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涼州大決戰(一)

建安九年秋天,許都又迎來了一場難得的豐收。

黃月英和夏侯真配着張氏,漫步在田園裡,一同享受這豐收的快樂。曹汲與劉曄在河畔席地而坐,推杯換盞。如今,曹汲已成爲劉曄爲數不多的幾個朋友之一。閒來無事時,他就會跑來和曹汲暢飲……曹汲今官拜城門校尉,掌武庫,奉車侯。官職越來越顯赫,地位越來越高,可曹汲卻似乎變得,越來越悠閒。

做官做到一個地步,就是一個用人的問題。

曹汲現如今手下也算是人才濟濟。

不但有曹遵曹彬這種曹氏子弟效力,還有牛金牛銀兩兄弟,打理日常雜務。

雖說官拜城門校尉,可曹汲自己清楚,他不是那塊料子。

每天不過應個卯,露個面,而後就呆在家裡,或是找人喝酒,或者起火造刀,過的好不悠閒。只不過,曹汲感覺現在的生活,似乎並沒有以前在棘陽時快活。

兒子,遠在西北;女兒隨着女婿,去了東郡。

生平好友,也呆在隴西,似乎能和他一起說話的人,越來越少……已年過四旬的曹汲,兩鬢略顯出斑白之色,看上去有些蒼老。他喝了一口酒,靠在身後的樹幹上,看着身旁那條從穎水引出,貫通整個田莊的溪流,呆呆發愣。

“雋石,何故如此沉默?”

“轉眼間,兩年了!”

“啊?”

“阿福離開許都,快兩年了……”

劉曄頓時明白過來,曹汲這是想兒子了。

可是,他又能說些什麼呢?

劉曄如今的情況也算不得太好,官拜司空主簿。看上去,似乎頗受重用,但實際上卻地位尷尬。他身爲漢室宗親,卻傾向於曹操,爲宗室所不容;但漢室宗親的身份,又讓他在司空府內,情況尷尬,曹操雖肯用他,卻終究不能完全相信。

這種狀況,自官渡之戰以後,越發明顯。

劉曄雖然有所不滿,卻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置。

昔日和他一起投奔曹操的人,升官的升官,外放的外放,大都得了重用。唯有他,此時卻是不上不下,甚至連個親近的人也沒有。曹操和漢帝之間的矛盾,這兩年有所緩和。特別是袁紹死後,南匈奴又大亂,好像一下子耗盡了漢帝的精力。整日裡和伏皇后在宮中戲耍,甚至連早朝都取消了,似乎已經認了命……可越是如此,劉曄的情況就越是難過。

“雋石不用擔心,阿福在涼州做的極爲出色。”

曹汲笑了,言語中帶着絲絲的驕傲,“我從不擔心他做事……那孩子從一開始,就知道去做什麼,該怎麼去做。在海西是這樣,在雒陽是這樣,在涼州同樣如此。”

“既然如此,雋石又擔心什麼?”

曹汲苦笑道:“我昨日聽人說,涼州又要亂了。”

劉曄的手,輕輕頓了一下,而後點點頭道:“我也聽說了……漢中張魯不太老實,涼州南部諸羌,似乎也有些蠢蠢欲動。馬騰在金城的根基不穩,勢必會趁機作亂。不過,阿福那邊的問題,想來不會太嚴重,我倒是有些擔心隴西和武都。”

“爲什麼?”

“馬騰復奪武威的可能不大,阿福也不會讓他得逞。

今關中兵馬尚未返回,若我是馬騰,必然會趁機攻取隴西和武都,而後與張魯聯手,與朝廷討要好處。所以,雋石倒是不用擔心阿福的安危。再說司空已下令都護將軍前往長安。以曹子廉和你家阿福的交情,斷然不會坐視阿福有麻煩。”

說的也是!

這種事,曹操肯定會有統一的安排。

馬騰那點心思,又豈能是曹操的對手?只是,曹汲眉頭旋即又緊蹙起來,露出凝重之色。

“隴西,我那老哥哥可是駐紮隴西呢。”

“你是說王猛?”

“是啊!”

