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雛鳥初啼

曹汲孤陋寡聞,從小到大也沒走出過中陽鎮。

但王猛卻不一樣,他當過渠帥,早年隨黃巾軍縱橫南陽,見多識廣。元安先生是什麼人?曹汲不清楚,曹朋沒聽說過,可王猛知道。這元安先生名叫龐季,是襄陽鹿門山人,荊州名士。

劉表初至荊州,立足未穩。

時有張虎、陳生盤踞襄陽,聚衆作亂。

劉表那個時候是一沒有兵,二沒有將,只頂着一個荊州牧的頭銜,還掛着一個漢室宗親的名號。

不過,劉表是當世八顧之一,名動天下。

可別小看了這個‘名’字,有的時候它抵得上千軍萬馬。

哪怕是在後世,爲一個‘名’,人們也爭得頭破血流。而在東漢末年,這名氣的作用更大。

劉表以八顧之名,請出龐季蒯越。

兩人單騎入襄陽城,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張虎、陳生數萬大軍作鳥獸散。劉表更因此不費一兵一卒,坐擁襄陽,打響了了他征伐荊州的第一槍。換句話說,沒有龐季,劉表想要在荊州站穩腳跟,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此之外,龐季還有一個名號。

在荊州有這樣一個說法:鹿門二龐,小龐最良。

龐季字元安,是‘鹿門二龐’之中的大龐,而他的兄弟,也就是荊州極富盛名的名士,龐德公龐祖文。

至於司馬徽,那是弘農司馬氏的旁支,少有神童之名,也是荊州名士之一。

反倒是那位文聘文仲業的名號,倒顯得有些默默無聞。至少王猛也不清楚文聘是什麼來頭,不過對文聘的武藝,王猛也是發自內心的忌憚。曹朋口稱‘討教’,着實嚇出了王猛一身冷汗。

莫說龐季和司馬徽兩人,就算是文聘,想要收拾曹朋,就如同碾死一隻螞蟻那麼容易。

討教?

在這個時代,討教就是打臉的意思。

這孩子瘋了不成?

居然要去打司馬徽和龐季的臉!

文聘的臉一沉,手扶佩劍,虎目圓睜。

一絲淡淡殺氣從他身上悄然散發,曹朋感受最真,只覺得全身發冷,口乾舌燥。

不過,他卻沒有畏懼!

他在賭。

賭司馬徽會站出來說話。司馬徽既然能爲名士,在演義之中更是諸葛亮、徐庶、龐統之師,那氣量肯定不同於普通人。三國演義中,司馬徽出場的次數並不多,卻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清雅善知人!

這樣一位名士,又豈能容不得別人說話?

可沒想到,沒等司馬徽開口,龐季就搶先一擺手,正色道:“仲業,休得無禮。”

他表情嚴肅,透出莊重之色。

文聘看上去很敬重龐季,見龐季開口,便立刻收回殺氣,同時也放開了佩劍。嘴角微微上翹,劃出一個柔和的弧度。那表情,帶着一絲不屑,似乎是在說:且看你毛頭小子,能說出什麼道理。

司馬徽目光溫和,靜靜看着曹朋。

曹朋個頭不高,甚至在同齡人當中,也有些偏低。王買和他同樣十三歲,已差不多有170公分,可曹朋呢,卻剛剛160出頭的樣子。加之先天營養不良,使得他看上去格外單薄瘦弱。

一件洗得發白的灰色襜褕,外罩一件棉袍。

袍子似乎有點大,所以更襯得他有些瘦小……

和在座的人一比起來,曹朋這衣着簡直就是寒酸可笑。偏偏,他昂着頭,絲毫沒有怯懦之色。

那雙眸子,目光平靜如水,透着一股子驕傲。

司馬徽不由得笑了!

別看他衣着寒酸,可這風範,卻真真個令人擊節讚歎啊。

“友學小友,有何見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所以,司馬徽也好,龐季也罷,倒也不是容不得不同意見的人。

文聘面無表情,可是這心裡面,也暗自稱讚:這孩子年紀雖說不大,可看這氣度,卻是不凡啊。

曹朋握緊拳頭,指甲甚至扣進了肉裡,努力讓自己保持平靜。

正如他之前和王買說過,在這個年代想要出人頭地?除了真本事之外,還需要有兩個條件。

其一,家世。

這其二,就是名氣。

家世就是出身,這是老天定下來的,非人力可以挽回。

可名氣就不一樣了,這玩意可以炒作,可以賺取。曹操可以不問出身,不問德行。可如果能有些名氣的話,這待遇自然不會一樣。而眼前的司馬徽和龐季,無疑是他賺取名氣的一條捷徑。

穩了穩心神,曹朋先是一揖,而後說:“剛纔聞二位先生言天下大勢,小子不才,不敢苟同。

元安先生說,曹操非袁紹之敵。

可小子卻以爲,那袁紹不過沽名釣譽之人,絕非曹操敵手。”

