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誰是誰非

呂布與急敗壞的指着陳宮,半晌說不出一句話。

而陳宮,瘦削的雙頰透出一絲壞敗之氣,更顯陰鷙。衙堂上,一個小校瑟瑟發抖,匍匐在地上,連大氣都不敢喘。而在一旁,魏續侯成以及呂吉等人,更好像石像般,閉目一言不發。

損兵折將,非但沒有復奪曲陽,攻下海西,反而丟了下郊。

呂布怎麼也想不明白,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道上小海西,爲什麼在一夜間,變得如此強大?

“誰與我復奪下相”

好半天,呂布才咆哮出聲。

此前曲陽被佔領,魏續等人踊躍爭先。

可現在,呂布吼叫了半晌,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

這讓呂布更加惱怒,指着衙堂上衆人,就想要發作……

“主公,末將願往……”

坐在最末端的一員大將站起身來,插手洪聲道:“末將願領兵出擊,復奪下相……”

呂布擡頭看去,臉色不禁好轉許多。

“若德循領兵,則曹家小子便不足爲慮……”

“慢”

就在呂布準備下令之時,陳宮出演阻止。

“君侯,如今局勢,切不可輕舉妄動。

主公現在所要再對之敵手,已非是曹家小子,而是那廣陵陳元龍。非是宮小覷德循,若行軍佈陣,決戰疆場,德循憑八百陷陣,便可擊潰陳登。然則如今局面,陳元龍坐擁下相,可憑藉下相堅城與我等周旋。陷陣長於野戰,而非攻城,如此冒然出擊,恐非上上之策啊。

況且,那陳元龍也非曹家小子可比。

此人長於謀略,有神鬼莫辨之能。德循雖沉穩而有度,可要想勝陳登,恐怕不是一樁易事……”

呂布大怒“陳公臺,敢亂我軍心?”

陳宮連忙上前”躬身道:“非宮漲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陳登有謀,陳漢瑜更老謀深算,他們於此時出兵,絕非偶然舉措。德循善戰,且有謀略”但比之陳家父子卻有所不如……君侯”我們已經輸了兩陣,如果再輸一陣,只怕這下郊城內,衆心不安,會愈發的不妙……”

說罷”陳宮又向高順道歉。

高順倒是沒有在意”只是剛纔呂布點兵,卻無人站出來,所以他才挺身而出。

對於陳登父子”高順並不是不瞭解。他清楚自己的優勢,更明白陳登父子的厲害。如果是搏殺疆場,決戰兩軍之間,指揮得當,隨機應變,十個陳登他也不怕。可問題是,陳登不是一個武將,而是一個謀者,一個策士。如果比謀略,比誰的心眼多,高順絕非陳登對手。

所以,面對陳宮的道歉,高順也只是微微一笑。

呂布這時候,也冷靜了許多。

“那該如何是好”

“當務之急,還是應該先擊退曹操。

陳登父子,還有那海西鄧稷曹朋兄弟,不過鱗介之癬。真正能威脅到君侯者,還是那曹孟德。如果擊退了曹操,則君侯之聲威必然大漲”徐州一年之內,必不復兵禍。到那時候,君侯自可親自領兵,將海西鄧稷兄弟,廣陵陳登父子拿下……那時候,君侯還可一統徐州……”

呂布慢慢坐下來,認真思考陳宮的這番言語。

的確,陳宮說舟在理!

與曹操相比,陳登父子也好,鄧稷兄弟也罷,不過是小江小河裡的蝦米。而真正能對呂布造成威脅的,只有曹操。曹操一日不退,陳登父子和鄧稷兄弟就不會消停。即便將他們擊退”奪回下相和曲陽,他們還可以重整旗鼓,捲土重來;但曹操如果被擊潰,整個廣陵勢必陷入混亂。到了那個時候,不管是陳登還是鄧稷,不就成了他盤中美食,任由他處置嗎?

