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烽火葭萌關

對於李儒的歸隱,從內心而言,曹朋並不太情願。

雖然他而今有龐統法正,都是三國少有的人傑。但相比之下,二人與李儒相比,還是少了些經驗。也許他們的能力,的確是高於李儒。可是在經驗上,終究有些不足。自黃巾之亂,到初平二年……李儒爲董卓運籌帷幄,從一個西北良家子,世人眼中的土豪鄙夫,而成爲影響漢室命運的關鍵人物。在這期間,李儒絕對是出力不少,甚至是居功甚偉。

在董卓前期崛起的階段,幾乎是李儒一手爲他謀劃。

可惜到最後,隨着董卓的地位越來越高,哪怕李儒是他的女婿,也漸漸疏遠,甚至有些提防。

後世曾有人說,如果董卓去郿塢時,帶着李儒同去。

那麼王允的連環計很有可能,以失敗而告終。恰恰是李儒,最先覺察到了呂布的不臣之心,勸說董卓讓出貂蟬,以進一步拉攏呂布。但董卓沒有同意,更因此對李儒生出了怨恨之意,把李儒留在了長安城裡。

關於董卓和李儒的間隙,最明顯的例證,就是當董卓興高采烈返回長安,準備接受禪讓的時候,李儒事先竟然一無所知。這麼大的事情,謀主竟不知曉,可見董卓當時對李儒,已經是完全拋棄,甚至不復信任。

自歸附曹朋以後,李儒很少出謀劃策。

但每一次出謀劃策,都能讓曹朋逢凶化吉……至於後來,主持西川大局,李儒可謂費盡心思,令整個益州出現混亂。

“先生這一走,誰又爲朋保駕護航?”

曹朋這句話,可不是客氣。

李儒表面上雖然沒有爲他出太多主意,但是卻給了一個明確的方向。

比如當初李儒就曾建議他,勿論曹操對他是升還是降,別想太多,只管照吩咐做便是。這聽上去似乎算不得什麼,但卻爲曹朋在曹操心目中,打下了堅實基礎。他只忠於曹操,其餘人,皆不足爲慮……這也是後來不管曹朋怎樣胡鬧,曹操都包容下來的重要原因。因爲曹操知道,曹朋是他手裡一把鋒利的寶劍,而且只聽命於他,這便足以讓曹操放心。

李儒笑了!

“公子何必難過?

以公子今日之地位,其實已經少有人可以動搖。

大王對公子的器重,無需擔憂,公子而今只需要記住一件事,那邊是水滿則溢,過猶不及。此次西川大亂,大王一定會重新啓用公子,但公子定要小心,此戰不可以推進太快,更不可以率先進駐成都,否則必有禍事。”

言下之意,便是要曹朋磨洋工。

初時,曹朋猶自不解。

然則等李儒離開後仔細思忖,卻發現這句話裡,飽含深意。

他的功勞已經夠多,夠大……而今官拜新武侯,升遷的空間已經不大。這還是曹操刻意壓制的後果,否則曹朋而今,至少能位列三公。以三十歲年紀,位列三公,自古少有之。這些人,往往不得善終。特別是在改朝換代時,往往會成爲第一批冤死鬼。

原因?

非常簡單!

功高震主,賞無可賞。

如果真到了這地步,爲臣子唯有謀逆,爲君主則心生忌憚。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便是貞觀末年,李世勣被李世民貶去了邊郡。按道理說,李世勣又沒有犯什麼罪過,李世民爲何貶他?就因爲李世勣的功勞太大,而李世民身體也一日不如一日。李世民對身邊人說:我今日貶他,就是爲了日後雉奴提拔。如此一來,李勣就會對雉奴心懷感激。

而雉奴,也不必擔心李世勣心懷不軌。

若我現在繼續爲他升官,等雉奴登基時,又如何賞賜他呢?

