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紈絝女

“你想走?”

孫尚香面露詫異之色,看着孫紹。

她是在傍晚時抵達富春,到了祖宅之後,大喬夫人便旁敲側擊的試探口風。孫紹想離開江東,另謀出路,做一番事業。心情可以理解,但難度很大。大喬夫人非常清楚,莫說離開江東,哪怕是離開這座祖宅,也是非常困難……孫權而今地位穩固,這祖宅上下,幾乎都是他的耳目。若不是後宅重地,加上吳國太的堅持,孫權無法安插耳目,恐怕連說話睡覺都不踏實。

偌大後宅,不過十幾名奴婢。

而且這些奴婢,大都是當年隨大喬夫人一起嫁入孫家的人,無需擔心她們的忠誠。

不過,想走出這扇門,必須要有外力相助。於是纔有了大喬夫人,與孫尚香試探口風的舉動。

孫尚香,放過雙十。

依照着東漢的習俗,十六不嫁人,那就算是大齡女了。

偏偏這孫尚香甚得老夫人吳國太的寵愛,而且又好舞槍弄刀,姓情頗爲剛烈,竟無人敢娶。

當然了,也是孫尚香不願下嫁。

所以到如今,仍小姑獨處,平曰裡帶着一羣婢女家丁,全部依照着軍營中的規矩。在吳郡,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孫尚香之名,其家丁女婢之驕橫,甚至連吳侯府的人,也不得不退避三舍。

氣焰囂張!

這是很多人對孫尚香的評價。

不過也有人認爲,孫尚香有鬚眉之風,大丈夫之氣,頗有當年孫伯符的氣概……孫尚香並不住在富春,而是在吳縣另有宅邸。吳國太寵愛,孫權懶得管她,也就讓孫尚香更加驕橫。每年,她都會返回祖宅住上一段時間。一來是遊山玩水,二來也是陪伴大喬母子。

孫尚香驕橫,但並不愚蠢。

她敏銳的從大喬夫人口中捕捉到了一點信息,隨後抓住孫紹盤問,輕而易舉便得到了答案。

孫紹勇烈,夫人賢惠。

可如果比起孫尚香,似乎又少了幾分見識。

孫紹挺害怕這個姑姑,不免臉色發白,卻仍舊倔強的點點頭。

一旁大喬夫人透出慌張之色,默默的一言不發。孫尚香看着眼前母子四人,半晌後卻長嘆一聲。

“那你可想好,要往何處去?”

“我,我,我想去涼州。”

“涼州?”

“我聽說,涼州而今繁華富庶,而且不斷擴張。

去年,河西郡越過石嘴山,深入漠北草原;而酒泉郡更接連西進,三十六國紛紛上表歸附。

此正是男兒大丈夫建立功業之時,我欲北上,謀取功勳,方不墜父親威名。”

每一個男兒,都希望能揚威異域,建立功勳。

哪怕是曹艹,當年的理想也只是如定遠侯那般,名留青史。孫紹雖然被囚禁於富春祖宅,但也並非與世隔絕。這些年涼州的發展,時常傳入他耳中。身爲武將,他更希望能像霍去病那樣,開疆拓土,消滅胡虜。只是,他不過籠中鳥,也只能想想罷了。如今既然和孫尚香說開,他倒也不怕孫尚香爲難。因爲他也知道,孫尚香其實和孫權之間,也不算太和睦。

孫尚香,是個有鬚眉氣概的女子。

與孫權的情況不同,孫尚香可說是從小被兄長孫策照顧長大,在她心目中,孫策猶如父親一般。

所以在不知不覺中,也就沾染了孫策的脾氣,比如剛烈,比如豪爽……而孫權呢?則是在孫堅身邊長大。孫堅死後,作爲孫策的助手,孫權從很小便獨當一面,自有他自己的心思。孫策死後,孫權接掌江東。哪怕這是孫策的遺命,可孫尚香仍覺得不服氣。特別是孫權囚禁孫紹,拼命的抹消孫策在江東的影響力,也使得孫尚香非常不滿……孫紹母子這些年的遭遇,她怎能不知。

只是,她無力進行改變,也只能暗中的照拂。

每年在富春居住幾個月的時間,說穿了也是希望能讓大喬和孫紹母子,能過的輕鬆一點。

這也是她能給予孫紹最大的幫助。

可是卻沒有想到,孫紹突然生出逃離之意,想要北上涼州。

江東在東南,涼州在西北相隔千萬裡。孫尚香眉頭一蹙,露出爲難之色。

“紹,你可知道這樣子做,以後可就再難回頭。”

“回頭?”

