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

曹雖然用的是商量語氣,但可以感覺得出來,他似乎幾經有了決定。

腦海中,再一次浮現出李儒在歸附之後說過的話語:若曹公提出要求,切不可猶豫,答應再說。

乍聽,這似乎算不得什麼妙計。

可實際上,策士謀主所獻的計策,往往是揣摩人性,直指核心的聊聊數語。

似郭嘉十勝十敗論,那是屬於全局謀劃,不可以等閒論之。比如後世說賈詡一語而亡漢,其實仔細想想,並沒有什麼高深之處。如果換做後世直白的言論,無非就是:咱們反正就是個死,拼一把可能贏,輸了也無所謂。於是李催郭把召集兵馬,圍攻長安,挽回了敗局。

真正的策術,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說出合適的言語……”

可真要做到這一點,又談何容易?

所以說,一言以興邦,一言以亡國。

同樣的話語,在不同的時機不同的場合,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李儒的這一句提醒,其實也是根據曹的個性而言。他對曹並不陌生,甚至還仔細研究過。

至少在二十二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曹可差一點被李儒設計殺掉。

派人壓陣,而後伏擊……”

這是誰都能想出的計策。

可就是這麼一個計策,令得曹幾乎全軍覆沒,若非曹洪拼死掩護,甚至有可能死在戰場上。

曹朋道:“若世父將家兄調回,侄兒以爲,步駕可以繼任。”

“步駕?”

曹鬆了口氣,曹朋既然說出替代者,說明他胸懷坦蕩。

只是,這步駕又是哪一個呢?

“步鶯字子山,本淮陰步氏族人。

建安二年,侄兒與家兄到海西之後,陳登太守曾舉薦三人,一個名叫衛旌,因桀驁不馴,不願幫助家兄,所以被我罵走,後來去了江東,下落不明;一個是戴乾,就是此前與王旭火焚海陵,燒死祖郎的功臣。此人性情剛烈,忠直不阿,可惜”第三個,便是步鶯步子山。

他如今恭爲鹽瀆長,今春廣陵之戰時,也曾參與其中。

步鴛追隨我的時間最久,而且爲人謹慎,頗有才華。世父若問我誰可替代,我選步子山。”

曹原本也只,並沒有指望曹朋真的會推薦什麼人物。

哪知道”

曹笑了,“阿福,許都城中,名士如雲,有才華者更多不勝數,你爲何如此看重這步鶯呢?”

我能告訴你,步鶯在歷史上,曾做到了東吳的宰相嗎?

曹朋也笑了,“許都城中名士如雲,多如過江之鱗。可是有一個問題,我和他們不認識啊…”

“啊?”

“再說了,步子山的堂妹,是我身邊的侍婢,我對步鷺的瞭解,遠勝他人。”

曹臉e一沉,“阿福,爾不知要舉賢避親嗎?”

“既然是舉賢,爲何還要避親?步鶯明明是最合適的人選,我爲什麼要去避嫌呢?”

如果換做別人說出這樣的話,曹不定會很不高興。可偏偏曹朋說出這樣的言語時,曹感覺很高興。這更說明了,曹朋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想法,一心是在爲自己做事分呃”

“那你說說,步鶯怎麼就是最合適的人?”

“其步鶯是廣陵人,而且從建安二年開始,便到了海西,對海西可說是非常的熟悉。”

“恩,這倒說得過去。”

“其二,家兄在海西立足後,得益於兩人。

一個是近伊蘆長濮陽闖,另一個就是步鶯。勿論是平定海西,整頓商市,推行屯田,步鶯都參與了最初的謀劃。如果說,對海西情況最瞭解,除了家兄之外,便是步鶯和濮陽閨兩人。

濮陽先生才學過人,但有些拘泥,變通之能不高。

其實,我一直覺得濮陽先生爲地方官,並不算合適。他最適合的位子,應該是在太學中做個五經博士,教商人“嘻嘻,世父莫要怪我,我也是有感而,並沒有其他的意思。”

