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天車

房間裡,有些凌亂。

地上擺放着各種各樣的竹簡、書卷以及亂七八糟的圖紙。乍一進來,根本就感覺不出這是女孩子的房間。事實上,按照黃月英的說法,她在江夏老家有六個侍婢。一開始曹朋還不明白,要那麼多侍婢做什麼?但後來根據黃月英在海陵的生活狀態,曹朋終於明白了其中的蹊蹺。

如果不經過訓練,六個侍婢說不定還不夠呢!

黃月英生活上有些大路,別看人很機靈,可經常會犯迷糊。特別是在她思考問題的時候,那迷糊就更加厲害。基本上是走到哪兒,就邋遢到哪兒。如果沒個婢女跟着,還真成問題。

也幸虧了步鸞和郭寰都識字,而且也都很機靈。

有這兩人跟着,黃月英倒也不至於顯得太邋遢。不過,她折騰的勁兒很大,這纔多大的功夫,房間裡已經被攤的是亂七八糟。黃月英本人似乎並沒什麼感覺,如同跳舞一般,在凌亂的房間裡跳動,很快便走到書案旁邊坐下。

“阿福,快來。”

曹朋走過去,在黃月英對面坐下。

書案上,也攤得亂七八糟,有白紙,有曹朋當初在棘陽時做的炭筆……“月英,你這是……”

“你先別說話,看看這個。”

她把一張圖紙推到曹朋的面前,臉上寫滿了期盼。

曹朋拿過來,仔細看了片刻,擡起頭問道:“這是什麼?”

“翻車!”

“哦?”

黃月英興奮地說:“還記得曰間我和你說過的畢嵐嗎?”

“呃……那個十常侍嘛。”

“對,就是他!”黃月英說:“其實,畢嵐這個人也沒有外面人說的那麼不堪。至少他的機關術,堪稱一絕,連阿爹也非常讚歎。我阿爹說,若非有這手本事,畢嵐也做不到十常侍的位子。其奇思妙想,堪比戰國時的機關大師墨翟。只不過這個人的德行,實不足人道。”

“慢着慢着,你究竟想說什麼。”

見黃月英越說越興奮,而話題也越扯越遠,曹朋連忙擺手制止。

黃月英尷尬一笑,輕聲道:“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畢嵐爲了討先帝歡心,曾設計出了一塊灑水的器具,就是翻車。據說可以以此工具,汲取河中之水清灑街道,事半功倍。

阿爹聽說之後,便託人打聽。

可是這‘翻車’是畢嵐精心打造,獻於先帝,以至於最後阿爹使人費十萬錢纔拿到了模型。

我當時記得很清楚,阿爹對翻車讚歎不已。

還說畢嵐之才非同一般,只可惜用錯了地方……後來,阿爹根據翻車的模型,進行了一些小小的改動,並用於我家中的田地裡。可以很輕鬆的將河中的水汲取出來,用以澆灌田地。

可你也知道,江夏不缺水,所以用處也不大。

後來阿爹覺得無趣,便把那翻車給毀了去……不過大致的形狀和構造,我至今仍記得一些。”

“慢着慢着,你說伯父曾造出水車?”

шωш▪тTk дn▪c○

“不是水車,是翻車!”

曹朋再次拿起圖紙,仔細的觀看了一陣子。

黃月英的畫工非常出衆,曹朋覺得這水車,還真有些眼熟。

孔明車!

沒錯,就是孔明車的雛形。

記得前世,曹朋曾在成都遊玩。具體是哪個古蹟,他已記不清楚,不過當時的確是看到了一副水車。

根據導遊介紹,這水車是諸葛亮發明改進,並在蜀中進行推廣,所以叫做孔明車。

其造型,和眼前這幅圖紙,頗爲相似。

曹朋不由得搔了搔頭,啞然失笑。

“月英,你要做水車嗎?”

“都說了,這叫做翻車……恩,不過水車這個名字,倒也妥帖。”

黃月英興奮不已,俏麗粉靨,透出燦爛笑容,“你說,如果能造出翻車,能否解決旱情呢?”

