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

推薦一本書吧,來自遠古大神的召喚。

《異人傲世錄》作者明寐新作,《傲世法則》隆重登場。

書號:2022067相信一定會使大家心滿意足。

————————————————————————建安四年十月末,張繡歸降。

自此,南陽郡被一分爲二,其中自穰縣以北,盡歸曹艹,佔居三分之二,約二十六縣。南陽郡共37個縣,劉表坐擁穰縣以南11個縣,只佔居三分之一的面積。

張繡的歸降,還是引起了不小的動盪。

曹艹此前攻伐宛城,死了一個兒子,一個侄兒。但不計前嫌,依舊接納了張繡,顯示出公私分明的大度。而且,張繡歸降之後,曹艹依舊使張繡駐守南陽,拜南陽太守。滿寵返回許都,接掌廷尉一職。隨後曹艹又拜張繡爲揚武將軍,屯兵宛城,還讓三子曹植,娶了張繡的女兒爲妻。此時的曹植,年不過七歲,才思出衆,甚得曹艹喜愛。張繡因此,而放下心來。

張繡這一歸降,頓時打亂了劉表的計劃。

此時,自淮南出訪荊襄,請求劉表能夠接納。

劉表在三思之後,並沒有反對,甚至還溫言寬慰麋竺,並讓出唐子鄉,供麋竺一行人駐守。

同時,劉表還讓麋竺設法和劉備聯繫。

在信中坦言:你我同是漢室宗親,本應相互依持。

如今天下大亂,漢室朝綱不振,有殲賊亂政。所以請玄德看在宗室的情分,前來荊州協助……這是一個劉備無法預計到的變數。

在汝南時,他萬萬沒想到,張繡會歸順曹艹。

如今張繡歸降,使得許都南面多出一道屏障,同時更打開了荊襄門戶,曹艹隨時可以進攻荊州。

劉表需要一隻看門犬,所以便想到了劉備。

若張繡沒有歸降曹艹的話,劉表斷然不會接納劉備。可現在他即便願意,似乎也有些來不及了。

劉備已經從青州抵達鄴城,並甚得袁紹看重。

而袁紹討伐曹艹在即,劉備也不會輕易的離開袁紹……總之,局面似乎變得複雜起來。

曹艹隨即在許都開始了最後一輪佈置,命臧霸出兵東平北海兩郡,其目的就是要死死牽制住袁譚,令袁譚不能輕舉妄動。大河兩岸,火藥味兒越發濃郁起來,雙方的局勢,一觸即發。

————————————————————————————————十一月,譙縣迎來了建安四年的初雪。

雪勢並不算太大,雨雪交加,使得氣溫陡然間變得極爲寒冷。

曹朋隨曹汲抵達譙縣,欲歸宗認祖。不過,歸宗認祖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古人對宗族的看重,是曹朋這個從後世而來之人,根本無法想象。必須要一代一代的對照,生辰,經歷,以及過往種種。只有將族譜上的每一代人確認清楚,纔算是通過了這歸宗的第一關。

而後,宗族還要盤問曹汲的過往經歷。

等所有事情都確認下來,則選擇黃道吉曰,歸宗認祖。

這還是曹艹督促的結果,否則會耗費更多的時間。曹朋倒也不太着急,反正許都也沒什麼大事,他大可以放鬆心情,盡情的遊覽譙縣周遭景緻,還不時隨曹汲拜訪宗族大佬,拉近關係。

曹氏宗族有多大?

很大!

從曹騰那一輩兒算,就有分了三支。

到曹艹這一代,但只是宗房,也就是嫡傳子弟,就有十幾支;而其他分房,林林總總也有十幾房,整個曹氏宗族加起來,單單是曹姓子弟就有上千人,更不要說那盤根錯節的親戚。

曹氏和夏侯氏,有極爲親密的關係。

同時,還與當地另一大宗族華氏,關係密切。

華氏如今並不太顯赫,而且論其宗房,也不在譙縣本地,屬外來戶。但紮根譙縣,已有多年,其歷史甚至還要超過曹氏和夏侯兩家。華氏的宗房,在平原郡高唐縣,如今最有名的一個,便是前豫章太守,如今在孫策府上擔任客卿的華歆華子魚。不過,那關係已經有些疏遠,譙縣華氏和高唐華氏之間,早已經斷絕了往來。

譙縣華氏,以行醫經商爲主,宗族也近千人。

聽上去也不差,但是和曹氏、夏侯一比,顯然差距甚遠。

“你說華佗就是華氏族人?”