這道理,李世民清楚,李世勣也很明白。

而今李儒對曹朋這一番話,頓時讓曹朋警醒起來。

最近的日子,實在是太過於逍遙。以至於曹朋,漸漸失去了警覺之心。

李儒的話,無異於醍醐灌頂,讓曹朋重新警惕。

就在李儒離開國內城,數日後,曹操派遣常侍越般來到國內城,命曹朋即刻趕赴鄴都。

同時,曹操罷曹朋五軍大都護之職,以張遼代替。

拜龐統侍中,都護太監,繼續負責府兵推行。

曹朋接到了命令之後,也不遲疑。

他先把越般安排好,便立刻召集衆將,準備趕往國內城。

在離開國內城前,曹朋自然少不得與呂藍又一番抵死纏綿。雲雨過後,他輕聲道:“玲綺,我此次返回中原,短時間內,恐怕難以再與你相會。

本來,我應該把你和念兒一同帶回去,但現在,時機尚不成熟。

不過將來,我總要把你和念兒接到身邊,一家團聚。只是如此一來,你恐怕要失去很多東西。不知你是否能夠舍下,而今這呂漢女王之位?”

呂藍聞聽一怔,頓時瞪大了眼睛。

“阿福,你的意思是……”

“取締呂漢之名,全盤歸附朝廷。

從此以後,呂漢爲曹魏治下……到時候我再設法周旋,將你母子接來,從此一家團聚。要知道,你久居呂漢,於朝廷而言,始終爲番邦,難以心安。”

呂藍愣住了!

她猶豫良久,依偎在曹朋懷中,“若只是我的話,舍了這王位也算不得大事。可這呂漢,確凝聚了無數人心血。高將軍,曹將軍更爲了呂漢,拋家舍業,遠離中原……此事,我當不得主,還要與他們商議才行。”

曹朋知道,呂藍這不是推脫之語。

當下點點頭,輕聲道:“這件事,你不必急於應下。

先試探一下大家的口風,而後再做主張。我估計,這件事非短時間可以做成,所以最好還是以穩妥爲主。我會讓子山與士元,盡力與你方便。在沒有我點頭之前,你切不可輕舉妄動,以免走漏風聲,壞了大事。”

呂藍乖巧的應下,蜷縮在曹朋懷裡,久久不語……++++++++++++++++++++++++++++++++++++++++建安十六年秋,劉璋遭遇刺殺,引發巴蜀動盪。

劉偱在張任等保護下,退往巴西,誓要與劉備決一死戰。而劉備則果斷攻佔成都後,命留守南中的諸葛亮,率部而上,直奔成都。臉皮已經撕破,也使得劉備沒有任何退路。不管劉璋究竟是死於何人之手,他都沒有理由,放棄成都而不顧。原本,劉備對西川就垂涎三尺,而今劉璋死了,也就再無任何顧慮。在攻佔了成都以後,劉備迅速安撫百姓,穩定了成都局勢。

吳懿、費觀等人,舉雙手歡迎劉備的到來。

並且有吳懿出面,說降了葭萌關守將吳蘭,命張飛接掌葭萌關,以防備曹軍偷襲。

隨後,劉備命向朗駐綿竹,大將陳到,坐鎮涪陵關,抵禦張任等人的攻擊。十餘日之後,諸葛亮率部抵達成都,隨行還有南中大豪孟獲雍闓,以及南中三十六洞洞主前來參戰。爲了這一日,劉備在南中整整蟄伏了近三年時間。

不得不說,劉備的確是有手段。

在抵達南中以後,他吸取了之前的教訓,招攬雍闓,又收服了孟獲,並通過孟獲,把南中三十六洞完全掌控手中。這三年來,他頻繁向劉璋所要輜重糧餉,說穿了就是爲了收買南中蠻族。而今,三十六洞集結蠻兵六萬餘人前來助戰,也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劉備兵力空虛的弱點。

建安十六年十一月,劉備在成都,自領漢中王。

十二月,孫權在建康稱王,號吳王。

曹操得知後,勃然大怒。

“大耳賊有何德能,也敢稱王?”

旋即,曹操拜新武侯曹朋爲徵西大將軍,使持節,都督西南。

西北各郡,盡歸曹朋調遣。

同時曹操又下令鎮南將軍,大行府都督曹彰揮兵西進,直奔巴郡而去。

一時間,巴蜀之地,戰火重啓。

劉璋被刺的影響還未被消除,曹軍已開始調動起來,朝着西川緩緩逼近。

劉備得知消息,也不禁有些慌亂。

哪怕是早就有了準備,可是聽聞曹操行動,劉備還是不免感受到巨大壓力。

“軍師,而今曹操兩路並進,當如何是好?”