沒錯,大敵當前,還是應該先集中力量,解決曹椒道”

“可是,文遠如今被阻於淮、泗之間,無法與我匯合”

陳宮笑道:“文遠雖說在途中遭遇陳登埋伏,被迫退回徐縣,然則其實力並未受損,手中尚有數千兵馬。進可以過淮水,襲擾廣陵,迫使陳登父子無法全力出兵;退可攻下相,斷絕下相與曲陽聯繫,使鄧稷兄弟腹背受敵。張文遠一人,足以解君侯南面之憂,可全力應戰曹孟德……”

呂布不由得大喜,那張棱角分明的臉上,透出一抹喜色。

謀士就是謀士,他們的思路,往往和普通人不太一樣。一件壞事,在他們眼中可以變成好事。

張遼在得到消息之後,迅速回兵下郊。

不想在下相城以南三十五里”遭遇陳登和曹朋聯手阻擊。

雙方在細水河畔屢戰一場之後,張遼迅速脫離了戰場,率部退回徐縣。

而陳登旋即領兵向徐縣椎進,留下三千兵馬,交由徐宣統領,曹朋率本部人馬,與徐宣留守下相,對下郊施加壓力。這絕不是一件好事情”可是陳宮隨機應變,使張遼有自行決斷之權。如此一來,張遼就不一定非要回兵下郊,向南、向東、向北……淮、細之間廣袤地域,就成了張遼的戰場。沒有節制,沒有具體的任務,等於一下子解放了張遼,反而把問題拋給了陳登。你強攻徐縣,我就渡河攻擊廣陵;你屯兵防禦,我就可以自由的進行攻擊……

一流謀士和二流謀士的差距,大概也就是這樣。

此時,曹朋已插不上手,演變爲陳登和陳宮兩人之間的智鬥。

陳登一日不解決張遼,他就無法全力進攻下郊。這樣一來,呂布就可以全力對付曹楓道”

“那該如何擊退曹孟德……”

陳宮道:“曹賊兵分三路,看似強大,實則虛弱。

徐晃在泰山郡雖戰敗了盛宣高,但卻未能將之消滅。盛霸麾下有泰山軍,元氣未傷。遁入泰山之後,正可借地形,拖住徐晃腳步。如此一來,徐晃必將在泰山郡陷入苦戰,無法抽身。

而劉備”喪家之犬耳。

此人素有大志,斷然不會出盡全力協助曹操。如此一來,沛國一線看似兇險,實則也無需擔憂。

真正有危險的,還是那夏侯元讓一路兵馬。

只是曹操興師討伐,路途遙遠。他即便是打到彭城,也必然疲憊不堪。君侯當主動迎擊,屯兵於彭城。待曹軍遠途抵達,君侯以逸待勞,迎頭痛擊。如此一來”比能無往而不勝乎……”

陳宮一番說辭,令呂布忤然心動。

陳宮隨手便謀劃出好大一盤棋,強盛的曹軍在他口中,變得不堪一擊。

事尖上,陳宮說的也大致不錯。

徐晃降趙庶和李鄒,表面上佔居了泰山郡。可實際上臧霸就是泰山郡人,在當地有着極高聲望。他麾下泰山軍,最初只是一羣山賊,後歸附呂布。

打正規戰也許不成,可襲擾牽制,足以讓徐晃苦不堪言。至於劉備,情況也不是太好……如陳宮所說劉備本身就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加之手中兵馬大都是收攏的舊部屢次爲呂布擊潰,對呂布懷有一絲懼意。

他很懂得保存實力,也知道怎樣在夾縫中求生存。

所以別看他和呂布打過,和袁術打過,甚至還和曹操敵對過,可實際上呢,他左右逢源始終能保存幾分實力。要讓劉備全力攻打呂布,那斷然不太可能。呂布如果在,劉備尚能有喘息之機;如果呂布真的死了那麼劉備也就失去了寰轉餘地,或與曹操爲敵或依附曹操帳下。就劉備目前的狀況而言,無論是哪一個選擇,都不是他真正所希望的結果……

彭城,曾是帝王之鄉。

素有北國鎖鑰,南國門戶的說法。

其地形複雜,河流湖泊縱橫交錯,屬於一處易守難攻之地。

陳宮請呂布主動出擊,藉助彭城池形,可以有效阻擊曹軍。而且,如果呂布屯兵彭城,可背靠下郊,東接泰山,與盛霸等遙相呼應,達到牽制曹操的目的。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絕妙的主意。看似很簡單,卻能充分利用各種因素,對遠道而來的曹軍以最兇猛的打擊。