曹朋詫異問道。

在他身前,是曹姓的一個子弟,名叫曹融。

他也是宗房子弟,專門負責接待曹汲和曹朋父子。兩人坐在酒樓上,聊起了譙縣的風土人情,這言語之間,不知不覺便扯到了本地望族之上。提到望族,自然不能不提及譙縣華氏。

“是啊,那老兒醫道極爲高明。

前兩年祖婆生病,還是那老兒出手醫治。只是他常年在外,遊歷四方,並不常在家中停留。

不過年前從涅陽回來之後,就沒有再出門。

我聽人說,他在家裡編撰什麼醫書,整天閉門謝客,誰也不見。那老兒脾氣挺古怪,好端端要寫什麼醫書?以他的本事,在譙縣開一個醫館,必然是生意興隆,偏偏犯了姓子,以至於靠族人救濟。前些時候,聽人說他得罪了族中的大人,所以有意斷了他家的月例……”

“這麼說來,華佗家境不好?”

“何止是不好,是非常不好。”

曹朋心裡,不由得一動。

他招手示意夏侯蘭過來,“持我名剌,到華府走一趟,告訴那華佗,問他願不願意出任少府太醫令。如果願意,少府所藏醫書,他可以隨意翻閱……另外,告訴他,張機將赴許都。”

在東漢時,醫生的地位並不算太高。

而在朝廷裡,卻設置了兩個太醫院。

一個是太常所屬,專門負責對貧民百姓醫療。似許都的回春醫館,便是太常治下。若無太常治下的太醫令給予准許,肖坤也無法行醫。現任太常太醫令,是董曉,張仲景的學生。

他是由曹朋所推薦,因根治了郭嘉的疾病,而獲得推薦。

至今在許都已有三年,後經荀彧向太常太醫院推舉,出任太醫令,總體而言,做的很不錯。

另一個太醫院,則屬少府。

專門針對宮廷和朝中權貴……歷代所留下的醫書,均藏於少府太醫院中,普通人根本無法翻閱。

少府太醫院比之太常太醫院,要輕鬆許多,福利也比太常太醫院好。不過責任,更加重大。

此前的少府太醫令,名叫吉平。

因爲被牽扯進了衣帶詔一案,所以被滿門抄斬。

吉平一死,少府太醫令隨之空缺下來。這個職務,可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出任,不僅要有高明的醫術,還要有人出面擔保。但凡爲太醫令,可以說是醫生的最高境界。此前,曾有人推舉張機,但被張仲景拒絕。少府太醫令,秩中六百石;而張機曾爲長沙太守,那是正經的秩真兩千石。你讓一個曾得兩千石俸祿的太守,跑回來做一個六百石的太醫令,豈不是貶低?

而且,張機又不缺這個,所以最終未能前來赴任。

也因爲這個原因,少府太醫令懸而未決。

曹朋是最清楚這些事情的人,在他離開許都之前,少府劉曄還和曹汲在偶然間提起過……華佗!

東漢末年時,與張仲景,還有一個不知道如今身在何方,是否已經出世的董奉,並稱三大神醫,醫術高明。張仲景已傷寒論而聞名於世;董奉則號稱杏林神醫。但若說最有名的,還是華佗。他和張仲景的情況不一樣,遊歷天下,治癒過許多千奇百怪的疑難雜症,而且手段極爲詭異。

他曾著《青囊書》一部,卻因故自己焚燬。

後世流傳一部《中藏書》,但據說並非華佗所著……在中醫史上,可以說是一個巨大損失。

史書上說,華佗是因爲不願意專門爲曹艹爲醫,所以被曹艹所殺。

野史記載,曹艹頭疼,華佗獻策開顱治療,爲曹艹所疑,最終被殺。但如果說華佗留給人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關雲長刮骨療毒的故事。曹朋幼年時,對於這個情節,可是極爲熱愛。

щщщ●тt kān●¢o

後來他知道,華佗創五禽戲,據說是中國象形拳術的鼻祖。

只是後世的五禽戲,是否真傳,無人知曉……曹朋乍聽曹融說到了華佗,心裡面不禁有些揣測。

這年月,能得一個好醫生,無疑是一個保命的最佳途徑。

如果能把華佗留下來,倒也不失爲一個好辦法。至少將來,曹艹也不至於因疑心而殺害華佗。

太醫令,對華佗來說,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友學,你要推薦華佗做太醫令?”

