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龍鳳怨

,費沃一家,滿門七十六口人。

除費龍之外,在途經張掖縣時,遭遇河謹羌人襲擊,無一章免。

費氏所帶財物,也被羌賊洗掠一空。對此,河西郡太守曹朋,向河惶諸羌發表了嚴厲的警告:必須要儘快交出兇手,否則朝廷大軍,必兵臨河謹,馬踏諸羌。

一時間,河涅地區,風雲變幻。

假西部都尉王買,率部兵臨龍耆城,虎視眈眈。

而燒當老羌王更信誓旦旦,言若有人膽敢隱瞞不報,窩藏兇徒,絕不輕呃……

這是建安十年剛過正月,涼州發生的最大事件。

曹軍摩拳擦掌,屯兵張掖縣。河惶諸羌,特別是那些對曹軍有所牴觸的羌族部落,立刻撤離河謹,逃奔淫中。天曉得,曹軍會不會藉此機會,和他們秋後算賬?

反倒是如燒當羌這些部族,絲毫不懼。

他們已歸附了朝廷,並獻上了名冊,算是正經的漢家子民。

其中,燒當羌小王,也就是老羌王之子柯吾,更野雞變鳳凰,一下子成爲朝廷命官。如今在西部都尉治所,也就是龍耆城,出任軍司馬之職。軍司馬,不過統領一部,了不起八百人而已。但是對燒當羌而言,這是正經的軍職,可以配享俸祿。燒當羌被馬騰壓制了近二十年,如今總算是有人堂堂正正的成了軍官。

燒當老王爲此還專門帶着厚禮,前往姑臧拜謝曹朋。

因爲他非常清楚,柯吾這個軍司馬的職務雖說不顯赫,卻代表着漢家對羌人的認可。

以後,羌人的日子,必然能好過許多!

十件十十十十十件十十件十十件十十件中件十十十中件十十十十件十十件十十十件忡十十件十十件十十件中十“曹汲爲涼州刺史?”

伏完氣得一腳就踹翻了桌案,暴跳如雷。

他的確有足夠的理由發火!

原本,他設計聯絡關中豪門想要把韋端推到涼州牧的位子上。當河北袁氏即將覆沒,荊州劉表無法依持,而南匈奴更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時候,漢室的希望就唯有寄託在關中豪門的身上。比之當年,關中豪強的確是衰落許多……

自劉秀定都雄陽後,便註定了關東世族的崛起。

而關中豪強歷經二百載,雖說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壯大,卻遠遠比不得關東士族的成長。董卓之亂,對於關中豪強而言,原本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可沒想到王允斬殺了董卓,造成關中大亂。李催郭汜在關中肆虐更令關中豪強,元氣大傷。

可即便如此關中士族仍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特別是在漢帝東歸,定都許縣之後,有大量關中士子前去投奔。

雖說他們並未獲得太大的權力可是在朝堂上還是隱隱形成了一股潛在力量。

伏完希望藉此機會,向關中豪強們示好。

哪知道他纔出招,就傳來了韋端被殺的消息……

從頭到尾,他就好像一個跳樑小醜似地,上竄下跳。看似是得了希望可一眨眼,人家曹操那邊擡了擡手,就把他苦心策劃的計謀給破壞了一乾二淨……

尼瑪,人生悲催莫過於此!

明明看到的希望,到頭來卻是竹籃打水。

“曹雋石,鄙夫耳!有何德能,出任涼州刺史?”

屋中,劉光雙眸緊閉,手指輕輕敲擊桌案。

在劉光下首,一個老者咳嗽不止,顯得有氣無力。此人,滿頭華髮,看上去年紀很大。好不容易停止了咳嗽,他擡起頭,看着伏完,眼中閃過了一絲不屑。

“以國丈之見,誰才合適?”

“這個……”

“要我說,孟德任曹汲爲涼州刺史,是目前而言最爲合適的人選。

關中如今不穩,涼州方定,更需要一個穩定環境。曹汲這個人才學雖說不怎地,可是勝在沒有野心,不會指手畫腳。曹友學此前在涼州所爲,我也曾留意過。開啓西域商路,推廣屯田,包括對羌氐匈奴鮮卑所推行的策略,確是妙着……

若換一個人,說不得會把曹朋此前的努力,全部推翻。

偏偏曹汲不會這樣做,因爲曹朋是他的兒子!推翻曹朋,就等於推翻他自己……

所以,我看曹汲,非常合適。“伏完臉通紅,瞪着那老者,似要噴火。

可他偏你又發不得火!