“這個……”

曹朋陷入了沉思。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水利是農業中最不可缺少的一環,所以關於水利工程的設計,層出不窮。

而其中,水車的發明,無疑是凝聚了華人智慧的巨大創造。

相傳,民間最早的汲水工具,名叫桔槔。

《莊子-外篇-天地篇》中,曾記載孔子的學生子貢南遊,煩途中路過漢陰時,見一個老丈辛苦的抱甕汲水灌溉。於是子貢心生憐憫,便設計了一種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其製作的方式,就是‘鑿木爲機,後重前輕,掣(音徹)水若抽,數如沃湯’。也就是把一根橫木支在木架上,一段掛着汲水的木桶,一段掛着重物,類似於槓桿一樣的道理,來節省汲水的力量。

這桔槔,也就是水車的雛形。

不過,水車真正的出現,就是在東漢末年,由畢嵐發明。

後來經由諸葛亮改造,也有記載,說是馬鈞改造。但不論是誰改造,翻車也算是正式出現。

不過由於馬鈞所處的環境,和諸葛亮所處的環境不同,所以也有一定的區別。

比如孔明車,更利於江南汲水,而龍骨翻車,則適合在北方汲水……隨後在唐宋時期,出現了筒車,配合水池和連筒,誰低水高送,功效更大,而且還節約的人力。

到元明時期,水車繼續發展,出現了齒輪等元件,並依據風土地勢,發明了水轉翻車,牛轉翻車等各種器具。然後,有清以來,中國水車的發展,就停滯不前。至於其原因嘛……“月英。”

“嗯?”

“其實,我覺得咱們可以做的更好。”

黃月英聞聽,眼睛一亮。

“怎麼做?”

曹朋拿起炭筆,在手中轉了兩圈。

炭筆,經過黃月英的改進,從炭中提取炭條,而後用一根半釐米粗細的鏤空木條承載。裡面裝了一個塞子,當炭筆筆頭用完的時候,可以通過塞子的推動,將炭條退出木條,繼續書寫。

而這種設計,正是出自黃月英的手筆。

曹朋把玩了片刻,也不得不感嘆,月英的心思靈巧。

他閉上眼睛,沉吟片刻之後,畫出了一張圖。不過,他的畫工,肯定是比不得黃月英那般出衆。好在,曹朋可以進行解釋。

前世,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曹朋曾因爲一個案子,前往蘭州市的皋蘭縣押送一個犯人。

犯人交接之後,當地的同行帶他遊玩皋蘭,領略皋蘭的風土人情。同行帶着曹朋,參觀了一架老虎車。老虎車也是水車,又名蘭州水車,天車等名字。同行當時頗爲自豪的介紹,說這具天車,是國內最早的一架天車……而發明這架天車的人,就是明代嘉靖年間的皋蘭人,段續。

這段續曾得進士及第,博學多才。

遊宦南方數省,致仕後,參考南方所見,創蘭州水車,可倒挽黃河之水,以灌溉田地……其形狀,與當時南方的龍骨水車不太一樣,外形酷似巨大的古式車輪。

其輪輻直徑大到20米,小到10米,可提水至15-18米的高處。

曹朋當時聽着同行頗有自豪的介紹,也不禁爲之好奇。離開嵐皋縣的時候,當地同行還送了他一架蘭州水車的模型,並附有一張圖文介紹。後來那模型,隨着家破人亡,也化爲灰燼。

其中具體的數據,曹朋肯定是記不太清楚。

但是其輪廓外形,以及一些簡單的構造,曹朋至今仍能回憶一個大概……他依照着蘭州水車的外形,畫出一個簡陋的輪廓圖,而後向黃月英,一一解說。遇到他記不清楚的地方,他就囫圇吞棗的含糊過去。可即便如此,也使得黃月英眸光閃亮,透着一股子興奮之色。

“阿福,你這是怎麼想到的?”

“這個嘛……你也知道,中陽山周圍無水,有時候我看人汲水辛苦,所以就胡思亂想。”

“恩,你這個設計,比我這個好。”

但黃月英說罷,又露出苦惱之色,“只是這個東西,可是複雜的很,一時間也不好造出來啊。

而且,這麼大的翻車,似乎有些,有些……”

黃月英說不上來。

蘭州水車的設計,是段續根據明代時,皋蘭的特點設計而成。

當時的蘭州,可比不得三國時期的蘭州。

東漢末年,蘭州名金城郡,雖然也很荒涼,但水草豐茂,是羌漢混居之所。所謂苦寒,說的只是生存條件不好。要知道,金城郡雖是西涼,可也算屬於關中地區。所謂八百里秦川,富庶天下。得關中者,得天下……一直到唐末,關中才算是徹底荒敗,由此而進入南北爭鋒的歷史階段。而在此之前,逐鹿天下,大都是東西爭雄,自有漢以來至隋唐,大都如此。

曹朋想了想,“這個水車倒也不着急馬上設計出來。

當務之急,是能夠把這翻車完善,如果確實遭遇大旱,可以馬上投入使用,以緩解災情……而後,可慢慢改進。”

黃月英想了想,用力的點頭。

“我有些艹之過急了!”