“是啊。”

“你……”曹融看左右無人,輕聲道:“這件事,你最好還是三思後行。這華佗……怎麼說呢,頗有些古怪。當年曾有人見他盜竊屍體,還被官府治罪。你把他冒然推薦到太醫院,萬一出了事情,到時候很有可能給你招惹來麻煩。這個人,毛病不少,且多有古怪啊……”

“偷竊屍體?”

“是啊……這件事當時鬧得還挺大,我也是挺家父提起。

當年華佗年方三十,一天夜裡,偷偷的跑到一家墳塋前,把墳塋挖開,偷走了屍體……據說,這傢伙好吃死人肉,所以才偷人屍體。官府緝拿他的時候,在他家裡發現了好幾具屍骸,血肉都沒了,只剩下白森森的骨頭。問他那血肉去了何處,他又說不出一個端倪……”

“有這種事?”

曹朋打了個寒蟬,透出猶豫之色。

“那他當時怎麼說?”

“我阿爹當時在衙門裡做事,曾聽過他的口供。

華元化說,他把那些屍體刨開,是爲了查詢死因,探索病症。反正這件事,沒有人肯相信。

後來還是他一個族叔,花錢爲他買罪,纔算躲過牢獄之災。後來他在譙縣呆不住了,便離開家,四處遊歷。十餘年後再回來時,醫術倒是變得高明許多,只是這人,變得更加古怪。”

解剖學!

曹朋腦海中,陡然閃過了一個念頭。

後世,還有一種說法,說華佗是解剖學的始祖。

關雲長刮骨療毒,還有爲曹艹開顱治病,似乎都牽扯到了解剖學的原理。

那麼,華佗解剖屍體的原因,倒也能說得過去。後世醫學院的學生,哪個沒經歷過這種事情?

曹朋聽了曹融的這番解釋,非但沒有退縮,反而更堅定了他挽救華佗的想法。

曹艹肯定認識華佗!

兩個人不僅是同鄉,年紀相差也不是特別懸殊。

曹艹之所以不肯相信華佗,很大程度上,也有華佗早年劣跡所致。

想了想,曹朋猛然起身,對曹融說:“大兄,我欲親自前去拜會華佗,但不知大兄可願帶路?”

“啊?”

“你不懂的……我當年隨一位方士識字的時候,那位方士曾經對我說過:人的身體,是最爲奇妙的構造。如果不能夠直觀而真切的觀察,很難掌握其中道理……我覺得,華佗當年偷盜屍體,其目的就是爲了掌握身體構造,從而可以更加明確的找到,疾病的根源……這是個了不得的人才,若是放過了,曰後恐怕後悔莫及。”

如果,曹朋是個普通人的話,他這番話,可能會被人當作瘋子。

可他是大名鼎鼎的‘曹八百’,臥龍孔明先生的弟子。換句話說,他說出來的東西,在普通人眼中,就如同專家教授的評語。這就是名氣的重要姓,有了名,說什麼都會有人相信。

“竟有如此事情?”

曹融不禁萬分驚訝,連忙起身,帶着曹朋走出酒樓。

華佗並不住在譙縣城裡,而是居於郊外。

由於華佗的名聲不好,所以沒有人願意和他做鄰居。以至於華佗就孤零零的住在過水旁之畔,四周荒無人煙。一座讀力的小院子,看上去很殘破,冷冷清清,令人不由得心裡發怵。

曹融帶着曹朋,叩響柴扉。

片刻後,一個皓首老家人走出來,瞪着昏花雙眼道:“你們找誰?”

“敢問,是華佗華先生的家嗎?”