諸葛亮看上去極爲輕鬆,絲毫沒有慌亂。

“曹彰,黃口小子,不足爲慮。

主公可使向條駐守雒城,與叔至遙相呼應。曹彰年少氣盛,久攻不下必然氣餒,自會退去;倒是那曹朋,方爲主公心腹之患。此人狡詐,詭計多端。他雖遠離西北兩載,但是在涼州威望,確是無人可以相比。

漢中太守石韜,與亮同出水鏡山莊。

此人雖不擅兵事,卻也不可小覷……他在漢中經營兩載,根基極爲深厚。曹操佔領漢中以後,雖止息干戈,但卻一直在籌謀準備,謀取西川。

如今曹軍在西川,糧草充沛。

米倉山屯糧近百萬斛,足以令十萬大軍,兩年內無需憂慮糧餉。

若曹朋抵達,必然會全力攻擊。到時候,葭萌關雖然易守難攻,怕也難以抵禦。亮決意前往葭萌關,拒曹朋於關外。主公當儘快將局面穩定下來。時間越久,曹軍必然勢弱……孫權絕不會袖手旁觀,必然會出兵相助。

如此一來,則曹軍必退,主公也就可坐穩成都,而後徐徐圖之。”

諸葛亮這一計,倒也正合了劉備的心意。

別看西川這些年來混亂不堪,但還是給劉備留下了不少家底。成都庫府,存糧數十萬斛。當時張任等人匆忙撤走,並未完全銷燬,也就便宜了劉備。

而西川,素有天府之國的說法,物產豐富,糧草充足。

即便張任焚燒涪水以西倉廩,但終究不可能全部銷燬。黃權劉巴鄭度這些人,的確是有影響,但費觀吳懿這幫人,也有自己的班底,爲劉備留下了豐富的財富。短時間內,劉備的確是不需要爲糧草等物資發愁。

他首先要做的,便是穩定局勢。

只要這局勢穩定下來,便可以有迴旋餘地……不過,對於諸葛亮要前往葭萌關督戰,劉備還是有些顧慮。

“軍師要去葭萌關,孤不反對。

只是,若有事故發生,孤又要與何人商議?”

諸葛亮想了想,微微一笑道:“此時正是主公安撫西川士人的絕好時機。

內事可問費觀,外事可問吳懿。

若有不決時,可派人前往葭萌關……成都方面,可以由三將軍接掌,亮只需率孟獲楊鋒等人足矣。”

於諸葛亮而言,對曹朋素來不服氣。

數次大敗,在諸葛亮看來,不過是曹朋實力太強,而非曹朋謀略過人。

內心裡,諸葛亮一直期望,能與曹朋一戰。

而今機會到來,諸葛亮自不會放過。在和劉備商議妥當之後,諸葛亮率部,趕赴葭萌關。

此時,曹朋方抵達臨洮,正準備進軍漢中。

曹朋此行,確是大動干戈。

除龐統、向寵和馬謖三人留守涿郡之外,都護府其餘人等,皆與曹朋同行。

除此之外,曹朋還把黃忠,從河西郡調來。

在他的建議下,河西郡太守由吳班出掌。相比之下,吳班與前幾任還是有不小的差距,勿論是能力還是威望,本不足以擔當這河西太守之職。

可吳班有一個優勢,是任何人無法比擬。

他是曹氏老家臣,早在建安初,便歸附了鄧稷,隨鄧稷輾轉大河南北,從海西一直來到幷州。一晃,已十五年之多,吳班對於曹氏和鄧氏的忠誠,少有人可比。一直默默無聞的追隨鄧稷做事,雖名聲不顯,卻極受重視。

此次河西郡出缺,鄧稷便推薦了吳班。

曹朋對吳班的印象也非常好,於是便答應下來……吳班到了河西之後,也不需要有太出衆的能力。步騭、龐統還有黃忠,已經爲他打下了堅實基礎。河西郡而今,也非當初那種艱苦危險,只需要蕭規曹隨,便可以坐穩位子。再說了,這河西郡而今還有一個諸葛均負責日常事務。所以吳班到了河西郡之後,還真不會有太大壓力。

曹朋在鄴都休整一個月,調黃忠韓德匯合一處。

點精兵三千,依舊由趙雲統帥,而後安頓好了家眷,便領着法正郭淮,鄧艾孫紹,徐蓋張虎等人,浩浩蕩蕩,直抵臨洮。

才一到臨洮,就得到了諸葛亮接手葭萌關防務的消息。

法正臉色頓時大變,大叫一聲:“不好,子度休矣!”