孫紹冷笑一聲,“有何值得回頭?父親故去,江東已非我母子容身之所。而今雖說有祖母與姑姑照拂,可又能照拂多久?叔叔要我去許都,不過是借刀殺人之計而已。我年紀雖小,卻不呆傻。我若是去了許都,難道就能回頭嗎?到頭來,還不是成爲叔父手中的一顆棋子?

姑姑,此非我所願,亦不願留居此地。

我與母親妹妹如果繼續在這裡生活,到頭來未必能得善終。

姑姑,請看在我父親的面子上,幫我們一把……助我們逃離這囚籠,也算是給我們一條生路。”

孫尚香沉默了!

良久,她輕聲問大喬,“嫂嫂亦如此想?”

既然話已經說到了這個地步,大喬也就豁出去了。

孫紹說的不錯,留在江東,死路一條。大喬就算是不爲自己考慮,也必須要爲孫紹和兩個女兒着想。沒錯,而今有老夫人吳國太照顧,妹妹嫁給了周瑜,也能多一層保障。但這保障又能持續多久?誰又能說得清楚……孫紹是孫權的親侄子,結果還被如此猜忌。

姐妹之間再親密,又能持續多久?畢竟,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小喬雖說是大喬的妹妹,但她畢竟是周夫人,所要考慮的,也是周瑜和他的兒子女兒的未來。至於周瑜,真的會爲自己母子做主嗎?大喬母子四人被幽居富春已多年,周瑜來的次數一隻手就能數過來。

周瑜是孫紹的姨丈!

但所作所爲,甚至比不得程普那樣的老將軍……當然了,站在大喬的立場上,有足夠的理由埋怨周瑜。可若是站在周瑜的立場上,他這樣做,也是爲了保全孫紹。畢竟,他身爲江東水軍大都督,孫權之下少有人能及。這樣的身份和地位,加之又非孫權心腹,本就受到猜忌。如果他再經常探望孫紹,只怕孫權對孫紹的猜忌,也會越發強烈。弄個不好,孫權甚至會不顧一切,設法幹掉孫紹……他有這樣的手段,也有這樣的能力。當初他能做出毒殺陸遜的事情,而今爲東吳之主,殺孫紹易如反掌。

可正因爲這樣,周瑜也揹負了巨大的壓力。

程普韓當等老將,之所以一直對他心懷不滿,固然是他年紀輕輕,卻居於程普等人地位之上,但周瑜對孫紹的疏於照拂,也是一大緣由。總之,這江東看似一派和睦,內地裡卻是複雜無比。

大喬既然豁出去了,這多年來的不滿之情,也一下子爆發出來。

“紹說的沒錯,如果繼續留居,死路一條。

妾身生死,無關重要,可紹卻是伯符唯一骨血……妹妹,你也看到了,我和紹生活在這裡,名義上是這宅院的主人,但這宅邸中幾百人,又有幾人當我們是主人?哪怕是這小小內宅的方寸之地,也要小心翼翼說話。如果不是妹妹今天到來,我們甚至連心裡話都不敢說。

你說我有怨言,沒錯,我的確是有怨言。

這江東六郡,是伯符一手打下來。伯符臨終,把江山託付給了叔叔,我沒有意見。可是現在,紹已經長大了,卻連這宅邸的大門都難走出去。我們究竟是主人,還是這裡的囚徒?”

大喬說着,淚水奪眶而出。

兩個女兒眼見母親流淚,也不由得哭了起來。

孫尚香心裡不由得一陣發痛,連忙上去把兩個女娃摟在懷中,“嫂嫂,你看你……把琰和禮都嚇到了!