因爲眼前這老者,是漢室碩果僅存的一位大賢。

老者名叫趙岐,字鄰卿。

京兆長陵人氏,如今已有九十八歲高齡。此人少有才學,是東漢末年有名的經學家,論資歷甚至遠勝鄭玄。他的妻子,正是東漢末年大儒馬融的侄女,卻因爲馬融爲外戚豪家,遂與馬融斷絕來往。其性情廉直,嫉惡如仇,爲世人所忌憚。

歷經桓靈二帝”屢遭迫害,卻從不肯低頭。

曾出任幷州刺夾,又因黨錮而被罷官。黃巾兵起,復爲議郎,遷太僕、太常。

觀其一生,著作宏富。

有《孟子章句》和《三輔決錄》爲代表作,號稱關中士人的代表人物。

歷史上,趙岐死於建安六年。

可如今由於曹朋的關係,吸引來了張機華佗等當世名醫。

所以趙岐的身體雖然一直不太好,卻活到了現今。連曹操見到趙岐,也必須恭恭敬敬,尊一聲老大人。勿論是年紀還是資歷,包括學識名望,伏完在他跟前,根本就算不得什麼。不過,趙岐屬於保皇黨,對於漢帝的忠心,自然無需贅言。

只是,這古人都有鄉土情懷。

趙岐雖離開了關中,但是卻一直希望,關中能夠恢復當年的盛況。

而關中能否復興,就決定於涼州是否穩家……他已經過了爭強鬥狠的年月。漢室從興盛到衰頹,趙岐可說是從頭到尾,看得清清楚楚。他現在不爭什麼,不搶什麼,所以看得更加清楚。

從內心面言,他當然希望漢室能中興。可他也看得蕭楚這漢室的衰頹,從桓靈二帝開始變已經註定,歷經甲子,已無可挽回。

所以,他現在只希望,家鄉父老能過的好。

同時他也必須要去考慮,自己的子孫後代……

伏完,無官無職手無兵權,才疏學淺;劉光雖然聰慧才學過人,但畢竟年輕,沒有半點權力。如此情況下憑着他們手裡那些只會動嘴皮子的人如何能挽回局面。再看曹操,雄才大略,手握兵馬,麾下更有各種各樣的人才相助。

趙岐笑了笑,站起身來“國丈,老朽身體不適,就先告辭了。”

也不管伏完是什麼表情,趙此慢悠悠的離開。

劉光起身,恭送趙岐出門。

“臨沂侯你看,你看這老人……”

“國丈,莫要再怪罪誰了。

韋端已死,關中之局面已無可挽回。你我如今,當隱忍再隱忍,尋找其他機會。

這件事,就當沒有發生過。

關中豪強之爭,和你我沒有任何關係。““難道,就這麼算了?”

伏完呆立半晌,突然間放聲大哭,“陛下一心想要中興漢室,可如命……是老臣無能,老臣無能,愧對陛下啊。”

“國丈,你這是幹什麼?”

劉光眉頭一蹙,厲聲喝道:“哭哭啼啼,成何體統?今天下仍是漢室之天下,那曹友學在河西,不也是以漢民而自居?而今朝堂爲奸人把持,你我自當盡心竭力,爲陛下分憂。動軌哭哭啼啼,算什麼樣子?莫非,你能哭出一箇中興天下?

若可以,我陪你一起哭!”

伏完哭聲,戛然而止。

“臨沂侯,那你說怎麼辦?““我不是說過,隱忍,再隱忍……·看過毒蛇捕殺獵物嗎?每次出擊,它總會先盤起,而後蓄力出擊。你我現在,就需學那毒蛇,先把身子盤起來,立於不敗之地。”

“可是,那曹友學……。

“曹朋之事,莫再起風波。”

劉光苦笑一聲,“你沒發現,這幾日朝堂上的風氣,已發生變化?關中那幫人,叫囂的也不甚響亮,似乎沒了底氣。曹操這一次,也算是下了狠心。功過相抵,罷官去職,而且鬼薪三歲……若非死得是韋端,恐怕曹操也不會下次決斷。

他已經給足了關中人面子……這時候再去生事,弄不好會發生意外,反而不美。”

“那……”

“這件事,你休要再插手,我自會處理。

倒是荊州劉景升那邊,你要加強聯繫……還有,我已準備了一批插重。你尋個機會,送去新野,交給劉備。如今,我們所能依持的人不多,所以就更要珍惜。”

伏完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劉光長大了!

