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河一斬

天亮了!

卻又下起了雨……

曹朋和陳羣行色匆匆,終於在辰時之前,抵達廣陵縣。

其實,東陵亭距離廣陵縣並不遠,只是由於這連番的雨水,使得道路泥濘崎嶇”格外難行。

一夜未睡,曹朋不免露出疲乏之色。

不過他卻不敢耽櫚半分,到了廣陵之後,便直奔陳府。

陳羣看上去也很累,但還是跟着曹朋一起過去。徐宣和陳矯沒有過來,只因爲昨天酒醉,一時還醒不過來。在陳府門前,曹朋甩蹬下了馬,而陳羣也從馬上下來,和曹朋登上門階。

得到了陳登的徵召後,曹朋連夜安排妥當。

他命王買接手東陵亭兵事,步鶯和郝昭爲王買的副手,夏侯蘭隨行。

這樣安排,自然有曹朋的道理。其實按道理說,夏侯蘭年紀最長,而且閱歷豐富,武藝也最強。由他留守東陵亭,纔是最合適的人選。可曹朋並沒有這樣安排。

一來,他最信任王買;二來,他不知道陳登找他究竟是什麼事情,如果一時半會兒回不來,由王買出鎮東陵亭,可以得到更多的磨練。步鶯和郝昭都是能力出衆之人,所以也不用擔心王買犯下錯誤。

倒也不是說曹朋不信任夏侯蘭”而是和王買比起來,他更信任王買。

但如此一來,夏侯蘭恐怕就會有些想法。

曹朋把他帶在身邊,也是一種安撫的手段:你看,我連我兄弟都不帶”卻帶着你,我很看重你!

面且,夏侯蘭的武藝,對曹朋而言,也是一個保障。

來到陳府門外,曹朋讓夏侯蘭在府門外等候,自己則跟隨着陳樣,徑自走進陳府。

陳樣也是陳府的住客,門丁下人們,也對他都很熟悉,故而一路走過來,並沒有人出來阻攔。

兩人直奔正廳而去,遠遠的就聽到廳中傳來人聲。

陳羣在先,邁步走進大廳。

曹朋隨後,還沒進廳門”就看到陳登正陪着一四旬上下男子說話。

兩人同榻而坐,看上去很親熱。

只看這種狀況,就知道這中年人的來頭不小。

身爲世家子弟的陳登,一般而言自恃很高。同榻而坐,那就是一種極爲親密而平等的關樂

若非身世出衆,或者持平,一般很難出現這種現象。

到兩晉南北朝時期,世家子弟與寒門庶子的對立越發明顯。

哪怕你是達官貴人,哪怕位列三公,如果不是同等的出身,想要同榻而坐,同席而談,都不太可能。

已記不清是什麼人,只記得兩晉時期,曾有一位官員拜訪一位名士。

兩人一開始是同席而坐”親切交談。可是等那官員離開時,名士就命下人,將蒲席燒掉。

原因,就是官員的出身太差。

曹朋心裡面,不由得泛起了猜想:這中年人是誰?

可沒等他走進大廳,就聽到陳羣驚喜叫道:“可是苟休若嗎……”

陳羣這一進來,陳登和中年人就站起身。

“長文,顧川一別經年”別來無恙……”

中年人一臉笑容,看着陳樣,點頭致意。

陳羣則緊走兩步,上前雙手抱拳,高舉過頭頂,而後深深一揖“陳羣,拜見兄去……”

“哈哈哈,異弟何來如此大禮?”

中年人上前一步,一把扶住了陳羣,臉上笑意更濃。

“兄長何時來的廣陵……”

陳登笑道:“你昨日剛離開,休若就到了……”

“啊……不知兄長前來,未能爲兄長洗塵,還望兄長見諒。”

中年人呵呵一笑,拉着陳羣的手臂,極爲親切的交談。

曹朋站在太廳門口,不免有些尷尬。他進也不是,不進也不是,更不好開口出聲,打攪三人的寒暄。

好在陳羣還記得曹朋,寒暄兩句之後”對陳登道:“元龍,你急匆匆把友學找來,究竟是什麼事?”

陳登也看到了曹朋,不過並沒有開口招呼。

曹朋聽到陳羣的這番話”連忙躬身道:“東陵亭循行曹朋,奉命前來”拜見太守大人。”

這是個規矩!