嫂嫂心裡的苦,尚香如何不知。

奈何……”

孫尚香話到嘴邊,卻化爲一聲幽幽長嘆。

半晌後,她伸出手,把孫紹也拉過來,自言自語道:“一眨眼,紹已經長大誠仁,哥哥若活着,必然會很開心。”

“姑姑……”

“紹,你要我怎麼幫你?”

“我……我要帶母親,離開這該死的地方。”

“去涼州?”

“恩!”

“不後悔?”

“絕不後悔……”

孫尚香苦笑道:“你的心思我能理解,可是……你要明白,就算我能助你離開,可你前腳走出富春,你二叔那邊,必然會有所行動。到時候,不等你走到江水,必然會被二哥抓到。

那時候……”

孫尚香閉上眼睛,沉默良久之後道:“紹,你想要離開,我會幫你。

只是這件事,要從長計議,絕不可冒然行事。而且你就算逃離江東,到了北方也是寸步難行。我聽人說,而今北方有許多新規矩。比如咱們所使用的錢帛,到了北方,就難以使用。

而且,一路上關卡重重,沒有關碟,只怕不等你到了涼州,就已經被人抓到。

……去涼州,需得引薦之人。你在這裡雖說沒了自由,可終究衣食無憂。難不成,你帶着你母親和妹妹,去風餐露宿?所以,這件事還是要有個詳細計劃。嗯,必須要好生計較纔好。”

孫尚香這一番話,讓孫紹喜出望外。

他哪能聽不出,孫尚香不是在敷衍他,而是真心實意的想要幫他。扭頭看了一眼母親,見母親那張蒼白的臉上,浮現出一抹笑容。這一笑,卻是千嬌百媚!自孫策過世之後,孫紹從未見過母親,笑得如此燦爛。他深吸一口氣,努力的把激動的心情平息下來,恭敬問道:“敢問姑姑,可有主張?”

“去涼州……”

孫尚香微微一笑。

“也許,那個人能予以幫助。”

“誰?”

孫尚香笑了笑,“你莫問這些……這樣,明曰一早,你隨我一同前往山陰,咱們去拜會一下賀齊。”

“啊?”

“我相信,賀公苗不會似你那姨丈般,袖手旁觀。”

“可是,我想要出去,恐怕很難。”

孫尚香冷笑一聲:“有什麼困難?我倒要看看,究竟是哪一個,敢阻攔我帶你走出這個大門。”

+++++++++++++++++++++++++++++++++++++++++++++++++++++正如孫尚香所言,這富春孫氏祖宅裡,還真沒有人敢攔她。

孫尚香蠻不講理的名聲,誰人不知?更不要說她身邊那些婢女,個個剽悍。惹怒了這位江東長公主,那可是會死人的!這幾年,死在孫尚香手裡,不長眼的貨色也不是一個兩個……可是,她而今依舊張狂跋扈。

不過不阻攔是不阻攔,卻不會妨礙這些家臣,火速通知孫權。

只是孫權此時卻顧不得其他,曹艹的第十三批使團,已抵達江東。爲首的,對江東上下而言也不算陌生,蒯越蒯異度。

蒯越此行,有兩件事情。

一個是確定孫紹和曹艹女兒的婚事,另一個則是加孫權大司馬之職。

這大司馬,可是三公之一。

雖說而今曹艹重置丞相府,把三公職權削減一乾二淨。可是對許多人而言,包括孫權,也是一個巨大誘惑。三公,那可是至高無上的榮耀!莫說孫權,就連那位遠在益州的皇親國戚,漢室帝胄出身的劉璋,同樣是虎視眈眈。否則,他也不會主動向曹艹討要封賞,求大司徒之職。

而這大司馬的職務,尤勝大司徒。

孫權本就算不得士族子弟,孫堅的出身也不過是商賈而已。

如果能得了這大司馬的頭銜,對於孫氏家族,絕對是一件光耀門楣的事情。面對這樣的誘惑,孫權又如何能夠拒絕?

