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三喜臨門(一)

建安二年,從正月到七月,發生了很多事情。

五月時,袁術派遣使者到下邳,告知稱帝事宜,並要求呂布履約,將女兒送至壽春。然則沛國相陳登出面阻攔,告訴呂布:曹操迎奉天子,輔佐朝政,是衆望所歸;如果和袁術結親,一定會落下不義之名。到時候呂布佔據徐州,就變得更加名不正言不順,爲天下所指。

呂布深以爲然,便追回了女兒呂元,並將袁紹的使者斬首送往許都。

然後,曹操詔呂布爲左將軍,加以撫慰。袁術得知後,派大將張勳等人率步騎數萬,直逼下邳。而此時的呂布,手中只有精兵三千,馬匹四百,衆寡懸殊。當然了,這三千精兵,多是呂布的親隨,其中包括了飛熊軍和陷陣營兩部人馬,都是身經百戰,驍勇無敵的銳士。

可不管怎麼說,三千對數萬,終究太過危險。

於是呂布採納陳珪之計,離間楊奉等人,聯手夾擊張勳。

數萬步騎,損失殆盡。呂布又和楊奉聯手,水路並下,直逼鍾離,距離壽春僅二百里??????

袁術屯兵五千,與淮南觀望。

呂布這才停止追擊,返回下邳。隨後他派遣陳珪的兒子陳登,與親信魏續赴許都求取州牧。

袁術經此一戰,氣焰銳減!

六月中,曹操派遣議郎王甫,攜詔書拜孫策爲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令會稽太守之職。

並要求孫策與呂布,吳郡太守陳瑀聯手夾擊袁術。

孫策並未立即答應,而是向王甫討要將軍號。王甫承製孫策爲明漢將軍,孫策這纔出兵。

然後,就在孫策出兵至錢塘的時候,吳郡太守陳瑀,卻命都尉萬演持印綬三十餘顆,授予丹陽、宣城等諸縣賊帥祖郎、焦已和嚴白虎等人,着其爲內應,伺機襲取孫策所佔領諸地。

孫策發覺後,立刻命部將呂範等人攻打陳瑀,使陳瑀打敗,單騎亡命冀州。

而孫策趁機吞併吳郡,得兵馬四千餘衆,勢力暴漲。一時間,江東之地,小霸王風頭無二。

七月中,曹操在許都接見了陳登。

他並沒有答應呂布求取徐州牧的要求,反而拜陳登爲廣陵太守。

送走陳登後,曹操便立刻召集羣臣,商議討伐袁術的事情。經過一年的屯田,許都獲得大豐收。曹操無需再爲糧草而擔憂,加之兵馬已準備妥當,劉表張繡也非常老實,是時候出征討逆了!

不過,在討逆之前,曹操還要仔細籌謀一番??????

典韋和許褚,一左一右,好似兩尊門神,立於堂下。

一個懷抱大斧,一個手捧長刀。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沉靜的如同兩尊石像。咋一看,他們穿着打扮似乎相同,白衣黑履,腰繫大帶,頭戴綸巾,顛胸疊肚,透着一股子殺氣。

堂外,衣甲鮮明的武士,正在巡邏。

內有虎賁,外有虎衛,兩隻人馬看上去,相處得非常和諧。

唯一不同的,恐怕就是典韋腰間掛着的一柄短刀。那刀柄處,鑲嵌一枚血紅色的寶石,令短刀更透出了一股血氣。許褚目不斜視,但眼角的餘光,總是不自覺的往典韋腰間的短刀上瞄。雖然竭力剋制,但就是把持不住。典韋呢,也察覺到了,便將短刀往邊上挪了一下,以便許褚能夠更加輕鬆地看到。同時,頭擡得更高,腰板挺得更直,氣的許褚暗地裡,咬碎鋼牙。

在大牢裡呆了三天,曹操便把許褚典韋放了出來。

因爲,這兩人在牢獄中表現得很不錯,每天喝酒聊天,似乎又恢復到了往日的親密關係。

曹操把他們關進大牢,其實就是希望他二人在相互競爭中,保持着親密合作的關係。

這就要考驗上位者的手段!不過對曹操來說,似乎並不是太困難。典韋和許褚出來後,依舊擔任原職。點位還是虎賁中郎將,授天孤刀,可帶刀登堂;許褚還是校尉,統領虎衛軍。

只不過,兩支人馬在兩人入獄的時候,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首先,虎賁軍的僕射和陛下,夏侯衡,曹休被調走。同時又將虎衛軍節從虎賁許定,調至虎賁軍,出任陛長一職。而原虎衛軍節從,則由曹興取代。這曹興,是曹操的族侄,素與典韋交好。此前,曹興一直是在曹仁帳下效力,這次把曹興調來,據說還是由曹仁舉薦……