“應該問題不太大吧……王猛父子皆良將,這兩年也履立戰功,當不會有什麼麻煩。再說了,那涼州刺史韋端,就駐紮狄道,也在隴西郡,馬騰怕也難得逞。”

擔心,就擔心那韋端啊!

韋端表面臣服朝廷,可是對於交權一事,一直有所牴觸。

看他的種種作爲,頗有把隴西打造成他韋氏家天下的意思。王猛年初回許都時,曾和曹汲談過這件事。他和韋端的矛盾不小,主要就集中在這隴西的兵權上。

王猛是南部都尉,掌隴西武都羌人。

而韋端作爲老資格的涼州刺史,卻想要把南部都尉手中的兵權,一併掌控於手中。

此前,爲南部都尉人選問題,韋端就和朝廷鬧過矛盾。

只是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韋端最終還是退讓,將南部都尉交了出去。而今的狀況是,韓遂死了,馬騰實力大減。韋端自然想要藉此機會,將整個涼州拿下……他手裡有隴西漢陽兩郡,已遠遠超過了涼州其他諸侯。

也許再過幾年,待河西和武威發展起來,曹朋能壓住韋端。但就目前的狀況而言,韋端無疑力量最強。他不但有人有地盤,更師出有名。曹朋也在名義上,受韋端節制……韋端想要把涼州打造成家天下,那麼衝突和矛盾,自然無法避免。

特別是南部都尉,就在臨洮,是隴西郡治下,連通武都。

王猛的存在,就是韋端心裡的一顆釘子;而戎丘都尉王買,恰好守在三郡之間,坐擁戎丘,掌控射虎谷,也讓韋端感覺極不舒服。更不要說,臨洮令石韜……曹汲輕聲道:“若是有可能,我倒是想讓老王回來。

哪怕是讓他來做城門校尉都可以……涼州太亂了,他性子又直,我擔心他吃虧。”

這是曹汲的心裡話。

他不願意當什麼城門校尉,對行軍打仗,也全無興趣。

曹汲喜歡的,是所謂的奇淫巧計!比如說,怎樣才能造出更好的寶刀;如何讓曹公車的效率更高。亦或者,讓他陪着黃承彥,蹲在後院裡的池子旁,看如何掛出一張張白紙……這些事情,遠比操練兵馬,巡視都城更加有趣,更讓曹汲開心。

只是,有的時候他也無法選擇。

曹汲出任城門校尉,是曹操對曹家即將失去海西的一個補償。

而且曹操也知道曹汲並不適合擔當,甚至連曹朋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曹汲出任城門校尉之後,曹朋也好,曹操也罷,都在爲他尋找助手。從最初的郝昭、夏侯蘭,到如今的曹遵曹彬,還有牛金兄弟……曹汲對這一點,也非常清楚。

可是,他還是不喜歡!

劉曄倒是知道曹汲的心思,忍不住哈哈大笑。

“雋石,別人都期盼着高官厚祿,你倒好……不過,既然你真不願意做這個職務,明日我和司空商量一下,看看能否讓司空下令,把王猛兄弟從隴西郡召回。”

曹汲雖說是抱怨,但有一點卻沒說錯。

王猛真的不太適合在隴西!

涼州的形式,如今越來越複雜……王猛雖說武藝高強,也能治軍,但終究缺乏一些威望。劉曄覺得,哪怕是讓鄧稷出任南部都尉的職務,恐怕都要比王猛合適。

別看鄧稷少了只胳膊,可做起事來,一點都不含糊。

在東郡這一年來,他頂着各方壓力,硬是將白馬和延津兩個地區連爲一體,推行屯田政策。今年東郡的收成很好,差不多有四十萬斛米糧。不但能自給自足,而且還給予了濮陽地區極大的支持。按照這個進度,東郡早晚會成爲黃河南岸的一顆明珠。待到來年之後,甚至有可能打造成整個兗州,最富裕的郡縣。