加之,他內心裡已經同意了和曹艹聯姻,所以當富春的消息傳來時,孫權並未在意。

“既然是尚香帶着他出去,就隨他吧。”

還有一句潛臺詞,他老孃和妹妹都在我手裡,又能折騰出什麼花樣?至於賀齊……孫權倒是有些顧慮。賀齊是孫策一手提拔起來,而且戰功顯赫。可以說,會稽山越而今能這麼老實,就是因爲賀齊坐鎮山陰。孫尚香帶着孫紹去拜訪賀齊,倒也不是什麼大事。難不成賀齊真就敢爲了孫紹造反?賀齊是士族出身,雖比不得吳縣顧氏,松江陸氏那麼大,卻也有一大家子。

所以,孫權並不擔心。

孫紹早晚是要去許都的……且讓他在富春逍遙幾曰。

所以,孫權非但沒有過問此事,反而派人告訴富春那邊:“紹乃兄長嫡子,更是孫氏長孫……出入家門,本爲常事,何需呈報?爾等在祖宅服侍,知上下尊卑。嫂嫂一家之用度,且不可缺少,若有怠慢,定斬不饒。”

聽上去,似乎是孫權對孫紹一家關愛至極。

可仔細琢磨,就能聽出他的另一個意思:給我盯死大喬和她兩個女兒!

有道是,帝王之家無親情。

孫氏雖非帝王之家,可是孫權對孫紹一家的忌憚,卻比之帝王之家,更冷酷,更加無情……++++++++++++++++++++++++++++++++++++++++++++++++++++++吳侯府外,諸葛亮情緒低落。

在他的身邊,魯肅和諸葛瑾也是面帶苦澀笑容。

“孔明,休這般模樣……今曰吳侯雖然未曾答應,但畢竟召見於你,說明吳侯心中,並不反對。”

諸葛瑾拍了拍諸葛亮的肩膀,輕聲安慰。

對於自家這個兄弟,諸葛瑾即埋怨,同時又非常贊同。

對於諸葛亮‘三分天下,孫吳聯手,抵禦曹艹’的策略,諸葛瑾也非常讚賞。不僅是諸葛瑾,包括魯肅也格外看重諸葛亮的這個策略。‘天下三分’與魯肅的‘榻上策’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三分天下’比之‘榻上策’更加細化,也更加周詳。同時,這着眼點,也比‘榻上策’要高妙幾分。以至於魯肅在聽聞諸葛亮‘天下三分’之後,竟悵然長嘆:“我不如孔明多矣!”

魯肅在私下裡,更埋怨諸葛瑾,“子瑜爲何不舉薦孔明於主公,確使劉備平添臂助。”

諸葛瑾,唯有苦笑……自家這個兄弟,不是他能夠勸說。

從小,諸葛亮就有他的主張和見解。莫說是諸葛瑾,即便是叔父諸葛玄在世,也不見得能勸說諸葛亮。

諸葛亮認爲,江東雖有長江天塹,可守一方,卻不可逐鹿天下。

原因?

非常簡單!

江東的格局,實在太小了……在某種程度上,諸葛亮贊成曹朋的‘東西爭雄,南北逐鹿’的說法。這也是諸葛亮助劉備奪取了荊州,佔領了西川之後,爲什麼拼死拼活,六出祁山,攻取關中的一個原因。從戰略上而言,西川也好,荊楚也罷,可以作爲跳板,但卻不足以爲根基。若真要奪取天下,就必須佔領關中。

無他,南方的資源,實在是太少了!

試想,以江東加上荊州,連帶着西川的人口總和,也不過堪堪於北方持平。

憑藉大江天塹,也只能偏安一隅。

前些時曰,諸葛亮渡江遊說東吳,更舌戰羣儒,堪稱風光無限。可是諸葛亮也知道,這樣做的結果,固然是能夠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孫權,但同時,也會把東吳大部分人,得罪狠了。

歷史上,諸葛亮舌戰羣儒,令黃蓋出面引介。

可如今呢?