他已經從當年的‘漢家犬’,成長爲漢家的一頭惡狼。

從南匈奴返回,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前,劉光不願意參與朝政,而今,他已經在朝堂上,獲得了不小的話語權。即便他現在還很弱小,卻是漢室中興的希望。

想到這裡,伏完心裡,樂開了花。

十十件件十十件十十件件十十十件十十件十十件忡十件杆十十忡十十件件件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件十曹朋從日勒返回,已過了元宵節。

他回來才得知,蔡琰帶着阿眉拐,離開武威,不知去了何處。

不過,不用擔心她的安全。步騭讓韓德率領一部八百軍卒,隨行保護。在關中之地,絕無危險。

只是她究竟去幹什麼?

步騭也不清來……

“朝那?”

曹朋疑惑不解。

沒聽說蔡琰在朝那有什麼親戚,這好端端,跑去朝那做什麼?

“可曾通知了張太守?。

“回公子,已通知過了。”

“那就好!”

曹朋搔搔頭,依舊是滿腹疑問。

不過有韓德帶着八百人保護,又有張既在安定照顧,想來是不會有什麼事情。

曹朋自身還有許多事情要處理。

比如,他和甄宓的婚事。

甄家人對是否把甄宓嫁給曹朋,頗有分歧。比如甄宓的大姐甄姜,就有些反對。

甄家畢竟是官宦出身,對於這局勢,有着敏銳的直覺。

否則,當初也不可能果斷拋棄中山基業,跑到河西投奔曹朋。如今,中山甄氏已經滅亡,先是遭遇黑山賊襲掠,而後又受到了袁氏牽連,被殺了個乾乾淨淨。

反倒是當初跑到河西的這些甄氏族人,站穩了腳跟。

靠着曹朋這棵大樹,甄家在武威迅速崛起。甄堯如今官拜武威郡主簿一職,同時掌控着對河西郡商會的監察大權。至少從目前來看,甄家的復興,只在早晚。

可沒想到,曹朋竟殺了韋端。

他雖說是北中郎將,河西太守。

但擅殺上官的罪名……

甄姜覺得,這件事很可能會影響到曹朋。

如果甄家和曹朋扯上關係,說不得也會遇到麻煩。

但甄宓的小妹妹甄榮,卻不太同意。她很支持二姐嫁給曹朋,並說做人不能如此勢力。且不說甄宓已經懷了曹朋的孩子,就算沒有,也不能就這樣忘恩負義。

忘了說一句!

年僅十回歲的甄榮,和曹彰走的很近!

最後,還是老夫人一句話:既然當初我們決定投奔曹公子,那麼不管曹公子如何,我們都沒有其他選擇。因爲在甄氏的外殼上,有着濃重的曹朋烙印。所以,甄宓必須要嫁給曹朋··不管曹朋是興還是衰,甄家必須緊緊跟隨曹朋腳步。

在這一點上,甄家比不得蘇家。

至少蘇雙到現在,始終堅定不移的支持曹朋。

如果甄家朝秦暮楚,將徹底失去復興希望……

曹朋和甄宓的婚事,並沒有大肆興辦。

畢竟甄宓是貳婦,而且是以妾室身份進入曹家,自然不可能太過隆重。

但爲了補償,曹朋設下家宴,將河西太守龐統、金城太守成公英、以及南部都尉閻行,武功中郎將甘寧,徵羌校尉鄧範,護羌都尉潘樟,陳倉校尉郝昭等人,紛紛請來。除此之外,尚有還未得到任命的步騭石韜夏侯蘭等人,算是除了闞澤之外,曹朋所有班底都找來,給足了甄氏顏面。這也讓甄堯,感到無比開心。

婚後第三天,朝廷傳來了消息,任步騭爲武威郡太守,石韜爲張掖郡太守。

而鄧範則遷爲徵羌中郎將,駐守武威縣。

夏侯蘭任河西統兵校尉,出鎮靈武和……此外,曹操准許曹朋在河西武威張掖三郡,推行府兵制度。

曹朋,總算是放下了心事!