如此一來,虎賁軍和虎衛軍,都無法形成早先的一言堂。

典韋下面有許定節制,而許褚軍中,也被曹操鉚下一顆釘子。從原來許氏宗族子弟佔據主體的狀況,變成了虎賁與許氏宗族子弟相持的情形。曹興進入虎衛,帶走了三百虎賁銳士。

許褚嚥了口唾沫,眼皮子一耷拉,不再離開典韋。

他知道,典韋是在氣他!

兩人關係雖然恢復,卻不代表他們不再競爭。

狗屎運氣,若非你得了阿福一家的幫忙,焉能配得上天孤刀?

曹操的天罡三十六星,如今第一顆星,已經有了着落。而且,典韋這顆天孤星,也是目前三十六星中,唯一確定的一顆。不僅僅是許褚羨慕嫉妒恨,曹營中許多將領,莫不是如此。

不過,還有三十五顆,不着急,不着急!

許褚也只能在心裡這麼安慰自己:回頭讓大頭問問阿福,讓他們也幫自己一把,奪回面子。

兩個五大三粗的傢伙,明爭暗鬥。

大堂上,曹操的謀臣們,也都看得真真切切。

心裡面不禁覺得好笑,同時也有些期盼。因爲曹操說了,這天罡三十六星,並非以純粹的武力而言

善謀者亦可授予。不僅如此,曹操還說,待曹汲出掌諸冶監後,會着手打造第二批刀。不過,不是天罡刀,而是地煞刀……共七十二支,與天罡相合,湊足天罡地煞之數。

當然了,地煞刀的地位,似乎在天罡刀之下。

於是這一流謀者圖天罡,二流謀者思地煞。可以說,如今曹操麾下的所有人,都盯着這一百零八個……不,是一百零七個名額。

“主公,陳登爲廣陵太守,雖能牽制虓(音肖)虎,然畢竟是徐州望族,未必肯真心效力。”

朝會商議完畢之後,便有人站出來說話。

虓虎,就是呂布。

這人說的倒也沒有錯,陳登身爲徐州頂級門閥,若說他一心爲漢室,估計連他自己都不信。

他所謀的,首先是家族利益。

曹操拜陳登爲廣陵太守,不無離間呂布和陳氏宗族關係的心思。

聽聞之後,曹操也深以爲然。

他是官宦子弟,自然清楚這些門閥世族的想法。世族子弟,以家族爲先。又有幾人,會一心爲國?當然,也不能說完全沒有。至少這大堂上,就有一人心中無私,忠於漢室的世家子弟。

曹操,偷偷地掃了荀彧一眼。

“文若,你以爲如何?”

荀彧睜開眼,不急不緩道:“主公既啓用陳元龍,信他又有何妨?陳元龍是聰明人,當知那虓虎,並非明主,否則他父子大可不必阻攔呂布與袁術結親……不過主公若想謀劃徐州,如今倒也合適。”

曹操微微一笑,“當如何謀之?”

“顆命一人前往廣陵,站穩腳跟,如此,一方面可節制陳登,另一方面,也可以監視下邳。”

“奉孝以爲如何?”

“文若之言,大善。”

“那派何人前往,又如何立足?”

荀攸突然擡起頭來,沉聲道:“我曾聽說,海西自興平二年,便盜匪不絕,混亂不堪。當地豪族,與山賊勾連,三名縣令再海西,離奇被害,至今仍無法找到兇手。陳元龍此前也曾提及海西,曾言海西混亂不堪,無人願往。主公何不派人前往,若海西大治,即可立足。”

“海西?”

大堂上,衆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曹操沉吟片刻後又問:“公達可有合適之人?”

海西,地處徐州治下,位於廣陵、下邳和東海郡三地交界。如今的問題是,徐州雖然名爲漢室領土,可曹操卻難以掌控。呂布自五月大勝袁術後,實力也隨之暴漲。他本就是能征慣戰的猛將,身邊又有高認爲他出謀劃策,帳下更有猛將衝鋒陷陣,曹操也不要三思後行。

派人去海西,等於在徐州鉚下一顆釘子!

