得感慨萬千……劉璋排他前來的目的,張鬆很清楚。說穿了,就是想要佔便宜,討好處。關鍵是此前兩個月,他老哥張肅剛得了一個廣漢太守的便宜。而劉璋則用三百車破銅爛鐵,得了一個振威將軍的封號。劉璋此次前來,是希望能得到三公之職……三公啊,你劉璋未免太過貪婪。

這不是個好差事,但張鬆又不得不來。

聞聽曹朋對他如此重視,張鬆心裡也不免有些奇怪:“孝直,非是你向曹朋提起我的名字?”

法正搖頭,“非也大都督似早知永年之名。”

“哦?”

張鬆心裡,不免也感到幾分疑惑。不過,他很快就冷靜下來,思忖着曹朋何以如此看重他。

莫非,他知道我帶着西川地形圖?

不可能啊!這件事,我誰也沒有告訴,而且是臨行之前,臨時決定下來,他又如何知曉?可除此之外,曹朋沒有必要待我如此客套。以他的名聲,絕對不需要對我如此重視。除非,他是真的看重與我?

張鬆兩道殘眉,不自覺的扭成了一團。

而法正在一旁也不開口,只是靜靜的喝水,看着張鬆。

半晌後,張鬆突然笑道:“孝直苦盼多年,而今終有賞識之人。曹友學雖只是虎豹騎大都督,但也不算屈了孝直。”

“永年,你又何必諷刺我?”

法正哪裡聽不出張鬆話語中的意思,笑道:“曹公子雖只是虎豹騎大都督,可是卻甚得曹公所重。永年難道不知,公子門下,千石俸祿,已爲世人所知。似你我這等人物,想要在許都站穩腳跟,談何容易。若無人幫襯,只怕難有作爲。公子待我甚厚,我倒是不覺得委屈。

相反,我更希望永年你也前來,這樣你我兄弟,就可以再次團聚。”

這,已經是赤裸裸的拉攏。

張鬆聽罷,啞然而笑,“所謂忠臣不事二主,更何況,我妻兒皆在成都,孝直休要說笑。”

“永年,你欲爲忠臣,奈何劉季玉,視你爲草芥。

再者說了,這天下還是朝廷的天下,劉季玉也不過是朝廷臣子,你爲朝廷效力,何來不忠之說?至於妻兒,你若願意,我可以保證她們能平安抵達許都。說不定什麼時候,你就能衣錦還鄉,讓那些小覷你的人,不敢正視。此乃大好機會,永年當知,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張鬆聞聽,心裡一動。

他猛然擡起頭,凝視法正,久久說不出話來……

第194章 海陵尉第41章 宛城之夕陽聚第376章 瘦馬大黃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351章 三年後第689章 西北風雲再起第365章 周良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532章 海外來客第720章 烽火葭萌關第249章 方天畫戟第123章 奈何爲賊?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40章 宛城之獻刀第74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三)第151章 大地震之商屯(四)第337章 擬蛇,刺殺!第42章 宛城之鉅變第622章 老驥伏櫪第493章 涼州大決戰(十二)第390章 曹操授刀第530章 角力第26章 拳名太極(二)第199章 堅定之心第234章 夏侯真第188章 慘案(三)第653章 嚴黃會第611章 生死一線間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7章 鯤鵬定有乘風日第716章 遼東亂(中)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359章 念天地之悠悠第457章 涼州亂(五)第679章 託妻獻子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359章 念天地之悠悠第687章 封王第100章 宿衛之責第463章 涼州亂(十一)第46章 宛城之選擇第575章 鄧艾野望第147章 祖水河畔論英雄第678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705章 論道第376章 瘦馬大黃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697章 願爲紅顏棄前程第103章 福兮禍兮第518章 疏離第241章 敗者無人權第379章 鮮卑第126章 江表虎臣第186章 慘案(一)第675章 殤(三)第356章 最後一課第446章 糉子美人(四)第128章 一手遮天第695章 拂曉刺殺第372章 不擇手段第125章 第一日第665章 益陽之戰(一)第1章 下輩子別做英雄第155章 交易第63章 武卒已死第680章 東不羹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658章 馬達是誰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11章 我有凌雲志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第147章 祖水河畔論英雄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572章 南陽之故交第533章 可知呂氏漢國乎?第373章 尋釁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548章 生死之謎第158章 選擇第230章 虓虎歸天第338章 五禽功第594章 一槍三劍箭第642章 虎豹如風第714章 亂點鴛鴦譜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424章 前所未有之強硬第495章 涼州大決戰(十四)第245章 衣帶詔第137章 疑竇重重(下)第147章 祖水河畔論英雄第246章 青梅煮酒(一)第130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656章 賞梅煮酒,再論江東第277章 中山蘇氏第152章 大地震之商屯(五)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第420章 覆沒第730章 天罡第一劍,託孤!
第194章 海陵尉第41章 宛城之夕陽聚第376章 瘦馬大黃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351章 三年後第689章 西北風雲再起第365章 周良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532章 海外來客第720章 烽火葭萌關第249章 方天畫戟第123章 奈何爲賊?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40章 宛城之獻刀第74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三)第151章 大地震之商屯(四)第337章 擬蛇,刺殺!第42章 宛城之鉅變第622章 老驥伏櫪第493章 涼州大決戰(十二)第390章 曹操授刀第530章 角力第26章 拳名太極(二)第199章 堅定之心第234章 夏侯真第188章 慘案(三)第653章 嚴黃會第611章 生死一線間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7章 鯤鵬定有乘風日第716章 遼東亂(中)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359章 念天地之悠悠第457章 涼州亂(五)第679章 託妻獻子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359章 念天地之悠悠第687章 封王第100章 宿衛之責第463章 涼州亂(十一)第46章 宛城之選擇第575章 鄧艾野望第147章 祖水河畔論英雄第678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705章 論道第376章 瘦馬大黃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697章 願爲紅顏棄前程第103章 福兮禍兮第518章 疏離第241章 敗者無人權第379章 鮮卑第126章 江表虎臣第186章 慘案(一)第675章 殤(三)第356章 最後一課第446章 糉子美人(四)第128章 一手遮天第695章 拂曉刺殺第372章 不擇手段第125章 第一日第665章 益陽之戰(一)第1章 下輩子別做英雄第155章 交易第63章 武卒已死第680章 東不羹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658章 馬達是誰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11章 我有凌雲志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第147章 祖水河畔論英雄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572章 南陽之故交第533章 可知呂氏漢國乎?第373章 尋釁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548章 生死之謎第158章 選擇第230章 虓虎歸天第338章 五禽功第594章 一槍三劍箭第642章 虎豹如風第714章 亂點鴛鴦譜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424章 前所未有之強硬第495章 涼州大決戰(十四)第245章 衣帶詔第137章 疑竇重重(下)第147章 祖水河畔論英雄第246章 青梅煮酒(一)第130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656章 賞梅煮酒,再論江東第277章 中山蘇氏第152章 大地震之商屯(五)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第420章 覆沒第730章 天罡第一劍,託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