可偏偏這麼一個計策,呂布卻不太同意。

呂布騎戰,天下無雙。

不僅僅是他的武力超羣,更重要的是,他在臨戰之時,能敏銳的捕捉到對方的軟肋,予以重擊。

若屯兵彭城,等於要放棄呂布最擅長的騎戰之術。

這對於呂布而言,有些無法接受。

,“只憑彭城,恐難以阻擋曹操…”呂布在沉吟片刻後,對陳宮道:,“不若使盛霸向彭城靠攏,而後誘曹軍深入。到時候盛霸可借彭城池形,斷絕了曹賊的糧道。某親率兵馬,將他趕進細水之中淹呃道”公臺,非某自大,若決戰疆場,使曹軍不敢敵,天下何人可出我左右?”

陳宮聞聽,頓時大驚。

,“君侯……“

他剛要開口勸阻,卻見呂布一擺手,呼的一下子站起身來。

,“就依此計行事,我倒要看看,那曹孟德如何是我對手…”

陳宮,閉上了嘴巴。

他太瞭解呂布的性格了,何等的剛恢自用。

一旦他決定了的事情,很難加以勸說,令其改變主意。

可問題是,你把曹軍放進來的話,也許有利於你騎戰。但對於軍心士氣,也必然造成影響。

,“君侯,既然主意已定,宮也不贅言。

不過,宮尚有一計,還望君侯三思……袁術此前使君侯擊劉備,曾言明遙相呼應。如今,徐州將有兵禍,何不使袁術自淮南出兵,攻打汝南?如此一來,君侯也可以減少一些壓力。“

呂布眼睛一亮“公臺此計甚好”我這就派人前往壽春,請袁公路出兵相助…”

陳宮走出溫侯府,只覺有些心灰意冷。

呂布”何其天真邪?

,“軍卑,軍師……“

身後有人呼喚,陳宮停下腳步,回頭看去。

,“德循”有事嗎…”

高順匆匆過來”輕聲問道:“軍師,袁公路果能出兵嗎?“

陳宮苦笑了一聲,看了看高順,然後擡起頭來,彷彿自言每語一般的回答:,“也許天知道…”

下相。

曹朋在花廳中設下酒宴,命人把曹性押解上來。

曹性被繩捆索綁,走進花廳之後,與曹朋怒目相視,如同仇人一樣。

曹朋苦笑道:“叔龍將軍,你這又是何苦?你這樣不吃不喝,非但於事無補,反而平白壞了自己的身子。“

曹性怒道:“我不和忘恩負義之徒說話。“

曹朋嘆了口氣,上前爲曹性解開了繩索。

,“尊大哥,你,我怎麼就忘恩負義了?“

曹性怒道:“昔日溫侯待你不薄,還贈你兵馬,助你在海西立足。

而今,你勾結曹操,欲壞溫侯性命,奪取溫侯領地,此非忘恩負義,那又算是什麼?“

啪!

曹朋將酒杯拍在案上,厲聲道:“曹將軍,你莫要忘記,我父乃少府監作,我兄乃朝廷命官。

你說我勾結曹公,可是從一開始”我一家食朝廷俸祿,自當爲朝廷效力。曹公乃當朝司空,爲輔佐漢室之重臣。我自當聽從曹公之命,難不成還要聽那與反賊勾結之人的號令嗎?“

,“你道”道,“”

,“再說了,是誰先起刀兵?

曹將羊,做人當要有良心,拍着胸脯說話,如果不是溫侯垂涎海西那百萬斟糧米,欲興兵馬蕩平海西,我又怎可能與溫侯爲敵?難不成,你們出兵打我,我就只能束手就擒嗎?“

曹性哼了一聲,卻無言以對。

花廳裡,一派寂靜。

許久之後,曹朋嘆了口氣,輕聲道:,“如今,司空出兵征伐,溫侯覆滅在即。雖有張文遠屯兵徐縣,表面上牽制我等,可實際上,勿論是我還是陳太守,根本就不懼張將軍的兵馬。

徐州告破,張將軍即便有天大能耐,也難逃一死。

我今日請曹大哥你過來,就是想要告訴你一樁事情……溫侯成也其勇,敗也其勇。他就算全身是鐵,又能捻幾根鐵釘?過於迷信自己的勇武,到最後他也必將亡於其勇……昔日,溫侯與我確有恩義,曹朋牢記在心,並未忘懷。可事情發展到今天的局面,恐怕誰也無法挽救溫侯之命運。這裡只有你我兩人”我也不怕與曹大哥你推心置腹,我欲全溫侯之血脈…”