但這顆釘子……卻着實不好做。

不僅僅是要節制呂布的動作,還需要承受當地豪族的壓力。

曹操不由得陷入沉思,他帳下能人無數,究竟派誰去,纔算合適呢?去海西的這個人,首先是他信得過的人;其次,這個人要有能力,有手段;同時名聲還不能太響,否則就會引起當地豪族以及呂布的關注。這樣一個人,的確不太容易找到。曹操手下能人不少,但要完全符合條件,一時間還真就想不太明白。手指,輕敲圍欄,曹操的目光,環視大堂。

“主公,曄薦一人,可當重任。”

司空倉曹掾劉曄起身,躬身回答。

曹操連忙問:“子揚所薦何人?”

“便是那乘氏令,樑習。”

“樑習?”

曹操有些疑惑,扭頭向董昭看去。

董昭連忙道:“主公莫非忘記了?樑習原本是陳郡主簿,主公去年將他徵辟,先爲漳長,後任乘氏令。這大半年來,樑習再乘氏所做不差,頗有治名。子揚所薦,倒也的確適合……”

董昭和劉曄,都表示了對樑習的支持。

曹操也非常心動。

他剛要開口表示同意,卻見荀彧起身,“主公,樑習才情卓絕,的確是合適人選。然則他纔到乘氏半載,政令方行,便匆匆調往他處,於乘氏空無益處。樑習往海西,誰可任乘氏?”PS:各位書友!進不來書評的請登錄這個網址試試!花花更新~

“這個……”

荀彧所言,也頗有道理。

這牽扯到一個政令統一的問題。樑習再乘氏剛站穩腳跟,政令剛梳理通暢。如果換一個人,誰又能保證,會繼續執行樑習的政令?朝令夕改,是一個大忌。就比如說,樑習再乘氏,提倡開墾荒田,底下的人剛開始執行,樑習就走了;換一個人前來,說不定會是另一種執政思路。也許他不贊成開荒,而提倡做其他的事情。那之前開墾的荒田,也就是等於無用功。

荀彧說的這種情況,不是不可能出現。

乘氏位於鉅野,是兗(音眼)州重地。曹操雖說將根據地轉到了豫州,但是對兗州,依舊保持重視。

畢竟,兗州是他起家之地。

“文若,那你以爲當如何?”

曹操看着荀彧,沉聲問道。

“彧亦有一人推薦。此人於資歷,或許比不得子虞,才學也稍有不足。不過出鎮海西足矣。”

“文若所薦,何人?”

“此人名鄧稷,字叔孫。”

鄧稷?

對於大堂上的大多數人而言,鄧稷是個非常陌生的名字。

曹操也覺得好奇,扭頭向董昭看去。

董昭也是一怔,在曹操耳邊輕聲道:“鄧稷,就是曹雋(多音俊,卷)石之婿。”

曹操不由得恍然,連連點頭。

怪不得這個名字聽上去有些耳熟,原來是哪位獨臂參軍。獨臂參軍之名,還是從夏侯衡曹休那邊的來。典韋初建虎賁,有夏侯衡曹休爲左膀右臂,故而虎賁得以成型。但夏侯衡和曹休任虎豹騎的時候,卻對曹操說:“人皆知虎賁乃伯權與我之功,卻不知道若少一人,則虎賁不得成。”

曹操當時就問:“那是何人?”

“便是軍中獨臂參軍。”

鄧稷再虎賁幫忙的時候,領參軍之職。

所負責的,大都是一些雜事。在夏侯衡和曹休眼中,那些事情極爲瑣碎,非常麻煩。偏偏鄧稷能做的僅僅有條,絲毫不亂。各種物資,都記錄在冊,一清二楚,沒有任何的偏差……軍中皆戲稱鄧稷獨臂參軍。正因爲由鄧稷做這些瑣碎事情,曹休和夏侯衡,才能全力練兵。

所以,當董昭提醒之後,曹操便立刻想起了鄧稷的來歷。

劉曄卻未聽說過鄧稷的名字,於是疑惑的看向董昭。

不等曹操開頭,郭嘉也站起來道:“鄧稷,確實合適人選。”

“這鄧叔孫,可靠嗎?”