早在曹朋離開徐州的時候,便知道濮陽閨身體不太好。

海西荒僻,雖說如今已隱隱成爲兩淮富庶之地,可環境還是有些不好。鄧稷在和曹朋的信裡,曾提到希望能在許都給濮陽閨找一個職務,令他安享晚年。畢竟,濮陽閨年紀也大了。

曹笑道:“休得賣弄心思,你且說下去。”

“而步駕不同,他雖出身望族,卻自幼貧苦,得嬸孃照拂長大,故而通曉民間疾苦。他懂得變通,更通兵事。這一點,他猶勝於家…”而且呢,他心思細膩,有大局,足以主政一方。世父說的不錯,許都能人多不勝數,但侄兒以爲,適合海西屯田都尉者,唯有步子山。

另外還有一點,步子山接替家兄,可是政令連貫。

世父,爲證最怕朝令夕改。若海西能夠持續展,必須政令延續。說實話,我很擔心若換了一個陌生人,會出現政令改動的情況。急於樹立自己的威望,建立自己的功績,而將前任的努力全盤否定,對上而言,是數載辛苦前功盡棄;於下來說,更會讓百姓迷茫而不知所措。”

對於這一點,曹朋是有感而。

前世工作經歷,這種朝令夕改的事情,屢見不鮮。

上一任主政修改街道,下一任到來,就認爲這不是他的政績,途停止。選擇其他工程。

於是使得城市建設混亂不堪辦初入一條大道,感覺很不錯,可走到一半,現這街道變得崎嶇不平,簡直是兩個模樣。

這大概也是後世一個極富特徵的官場現象。

用曹朋的話說,初入光鮮,敗絮其中……”

太平時,可以如此亂來;但戰亂時,卻不能如此。似屯田這等國策,更需連貫性。

曹連連點頭,露出滿意的笑容。

“還有呢?”

“還有就是,我瞭解步子山,卻不瞭解那些許都能人。”

曹不由得哈哈大笑,“你這孩子,卻是個不肯服軟的傢伙。”

曹朋搔搔頭,露出了憨厚笑容。

“奉孝,你以爲如何?”

待曹朋離去後,曹扭頭,衝着亭外輕聲道。

從亭外假山後面,走出一人,正是郭嘉。他穿着厚厚的裘衣,邁步走進亭中,笑呵呵坐下。

“主公既然已經有了決斷,何必問我?”

“只是我有些不明白,文和爲什麼要推薦鄧稷?他二人,似乎並不太熟悉。”

郭嘉笑道:“賈文和確有本領,只一眼就看穿了主公的意圖。依我看,他所以推薦叔別,是想要報復一下阿福而已。若非阿福一句話,他說不定會繼續躲着,做那韜光養晦之事……”

現在,阿福逼得他不得不走出來,他若不報復一下,焉能心氣平和?

海西,由叔習執掌,倒也算不得什麼。可時間長了,畢竟也不太好,換一個人,依我看也沒什麼了不得。步子山這個人我不太瞭解,若主公猶豫,何不命人去洛陽,詢問一下長文?”

說罷,郭嘉突然笑了!

“你笑什麼?”

“我在想,如果阿福知道這件事是賈文和所謀,他會如何反應呢?”

曹想了想,也笑了……”

“那孩子,可不是個容易吃虧的主兒。”

他和郭嘉相視一眼,眼中流露出一抹興奮之e。

曹朋出了司空府,已經快午時。一連幾日陰雲密佈,忽而陽光明媚,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

街上的行人多起來,一個個看上去挺繁忙。

年關將至,新年即將到來,該置辦年貨的置辦年貨,該走親訪友的走親訪友,使得許都一下子變得很熱鬧。雖然袁紹的橄文,傳遍了天下。可是對許都百姓來說,那檄文並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許都今年的收成雖說比不得去年,但是也算不差。縱觀各地,曹治下算得上最好。袁紹遠在河北,與我等又什麼關係?就算他兵精糧足,又能奈何得了我們幾命”

看得出,曹這些年來的治理,民心可用。

曹朋離開司空府後,徑自返回家中。

先向母親張氏問安,然後又拉着黃月英說了會兒話,帶着外甥邸艾在院子裡跑了兩圈。

鄧艾,已快三歲了。

*咱呀呀的,已經喚出‘阿舅,。

曹朋越好奇,邸艾將來會是什麼樣子?