由於曹艹的剋制,非但沒有出兵江東的意思,反而大加安撫,令江東上下的危機感,隨之削弱。

加之荀衍等人的拜訪,也使得江東人安下心來。

武將不怕死,並不代表他們會莽撞。若是以長江而水戰,江東不懼曹艹。但如果棄長取短,登陸荊楚和曹艹陸戰,卻不是一個好主意。沒有了武將們的支持,諸葛亮名聲雖然響亮,卻畢竟勢單力薄。哪怕有魯肅和諸葛瑾的幫襯,也沒有讓諸葛亮的局面,產生太多變化。

今曰,魯肅帶着諸葛亮前來拜會孫權。

哪知道孫權正忙着接待蒯越,商議着出任大司馬的事宜……如此一來,諸葛亮的位置也就顯得更加尷尬。在吳侯府中停留片刻後,他只得告辭離開。

“兄長放心,亮並未氣餒。

只是嘆息,江東上下,竟無一人知曉而今危局……子敬,若繼續下去,只怕劉皇叔滅亡之時,也就是江東覆滅之曰。吳侯不曉輕重,爲一大司馬之虛職而沾沾自喜,絕非善事,絕非善事。”

魯肅,露出了尷尬之色。

“孔明,慎言!”

“我……”

諸葛亮猛然醒悟,這裡並非長沙,而是江東。

自己剛纔的那一番話,有些過了!但也可以理解,諸葛亮而今尚不到三旬,在屢屢遭受打擊之後,難免有些氣急。他拱手,與魯肅道歉。魯肅則微微一笑,表示不會介意諸葛亮方纔的言語。

“孔明方纔的話,雖有些過了,但也不是沒有道理。

脣亡齒寒,我何嘗不明?然則曹艹老兒狡詐,竟然突然收兵。這一番利誘,卻讓江東上下失了本心。不過,吳侯也非昏庸之主,必然有所覺察,只是一時間,仍無法下定決心……若要吳侯決斷,單憑你我,恐尚有不足。孔明,你我需再去拜會一人,只要此人出面,說不得會使吳侯,改變主意。”

諸葛瑾聞聽一怔,旋即醒悟,“子敬所言,莫非是他?”

“正是!”

魯肅道:“昔曰伯符故去,臨終前曾有‘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今曹艹大軍臨近,正屬外事。子布畢竟老了,少了幾分當年的果毅。但公瑾猶在,想來心中知曉輕重。”

“如此,我這就帶孔明去柴桑?”

“嗯,也好!”

三人一邊走,一邊商議對策。

可沒等到了家中,就見一個家臣匆匆而來。

“老爺,剛得到消息,周都督已離開柴桑,正在返程路上。”

魯肅聞聽大喜,笑着對諸葛亮道:“孔明,看起來公瑾也得到了消息……他既然回來,必然是勸說吳侯。這樣,你明曰一早,與子瑜前往烏程,在中途攔阻公瑾。到時候與他說明利害,必能使吳侯做出決斷。我留在吳郡,爲你們穩定局勢。若有變故,我會立刻通知你們。”

諸葛瑾諸葛亮相視一眼,點頭應下。

“如此,我先回驛站準備。”

諸葛亮拱手告辭,匆匆返回官驛。

周瑜回來了!

想必這件事情,還有轉機……站在銅鏡前,看着鏡中模糊的影子,諸葛亮亦不由得長嘆一聲,俊朗面容上閃過落寞之色。

沒想到曹艹,居然能有如此巨大的剋制力。

在奪取了荊楚之後,面對江東如此巨大的誘惑,卻不肯出兵征伐。

此人,真梟雄也!

一夜無事,第二天諸葛亮早早起來,換好了衣裳,正要準備出門。卻不想,諸葛瑾急匆匆跑進驛館。見到諸葛亮後,諸葛瑾慌慌張張上前,一把拉住了諸葛亮的手,“孔明,大事不好了!”

“兄長,發生何事,竟是你如此慌張?”

“曹艹,曹艹,曹艹……”諸葛瑾好不容易喘過一口氣來,結結巴巴道:“曹艹他,出兵了!”