她說完,拿起圖紙又看了看,小心翼翼收拾起來。

然後把她剛纔畫的孔明車圖紙,在書案上鋪好。

“阿福,再幫我看看,有沒有什麼好主意?”

曹朋這時候,酒勁兒往上走,眼皮子直打架。

不過看黃月英興致勃勃,他也不好過分拒絕。於是強打精神,陪着黃月英討論水車的改進。

其實,曹朋哪裡懂得這些?

一開始,黃月英還詢問他的意見,到後來,基本上不再理睬曹朋。

終於,曹朋忍不住濃濃倦意,趴在書案上睡着了。可一覺醒來,他卻發現自己身上披着一件大袍。黃月英頭枕在他的腿上,沉沉熟睡。而擺放着書案上的圖紙上面,寫着密密麻麻的小字。

天,已泛魚肚白。

看着黃月英臉上的倦意,曹朋不由得有些心疼。

他伸出手,輕輕撥弄月英的髮絲。卻見月英動了一下,翻了個身,又匍匐在曹朋的腿上熟睡。

這丫頭,估計是一夜未睡!

曹朋把身上的大袍取下,披在了黃月英的身上。

而後拿起書案上的一張張圖紙,仔細觀瞧。

房門輕響,步鸞走進來。

看到眼前的一幕,她不由得臉一紅,差一點失聲叫喊出來。

卻見曹朋把手指放在嘴邊,‘噓’了一聲。

“小姐一夜未休息,讓她再睡一會兒。”

“嗯。”

步鸞紅着臉,輕輕點頭。

“把這些都收拾好……小鸞,記得在廚上溫一碗粥,一會兒出發前,讓小姐吃下。

還有,別壞了這些東西,一定要保存好。月英這一夜的心血都在上面,可別弄亂了。”

“小婢知道。”

步鸞輕手輕腳的收拾圖紙和地上的竹簡,書卷,一邊用眼角的餘光,偷偷打量曹朋和黃月英。

只見,月英小臉紅撲撲的,透着甜美的笑意。

而曹朋,則小心翼翼,將她額前的髮絲撥動,臉上寫滿了柔情。

公子待月影小姐,可真好!

步鸞心神一亂,一下子撞在了旁邊的牀榻上。

曹朋擡起頭,‘噓’了一聲,朝着步鸞輕輕搖頭。那模樣,足以使步鸞雙頰,登時透出羞紅。

——————————————————————————近辰時,曹朋得到命令,老夫人準備出發。

他連忙下令車馬準備,而後頂盔貫甲,跨坐上了照夜白。

黃月英似乎沒有睡醒,看上去有些昏沉沉,一臉的迷糊樣兒。上了馬車之後,她就取出那些圖紙,又開始苦思冥想起來。

“阿福,月英這是怎麼了?”

曹楠忍不住,輕聲問道。

“她在想事情……阿姐你莫怪她。”

曹朋解釋道:“月英就是這樣子,一旦開始思考問題,總有些迷迷糊糊,好像什麼都不重要。”

“這丫頭……”曹楠嘆了口氣,招手示意郭寰過來。

“你和小鸞跟着月英,別讓她再鬧出亂子。”

早上,曹朋去換裝的時候,黃月英拿着一張圖紙,幾乎魂不守舍,差一點把一支炭筆吃進肚子。

曹朋對此,也頗有些無奈。

只能讓郭寰和步鸞,盯着黃月英。

陳縣城外,老夫人在曹洪畢恭畢敬的攙扶下,登上了馬車。

“阿福,嬸婆年紀大了,此去許都一路,還要煩勞你多照應。”

曹洪拉着曹朋的手,鄭重其事的囑咐道。

見四周沒有什麼人留意,他突然放低聲音,“嬸婆姓情剛烈,最不喜歡人迎奉。她對你印象不錯,昨天可是對你大加稱讚。你可別亂來,該怎樣就怎樣,只要照顧好就行,別讓她覺得你是刻意所爲……”

曹洪對我,還真不賴!