龐季剛纔和司馬徽談及天下大勢,認爲曹操雖奉天子,卻難有作爲。原因嘛,很簡單……曹操雖然佔居兗州、青州,如今又得了豫州。名義上,掌三州之地,而且奉天子以令諸侯。

可兗州、青州殘破,且當年曹操誅殺邊讓,使得兗州士人大爲不滿。

不得已的情況下,曹操纔會將重心轉到了豫州。可即便如此,這根基仍顯得不夠堅實。加之曹操四面環敵,迎奉天子之後,更成爲衆矢之的……反觀袁紹,四世三公,雄踞河北,錢糧廣盛。勿論是在名氣還是從實力上講,曹操都不可能戰勝袁紹。他迎奉了天子,說不定會加速滅亡。

總之,龐季不太看好曹操!

坐在龐季身邊的少年,饒有興趣的看着曹朋。

司馬徽道:“那小友有何高見?”

“小子以爲,袁紹必敗!”

“哦,願聞其詳。”

龐季不免有些動容,擺手示意身邊少年讓座。

少年倒也沒有什麼意見,笑了笑站起身,便讓出座位。

曹朋拱了拱手,走過去屈膝跪坐,“昔高祖與楚項相爭,楚項雖強,卻終爲高祖所勝,何也?

項籍乃大將軍項燕之後,高祖不過沛縣一亭長耳。

這就好像是今日袁紹和曹操。袁紹雖出身四世三公之家,據河北錢糧廣盛之地,若楚項強橫。可小子曾聽說,若非袁紹,焉有董卓之亂?想當初,十常侍禍亂朝綱,大將軍何進欲除十常侍,曹操曾諫言直取張讓等人,但最終被袁紹所阻攔,言調邊軍勤王,卻未想引狼入室。

由此可見,袁紹虛有其表,卻非高明之士……”

龐季和司馬徽聞聽不由得動容,相視一眼之後,看曹朋的目光,旋即變得有些不同了。

而縮在屋子一角的王猛等人,也不僅是目瞪口呆。

“賢弟,阿福說的這些,是從何人學來?”

曹汲張大了嘴巴,嚥了口唾沫道:“我哪裡知道?這孩子以前不好說話,從來沒和我談過這些。

你問我,倒不如問虎頭,說不定他比我還清楚一些。”

王猛旋即向王買看去,就見王買搖頭說:“我也不清楚,阿福從前雖與我經常玩耍,但也從沒有說過這些事情。”

“這孩子,果然非同尋常!”

王猛幾人竊竊私語,而另一邊,曹朋也逐漸進入了狀態。

“以我看,袁紹雖盛,卻不足懼也。”

“願聞其詳。”

“我觀袁紹,有十敗,而曹操有十勝。

袁紹出身高貴,繁禮多儀。曹操體任自然,此道之勝也;

袁紹以逆動,曹操以順率,此義之勝;

自桓、靈以來,政失於寬。袁紹以寬濟,而曹操以猛糾,此治之勝也;

袁紹外寬內忌,任人唯親。曹操外簡內明,用人唯才。此度之勝;

袁紹多謀少決,曹操得策輒行,此謀之勝也;

袁紹沽名釣譽,曹操以至誠待人,此德之勝也;

袁紹親小人而遠賢臣,曹操慮無不周,此仁之勝;

袁紹聽讒言而惑亂,曹操明察秋毫,浸潤不行,爲明之勝;

袁紹混淆是非,曹操法度森嚴,此文之勝也;

袁紹好爲虛勢,不知兵要。曹操能以少克多,用兵如神,此武之勝。

故小子以爲,曹操有此十勝,早晚必敗袁紹!”

東漢末年時期,言論非常自由。

老百姓可以討論朝政,品評名士,而朝廷卻不會因此而治罪。

特別是名士之間,抨貶朝臣大員,可隨心所欲。那些被批評的人,若知道了還不能怪罪,更不能生氣,反而要登門求教,甚至表示自己的謝意。若肆意報復,則會被人說他氣度不夠,心胸狹窄。

歷史上,在建安三年,袁紹挑釁曹操。

曹操當時對袁紹多多少少有些顧慮,於是他的謀士,時任軍師祭酒的郭嘉就上了這十勝十敗的條陳。

這三國羣雄之中,如果說最爲曹朋喜愛的謀士,並不是人盡皆知的諸葛孔明。

他最崇拜的是賈詡和郭嘉,也時常會爲郭嘉壯志未酬身先死,而感到難過。郭嘉在歷史上留下的痕跡,並不算太多。而這十勝十敗,也是其中最爲經典的一筆。

後世有磚家叫獸認爲十勝十敗之說並非出自郭嘉手筆。但曹朋堅定的相信,這就是出自郭嘉。如今,他有意在龐季和司馬徽面前求名,而所談論的,恰恰是袁紹和曹操的比較,所以毫不猶豫的就拿了出來。

龐季和司馬徽,可說是面面相覷。

這十勝十敗之說,如黃鐘大呂一般,發人深省。

就連一旁文聘,也是連連點頭……不說別的,就憑這份見識,足以令他高看曹朋幾分。

“你是說,曹操必勝?”