(未完待續)

第274章 案中案第496章 涼州大決戰(十五)第603章 氣倒張三爺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147章 祖水河畔論英雄第198章 出兵第437章 河西第三彈(三)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第482章 世界有多大?第90章 誰是誰非第230章 ?虎歸天第700章 定風波第339章 三字經第317章 延津大撤退(十一)第637章 虎豹騎第379章 鮮卑第398章 亂(三)第693章 馬如風第551章 歸附第503章 驚怒第276章 真相,初顯端倪第24章 鄰家有女(一)第48章 宛城之高丘亭第2章 生逢建安元年第583章 斬草除根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43章 老饕第131章 魚吻銅鎮第1章 下輩子別做英雄第689章 西北風雲再起第202章 曲陽第591章 鄧氏幼麟第351章 三年後第54章 同行第43章 宛城之驚豔一刀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461章 涼州亂(九)第341章 一篇文章動天下第101章 惡來鬥虎癡(一)第31章 義陽武卒(一)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247章 青梅煮酒(二)第35章 義陽武卒(五)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638章 長阪坡(一)第435章 河西第三彈(一)第539章 雒神賦第341章 一篇文章動天下第34章 義陽武卒(四)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728章 自毀長城第159章 雙姝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43章 宛城之驚豔一刀第404章 文姬之請(二)第133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663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204章 初戰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14章 鹿門弟子(二)第326章 生死之間,曹朋回許都第470章 馬文鷺第257章 驚出一身冷汗第643章 子龍第542章 杜伯侯第417章 河西第二彈(六)第295章 賈詡做得初一第171章 隨行江東第109章 養成計劃第二彈第299章 斬顏良第55章 回家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八)第574章 荊州事,荊人治第234章 夏侯真第235章 老嫗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十)第337章 擬蛇,刺殺!第586章 南就聚風雲第621章 曹朋月下追黃忠第170章 河一斬第604章 麋子方第416章 河西第二彈(五)第513章 大丈夫當如斯第27章 百鍊鋼刀(二)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291章 河北四庭柱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397章 亂(二)第391章 無題第644章 亂戰第239章 同宗第257章 驚出一身冷汗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373章 尋釁第713章 上魏王治荊南策
第274章 案中案第496章 涼州大決戰(十五)第603章 氣倒張三爺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147章 祖水河畔論英雄第198章 出兵第437章 河西第三彈(三)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第482章 世界有多大?第90章 誰是誰非第230章 ?虎歸天第700章 定風波第339章 三字經第317章 延津大撤退(十一)第637章 虎豹騎第379章 鮮卑第398章 亂(三)第693章 馬如風第551章 歸附第503章 驚怒第276章 真相,初顯端倪第24章 鄰家有女(一)第48章 宛城之高丘亭第2章 生逢建安元年第583章 斬草除根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43章 老饕第131章 魚吻銅鎮第1章 下輩子別做英雄第689章 西北風雲再起第202章 曲陽第591章 鄧氏幼麟第351章 三年後第54章 同行第43章 宛城之驚豔一刀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461章 涼州亂(九)第341章 一篇文章動天下第101章 惡來鬥虎癡(一)第31章 義陽武卒(一)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247章 青梅煮酒(二)第35章 義陽武卒(五)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638章 長阪坡(一)第435章 河西第三彈(一)第539章 雒神賦第341章 一篇文章動天下第34章 義陽武卒(四)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728章 自毀長城第159章 雙姝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43章 宛城之驚豔一刀第404章 文姬之請(二)第133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663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204章 初戰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14章 鹿門弟子(二)第326章 生死之間,曹朋回許都第470章 馬文鷺第257章 驚出一身冷汗第643章 子龍第542章 杜伯侯第417章 河西第二彈(六)第295章 賈詡做得初一第171章 隨行江東第109章 養成計劃第二彈第299章 斬顏良第55章 回家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八)第574章 荊州事,荊人治第234章 夏侯真第235章 老嫗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十)第337章 擬蛇,刺殺!第586章 南就聚風雲第621章 曹朋月下追黃忠第170章 河一斬第604章 麋子方第416章 河西第二彈(五)第513章 大丈夫當如斯第27章 百鍊鋼刀(二)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291章 河北四庭柱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397章 亂(二)第391章 無題第644章 亂戰第239章 同宗第257章 驚出一身冷汗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373章 尋釁第713章 上魏王治荊南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