曹朋搭手一揖,與曹洪道別。

他舉起手,高聲喝道:“傳我命令,出發!”

(未完待續)

第43章 宛城之驚豔一刀第582章 活字印刷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75章 賭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382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第361章 殺氣凜然第144章 焦尾琵琶第56章 張家桃園第212章 聲東擊西第255章 拼‘師’有道第464章 涼州亂(十二)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234章 夏侯真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第340章 曹衝拜師第664章 紈絝女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582章 活字印刷第246章 青梅煮酒第152章 大地震之商屯(五)第186章 慘案(一)第133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第212章 聲東擊西第294章 玄德何以證明?第684章 嬸嬸,這樣不好吧!第395章 歸漢還是姓馬?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645章 困獸猶鬥第138章 下邳第337章 擬蛇,刺殺!第107章 三喜臨門(二)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第598章 反戈一擊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四)第300章 誰殺了顏良第543章 文舉相邀第91章 做一輩子兄弟第120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三)第372章 不擇手段第691章 春潮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243章 回家第25章 洪娘子之請第253章 葛仙翁第238章 天車第295章 賈詡做得初一第84章 名,妙不可言第154章 真兇第163章 雲山米行第435章 河西第三彈(一)第718章 遼東亂(續)第66章 歷史,還是演義第16章 誰比誰高貴(三)第180章 綰青絲(一)第137章 疑竇重重(上)第28章 荊襄豪門第550章 時也,命也!第266章 出招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658章 馬達是誰第414章 河西第二彈(三)第25章 洪娘子之請第38章 農夫與蛇第48章 宛城之高丘亭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四)第294章 玄德何以證明?第617章 圈套(一)第501章 生子當若小曹賊第264章 臨危受命第577章 無終第96章 榮耀即吾命第445章 糉子美人(三)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第361章 殺氣凜然第204章 初戰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731章 位極人臣第299章 斬顏良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第733章 雨後天晴第486章 涼州大決戰(五)第200章 鄧芝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434章 一夜築城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683章 曹閻王第651章 分崩離析的前兆第541章 唯纔是舉第一彈第722章 葭萌關之初戰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614章 不可以力敵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359章 念天地之悠悠第441章 定紅澤第253章 葛仙翁第35章 義陽武卒(五)
第43章 宛城之驚豔一刀第582章 活字印刷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75章 賭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382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第361章 殺氣凜然第144章 焦尾琵琶第56章 張家桃園第212章 聲東擊西第255章 拼‘師’有道第464章 涼州亂(十二)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234章 夏侯真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第340章 曹衝拜師第664章 紈絝女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582章 活字印刷第246章 青梅煮酒第152章 大地震之商屯(五)第186章 慘案(一)第133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第212章 聲東擊西第294章 玄德何以證明?第684章 嬸嬸,這樣不好吧!第395章 歸漢還是姓馬?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645章 困獸猶鬥第138章 下邳第337章 擬蛇,刺殺!第107章 三喜臨門(二)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第598章 反戈一擊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四)第300章 誰殺了顏良第543章 文舉相邀第91章 做一輩子兄弟第120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三)第372章 不擇手段第691章 春潮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243章 回家第25章 洪娘子之請第253章 葛仙翁第238章 天車第295章 賈詡做得初一第84章 名,妙不可言第154章 真兇第163章 雲山米行第435章 河西第三彈(一)第718章 遼東亂(續)第66章 歷史,還是演義第16章 誰比誰高貴(三)第180章 綰青絲(一)第137章 疑竇重重(上)第28章 荊襄豪門第550章 時也,命也!第266章 出招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658章 馬達是誰第414章 河西第二彈(三)第25章 洪娘子之請第38章 農夫與蛇第48章 宛城之高丘亭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四)第294章 玄德何以證明?第617章 圈套(一)第501章 生子當若小曹賊第264章 臨危受命第577章 無終第96章 榮耀即吾命第445章 糉子美人(三)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第361章 殺氣凜然第204章 初戰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731章 位極人臣第299章 斬顏良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第733章 雨後天晴第486章 涼州大決戰(五)第200章 鄧芝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434章 一夜築城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683章 曹閻王第651章 分崩離析的前兆第541章 唯纔是舉第一彈第722章 葭萌關之初戰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614章 不可以力敵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359章 念天地之悠悠第441章 定紅澤第253章 葛仙翁第35章 義陽武卒(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