陳登是上官,還是主人,不可能先開口。

必須是由下官先行開口之後,陳登纔可以迴應。

“友學,進來吧……”

陳登招手示意曹朋進來,而後對陳羣說:“非是我找友學,而是休若點名,要見友學。”

“啊?”

曹朋和陳彈都不禁一怔。

陳樣疑惑問道:“兄長,你見友學什麼事?,

中年人則收起了笑容,鄭重的打量一番曹朋之後,眉頭微微一蹙,沉聲道:“你就是曹朋?”

“正是……”

曹朋有些疑惑。

他不認識眼前這中年人,也不清楚,這中年人找他,究竟是什麼事。

好在陳羣機靈,看出了曹朋的迷茫,連接介紹道:“友學,你且先來見過三兄……”

三兄?誰的三兄?

曹朋更糊塗了!

不過既然陳羣這麼說,他還是要上前見禮,學着陳羣的模樣,搭手行禮,“曹朋拜見三兄。”

“噗一!”

陳樣不禁笑了。

中年人也忍不住樂了。

“友學啊,三兄是我的稱呼,你怎麼……不過,你喚休若三兄,倒也不算失禮。文若和叔孫也算交情深厚,你喚這一聲三兄”也能說得過去。來來來,我爲你引介,此苟文若三兄,苟衍。”

曹朋聞聽,頓時愣住了!

東漢末年時,苟氏一門,能人輩出。

從苟淑開始,得,神君,之名,被贊爲頓川四長之一。苟淑有八子,號苟氏八龍,皆有才名。八龍之下,又有苟或苟衍苟謀三兄弟,以及苟悅苟仲豫。苟或之下”更有苟攸苟公達這樣的人物。可以說”苟氏四代無庸才。苟衍,在三國演義中沒有登場”所以曹朋印象不深。但重生於東漢末年已有一年多”而且在許都呆了半年,所結交的人也大都非比尋常人。

曹朋倒是聽說過苟衍的名字,言他能言善辯,機謀百出。

而苟或的二兄苗謀”如今在袁紹帳下效力”也是個了不得的人。

至於黃或的大兄,其實並非苟或親兄。說的是苟或的堂兄,也就是苗悅苟仲謝……,

此人性清雅,品格高尚,才學過人。靈帝年間,因宦官擅權,所以隱居不仕。建安元年,曹操迎奉天子以後”徵召苟悅爲黃門侍郎,遷秘書監,侍中。其官位,絲毫不輸於苟或。

不過,曹朋是真不認識苟衍,也不清楚這苟衍找他,究竟有什麼事情。

看曹朋那一副迷糊的模樣,苟衍樂了。

“曹朋,我給你出一副駢體文。

上聯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曹朋一怔,本能的回道:“那我對下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咦,你怎麼知道這個?”

這副槽聯,是曹朋客居典家塢時,在自己書房門口所書。

由於楹聯此時還沒有出現,更多是以駢體文的形式,而出現在文章之中。他也是自娛自樂,當然也不排除,想要裝逼的心理。

可是乍聽苟衍說出這副楹聯的時候,他還是感到震驚。甚至本能的以爲:苟衍也穿越來的?

苟衍看着曹朋那大驚失色的模樣,忍不住大笑起來。

“兄長,你剛纔所家……,…”

“哦,此穎川自去年以來,頗有趣味的遊戲。一開始,是從文若那邊傳出,顧川書院爭相效的……,…後來才知道,這遊戲居然走出自一個十四歲少年。文若也只是偶然間,在別人住所看到。”

這正廳裡的人,除了曹朋之外,哪個不是飽讀詩書,才華橫溢之人?

陳羣和陳登一下子聽出”這遊戲中鋒奧妙。

“三兄”你莫不是說,此遊戲出自友學之手?”

“呵呵,正是。”練羣驀地轉過身,惡狠狠的瞪着曹朋。

“友學,有此妙趣,何不早言。”

“呃……,…我忘記了!”

曹朋心道:我哪知道你們喜歡對對子?

而陳登則蹙眉,看曹朋的目光,似乎又有些不同。

昨日,他聽了一篇《陋室銘》,今日,又知駢體文居然可以如此使用。

對曹朋的看法,也隨之改變許多,甚至覺得,此前兩個月,把曹朋趕去東陵亭,是不是錯了?