郭嘉說:“鄧稷與嘉由同門之誼。”

言下之意就是說,如果鄧稷不可靠,那我也不是個可靠的人。

這話一出口,劉燁立刻閉上了嘴巴。他雖然得曹操器重,但是和郭嘉相比,卻明顯分量不足。

曹操對郭嘉的寵信,可說是言聽計從。

再者說,大家都是出於公心,既然郭嘉荀彧都表示贊同,那想必這鄧叔孫,卻有可取之處……

“攸亦同意鄧稷出任海西令。”

郭嘉話音剛落,荀攸也站起來了。

他這一開頭,令許多人都不禁感到疑惑。

誰都知道,荀攸和荀彧,不是特別對付。兩個人經常是你說一,我偏偏說二;你讓我往左,我非要往右。論輩分,荀彧是荀攸的叔父,但論才華,荀彧善陽謀,而荀攸則好陰謀,可以說是天生的冤家。兩人當初就漢室正統,就有過分歧。後來又因爲袁紹,而徹底反目。

但荀攸,偏偏又是荀彧所推薦。

所以在很多人眼中,荀彧心胸寬廣,有長者之風。而荀攸呢,相比之下,不不免有些小家子氣。

這更使得荀攸荀彧,矛盾加深。

而今,這兩人同薦一人,着實令曹操有些驚訝。

“公達,也知獨臂參軍?”

荀攸道:“攸所以知鄧叔孫,尤早於文若。”

“哦?”

荀彧不禁奇怪,扭頭向荀攸看去。

“鄧稷本是棘陽小吏,有做事之能。攸初聞此人時,曾命人去棘陽打探,還專門請教過鄧叔孫的上司,如今南郡從事王威。王威乃荊襄名士,才華出衆。對鄧叔孫,也是頗有讚賞。

鄧叔孫不知爲何,得罪江夏黃氏,而與丈人一家,隨君明來到許都。

王威聽說此事之後,還大爲惱火,並派人前往江夏,詢問緣由……鄧叔孫在途經汝南之時,還曾協助滿伯寧,做了一樁好大事情。主公尚記得郎陵之亂否?那成堯,正是被鄧稷所斬。”

曹操聞聽,也不由得連連點頭。

郎陵之事他當然聽說過,而且對成堯私設關卡,大爲惱火。

同時滿寵處決果斷,並且保住了曹洪,讓曹操也非常滿意。只不過,他當時並未留意到,滿寵公文中,也提到了鄧稷。

如今荀攸提起此事,曹操就立刻回想起來。

“顆是西部督郵?”

“正是!”荀攸說:“若主公不放心,可以派人前往平輿,詢問伯寧。據我說知,伯寧對鄧叔孫,也很贊成。

當時還由心留鄧叔孫再汝南,只因爲鄧稷妻子懷了身孕,所以纔來許都。”

不知不覺,鄧稷投奔曹操後,雖沒有任何職務,卻做出了許多事情……

劉曄知道,滿寵那是個剛直不會徇私的人。先有荀彧郭嘉,後有荀攸舉薦,而今又來個滿寵!加之典韋這層關係,海西令十有**,會有鄧稷出任。從禮儀上來說,鄧稷有殘疾,本非合適人員。可這年月,動盪的很……河南尹夏侯惇還缺了一隻眼睛呢!如果拿這件事出來說事,說不定還會得罪夏侯惇。聽說,鄧稷的妻弟和曹真等人舉小八義,這人脈……

劉曄突然有一種感覺,也許自己應該對曹汲,多關注一下。

如果說,曹汲之前在劉曄心裡,不過是個匠人,哪怕曹汲是什麼隱墨鉅子,也只是個匠人。

可現在,劉曄覺得,這曹汲不簡單!

“主公,若以公達所言,這鄧叔孫,的確比子虞合適。”

子虞,就是乘氏令樑習。

曹操也不禁點頭。

鄧稷有才幹,這毋庸置疑。

否則他麾下這幾員干將,也不可能大力推薦。

而他一家,和典韋關係有密切,妻弟更是和曹真有結義金蘭的友誼,應當是可以放心使用。

他名聲不顯,不會引起當地豪族,以及呂布等人的關注。

他在軍中效力過,想來對兵事也略知一二。同時,此人還精通律法……只不知道這機變,如何?

曹操不禁有些躊躇,但心中已經敲定了海西令的人選。

“公仁。”

“喏!”

“你即刻手書一封,派人送往平輿,與滿伯寧知。”曹操說這話,站起身來,“海西令一事,某當三思,再做決斷……文若,你立刻整理卷宗,將海西縣的情況,迅速呈報上來!”

