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西川之亂

“劉璋死了?”

曹操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不禁吃了一驚,甚至有些懷疑,是什麼人和他開玩笑。

心裡面,恨不得劉璋死。

但突然聽到劉璋的死訊,卻又有一些不太相信。

懷着一種頗爲複雜的心情,曹操召見了奉賈詡之命,從武都而來的賈星。

“這幾年來,西川的局勢極其混亂。

特別是民生方面,幾乎到了將要崩潰的地步……自去年開始,劉璋任劉巴爲別駕,主持恢復西川民生的事宜。劉巴上任之後,通過廢除劣幣,平抑物價,逐步更迭建安重寶等手段,的確是令西川發生了不小變化。

但由於之前所造成的問題太過嚴重,劉巴雖然竭力試圖恢復,但效果卻並不是非常明顯。成都的物價雖然平穩下來,但依舊高居不下,非常嚴重。

而且從去年時,南中動盪加劇。

劉備駐守南中,只是穩定局面,但卻沒有着手改變環境。並且,劉備不斷向劉璋討要輜重物資,也使得劉璋壓力很大。入秋之後,劉璋得從事吳懿建議,在成都招劉備前來商議事情。本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卻不想在劉璋進入劉備大營商議事情的時候,突然有人跳出來,將劉璋刺殺。

而後,劉備強行奪取了成都。

張任、冷苞、雷銅還有黃權劉巴等人,於匆忙中集結兵馬,保護劉璋之子劉偱撤離成都,退守巴西,並且在撤退途中,盡毀涪水以西倉廩,與劉備僵持。

而巴郡太守嚴顏,更決意起兵,準備爲劉璋報仇。

家父得知消息,便立刻命臣前來報備,請大王儘快決斷,以備劉備坐大。”

劉璋真的死了!

這一下,曹操算是徹底相信了劉璋的死訊。

“真的是劉備殺了劉璋?”

賈星想了想,便回答道:“具體的情況,臣也不太清楚。只知道成都而今,正處於混亂之中,西川百姓人心惶惶。據石廣元傳來的消息,自劉璋死訊傳出以後,不斷有西川百姓逃離益州,進入漢中避難……

而根據那些逃民所言,劉備當時率部抵達成都,劉璋本欲請他入城,卻被黃權等人阻止。於是劉備在成都外紮營,邀請劉璋赴宴,劉璋欣然而往。可不想在酒席宴上,有刺客突然出手襲擊,劉璋當場斃命。”

曹操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他蹙眉沉吟不語,露出一種思忖之色。

這件事,實在是太過於詭異了!以曹操對劉備的瞭解,這個人最重名聲,雖有些虛僞,卻很在意名氣。按道理說,他不會輕易動手,與劉璋爭奪西川。即便是要翻臉,也不會是在當時的那麼一個環境下動手。

可能會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劉備起兵攻取益州。

但刺殺劉璋,而且是在他的地盤上刺殺劉璋,這手段太爲酷烈,不符合劉備的作風。曹操寧可相信,劉備在營地中把劉璋俘虜,而後假惺惺的落幾滴眼淚,再勸說劉璋一番,而後順理成章,從劉璋手裡接管。

刺殺?

真真不是劉備的作風啊!

曹操對此,顯然是百思不得其解。

但卻不能否認,此時此刻征伐西川,是最好的時機。若錯過了這個機會,日後再想奪取益州,怕就沒那麼容易。以劉備之能,定可以穩住西川局勢,最多半載,則西川定然再無混亂。到時候,得整個西川之力,即便是曹操,也感覺頗爲棘手。這劉備,真真是一個難纏的對手。

“越般!”

“奴婢在。”

“傳孤詔令,命友學儘快返回鄴都。”

“喏!”

曹操迅速拿定主意,決意征伐西川。

但這征伐西川的人選,還要仔細揣摩纔是。思來想去,曹操決定,還是要曹朋來主持西川之戰。首先曹朋對西川態勢,有一個完整的理解。

在過去一年多來的書信中,可以看出,曹朋一直對西川虎視眈眈。

同時,打西川,必須要有西北作爲依託。

曹朋在西北,地位頗爲特殊。有他出面整合西北資源,能夠事半功倍。更不要說,那漢中根基,是曹朋一手安排下來,這種時候不讓曹朋回來,着實有些說不過去。只是曹操也知道,曹朋而今還身在國內城。