早知此子有此才華,留在身邊也好啊。

可恨小子,此前和他幾次交談,好像並未發現,他還有如此才茶……,…

一時間,陳登不免生出了一絲患得患失的情緒。

苟衍示意曹朋在一旁坐下,而後沉聲道:“我此次奉天子詔命,隨典軍校尉王朗”出使江東。臨行之前,文若向我推薦了你;而後公達也說,若有可能,讓我帶你一同前往江東……甚至郭嘉也向我椎薦你,讓我不免覺得奇怪。你內兄與奉孝學出同門”我倒是聽人說過。

文若和令兄也有交情,倒也不算奇怪。

只是我一直有些想不明白,文若、公達還有奉孝,爲何都如此看重於你呢?”

眸光如劍,直視曹朋。

而曹朋卻很糊呢……,…

苟衍的意思,他大致上已經明白:苟衍要出使江東,苟或他們便向苟衍推薦了他。慢着”苟衍剛纔說,他是隨典軍校尉王朗出使江東?也就是說,苟衍並非主導,而是一個副手……

可是,你們出使江東,與我又有何干?

曹朋一頭霧水,有點想不明白苟衍的意圖。

對於苟衍這個問題,他更是不明所以然,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事實上,曹蛆和苟或、郭嘉乃至苟攸,並沒有接觸過。他見過苟或,卻沒有和苟或說過話;和郭嘉照過面,雖有交談,也只是寥寥數語。而且當時的話題,還牽扯到郭嘉的健康狀況,郭嘉似乎並不是很高興……至於苟攸”曹朋更是沒有見過,更不要說有什麼特殊交情。

這三個人,突然聯合推薦自己,究竟是什麼用意?

曹朋心裡疑惑不解,茫然的搖了搖頭。

荀衍凝視曹朋半晌後,突然一擺手,“你此次趕來,可帶有隨從?”

“哦,只一員家將,如今在門外等候。”

“這樣吧,你和你的家將今晚就宿於陳府,明日一早隨我與大隊人馬匯合,隨行出使江東。”

“喏!”

曹朋起身插手應命。

這種事情,他也做不得主。

雖說他現在是受陳登徵辟,屬於陳登所屬。

但是看陳登那意思,也沒有反對的表示”說明他已經同意。

“對了,還有一件事。”

曹朋正準備出去”又被荀衍喚住。

“聽說,你身手不弱?”不等曹朋回答,陳羣已搶先開口道:“這個的確不假。友學刀馬純熟,曾在下邳城獨鬥呂布八健將之一的宋憲,並險些取宋憲性命。他的身手,非常出衆,而且他的家將,也非等閒。”

荀衍點點頭,衝着正廳外面人喝道:“來人,將那匣子取來。”

而後他對曹朋道:“我此次過來的時候,令尊托子丹讓我轉交你一樣東西。”

“我爹嗎?”

曹朋疑惑不解,不知道曹汲讓苟衍,帶來什麼物品。

這時候,從正廳外走進一個家將,懷中捧着一個長條黑濤木匣,來到曹朋跟前。

從家將手中接過木匣,入手沉甸甸,估摸着有五六十斤重。

曹朋眉頭一蹙,向苟衍看去。

而苟衍則露出驚奇之色,“你可以打開來看看。”

曹朋點點頭,把長匣至於地面,按住簧扣,只聽喀吧一聲輕響,匣蓋子立刻彈起。長匣約九尺五寸,近丈長度。紅綢緞子做底,上面扣着一對大刀。這對大刀,長約有八尺五寸左右,刀柄去環。黑濤桃木製成的刀柄,鎖死刀莖,刀愕口出裝有一個嬰兒拳頭大小的黑濤木瓜護手。

這對大刀,長短寬窄略有不同。

一支刀身長六尺,另一支不過五尺五寸。

而且一寬一窄,寬的大約有一巴掌大小,窄的僅有三指左右。

刀脊上鏤刻有刀銘:戍寅正月汲造吾兒及冠。

意思是說,這兩口刀是曹汲爲曹朋祝賀及冠而造,於年初正月完成。

戌寅年,亦即建安三年。

去年鄧稷曾和曹朋提起過,準備在今年,也就是建安三年爲他行成人禮。嗯必這件事也通知了曹汲,故而曹汲特意打造出這一對長刀,作爲曹朋的成人禮物。

曹朋探手,抄起雙刀。

卻發現刀脊的另一面還有一行刀銘:戍寅正月汲造河一。

河一,就是河一工坊,同時也是這雙刀的名字。曹朋掂量了一下,長寬大刀,約二十八斤重,短窄大刀,約二十斤左右,合計四十八斤。如果是在去年曹朋離開許都的時候,肯定無法使動這對河一大刀。不過在經過一連串的歷練,特別是和呂布一戰,曹朋已再獲突破。