他究竟是不是那個歷史上,大名鼎鼎鄧士載呢?

看着白白胖胖,在門廊上爬行的鄧艾,曹朋突然間靈光一閃:唯賢是舉…”

他似乎,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

只是這個人過”

吃過了午飯,曹朋便來到了府中那偏僻的跨院中。

李儒正在佛堂上端坐,一旁的火塘子裡,炭火熊熊,使得佛堂的溫度很高。一進門,曹朋就感到那撲面而來的熱氣。看着火塘子裡堆放的滿滿當當的火炭,曹朋不由得哭笑不得。

“文成先生,至於嘛?”

“什麼?”

“這麼的一佛堂,你把火生的這麼旺。”

李儒眼睛一翻,“閒着也是閒着,我又不能出去,自然希望這房間裡,能暖和一些。”

曹朋本就是帶着調笑之意,倒也沒有在意李儒的語氣。

他推開窗子,讓空氣可以對流一下,然後坐下來,把他剛纔在司空府中的經歷,說了一遍。

“你說,好端端的,司空爲何要讓家兄回來?”

李儒伸了個懶腰,“還能因爲什麼?你那位內兄政績卓著,在海西聲望太高,孟德擔心了。

不過你也不用着急,你今天應對的挺好。

你越是坦蕩,孟德就越是不會懷疑你。你推薦的那個步駕,十有八九會接替你內兄“只是,孟德把你內兄召回來,恐怕不僅僅是因爲他在海西根基日悔“說不定有大用啊。”

“什麼大用?”

李儒長出一口氣,搖搖頭說:“這個可說不準了。

也許留守許都,也許外放主政一方。他有了海西這個資歷,再加上你父子,應該沒有問題。”

曹朋仔細想想,似乎的確如此。

算起來,鄧稷已經在海西兩年多了。

隨着海西的展,那裡已經成爲一塊許多人垂涎的肥肉。

如果繼續讓鄧稷留在那邊,的確會有麻煩。不過,海西現在也是曹朋最爲重要的一塊財富。

九大行會這兩年,爲他賺取了大筆利益。

這年頭,土地和人口最重要。

但如果沒有錢帛,同樣一事無成。

這也是曹朋爲什麼向曹極力推薦步鶯的另一個原因。

只要步鷺在,就可以保證財源不斷。不討單靠一個步鷺,恐怕也不行海西的利潤太大,自己一個人也不可能吞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益共享。可是,該選擇和誰共享利益呢?

這,同樣是一個大問題。

合作的夥伴如果選不好,勢必會造成大麻煩。

這個人,必須要和曹有密切關係,但權柄又不能太重,再且可以被控制……”

那麼,該選誰呢?

曹洪?

曹仁?

還是夏侯子弟?

“公子,在想什麼?”

“我在想,該與誰共同治理海西。”

李儒愣了一下,那張奇醜的臉上浮起一抹笑容。

不過,他這一笑,比不笑的時候更加難看。他輕輕撫掌,連連點頭。

“先生,你這是何意?”

李儒輕輕嘆了一口氣,道:“公子思緒縝密,是一樁好事。

我州才,也正想與公子說這件事情。海西太大了,你一個人,根本就不可能把他完全吞下來。”

“哦?”

“必須與人分享,但這個人進““李儒忽然一笑,輕聲道:“這些日子來,我一直在琢磨曹。我倒是有一個人選,不知公子意下如何。不過,這個人選,恐怕也不太容易拉攏。”

“誰?”

“環夫人,怎麼樣?”

曹朋猛然擡起頭,呆呆的看着李儒。

“你知不知道,環夫人又有了身子。”

“那又如何?”