想要他返回,恐怕至少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行。

曹操自然不會白白的空餘這一個月的時間,他必須要開始着手進行佈置,調動兵馬,準備開戰。

召回曹朋的詔令,已經發出。

曹操立刻命荀彧等人,前來商議具體方案。

“西川之戰,當兩路併發。”

荀彧聽聞西川大亂之後,二話不說,便起身建議道:“單憑漢中一路兵馬,恐怕還略顯薄弱。大王當兩路進擊,自荊南與漢中兩地出兵……

而且,劉璋之子劉偱,如今正在巴西。

他手中尚有一股力量,張任冷苞,皆西川名將,而巴郡太守嚴顏,更是勇冠三軍,威望無兩。憑這些人,足夠給劉備製造一些麻煩,但如果沒有大王支持,恐怕也難以長久。所以,大王當設法先與之聯絡,而後在圖謀出兵西川。這樣一來,征伐西川便有了內應,可以更加輕鬆奪取。

新武侯大才,可爲一路主將。

大王意欲使新武侯自漢中出兵,是一個極爲妥帖的選擇。

但南路軍,卻需要仔細籌謀……當有上將統帥,方不至於有太大問題。

臣以爲,世子曹彰勇冠三軍,而今駐紮荊南兩載,對於巴郡也極爲熟悉。他手中有大行府蠻軍,正可以調用,配合荊州將軍兵馬,足以攻取巴郡。巴郡一失,則成都門戶大開……不過,荊州人馬調動,還需小心江東孫權,從中作祟。所以荊州方面,也需要加強防禦,水軍自重組以來,業已三載有餘。雖則尚未達到要求,但也足以抵禦江東兵馬。

臣建議,請水軍大都督甘寧,攻佔三江口,防禦東吳水軍。

並請曹仁、于禁、臧霸三人,於淮南行動,牽制住孫權兵馬,令他無暇兼顧西川。

至於長沙桂陽兩地江東兵馬,倒不必在意。

只需是武陵太守鄧範,零陵太守魏延死守,拖住太史慈,便可功成……”

荀彧一番話說完,令在座衆人紛紛點頭。

毫無疑問,在大家看來,荀彧這番話,可謂是算無遺策,已經概括了所有問題。

而曹操也是非常欣慰!

他不爲荀彧這條計策如何高明而感到開懷,卻爲荀彧全心全意爲他籌謀,而高興不已。

說實話,荀彧過來時,曹操還有些猜忌。

他總擔心,荀彧的投靠另有目的。畢竟此前荀彧對他的一些政策,一直不太滿意。甚至於在曹操稱王的時候,所有人都來祝賀,唯有荀彧沒有出現。

這讓曹操又失望,又難過。

想當初,征伐董卓之後,曹操立足東郡。

荀彧是第一個投靠過來的謀主,爲曹操的大業,可算得上是盡心盡力。

他推薦了郭嘉等人才,更爲曹操確立了目標。

無怪曹操當時曾對人說,荀彧就是他的張子房。只是隨着曹操事業的不斷髮展,特別是在漢帝東歸之後,荀彧和曹操之間,就出現了一道裂痕。

曹操一直希望,能與荀彧共創一段君臣相知的佳話。

可隨着那裂痕不斷擴大,也使得兩人的關係,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

此次荀彧獻策,讓曹操彷彿又回到了當初在東郡時,荀彧爲他出謀劃策的時光。看着荀彧,曹操臉上不禁露出了一抹笑容,暗自點了點頭。

孤有文若,大事可期!

不過,讓曹彰主持征伐巴郡之戰,真的合適嗎?

曹彰今年不過才二十二歲,這麼早就獨領一軍,恐怕……

“老嚴顏之名,孤曾聞新武侯提過。

當初張鬆前往荊州時,孤聽人說,新武侯對嚴顏極爲重視,更有‘巴郡嚴顏若在,則西川固若金湯’的說法。子文這些年,的確是有些長進。但要和嚴顏對決,孤還是有些擔心,子文非嚴顏對手,文若以爲如何?”

荀彧頓時笑了!

“正因此,纔要子文出面。”

曹操忙問:“此話怎講?”