第415章 河西第二彈(四)第409章 中山巨賈第679章 託妻獻子第651章 分崩離析的前兆第202章 曲陽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329章 官渡戰事起第274章 案中案第632章 約法三章第464章 涼州亂(十二)第472章 趙偉章第235章 老嫗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638章 長阪坡(一)第187章 慘案第75章 賭第184章 錦帆賊第322章 與五子良將同行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100章 宿衛之責第238章 天車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165章 初聞東城魯氏第242章 虎豹騎第269章 願爲公子朝第154章 真兇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408章 生意第645章 困獸猶鬥第294章 玄德何以證明?第242章 虎豹騎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230章 虓虎歸天第272章 黑眊到第733章 雨後天晴第249章 方天畫戟第506章 大丈夫當快意恩仇第432章 雪花那個飄第49章 宛城之大牛人(二)第241章 敗者無人權第559章 拜相第395章 歸漢還是姓馬?第22章 龍形搜骨(二)第46章 宛城之選擇第408章 生意第157章 徵辟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593章 連環計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423章 明犯天威,皆可殺之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七)第24章 鄰家有女(二)第581章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第291章 河北四庭柱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第655章 野望(二)第62章 惡來兇猛第540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586章 南就聚風雲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472章 趙偉章第521章 呂氏女虎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472章 趙偉章第63章 武卒已死第408章 生意第376章 瘦馬大黃第415章 河西第二彈(四)第14章 鹿門弟子(一)第317章 延津大撤退(十一)第251章 吾家萬里侯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四)第607章 竟爾一老卒?第272章 黑眊到第25章 洪娘子之請第78章 初會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533章 可知呂氏漢國乎?第537章 三薦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274章 案中案第269章 願爲公子朝第266章 出招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第147章 祖水河畔論英雄第584章 南陽之爭第一彈第110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214 爭分奪秒第396章 亂(一)第98章 謀劃前程第630章 初戰子龍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419章 黑眊出擊第195章 駐馬東陵亭第532章 海外來客
第415章 河西第二彈(四)第409章 中山巨賈第679章 託妻獻子第651章 分崩離析的前兆第202章 曲陽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329章 官渡戰事起第274章 案中案第632章 約法三章第464章 涼州亂(十二)第472章 趙偉章第235章 老嫗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638章 長阪坡(一)第187章 慘案第75章 賭第184章 錦帆賊第322章 與五子良將同行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100章 宿衛之責第238章 天車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165章 初聞東城魯氏第242章 虎豹騎第269章 願爲公子朝第154章 真兇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408章 生意第645章 困獸猶鬥第294章 玄德何以證明?第242章 虎豹騎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230章 虓虎歸天第272章 黑眊到第733章 雨後天晴第249章 方天畫戟第506章 大丈夫當快意恩仇第432章 雪花那個飄第49章 宛城之大牛人(二)第241章 敗者無人權第559章 拜相第395章 歸漢還是姓馬?第22章 龍形搜骨(二)第46章 宛城之選擇第408章 生意第157章 徵辟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593章 連環計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423章 明犯天威,皆可殺之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七)第24章 鄰家有女(二)第581章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第291章 河北四庭柱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第655章 野望(二)第62章 惡來兇猛第540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586章 南就聚風雲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472章 趙偉章第521章 呂氏女虎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472章 趙偉章第63章 武卒已死第408章 生意第376章 瘦馬大黃第415章 河西第二彈(四)第14章 鹿門弟子(一)第317章 延津大撤退(十一)第251章 吾家萬里侯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四)第607章 竟爾一老卒?第272章 黑眊到第25章 洪娘子之請第78章 初會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533章 可知呂氏漢國乎?第537章 三薦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274章 案中案第269章 願爲公子朝第266章 出招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第147章 祖水河畔論英雄第584章 南陽之爭第一彈第110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214 爭分奪秒第396章 亂(一)第98章 謀劃前程第630章 初戰子龍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419章 黑眊出擊第195章 駐馬東陵亭第532章 海外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