這一對大刀的份量,剛剛趁手。

他站在大廳中,輕輕舞動雙刀,但見刀光閃閃,刀雲偏偏。

苟衍等人雖隔着一段距離,猶自可以感受到,那對大刀上傳來的森森寒意,不由得同時叫好。

而曹朋則暗自感慨:老爹的造刀技藝,似乎比先前,又進步了許多!

第263章 曹公車第98章 謀劃前程第241章 敗者無人權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177章 孫家有女第359章 念天地之悠悠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第266章 出招第197章 威懾第98章 謀劃前程第194章 海陵尉第38章 農夫與蛇第203章 論戰第673章 殤(一)第412章 河西第二彈(一)第356章 最後一課第165章 初聞東城魯氏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88章 皇親國戚第167章 陋室銘第230章 虓虎歸天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351章 三年後第560章 張菖蒲第85章 名,妙不可言(四)第679章 託妻獻子第581章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第398章 亂(三)第655章 野望(二)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261章 愛蓮說第662章 荊南(三)第379章 鮮卑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十)第727章 最後考驗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339章 三字經第714章 亂點鴛鴦譜第23章 火神歌(二)第242章 虎豹騎第292章 偏離軌道的歷史第59章 人生大快事第220章 初會劉玄德第466章 涼州亂(十四)第288章 賈詡的報復第625章 荊州兵(一)第70章 霸王三甩第202章 曲陽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第227章 親戚第119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二)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428章 鳳雛初鳴(三)第545章 不知天地,焉論天下?第574章 荊州事,荊人治第380章 宿命相逢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161章 鬱洲山第23章 火神歌(二)第681章 暗渡陳倉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719章 西川之亂第192章 錦帆隨行第259章 冢虎第50章 宛城之落幕第43章 宛城之驚豔一刀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401章 是敵是友?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389章 馬家子弟第507章 一世人,兩兄弟第497章 涼州大決戰(十七)第728章 自毀長城第646章 軟肋第272章 黑眊到第9章 風雪夜來人(一)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56章 張家桃園第79章 虎賁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第185章 奉義校尉第196章 恩義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279章 李中郎第462章 涼州亂(十)第59章 人生大快事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177章 孫家有女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64章 老君觀裡話前程
第263章 曹公車第98章 謀劃前程第241章 敗者無人權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177章 孫家有女第359章 念天地之悠悠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第266章 出招第197章 威懾第98章 謀劃前程第194章 海陵尉第38章 農夫與蛇第203章 論戰第673章 殤(一)第412章 河西第二彈(一)第356章 最後一課第165章 初聞東城魯氏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88章 皇親國戚第167章 陋室銘第230章 虓虎歸天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351章 三年後第560章 張菖蒲第85章 名,妙不可言(四)第679章 託妻獻子第581章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第398章 亂(三)第655章 野望(二)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261章 愛蓮說第662章 荊南(三)第379章 鮮卑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十)第727章 最後考驗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339章 三字經第714章 亂點鴛鴦譜第23章 火神歌(二)第242章 虎豹騎第292章 偏離軌道的歷史第59章 人生大快事第220章 初會劉玄德第466章 涼州亂(十四)第288章 賈詡的報復第625章 荊州兵(一)第70章 霸王三甩第202章 曲陽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第227章 親戚第119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二)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428章 鳳雛初鳴(三)第545章 不知天地,焉論天下?第574章 荊州事,荊人治第380章 宿命相逢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161章 鬱洲山第23章 火神歌(二)第681章 暗渡陳倉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719章 西川之亂第192章 錦帆隨行第259章 冢虎第50章 宛城之落幕第43章 宛城之驚豔一刀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401章 是敵是友?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389章 馬家子弟第507章 一世人,兩兄弟第497章 涼州大決戰(十七)第728章 自毀長城第646章 軟肋第272章 黑眊到第9章 風雪夜來人(一)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56章 張家桃園第79章 虎賁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第185章 奉義校尉第196章 恩義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279章 李中郎第462章 涼州亂(十)第59章 人生大快事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177章 孫家有女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64章 老君觀裡話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