“臣亦因新武侯,而知巴郡嚴顏。

當初嚴顏返回巴郡時,臣曾請人,對西川做了一番瞭解。這嚴顏乃巴郡豪強出身,頗有威望。其人善戰,更熟讀兵法……若以力敵,嚴顏借巴郡之險,有張任冷苞之人協助,想要攻破,困難重重。但嚴顏對新武侯,卻是頗爲讚賞。兩人後來常有書信往來,關係非常親密……

嚴顏此人,性情高傲。

若派個等閒人前去,恐怕未必被他看重。

但世子不一樣……他與新武侯有師生之誼,更兼兄弟,嚴顏也會看在新武侯面子上,不爲難世子。若能使新武侯書信一封,說不得可以使世子,事半功倍。若換個人,怕難有效果,唯有世子出馬,方能勝任。”

曹操,陷入了沉思。

良久之後,他突然一咬牙,點頭道:“文若說的極是!

便讓子文統兵……不過江東方面,單憑鄧範和魏延,恐未必能抵擋太史慈。

使子丹前往督戰,也能避免萬一。

還有,命東陵島周倉,廣陵太守龐德,也一起動作,務必要牽制住孫權兵馬主力,不可使其增援西川。其餘各部,也全都行動起來。待新武侯返回之後,孤自有安排。所費輜重糧草,文若當儘快做出章程!”

“喏!”

荀彧聞聽,立刻插手應命。

伴隨着曹操令下,曹魏兵馬,立刻調動起來。

賈詡在涼州,徵召五十軍府,兵馬四萬餘人。同時更有幷州鄧稷,調動三十府兵馬,約兩萬人,在漢陽集結。而京兆尹徐晃,則征伐八萬軍卒,隨時待命。

幽州、曹州兩地兵馬倒是沒有大規模調動。

不過爲防止鮮卑異動,還是進行集結,於彰城郡徵發三萬大軍,防備軻比能趁機作亂。

各地兵馬,調動頻繁。

而遠在高句麗郡國內城,曹朋則迎來了一批客人。

“文成先生此次身涉險地,勞苦功高。”

在國內城的高句麗皇宮裡,曹朋舉起酒杯,走到一個酒案前,躬身一禮,“請先生滿飲此杯。”

那酒案後,端坐一人。

看年紀,大約在五十出頭的模樣,面目醜陋,卻身着一件黑色長袍。

見曹朋敬酒,他也不敢怠慢,忙起身一飲而盡。

“儒有何德何能,當得公子厚愛?”

這男子,正是李儒。

隨着扶餘國歸降,遼東戰事,已基本平息。

曹朋的日子,一下子變得悠閒起來,每日陪着呂藍和大喬等人,遊山玩水。

大喬,在半年前,正式嫁給了曹朋。

事情進行的極爲順利,就如吾粲在私下裡勸說的那樣:夫人可以不顧自己,卻也要爲公子和兩位姑娘着想。今夫人有家不能歸,難不成要公子將來,也是落葉無法歸根嗎?女人在外,總要有一個歸宿。新武侯與夫人年紀相當,又是個有情義的人,而公子對新武侯,也頗爲仰慕。

既然如此,何不再進一步?

於夫人也好,於公子和兩位姑娘也好,都是一樁喜事。

有新武侯在背後支持,夫人又何需擔心,他日不能重返故里?還請夫人三思。

吾粲是江東人,和喬夫人不是同鄉。

但畢竟都屬江東,交流起來,自然也非常輕鬆。

吾粲是奉曹朋之命,打探喬夫人的心思。這一來二去之下,喬夫人倒也心動。後來再打探孫紹的口風,發現孫紹對曹朋,並無任何牴觸,喬夫人這纔算放下心來。不過,她懇請曹朋,不要興師動衆的大加操辦,悄悄的嫁入了曹氏門中……而今,大喬夫人,已懷了三個月身子。

曹朋身在國內城,頗有些樂不思蜀。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儒帶着一干人,突然出現在了曹朋面前……

“我刺殺了劉璋!”

李儒開門見山,對曹朋道:“儒已完成了當年與公子的約定……今高句麗已亡,呂氏漢國從此穩如泰山。儒請公子履行當年諾言,使儒離去。

儒願留在呂氏漢國,爲一富家翁。

只是犬子年紀已長,不必使他跟隨,就讓他呆在中原,爲公子牽馬綴鐙吧。”

李儒在成都,娶了三房小妾,並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而今,他頗有些功成名就,想要退隱山林的意思。

曹朋自然不會拒絕,他要住呂氏漢國?沒問題!曹朋在宴請了李儒之後,便讓他安頓下來。

他也沒想到,李儒居然會用這麼一個辦法,來完成他的使命。

用李儒的話說:“西川民生糜爛,繼續滯留,意義不大……而且大戰將起,無需我在主持大局。此種狀況下,劉璋繼續活着,已沒有意義。”