建安十年,二月二,龍擡頭。

曹朋親自主持了武威郡屯田祭禮,而後返回城中。

剛坐下來,還沒等他喝一口水,卻見龐德急匆匆跑進來,“公子,大事不好!”

曹朋不由得一怔,愕然問道:“何事驚慌?”

“偉章派人傳信,朝廷命稗將軍張鄰,前來緝拿公子,不日將出大散關,抵達涼州。!~!

第350章 男人,真難!第110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351章 三年後第674章 殤(二)第569章 南陽之故友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226章 生與死第82章 名,妙不可言(一)第384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西涼悍將第607章 竟爾一老卒?第87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111章 漢家犬第329章 官渡戰事起第166章 遠走高飛第279章 李中郎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十二)第203章 論戰第353章 悲憤詩第630章 初戰子龍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561章 前生宿敵,今世若何?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485章 涼州大決戰(四)第45章 宛城之何去何從第268章 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亂動!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733章 雨後天晴第637章 虎豹騎第137章 疑竇重重(下)第633章 誰爲國賊?誰是小人?第47章 宛城之惡來第150章 大地震之商屯(三)第708章 何不深閨鎖大喬?第677章 絕境第284章 曹賊兇猛第75章 賭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284章 曹賊兇猛第565章 鄉黨(一)第520章 且隨她去!第471章 誰爲姑臧令?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448章 洛神爲婢第95章 綿裡藏針第602章 欺人太甚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18章 父子夜話(一)第11章 我有凌雲志第59章 人生大快事第163章 雲山米行第638章 長阪坡(一)結束感言第150章 大地震之商屯(三)第571章 南陽之豪強第693章 馬如風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第653章 嚴黃會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84章 名,妙不可言第550章 時也,命也!第574章 荊州事,荊人治第583章 斬草除根第530章 角力第238章 天車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七)第30章 扈從第138章 下邳第196章 恩義第416章 河西第二彈(五)第364章 瞞天過海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371章 千古紅顏絕唱第693章 馬如風第466章 涼州亂(十四)第31章 義陽武卒(一)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36章 義陽武卒(六)第356章 最後一課第445章 糉子美人(三)第591章 鄧氏幼麟第355章 我有佳兒可成龍第664章 紈絝女第519章 疏離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260章 學做人第25章 洪娘子之請第208章 第一日第29章 九女城第718章 遼東亂(續)第78章 初會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374章 寸步不讓
第350章 男人,真難!第110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351章 三年後第674章 殤(二)第569章 南陽之故友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226章 生與死第82章 名,妙不可言(一)第384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西涼悍將第607章 竟爾一老卒?第87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111章 漢家犬第329章 官渡戰事起第166章 遠走高飛第279章 李中郎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十二)第203章 論戰第353章 悲憤詩第630章 初戰子龍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561章 前生宿敵,今世若何?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485章 涼州大決戰(四)第45章 宛城之何去何從第268章 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亂動!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733章 雨後天晴第637章 虎豹騎第137章 疑竇重重(下)第633章 誰爲國賊?誰是小人?第47章 宛城之惡來第150章 大地震之商屯(三)第708章 何不深閨鎖大喬?第677章 絕境第284章 曹賊兇猛第75章 賭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284章 曹賊兇猛第565章 鄉黨(一)第520章 且隨她去!第471章 誰爲姑臧令?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448章 洛神爲婢第95章 綿裡藏針第602章 欺人太甚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18章 父子夜話(一)第11章 我有凌雲志第59章 人生大快事第163章 雲山米行第638章 長阪坡(一)結束感言第150章 大地震之商屯(三)第571章 南陽之豪強第693章 馬如風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第653章 嚴黃會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84章 名,妙不可言第550章 時也,命也!第574章 荊州事,荊人治第583章 斬草除根第530章 角力第238章 天車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七)第30章 扈從第138章 下邳第196章 恩義第416章 河西第二彈(五)第364章 瞞天過海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371章 千古紅顏絕唱第693章 馬如風第466章 涼州亂(十四)第31章 義陽武卒(一)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36章 義陽武卒(六)第356章 最後一課第445章 糉子美人(三)第591章 鄧氏幼麟第355章 我有佳兒可成龍第664章 紈絝女第519章 疏離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260章 學做人第25章 洪娘子之請第208章 第一日第29章 九女城第718章 遼東亂(續)第78章 初會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374章 寸步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