荀彧聞聽,和郭嘉對視一眼,輕輕點頭。

而後他上前一步,拱手道:“彧即刻處理此事。”

曹操負手而去,嘴巴里仍不住地嘀咕着鄧稷的名字。走出大堂的時候,他突然看向了典韋。

圓胖的臉上,旋即浮現出一抹笑意。

第555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593章 連環計第203章 論戰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125章 第一日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續)第393章 一直在等你!第218章 兵困下邳第659章 假節第227章 親戚?第84章 名,妙不可言第442章 大場面!!!第413章 河西第二彈(二)第706章 建安十五年第376章 瘦馬大黃第344章 喜事登門第473章 曹之殤第720章 烽火葭萌關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239章 同宗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388章 紅水集外第137章 疑竇重重(上)第305章 行進在正確的路上第164章 仇人?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第144章 焦尾琵琶第321章 張合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658章 馬達是誰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189章 慘案(四)第503章 驚怒第544章 史老大第465章 涼州亂(十三)第264章 臨危受命第266章 出招第467章 涼州亂(完)第474章 雲動(一)第196章 恩義第414章 河西第二彈(三)第442章 大場面!!!第507章 一世人,兩兄弟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24章 鄰家有女(二)第27章 百鍊鋼刀(二)第111章 漢家犬第368章 匈奴,匈奴(三)第207章 偷營第257章 驚出一身冷汗第570章 南陽之善緣第147章 祖水河畔論英雄第486章 涼州大決戰(五)第320章 絕地大反攻第122章 海西縣的下馬威第582章 活字印刷第276章 真相,初顯端倪第724章 不對稱之戰第110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226章 生與死第518章 疏離第82章 名,妙不可言(一)第656章 賞梅煮酒,再論江東第393章 一直在等你!第317章 延津大撤退第664章 紈絝女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478章 雲動(五)第515章 父憑子貴第78章 初會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517章 荊州神童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492章 涼州大決戰(十一)第568章 南陽之訪客第687章 封王第373章 尋釁第232章 抉擇第654章 野望(一)第610章 怎忘記此人第121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四)第78章 初會第522章 福紙第359章 念天地之悠悠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535章 江水如龍第425章 戰雲亂起第23章 火神歌(一)第101章 惡來鬥虎癡(一)第167章 陋室銘第473章 曹之殤第284章 曹賊兇猛第444章 糉子美人(二)第624章 短歌行第178章 小賊,你小心第554章 險死還生第447章 糉子美人(完)
第555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593章 連環計第203章 論戰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125章 第一日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續)第393章 一直在等你!第218章 兵困下邳第659章 假節第227章 親戚?第84章 名,妙不可言第442章 大場面!!!第413章 河西第二彈(二)第706章 建安十五年第376章 瘦馬大黃第344章 喜事登門第473章 曹之殤第720章 烽火葭萌關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239章 同宗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388章 紅水集外第137章 疑竇重重(上)第305章 行進在正確的路上第164章 仇人?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第144章 焦尾琵琶第321章 張合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658章 馬達是誰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189章 慘案(四)第503章 驚怒第544章 史老大第465章 涼州亂(十三)第264章 臨危受命第266章 出招第467章 涼州亂(完)第474章 雲動(一)第196章 恩義第414章 河西第二彈(三)第442章 大場面!!!第507章 一世人,兩兄弟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24章 鄰家有女(二)第27章 百鍊鋼刀(二)第111章 漢家犬第368章 匈奴,匈奴(三)第207章 偷營第257章 驚出一身冷汗第570章 南陽之善緣第147章 祖水河畔論英雄第486章 涼州大決戰(五)第320章 絕地大反攻第122章 海西縣的下馬威第582章 活字印刷第276章 真相,初顯端倪第724章 不對稱之戰第110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226章 生與死第518章 疏離第82章 名,妙不可言(一)第656章 賞梅煮酒,再論江東第393章 一直在等你!第317章 延津大撤退第664章 紈絝女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478章 雲動(五)第515章 父憑子貴第78章 初會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517章 荊州神童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492章 涼州大決戰(十一)第568章 南陽之訪客第687章 封王第373章 尋釁第232章 抉擇第654章 野望(一)第610章 怎忘記此人第121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四)第78章 初會第522章 福紙第359章 念天地之悠悠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535章 江水如龍第425章 戰雲亂起第23章 火神歌(一)第101章 惡來鬥虎癡(一)第167章 陋室銘第473章 曹之殤第284章 曹賊兇猛第444章 糉子美人(二)第624章 短歌行第178章 小賊,你小心第554章 險死還生第447章 糉子美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