在李儒告辭的時候,他對曹朋道:“公子當做好準備,只怕就這幾日,大王必有詔令,請公子返回。”(未完待續)

第465章 涼州亂(十三)第70章 霸王三甩第145章 千古紅顏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230章 虓虎歸天第431章 鳳鳴灘大捷第81章 西域奇烏第218章 兵困下邳第40章 宛城之獻刀第113章 願聞其詳第669章 益陽之戰(五)第613章 老卒似虎第94章 拉幫結派第354章 自古紅顏多薄命第300章 誰殺了顏良?第226章 生與死第258章 陸渾山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218章 兵困下邳第561章 前生宿敵,今世若何?第551章 歸附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90章 誰是誰非第20章 橐(一)第421章 非同等閒第425章 戰雲亂起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207章 偷營第377章 獅虎獸第234章 夏侯真第700章 定風波第588章 壯哉,傅將軍第557章 相思子第203章 論戰第175章 遙想當年,羽扇綸巾第483章 涼州大決戰(二)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續)第575章 鄧艾野望第189章 慘案第519章 疏離第2章 生逢建安元年第363章 割喉禮第283章 投名狀第106章 三喜臨門(一)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718章 遼東亂(續)第158章 選擇第441章 定紅澤第269章 願爲公子朝第215章 奇兵第24章 鄰家有女(一)第241章 敗者無人權第608章 老黃忠第189章 慘案(四)第440章 河西第三彈(完)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240章 生擒第32章 義陽武卒(二)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303章 圍魏救趙第627章 荊州變(三)第430章 鳳雛初鳴(五)第393章 一直在等你!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196章 恩義第530章 角力第404章 文姬之請(二)第103章 福兮禍兮第600章 大踏步撤退第71章 嫉惡如仇滿伯寧第546章 終究是個孩子第708章 何不深閨鎖大喬?第20章 橐(一)第421章 非同等閒第141章 虓虎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505章 願爲馬前卒第710章 師徒?父子?第534章 南陽太守第261章 愛蓮說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606章 壯士斷腕第336章 二選一,選擇題第552章 酒宴疑雲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526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255章 拼‘師’有道第598章 反戈一擊第639章 長阪坡(二)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107章 三喜臨門(二)第608章 老黃忠第363章 割喉禮第697章 願爲紅顏棄前程第665章 益陽之戰(一)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
第465章 涼州亂(十三)第70章 霸王三甩第145章 千古紅顏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230章 虓虎歸天第431章 鳳鳴灘大捷第81章 西域奇烏第218章 兵困下邳第40章 宛城之獻刀第113章 願聞其詳第669章 益陽之戰(五)第613章 老卒似虎第94章 拉幫結派第354章 自古紅顏多薄命第300章 誰殺了顏良?第226章 生與死第258章 陸渾山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218章 兵困下邳第561章 前生宿敵,今世若何?第551章 歸附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90章 誰是誰非第20章 橐(一)第421章 非同等閒第425章 戰雲亂起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207章 偷營第377章 獅虎獸第234章 夏侯真第700章 定風波第588章 壯哉,傅將軍第557章 相思子第203章 論戰第175章 遙想當年,羽扇綸巾第483章 涼州大決戰(二)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續)第575章 鄧艾野望第189章 慘案第519章 疏離第2章 生逢建安元年第363章 割喉禮第283章 投名狀第106章 三喜臨門(一)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718章 遼東亂(續)第158章 選擇第441章 定紅澤第269章 願爲公子朝第215章 奇兵第24章 鄰家有女(一)第241章 敗者無人權第608章 老黃忠第189章 慘案(四)第440章 河西第三彈(完)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240章 生擒第32章 義陽武卒(二)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303章 圍魏救趙第627章 荊州變(三)第430章 鳳雛初鳴(五)第393章 一直在等你!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196章 恩義第530章 角力第404章 文姬之請(二)第103章 福兮禍兮第600章 大踏步撤退第71章 嫉惡如仇滿伯寧第546章 終究是個孩子第708章 何不深閨鎖大喬?第20章 橐(一)第421章 非同等閒第141章 虓虎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505章 願爲馬前卒第710章 師徒?父子?第534章 南陽太守第261章 愛蓮說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606章 壯士斷腕第336章 二選一,選擇題第552章 酒宴疑雲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526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255章 拼‘師’有道第598章 反戈一擊第639章 長阪坡(二)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107章 三喜臨門(二)第608章 老黃忠第363章 割喉禮第697章 願爲紅顏棄前程第665章 益陽之戰(一)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