“是。”

“在下曹朋,乃譙縣曹姓子弟,忝爲北軍中候,特拜訪先生。”

“我家老爺說了,誰也不見。”

曹融聞聽,頓時勃然大怒,“你……”

曹朋一把拉住了曹融,看着老蒼頭,突然呵呵笑了。

“我知道華先生受了很多委屈,更不爲世人所理解。

不過,我有一句話,拜託老人家帶給華先生。請告訴華先生,我明白他在做什麼。解剖屍體,並非什麼妖魔鬼怪,而是福澤蒼生的好事。有些事情,既然做了,就請他堅持到底……不才雖只是一個北軍中候,但是願意爲華先生作保,舉薦他爲少府太醫令,可閱盡少府藏書。

如果他還願意繼續堅持下去,我會設法爲他弄來足夠的屍體,供他繼續研究。

總之,不才可以理解華先生的作爲。但如果他半途而廢,就此消沉,那我也無話可說……我會在譙縣呆一陣子,如果華先生想通了,隨時可以去找我。我就住在縣衙旁邊的官驛之中……別人不理解,不代表就可以放棄;別人誤會,更不是消沉的理由,請華先生多保重。”

說罷,曹朋拉着曹融走了。

“友學,你真願意爲他弄來屍體?”

曹融打了個寒蟬,輕聲問道。

曹朋輕輕點頭,“如果他願意繼續下去,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爲他準備屍體。”

“瘋了,真是瘋了!”

曹融輕輕搖頭。

他願意相信曹朋,可是對他做的事情,還是有些不理解。

這種事,自己還是少參與爲好……——————————————————————————————建安四年十一月中,一篇檄文,突然傳遍大江南北。

蓋聞明主圖危以制變,忠臣慮難以立權。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

……而艹遂承資跋扈,恣行兇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

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諛;身首被梟懸誅之。

……艹便放志,專行脅遷,當御省禁。

卑悔王室,敗法亂紀,坐領三臺,[***]朝政,爵賞由心,弄戮在口。所愛光五宗,所惡滅三族。羣談者受顯誅,腹議者蒙隱戮,道路以目,尚書記朝會,公卿充員品…………其得艹首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

部曲偏裨將校諸吏降者,勿有所問。廣宜恩信,班揚符賞,佈告天下,鹹使知聖朝而拘迫之難。

如律令!

作此檄文者,名叫陳琳,字孔璋,徐州廣陵人。

曾爲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欲誅殺十常侍,召四方猛將,引兵入京,以恐嚇太后。陳羣當時便加以反對,然而不得何進所取。後何進死,陳琳避難於冀州,歸附袁紹,爲其掌典文章之事。

這片討賊檄文,正是陳琳受袁紹之命所做。

時已近年末,曹艹正因頭痛而臥牀不起,讀罷檄文之後,竟出了一身冷汗,從榻上翻身而起。

袁紹,這是要向我開戰啊!

曹艹雖然早已做好了開戰的準備,但是當開戰之際,還是不免有些惶恐。

他連忙把郭嘉喚來,“奉孝,袁紹檄文,你可曾看罷?”

郭嘉道:“嘉已讀過。”

“奉孝如何以爲?”

“袁紹已決意開戰,恐就在年關。

不過,主公倒不必在意袁紹,主公與袁本初早晚一戰,這是我們早就預料到的事情。如今,袁紹詐稱百萬雄師,然則並不足懼。主公可使臧霸牽制袁譚;令文遠坐鎮河內,牽制幷州兵馬,便能剪除袁紹兩翼。而袁紹實際能用的兵力,以嘉估計,不過十餘萬之衆,主公大可放心。

只是,袁紹不足懼。

嘉所慮者,是那江東小霸王。”

“孫家獅兒邪?”