曹性擡起頭,盯着曹朋。

,“只是這件事情,必須從長計議。

若下郊城破,溫侯家小又當何去何從?我敬溫侯乃世之勇將,故冒死於你相商,不知曹大哥,可願助我一臂之力?“

曹性沉默良久,半晌後才沉聲道:,“曹友學,你欲如何?“

最後一天了,三更奉上。

兄弟姐妹們看看兜裡還有沒有月票,有的話就投出來吧,免得兩小時後白白作廢。

第66章 歷史,還是演義第237章 豫州之危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十)第321章 張合第276章 真相,初顯端倪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713章 上魏王治荊南策第635章 梳理(二)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19章 新家(二)第656章 賞梅煮酒,再論江東第104章 河一工坊第537章 三薦第177章 孫家有女第509章 穩定纔是大道理第240章 生擒第416章 河西第二彈(五)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579章 鄧村第494章 涼州大決戰(十三)第632章 約法三章第601章 南山故道第714章 亂點鴛鴦譜第329章 官渡戰事起第376章 瘦馬大黃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487章 涼州大決戰(六)第632章 約法三章第11章 我有凌雲志第260章 學做人第706章 建安十五年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279章 李中郎第263章 曹公車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247章 青梅煮酒(二)第384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西涼悍將第559章 拜相第59章 人生大快事第208章 第一日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659章 假節第527章 初論江東第473章 曹之殤第317章 延津大撤退(十一)第334章 粉墨登場第192章 錦帆隨行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690章 推心置腹第368章 匈奴,匈奴(三)第637章 虎豹騎第162章 班春第72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一)第731章 位極人臣第586章 南就聚風雲第329章 官渡戰事起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391章 無題第150章 大地震之商屯(三)第42章 宛城之鉅變第268章 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亂動!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39章 危機感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319章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第291章 河北四庭柱第498章 涼州大決戰(十七)第133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238章 天車第57章 悲與喜第705章 論道第165章 初聞東城魯氏第661章 荊南(二)第322章 與五子良將同行第94章 拉幫結派第697章 願爲紅顏棄前程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606章 壯士斷腕第711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393章 一直在等你!第173章 樑上君子第174章 情信第14章 鹿門弟子(一)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
第66章 歷史,還是演義第237章 豫州之危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十)第321章 張合第276章 真相,初顯端倪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713章 上魏王治荊南策第635章 梳理(二)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19章 新家(二)第656章 賞梅煮酒,再論江東第104章 河一工坊第537章 三薦第177章 孫家有女第509章 穩定纔是大道理第240章 生擒第416章 河西第二彈(五)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579章 鄧村第494章 涼州大決戰(十三)第632章 約法三章第601章 南山故道第714章 亂點鴛鴦譜第329章 官渡戰事起第376章 瘦馬大黃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487章 涼州大決戰(六)第632章 約法三章第11章 我有凌雲志第260章 學做人第706章 建安十五年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279章 李中郎第263章 曹公車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247章 青梅煮酒(二)第384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西涼悍將第559章 拜相第59章 人生大快事第208章 第一日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659章 假節第527章 初論江東第473章 曹之殤第317章 延津大撤退(十一)第334章 粉墨登場第192章 錦帆隨行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690章 推心置腹第368章 匈奴,匈奴(三)第637章 虎豹騎第162章 班春第72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一)第731章 位極人臣第586章 南就聚風雲第329章 官渡戰事起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391章 無題第150章 大地震之商屯(三)第42章 宛城之鉅變第268章 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亂動!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39章 危機感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319章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第291章 河北四庭柱第498章 涼州大決戰(十七)第133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238章 天車第57章 悲與喜第705章 論道第165章 初聞東城魯氏第661章 荊南(二)第322章 與五子良將同行第94章 拉幫結派第697章 願爲紅顏棄前程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606章 壯士斷腕第711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393章 一直在等你!第173章 樑上君子第174章 情信第14章 鹿門弟子(一)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