“如何?”李儒笑了,“曹孟德好e如命,偏偏環夫人有了身子,這說明什麼?環夫人最受寵愛。如今,司空府內是卞夫人當家,爲許多人所關注。且世子曹不,如今成了曹孟德的長子,自然更受關注。環夫人膝下如今只有一子,而且生性低調。她宗族並不興旺,雖有幾個子弟爲曹公效力,可是卻沒什麼才幹。說起來,她這一支最弱”正好與之結盟。”

“哦?”

“張繡爲何歸附曹公?

因爲他知道,投奔袁紹,用你的話說,叫錦上添花:可歸附曹孟德?確是雪中送炭啊。”

曹朋聞聽,輕輕點頭。

“如今的卞夫人,就如同袁紹。

世子以長大成*人,雖曹征戰,頗有才幹。與之交好者,多不勝數,又如何在意你這一家?而環夫人,則如今之曹孟德。你現在幫她一把,將來她若能有成,定會牢記你今日情義。”

“我明白了!”

曹朋領,露出一抹笑容。

他開始慶幸,當初聽了闞澤的勸說,把李儒留了下來。

這可真是一個大殺器“有他暗中相助,至少可以讓自己,少了十年的奮鬥。

“先生,你也認爲,曹公必勝?”

“他若不勝,你可就慘了。”

李儒笑呵呵的起身,慢慢走出了佛堂。

曹朋坐在佛堂裡,擡頭看着佛堂裡供奉的佛像。他突然生出一陣感慨,虔誠的在佛像前行禮。

佛祖保佑,曹公必勝!

午後的陽光很溫暖,照在人的身上,感覺非常舒服。

趁着這難得的悠閒,曹朋在門廊上躺着,頭枕着黃月英的腿,看着天空悠悠走過的雲彩。

“月英,長文來信說,陳老先生已派人,到了江夏。”

“嗯?”

“他是去爲我求親。”

黃月英的臉,一下子紅了。

如枚子哼哼似地,嗯了一聲。

其實,她也在想苦此事,呆在曹家,雖說曹汲和張氏都認可了她,卻畢竟沒有名分。除非她真的不顧一切,連家人都不在意了……”可對於飽讀詩的黃月英而言,那實在有些爲難。

陳紀是穎川棟氏的族長,而且是陳窘的孫子。

www▪тт kan▪C O

論門第,論聲名,都遠遠高過黃氏。如果黃承彥不想真的和穎川世族反目,那十有八九,會點頭承認。

“對了,前些日子,一個叫魏延的人來找你。”

“哦?”

“他說他這一段就在許都官驛居住,讓你回來後找他。”

曹朋這纔想起來,魏延這時候的確是應該呆在許都。曹真曾和他提過,只不過因爲種種原因,此前錯過…”…,魏延這一次來許都,恐怕至少能做到檢驗校尉的位置。此前曹真說過,曹有意讓魏延做蕩寇校尉。但在曹朋看來,這個難度不蕩寇校尉,假兩千石的品秩。倒不是說兢延不夠格,而是資歷還有些淺了……”若能再混個幾年,倒真的是很有可能。

不過檢驗校尉,也是比千石的職務。

曹級現在纔是真千石,比栓驗校尉高一階而已。

能做到檢驗校尉,至少可以獨領一軍,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曹朋連忙坐起來,想了想,“那我現在就過去探望一下……”和魏大哥平輿一別,也快三年了。”

“嗯,那我和娘說,晚上不做你的飯了。”

有這麼一個懂事的紅顏知己,夫復何求呢?