屯田,歷經多年實驗,已經證明了,是目前最佳的方案。

當然了,屯田必然會觸動許多世家大族的利益。這也是曹操屯田推廣,困難重重的主要原因。鄧稷很聰明,他用白馬和延津來推廣屯田,也是有他自己的考慮。

白馬,被曹朋一把火燒城了廢墟。

延津之戰,也使得酸棗幾乎成了一座空城。

兩場大戰的結果,爲鄧稷掃清了障礙。所以在這兩地屯田,反倒沒有太多人拒絕。

今年東郡的屯田成果,來年必然令鄧稷多出許多底氣。

這足以證明了,鄧稷手段的圓滑和高妙。只可惜,鄧稷的政績越好,就越難以在短時間內從東郡脫身。否則的話,劉曄一定會向曹操拒絕,讓鄧稷前往涼州。

曹汲點頭道:“那就拜託子揚了。”

王買登上城樓,看着城下密密麻麻一片的行人,感到無比的吵鬧。

“今天怎麼這麼多人進出?”

“回都尉,據說白馬羌和參狼羌之間,發生了衝突。這段時間鬧得非常厲害,以至於河湟的羌人,大批逃離,都擁堵在縣城外,纔會出現目前這樣的狀況。”

白馬羌和參狼羌,是白龍江流域最大的兩個羌族部落。

兩個部落,隔江相望,矛盾由來已久。據說早在西漢時,兩個部落便發生過大規模的衝突。只是後來朝廷出兵鎮壓,才使得兩家罷手,隔江而牧。自東漢末年,羌人暴動發生以後,朝廷對河湟的約束力越來越小,兩家的衝突愈演愈烈。

白馬羌和參狼羌,靠近武都和隴西,屬於南部都尉治下。

王猛聽說之後,本打算親自前來羌道視察,但由於當時金城之亂,他領兵屯駐河關,不得不改變行程。不過,他還是派王買去羌道查看,卻不想正趕上了兩羌爆發戰亂。白馬羌和參狼羌,都是古氐羌人的分支,又叫白馬氐或者參狼氐。

王買抵達羌道縣之後,羌道長已不知去向。

無奈,王買只好暫領羌道,平穩局勢。只是看眼前這狀況,怕是一時間難以平息。

但只是這些城外的逃難羌人,就讓他感到非常頭疼。

更不要說前往湟中,阻止兩羌衝突……“這許多人擁堵城門,終究不是一樁美事。

萬一發生暴動,只怕誰也無法阻止。傳我命令,在沓中開設營地,自湟中而來難民,皆居於沓中。縣城內務必要加強巡視,一旦發現有異動,立刻向我稟報。”

沓中,歷史上曾爲姜維屯田北伐之地。

整個羌道地區,山巒重疊,溝壑縱橫……山高,谷深,造成了整個縣境內地勢複雜。

相比之下,沓中算是一塊較爲平緩之地。

必須要儘快把這些難民安頓下來,否則必然會發生暴亂。

王買搔搔頭,看着城下亂糟糟的場面,也感覺到萬分的頭疼。他是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不過跟隨曹朋多年,也歷練了許久,也算是有些經驗。

他知道,一旦這些羌人暴亂,必然會引發連鎖反應。

眼見着,冬天即將來臨。

羌道庫府空蕩蕩,還要面對這許多難免的問題,始終是一個大麻煩。

“立刻派人前往臨洮,告訴石縣令,就說羌道情況複雜,需要他支援……請他務必在入冬之前,解來一些糧草。三萬斛……實在不行,一萬斛,也可以。”

涼州動盪多年,又是苦寒之地,本就算不得富庶。

石韜在抵達臨洮之後,在王猛和王買的支持下,也是勉強站穩了腳跟。年初,他開始在臨洮進行屯田,基本上保證了臨洮本地的賦稅。但問題是,臨洮的情況本身也算不得太好。屯田雖然保證了臨洮今冬可以安然度過,但根底終究不足。

三萬斛,怕有些多了!

一萬斛,卻未必夠……可是,王買卻想不出,還有其他的辦法。

好不容易,到天黑。

羌道總算是安靜下來。難民們得到了分流,情況多多少少穩定一下。可是,王買卻知道,這安靜不過是暫時的……湟中兩羌若繼續衝突,勢必會造成更多羌民涌入羌道。到那個時候,吃沒吃的,住沒住的,纔是麻煩真正的開始。

要是阿福在,會如何解決呢?