一直保持沉默,站在龐季身邊的少年,突然開口問道。

曹朋毫不猶豫的點頭道:“正是。”

“若不勝呢?”

“啊?”

“我是說,如果曹操輸給了袁紹呢?”

少年的言語中,不免有一種鬥氣的味道。

很顯然,曹朋這番話雖打動了龐季和司馬徽,卻沒有能真正的說服少年。

曹朋並沒有急於回答,在龐季和司馬徽的注視下,他沉吟片刻,擡起頭道:“若曹操敗,則蒼生受難。”

————————————————————————————————

兄弟們支持太給力了!

一覺醒來,已經是新書第一。

老新感激不盡,拜謝,拜謝……

第110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92章 小八義第616章 二十背花第516章 紅顏知己第681章 暗渡陳倉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129章 雷霆手段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十)第406章 紅水縣第589章 不欲戰,絕不畏戰第182章 綰青絲(三)第232章 抉擇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637章 虎豹騎第273章 命案迭出第5章 大丈夫當殺人(二)第242章 虎豹騎第614章 不可以力敵第661章 荊南(二)第238章 天車第453章 涼州亂(一)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358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12章 棘陽鄧村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428章 鳳雛初鳴(三)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305章 行進在正確的路上第230章 ?虎歸天第486章 涼州大決戰(五)第423章 明犯天威,皆可殺之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587章 兄弟第84章 名,妙不可言第17章 誰比誰高貴(五)第526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484章 涼州大決戰(三)第505章 願爲馬前卒第659章 假節第388章 紅水集外第527章 初論江東第24章 鄰家有女(二)第224章 冤家路窄第587章 兄弟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127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338章 五禽功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569章 南陽之故友第338章 五禽功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220章 初會劉玄德第201章 水攻第694章 趙娘子第27章 百鍊鋼刀(二)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645章 困獸猶鬥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413章 河西第二彈(二)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242章 虎豹騎第426章 鳳雛初鳴(一)第228章 搏命第596章 間隙第13章 姐姐第175章 遙想當年,羽扇綸巾第274章 案中案第258章 陸渾山第680章 東不羹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52章 夏侯蘭(二)第322章 與五子良將同行第377章 獅虎獸第247章 青梅煮酒(二)第627章 荊州變(三)第143章 老饕第68章 郎陵第26章 拳名太極(一)第594章 一槍三劍箭第723章 葭萌關之偷襲第323章 宮中旁門司馬第246章 青梅煮酒(一)第668章 益陽之戰(四)第594章 一槍三劍箭第136章 悶頭髮大財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435章 河西第三彈(一)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498章 涼州大決戰(十七)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126章 江表虎臣第207章 偷營
第110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92章 小八義第616章 二十背花第516章 紅顏知己第681章 暗渡陳倉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129章 雷霆手段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十)第406章 紅水縣第589章 不欲戰,絕不畏戰第182章 綰青絲(三)第232章 抉擇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637章 虎豹騎第273章 命案迭出第5章 大丈夫當殺人(二)第242章 虎豹騎第614章 不可以力敵第661章 荊南(二)第238章 天車第453章 涼州亂(一)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358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12章 棘陽鄧村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428章 鳳雛初鳴(三)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305章 行進在正確的路上第230章 ?虎歸天第486章 涼州大決戰(五)第423章 明犯天威,皆可殺之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587章 兄弟第84章 名,妙不可言第17章 誰比誰高貴(五)第526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484章 涼州大決戰(三)第505章 願爲馬前卒第659章 假節第388章 紅水集外第527章 初論江東第24章 鄰家有女(二)第224章 冤家路窄第587章 兄弟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127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338章 五禽功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569章 南陽之故友第338章 五禽功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220章 初會劉玄德第201章 水攻第694章 趙娘子第27章 百鍊鋼刀(二)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645章 困獸猶鬥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413章 河西第二彈(二)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242章 虎豹騎第426章 鳳雛初鳴(一)第228章 搏命第596章 間隙第13章 姐姐第175章 遙想當年,羽扇綸巾第274章 案中案第258章 陸渾山第680章 東不羹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52章 夏侯蘭(二)第322章 與五子良將同行第377章 獅虎獸第247章 青梅煮酒(二)第627章 荊州變(三)第143章 老饕第68章 郎陵第26章 拳名太極(一)第594章 一槍三劍箭第723章 葭萌關之偷襲第323章 宮中旁門司馬第246章 青梅煮酒(一)第668章 益陽之戰(四)第594章 一槍三劍箭第136章 悶頭髮大財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435章 河西第三彈(一)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498章 涼州大決戰(十七)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126章 江表虎臣第207章 偷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