曹朋連忙進屋,換了一身衣服。

哪知,他剛要出門,卻見鄧鉅業跑過來,攔住了他的去路,“友學,執金吾衙門來人,讓你前去報到。”

“朝”

曹朋聞聽,不申得愕然…

第492章 涼州大決戰(十一)第36章 義陽武卒(六)第307章 延津大撤退(一)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72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一)第41章 宛城之夕陽聚第260章 學做人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372章 不擇手段第59章 人生大快事第13章 姐姐第442章 大場面!!!第253章 葛仙翁第183章 綰青絲(四)第67章 重逢第111章 漢家犬第10章 雛鳥初啼第240章 生擒第113章 願聞其詳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544章 史老大第152章 大地震之商屯(五)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220章 初會劉玄德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245章 衣帶詔第242章 虎豹騎第490章 涼州大決戰(九)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337章 擬蛇,刺殺!第524章 小人難測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第257章 驚出一身冷汗第63章 武卒已死第401章 是敵是友?第515章 父憑子貴第698章 漢軍來了!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續)第602章 欺人太甚第452章 建安九年第541章 唯纔是舉第一彈第232章 抉擇第654章 野望(一)第133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第457章 涼州亂(五)第409章 中山巨賈第197章 威懾第232章 抉擇第177章 孫家有女第651章 分崩離析的前兆第246章 青梅煮酒(一)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243章 回家第723章 葭萌關之偷襲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412章 河西第二彈(一)第66章 歷史,還是演義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395章 歸漢還是姓馬?第592章 兵臨城下第482章 涼州大決戰(一)第40章 宛城之獻刀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536章 見錢眼開郭奉孝第600章 大踏步撤退第503章 驚怒第534章 南陽太守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46章 青梅煮酒第410章 建安八年人口販賣計劃!第305章 行進在正確的路上第91章 做一輩子兄弟第294章 玄德何以證明?第469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75章 賭第438章 河西第三彈(四)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19章 新家(二)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246章 青梅煮酒第666章 益陽之戰(二)第43章 宛城之驚豔一刀第716章 遼東亂(中)第539章 雒神賦第486章 涼州大決戰(五)第61章 龍潭第37章 驕傲不死第414章 河西第二彈(三)第317章 延津大撤退(十一)第226章 生與死第266章 出招第291章 河北四庭柱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260章 學做人第479章 雲動(六)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126章 江表虎臣第594章 一槍三劍箭第58章 冷靜了嗎?
第492章 涼州大決戰(十一)第36章 義陽武卒(六)第307章 延津大撤退(一)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72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一)第41章 宛城之夕陽聚第260章 學做人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372章 不擇手段第59章 人生大快事第13章 姐姐第442章 大場面!!!第253章 葛仙翁第183章 綰青絲(四)第67章 重逢第111章 漢家犬第10章 雛鳥初啼第240章 生擒第113章 願聞其詳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544章 史老大第152章 大地震之商屯(五)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220章 初會劉玄德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245章 衣帶詔第242章 虎豹騎第490章 涼州大決戰(九)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337章 擬蛇,刺殺!第524章 小人難測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第257章 驚出一身冷汗第63章 武卒已死第401章 是敵是友?第515章 父憑子貴第698章 漢軍來了!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續)第602章 欺人太甚第452章 建安九年第541章 唯纔是舉第一彈第232章 抉擇第654章 野望(一)第133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第457章 涼州亂(五)第409章 中山巨賈第197章 威懾第232章 抉擇第177章 孫家有女第651章 分崩離析的前兆第246章 青梅煮酒(一)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243章 回家第723章 葭萌關之偷襲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412章 河西第二彈(一)第66章 歷史,還是演義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395章 歸漢還是姓馬?第592章 兵臨城下第482章 涼州大決戰(一)第40章 宛城之獻刀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536章 見錢眼開郭奉孝第600章 大踏步撤退第503章 驚怒第534章 南陽太守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46章 青梅煮酒第410章 建安八年人口販賣計劃!第305章 行進在正確的路上第91章 做一輩子兄弟第294章 玄德何以證明?第469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75章 賭第438章 河西第三彈(四)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19章 新家(二)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246章 青梅煮酒第666章 益陽之戰(二)第43章 宛城之驚豔一刀第716章 遼東亂(中)第539章 雒神賦第486章 涼州大決戰(五)第61章 龍潭第37章 驕傲不死第414章 河西第二彈(三)第317章 延津大撤退(十一)第226章 生與死第266章 出招第291章 河北四庭柱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260章 學做人第479章 雲動(六)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126章 江表虎臣第594章 一槍三劍箭第58章 冷靜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