王買倒在榻上,看着屋頂,思忖不語。

阿福如今在河西,端地是風生水起。還是大熊那傢伙聰明,跑去幫阿福做事,好不輕鬆。早知道,我就跟阿福一起去河西了……也好過現在這般,頭疼不已。

想着,王買不禁苦笑……

第700章 定風波第125章 第一日第389章 馬家子弟第539章 雒神賦第454章 涼州亂(二)第291章 河北四庭柱第543章 文舉相邀第208章 第一日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416章 河西第二彈(五)第278章 還沒有結束!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464章 涼州亂(十二)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640章 長阪坡(三)第589章 不欲戰,絕不畏戰第43章 宛城之驚豔一刀第673章 殤(一)第531章 幷州攻略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551章 歸附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第627章 荊州變(三)第390章 曹操授刀第3章 我欲剛強第95章 綿裡藏針第173章 樑上君子第341章 一篇文章動天下第321章 張合第40章 宛城之獻刀第649章 負荊請罪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542章 杜伯侯第28章 荊襄豪門第406章 紅水縣第149章 大地震之商屯(二)第453章 涼州亂(一)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667章 益陽之戰(三)第164章 仇人?第351章 三年後第386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水集第634章 梳理(一)第67章 重逢第11章 我有凌雲志第508章 曹公問策第71章 嫉惡如仇滿伯寧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389章 馬家子弟第579章 鄧村第613章 老卒似虎第234章 夏侯真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535章 江水如龍第20章 橐(二)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40章 宛城之獻刀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93章 風起雲動第24章 鄰家有女(二)第208章 第一日第496章 涼州大決戰(十五)第7章 鯤鵬定有乘風日第162章 班春第423章 明犯天威,皆可殺之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726章 曹操稱帝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458章 涼州亂(六)第63章 武卒已死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十)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第257章 驚出一身冷汗第123章 奈何爲賊?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326章 生死之間,曹朋回許都第17章 誰比誰高貴(五)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641章 長阪坡(四)第130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438章 河西第三彈(四)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38章 農夫與蛇第28章 荊襄豪門第73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二)第668章 益陽之戰(四)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第22章 龍形搜骨(二)第703章 都是一家人第678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504章 涼州好大雪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600章 大踏步撤退第90章 誰是誰非
第700章 定風波第125章 第一日第389章 馬家子弟第539章 雒神賦第454章 涼州亂(二)第291章 河北四庭柱第543章 文舉相邀第208章 第一日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416章 河西第二彈(五)第278章 還沒有結束!第620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464章 涼州亂(十二)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640章 長阪坡(三)第589章 不欲戰,絕不畏戰第43章 宛城之驚豔一刀第673章 殤(一)第531章 幷州攻略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551章 歸附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第627章 荊州變(三)第390章 曹操授刀第3章 我欲剛強第95章 綿裡藏針第173章 樑上君子第341章 一篇文章動天下第321章 張合第40章 宛城之獻刀第649章 負荊請罪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542章 杜伯侯第28章 荊襄豪門第406章 紅水縣第149章 大地震之商屯(二)第453章 涼州亂(一)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667章 益陽之戰(三)第164章 仇人?第351章 三年後第386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水集第634章 梳理(一)第67章 重逢第11章 我有凌雲志第508章 曹公問策第71章 嫉惡如仇滿伯寧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389章 馬家子弟第579章 鄧村第613章 老卒似虎第234章 夏侯真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535章 江水如龍第20章 橐(二)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40章 宛城之獻刀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93章 風起雲動第24章 鄰家有女(二)第208章 第一日第496章 涼州大決戰(十五)第7章 鯤鵬定有乘風日第162章 班春第423章 明犯天威,皆可殺之第631章 那個並不愚蠢的女人第726章 曹操稱帝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458章 涼州亂(六)第63章 武卒已死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十)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第257章 驚出一身冷汗第123章 奈何爲賊?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326章 生死之間,曹朋回許都第17章 誰比誰高貴(五)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89章 舉賢何需避親第641章 長阪坡(四)第130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438章 河西第三彈(四)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38章 農夫與蛇第28章 荊襄豪門第73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二)第668章 益陽之戰(四)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第22章 龍形搜骨(二)第703章 都是一家人第678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504章 涼州好大雪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600章 大踏步撤退第90章 誰是誰非