“正是!”郭嘉眼中,閃過一抹寒光,“孫策如今雄霸江東六郡,實力大漲。文有張子布,武有周公瑾,更加上程普黃蓋韓當等江東老臣。若袁紹與之聯合,他誇獎征伐徐州,必成大禍。

主公,嘉以爲,去年所安排之事,可以執行。

只要除去孫伯符,則江東必亂……到時候,主公便能全力應戰袁紹,一舉將其擊潰……”

曹艹眸光一閃,彷彿自言自語道:“江東獅兒,實某心腹之患。”

郭嘉聞聽,頓時笑了……

(未完待續)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623章 天災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428章 鳳雛初鳴(三)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第553章 死士第248章 青梅煮酒(三)第134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第4章 成記商行第248章 青梅煮酒(三)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226章 生與死第668章 益陽之戰(四)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八)第89章 曹二代vs皇二代第678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700章 定風波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30章 扈從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279章 李中郎第406章 紅水縣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548章 生死之謎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480章 雲動(完)第263章 曹公車第21章 龐德公第706章 建安十五年第71章 嫉惡如仇滿伯寧第351章 三年後第388章 紅水集外第27章 百鍊鋼刀(二)第613章 老卒似虎第129章 雷霆手段第702章 兵臨城下第242章 虎豹騎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二)第701章 斬將奪旗者,常山趙子龍第136章 悶頭髮大財第111章 漢家犬第261章 愛蓮說第364章 瞞天過海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128章 一手遮天第243章 回家第130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460章 涼州亂(八)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206章 我將帶你們赴死第401章 是敵是友?第665章 益陽之戰(一)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127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195章 駐馬東陵亭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288章 賈詡的報復第393章 一直在等你!第38章 農夫與蛇第133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第96章 榮耀即吾命第581章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第227章 親戚第399章 說曹朋,曹朋到!第238章 天車第85章 名,妙不可言(四)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261章 愛蓮說第246章 青梅煮酒(一)第695章 拂曉刺殺第477章 雲動(四)第189章 慘案(四)第15章 誰比誰高貴(二)第358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323章 宮中旁門司馬第69章 仇人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607章 竟爾一老卒?第295章 賈詡做得初一第463章 涼州亂(十一)第572章 南陽之故交第415章 河西第二彈(四)第180章 綰青絲(一)第198章 出兵第469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363章 割喉禮第53章 曹公帳下,誰可爲將?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376章 瘦馬大黃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590章 舞陰之危第500章 涼州大決戰(完)第245章 衣帶詔第650章 益州來使第184章 錦帆賊第197章 威懾
第623章 天災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428章 鳳雛初鳴(三)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第553章 死士第248章 青梅煮酒(三)第134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第4章 成記商行第248章 青梅煮酒(三)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226章 生與死第668章 益陽之戰(四)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八)第89章 曹二代vs皇二代第678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700章 定風波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30章 扈從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279章 李中郎第406章 紅水縣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548章 生死之謎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480章 雲動(完)第263章 曹公車第21章 龐德公第706章 建安十五年第71章 嫉惡如仇滿伯寧第351章 三年後第388章 紅水集外第27章 百鍊鋼刀(二)第613章 老卒似虎第129章 雷霆手段第702章 兵臨城下第242章 虎豹騎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二)第701章 斬將奪旗者,常山趙子龍第136章 悶頭髮大財第111章 漢家犬第261章 愛蓮說第364章 瞞天過海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128章 一手遮天第243章 回家第130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460章 涼州亂(八)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206章 我將帶你們赴死第401章 是敵是友?第665章 益陽之戰(一)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127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195章 駐馬東陵亭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288章 賈詡的報復第393章 一直在等你!第38章 農夫與蛇第133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第96章 榮耀即吾命第581章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第227章 親戚第399章 說曹朋,曹朋到!第238章 天車第85章 名,妙不可言(四)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261章 愛蓮說第246章 青梅煮酒(一)第695章 拂曉刺殺第477章 雲動(四)第189章 慘案(四)第15章 誰比誰高貴(二)第358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323章 宮中旁門司馬第69章 仇人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607章 竟爾一老卒?第295章 賈詡做得初一第463章 涼州亂(十一)第572章 南陽之故交第415章 河西第二彈(四)第180章 綰青絲(一)第198章 出兵第469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363章 割喉禮第53章 曹公帳下,誰可爲將?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376章 瘦馬大黃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590章 舞陰之危第500章 涼州大決戰(完)第245章 衣帶詔第650章 益州來使第184章 錦帆賊第197章 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